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水稻生长与水稻土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水稻喷淋模拟酸雨实验,研究不同pH值(2.5,3.5,4.5,5.6)的酸雨对水稻生长和水稻土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雨的影响下,除喷淋pH 4.5酸雨外,其余酸雨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均下降了9.1%~16.7%;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不大,但速效钾在喷淋酸雨后相对基础土样下降了33.9%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对基础土样提高了21.3%~40.5%;土壤有效硫的含量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喷淋酸雨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相对基础土样分别上升了27.6%~36.3%和3%~21%。酸雨对水稻茎叶氮的吸收影响不大,但水稻稻粒中全氮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酸雨不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磷的吸收,但pH 2.5的酸雨会促进稻粒对磷的吸收;酸雨有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钾的吸收,但不利于稻粒对养分钾的吸收;水稻茎叶和稻粒中全硫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水稻在pH 2.5的酸雨影响下显著减产,喷淋了pH 3.5酸雨的水稻其千粒重、结实率和实粒数都是最高的,表明pH 3.5的酸雨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不同类型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东善桥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处理(ck,山间防火池水,pH 6.6)、不同酸雨类型[包括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和酸雨酸度(模拟溶液pH 4.5、3.5和2.5)]胁迫1 a后,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  随着酸雨酸度增加,不同类型酸雨处理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土壤交换性氢离子(H+)和铝离子(Al3+)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相比,酸雨pH为2.5时,土壤交换性H+、Al3+均在硫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75%和240%,在混合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54%和246%,在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46%和249%。此外,酸雨胁迫时间显著影响土壤总碳、总氮、总硫、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碳氮(P<0.05),但酸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影响不显著;酸雨胁迫1 a后,pH 2.5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378.89±60.69)和(38.67±4.10) mg·kg?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知: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强于酸雨类型,其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有效磷和总碳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氮。  结论  1 a的短期酸雨胁迫后,酸雨酸度仍然是影响杉木林土壤特性的主要因子,而酸雨类型转变将会加剧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特性的抑制作用。图6表3参29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1~2011年酸雨和气象观测资料,对银川市的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银川市酸雨出现频率为2.21%,降水pH值年平均值为6.36;2008~2011年年降水pH值呈减小的趋势;酸雨只出现在夏、秋两季,其中11月酸雨出现频率最高;当风速较小、降水量中等时,出现酸雨的概率较大,并且沙尘天气会减少酸雨的出现次数。  相似文献   

4.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相似文献   

5.
余欣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93-294
根据景德镇地区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酸雨的总体特征与月统计特征及天气形势,研究了酸雨与降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强酸雨率达72.6%,无酸雨率仅9.1%;6~8月酸雨平均pH值较大、酸度小、危害较轻,而12月至翌年3月则相反;二氧化硫与酸雨pH值呈反相关,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9,(11):90-91
为泰安市酸雨的防控提供参考,选取泰安国家气象观测站2012~2018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年、月、季和不同降水量级下平均降水的酸碱度(pH)值、电导率(K)及酸雨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8年期间共出现酸雨16次,均为较弱酸雨,2013~2017年酸雨频率逐年下降,2018年又上升到5.7%;年平均降水电导率在50微西门子/厘米以上。8月平均降水pH最低,为5.82;1月酸雨频率最高,为18.2%。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的pH分别为6.25、6.05、6.44、6.46;平均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为130.6微西门子/厘米以上。暴雨量级平均降水pH最小、为5.84,大雨量级最大、为6.32;降水量级越高降水电导率越小;暴雨量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为15.4%,大雨量级未出现酸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的影响,选取江苏省句容市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的麻栎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组、酸雨pH 2.5、酸雨pH 3.5、酸雨pH 4.5、生物炭-酸雨pH 2.5、生物炭-酸雨pH 3.5、生物炭-酸雨pH 4.5共7个处理,对林内0~10、10~20、2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在酸雨pH 2.5处理下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均最大,分别达25.96%和31.15%(0~40 cm土层均值);在生物炭-酸雨pH 4.5处理下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提升效果均最好,与酸雨pH 4.5相比分别提高119.21%和70.49%(0~40 cm土层均值).(2)在酸雨pH 2.5处理下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45%~12.77%、2.54%~24.32%、12.62%~39.94%;在生物炭-酸雨pH 4.5处理下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最高,与酸雨pH 4.5处理相比分别升高34.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模拟酸雨胁迫对油冬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制定油冬菜酸雨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盆栽油冬菜品种黑油冬分别喷施pH为5.6、4.5、3.5和2.5的模拟酸雨,以喷施清水(pH 7.0)为对照(CK),测定分析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处理的油冬菜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油冬菜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前三者在模拟酸雨pH 4.5时升至最高,MDA含量在模拟酸雨pH 3.5时达最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前二者在模拟酸雨pH 4.5时降至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在模拟酸雨pH 5.6时降至最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降低;在pH 4.5的模拟酸雨胁迫下,油冬菜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急剧变化,分别比CK降低58.37%和50.89%.[结论]pH 4.5可能是酸雨对油冬菜造成隐性伤害的阈值,适度酸雨胁迫可激发油冬菜自身的抗逆系统.酸雨较重的南方地区可在油冬菜定植前选用适量石灰改善土壤酸性,也可采用设施栽培来避免酸雨对其叶片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下,桉树纯林和桉树 + 红椎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方 法】通过严格的土柱淋洗试验,模拟酸雨 pH 分别为 3.0、4.0、5.6、6.0。【结果】酸雨处理下两种林分土壤和 土壤淋洗液 pH 值均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降低,桉树纯林土壤 pH 的平均下降幅度为 1.41,桉树 + 红椎混交林为 1.66;土壤淋洗液养分含量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增加;两种林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随酸雨 pH 的 降低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桉树纯林中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在桉树 + 红椎混交林 中无显著变化;同一 pH(pH3.0)条件下,与 CK 对比,桉树纯林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下降率分别为 28.7%、46.6%、12.4%,桉树 + 红椎混交林下降率分别为 18.9%、23.5%、11.3%。【结论】两种林分对比可知, 桉树 + 红椎混交林对酸雨的缓冲能力强于桉树纯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棚试验,研究在不同酸度模拟酸雨胁迫下,施加无机肥和有机肥对小白菜生长周期叶绿素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对小白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强酸性酸雨(p H≤3.5)抑制效果更显著,各指标含量在处理后21~28 d积累速率最大,且在成熟期无机肥组大于有机肥组。与CK相比,p H2.5、3.5、4.5、5.6处理的小白菜各指标在收获期损失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无机肥组分别损失27.99%、15.29%、7.94%、1.09%;有机肥组分别损失25.39%、7.43%、0.18%、-2.45%;全氮积累量:无机肥组分别损失47.28%、37.04%、23.58%、8.65%;有机肥组分别损失37.89%、34.93%、23.58%、8.65%;全磷积累量:无机肥组分别损失49.15%、25.84%、-3.54%、-1.69%;有机肥组分别损失46.69%、45.11%、22.15%、14.53%;全钾积累量:无机肥组分别损失55.42%、35.39%、8.26%、6.52%;有机肥组分别损失36.43%、22.62%、9.57%、6.85%。有机肥能减缓酸雨作用下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损失;减缓强酸性酸雨作用下氮磷钾积累量的损失,而无机肥能减缓弱酸性酸雨作用下氮磷钾积累量损失。因此,可根据蔬菜种植地区的酸雨酸度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料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尿素、鸡粪、秸秆在Ⅰ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15.38%、55.94%、27.97%,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31%、16.20%、10.42%;在Ⅱ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24.48%,67.83%,46.15%,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9.72%、28.01%和37.04%。在Ⅲ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分别增加37.76%、86.71%、62.24%,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8.47%、65.74%和58.10%。3种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顺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Ⅱ施肥水平上,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Ⅰ、Ⅲ施肥水平上是秸秆、鸡粪、尿素。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在福建省安溪县进行了杉木低产林分改造营造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0a的经营管理,林木生长效果较好。10a生的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平均树高11.92%、2.52%,胸径粗13.42%、14.58%,树冠大13.46%、1.72%,枝下高大4.92%、5.81%,郁闭度大2.15%、5.55%,单株材积大21.05%、25.45%,蓄积量大11.71%、23.69%。土壤肥力N、P、K分别提高0.97%、1.96%,1.49%、4.62%,0.49%、0.82%。  相似文献   

13.
改变源-库关系对人参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开花期改变人参源一库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部分人参叶片后,存留的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P〈0.05),上午增加6.7%,下午增加11.3%;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11.9%,淀粉含量下降6.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15.9%。去除人参花蕾后,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0.05)。上午下降5.5%,下午下降9.9%;同时,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8.3%,淀粉含量增加3.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15.1%。上述结果说明,叶片光合产物积累是人参叶片日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桉树内生菌对尾巨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菌液浇施方法对尾巨桉幼苗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接种30d后进行低温胁迫.结果表明,处理1、7、5、6、9、3、2、8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71、2.28、1.98、0.77、0.61、0.61、0.26、0.08℃.植株在低温条件下,处理1、7、10、5、8、2、6、4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4...  相似文献   

15.
延胡索2种炮制品煎液中的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延胡索的炮制及其饮片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延胡索生品及其2种炮制品的水煎液的总生物碱含量,并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酸碱滴定法测定的延胡索生品样品液的总生物碱含量的平均值为0.1147%;醋制延胡索的平均值为0.1913%;米泔水制延胡索的平均值为0.2409%;生品、醋制和米泔水制延胡索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4%、100.96%和101.58%,惑D分别为3.5l%、3.51%和3.53%。电位滴定法测定的延胡索生品样品液的总生物碱含量的平均值为0.1295%;醋制延胡索的平均值为0.2076%;米泔水制延胡索的平均值为0.7279%;生品、醋制和米泔水制延胡索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58%、96.59%和97.61%,RSD分别为1.78%、1.77%和1.74%。[结论]炮制能提高延胡索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米泔水制优于醋制.电位滴定法更适合其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趋势,对该烟区170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5年前相比,攀枝花烟区土壤pH提高9.8%,其中仁和、米易、盐边分别提高10.9%、1.6%和6.7%。全市土壤交换性钙提高310.8%,年均提高62.5%,仁和、米易、盐边分别提高398.9%、227.3%、425.6%。全市土壤交换性镁提高229.9%,年均提高46.0%,仁和、米易、盐边分别提高216.0%、204.8%、412.8%。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旋覆花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旋覆花根、茎、叶、花进行浸渍超声提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上孢子萌发法测定各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离体活性,并测试了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在0.1g·mL-1供试条件下,旋覆花的花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强,4种溶剂提取物抑制率分别为81.19%,93.15%,100%和95.43%;叶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抑制率分别为81.17%,88.29%,95.43%和87.16%;除茎的氯仿提取物外,其它茎、根不同溶剂提取物抑制率均大于62.79%.在0.05 g·mL-1质量浓度下,叶和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对供试病菌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83.33%和66.67%,其它提取物抑菌活性均较弱.在1.0g·mL-1处理剂量下,旋覆花花的氯仿提取物对辣椒疫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分别为46.35%和52.18%,均与对照药剂相当.  相似文献   

18.
在旱地中采用周年覆盖栽培技术 (秋覆膜 ) ,对汛期降水蒸发的抑制率可达 3 0 %~ 5 0 %,比春覆膜 (对照 )多保蓄 3 172mm/hm2 以上的降水 ;秋覆膜的垄与麦沟形成微型集雨区 ,降水易向沟内径流 ,可多聚水 15 0 0mm/hm2 以上 ,两者合计多蓄水 4672mm/hm2 以上。冬春两季 0~ 10cm地积温 ,垄上与垄底分别增加约 40 0℃和 2 0 0℃。土壤内各种微生物增加 0 .66~ 1.2倍 ,土壤总孔隙度提高 4.5 1%,速效N、P2 O5 、K2 O含量分别增加 5 .88%、2 4.69%、10 .3 1%。旱地冬小麦增产 2 5 .5 %~ 40 .3 %。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长年限的草坪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草坪土壤中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析,研究了草坪年限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草坪生长年限的不同变化很小,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的酶活性随草坪生长年限的不同差异显著;在建坪的第1 a,过氧化物酶和脲酶的酶活性较对照变化明显,二者分别下降46%和43%;多酚氧化酶较对照增加7%.生长2 a的草坪和生长4 a的草坪土壤中,过氧化物酶均比对照增加13%和28%,脲酶比对照增加33%和66%,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降低约4%,多酚氧化酶在生长4 a的样地较对照下降约8%.因此,4种土壤酶中过氧化物酶和脲酶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反映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了29年定位施肥试验的红壤稻田,进行了水稻叶面积的测量分析和水稻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增施钾肥提高13.0%,增施有机肥提高47.0%。钾效应系数为13.0%,有机肥效应系数为14.3%。产量构成方面,增施钾肥有效穗数提高5.1%,每穗总粒数提高15.3%,结实率提高0.8%,千粒重提高5.5%;增施有机肥有效穗数降低1.3%,每穗总粒数增加11.8%,结实率降低2.0%,千粒重降低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