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依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和26S rDNA D1/D2区序列特征,确定一株胡杨内生酵母菌的分类学地位.[方法]通过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纯化胡杨树干部内存液样品中的内生酵母菌;检测分离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一步对酵母菌株的26S rDNA D1/D2区序列进行扩增以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A -7与Rhodotorula minuta (FR870029)相近,相似率为99.4;,存在4个碱基的差异.[结论]从胡杨树干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尚未从植物中分离到的内生酵母菌,并将该菌株鉴定为Rhodotorula minuta的近似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并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冰层产淀粉酶的低温酵母菌。[方法]对天山一号冰川冰层含冰冻土产低温淀粉酶的低温酵母菌菌株进行筛选、纯化,并对其生理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从天山一号冰川冰层含冰冻土中分离出60株酵母菌,并从中筛选出6株产低温淀粉酶的菌株,根据细胞菌落形态、菌体特征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系统发育分析,6株菌分别隶属于红酵母属(Rhodotorula)、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和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最适生长温度为20~24℃,为兼性耐冷细菌。[结论]研究可为了解冰川酵母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以及低温淀粉酶的生物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天山一号冰川底部沉积层耐低温的产蛋白酶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并做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以天山一号冰川底部沉积层中耐低温产蛋白的酵母菌株为材料,用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 Medium(YPD)培养基活化60株酵母菌;再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产蛋白酶的菌株,观察菌落形态;测定产酶菌株最适温度;最后基于26S r DNA基因D1/D2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60株酵母菌中共筛选出10株产蛋白酶菌株,其中产酶优势菌为BCY-8、BCY-20,产酶酵母细胞平均大小为2.60~5.00μm,最适生长温度为24℃.经系统发育分析可知,10株产酶酵母菌属于隐球菌(Cryptococcus)、红酵母属(Rhodotonla)、南极酵母(Antarcticyeast)、Uncultured fungus、Mazocraeoides gonialosae.[结论]研究可为低温蛋白酶生物技术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番茄果实表面筛选到1株产几丁质酶酵母菌株CY-6,该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对番茄镰刀菌果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Y-6与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中的陆生伊萨酵母(I.terricola)种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并根据26S r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CY-6与陆生伊萨酵母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高达99.6%。因此,将菌株CY-6鉴定为陆生伊萨酵母。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获得适宜杏皮渣醋发酵的醋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杏皮渣醋质量及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固态发酵醋醅和杏园的土壤中分离醋酸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产酸曲线的测定及生理生化鉴定,对产酸量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6株菌,其中Ac01、Ac02、Cp01、Cp02和Tr01属于醋酸菌属.初步判定,在杏皮渣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的Ac01和Ac02可能属于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菌株Ac02醋酸产量在分离菌株中最高,可达到3.04 g/100 mL,其16S rDNA序列与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 16S rDNA序列相似度大于99;.[结论]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Ac02为醋杆菌属(Acaobacter)的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是一株在杏皮渣醋生产中有应用潜力的醋酸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湛江海藻中分离筛选产油脂酵母菌。[方法]通过稀释凃布法及苏丹黑染色法,从海藻中分离产油脂酵母菌,对目标菌进行菌落及显微形态观察,同时做碳源同化试验、氮源同化试验、产类淀粉化合物试验、产酯试验、产酸试验、脲酶试验等生理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分析,再通过26S rDNA D1/D2区域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结果]共筛选到2株油脂产生菌,经多相分类鉴定,菌株HY12属于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菌株HY16属于Pseudozyma antarctica。[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海藻中产油脂酵母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乌鲁木齐10号温泉的沉积物中筛选出反硝化作用较强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用稀释法,从沉积物中分离纯化了28株反硝化细菌,通过Giltay液体培养筛选出反硝化作用较强的一株菌NSA4.对该细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最适生长条件测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确定了分离菌株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在接种NSA4菌株的试管内5 d后培养基开始变蓝,并有小量气体产生,滞留在小试管中;7 d后培养基由绿色变为蓝色,小试管内的气体明显增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经PCR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表明,由16S rDNA序列比较可知该菌与Pseudomona brassicacearum同源性达99;.[结论]这一耐盐反硝化细菌可以用于新疆硝酸盐污染农田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和独山子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10;NaCl盐浓度的ISP5培养基,对两泥火山样品进行可培养菌分离、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新疆两泥火山中共分离得到26株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乌苏泥火山13株,分属于7个属:Nesterenkonia、Bacillus、Salinicoccus、Nocardiopsis、Halomonas、Halophilic和Micrococcacea,其中Nesterenkonia属为优势菌群;独山子泥火山13株,隶属于6个属:Halomonas、Marinobacter、Bacillus、 Salinicoccus、Nocardiopsis和Halolactibacillus,其中Halomonas和Marinobacter属为优势菌群.4株可能为潜在的新种.[结论]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潜藏着新的菌种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山山  石楠  张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55-4957
[目的]介绍了红酵母分离纯化的方法,菌株系统发育分析及发酵产物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从土壤及落花样品中分离纯化出7株红酵母,对其进行18S rDNA序列分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株野生菌株的胞内色素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鉴定。[结果]18SrDNA序列分析可初步鉴定这7株菌分别属于红冬孢酵母菌属和红酵母属。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7株菌种胞内抽提物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发现仅有菌株06944的胞内抽提物中含有番茄红素。将菌株06944发酵产番茄红素的HPLC图谱与番茄红素标准品的对比,可初步鉴定所筛出的菌株06944产番茄红素,产量为2.96μg/ml。[结论]菌株06944为红冬孢酵母属,无致病性,可直接作为工业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多样性,更好开发利用酒庄酵母菌资源。[方法]从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的葡萄园土壤、葡萄浆果表皮以及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进行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对得到的32株酵母菌株运用 WL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类,同时结合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共鉴定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kluyveri)、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共4种酵母菌。[结论]初步确定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主要种类,为酿造具有酒庄特色葡萄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铝胁迫对大麦幼苗的毒害作用及D(右旋)-酒石酸和L(左旋)-酒石酸对大麦铝毒害的缓解效果差异.结果表明:铝胁迫显著抑制大麦幼苗生长,降低光合速率,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随铝处理浓度增加,各测定指标值与对照(无胁迫处理)间的差异增大;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加入1.0 mmol·L-1L-酒石酸后,植株生长改善,光合速率等指标显著提高,功能叶MDA 含量、SOD 和POD 活性均显著低于相应单独铝处理水平;而加入1.0 mmol·L-1 D-酒石酸后,植株各测定指标与相应单一铝处理间差异不大.表明该浓度D-酒石酸对大麦铝毒害无缓解作用或缓解作用较小,而L-酒石酸对铝胁迫大麦具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协作研发、研发费用支出和产品市场竞争三个方面的三阶段博弈.认为企业间是否开展协作研发取决于其研发收益,当协作研发收益大于竞争研发收益时,企业才会有动机开展协作研发.同时模型中还引入了研发溢出参数、产品的替代系数、研发路径等因素对企业开展协作研发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协作研发博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协作研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X3D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介绍并分析了基于X3D虚拟植物建模的关键技术和优势,进一步探讨了基于X3D虚拟现实技术植物建模的原理与方法,最后,针对国内外应用现状,提出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麦小麦新品系D7238是临洮农校用引进品种中梁21作母本,自育品系86D72△20.2.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系株高90-100cm,平均穗粒数40-60粒,千粒重43.5g。全生育期276-284d左右。经多年试验和抗锈性鉴定,该品系越冬性好,抗逆性强,抗逆性强,抗倒伏,群本结构好,高产,稳产,籽粒含业蛋白13.81%,赖氨酸0.47%,对条锈主要小种类型及新致病小种表现成株免疫,对条锈病混合菌物混合菌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适宜在中部二阴川水区,洮河中下游,渭水流域、嘉陵江上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阔叶黄檀、东非黑黄檀和刀状黑黄檀3种黑酸枝类木材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试材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几何参数。结果表明,三者导管细胞长宽比差异不显著,细胞腔大壁薄,木纤维细胞腔小壁厚,东非黑黄檀、刀状黑黄檀长宽比分别为50.67、48.84,远大于阔叶黄檀的38.28;壁腔比刀状黑黄檀最大80.63%,阔叶黄檀次之,75.39%,东非黑黄檀最小,53.09%。木射线横卧细胞,刀状黑黄檀长、宽、高均最大,阔叶黄檀长度最小,东非黑黄檀宽度和高度最小;长宽比东非黑黄檀最大7.92,阔叶黄檀次之5.74,刀状黑黄檀最小5.17。轴向薄壁细胞,刀状黑黄檀长度最大,宽度最小,阔叶黄檀和东非黑黄檀长、宽差异不大;长宽比刀状黑黄檀最大6.36,阔叶黄檀次之4.43,东非黑黄檀最小4.11。阔叶黄檀的结晶细胞含量很少,东非黑黄檀仅偶见结晶细胞,刀状黑黄檀含大量分室含晶细胞;结晶颗粒数量为:刀状黑黄檀>阔叶黄檀>东非黑黄檀。通过对比分析黑酸枝类木材的细胞形态特征,为识别、鉴定此类黑酸枝木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动机产品在销售展示、使用培训、工作原理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基于Unity3D游戏开发引擎,设计并实现了电动机虚拟仿真展示Web平台,对电动机的结构、拆装和工作原理进行在线展示。该平台使用C#脚本语言开发交互程序,通过HTML树形结构与Unity3D虚拟环境的交互实现了虚拟场景中模型的加载和零部件的显示隐藏,其交互性强,动态展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以制造业为样本研究资本结构、内部现金流等财务指标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财务杠杆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企业的研发活动与内部现金流正相关;研发的绝对支出与企业规模成正比,而研发强度与企业规模成反比;企业研发活动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关系.这些结论说明资金是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重要因素,然而不是唯一因素,对此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改善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良L.D.Cua法对美洲商陆进行多倍体诱变,在秋水仙碱浓度为0.2%条件下,设置24h、48h和72 h三个诱变时间,并对所得到的变异株和对照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变48 h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变异株的叶片厚度增加43.75%;叶形指数减少37.95%;气孔纵横径分别增加52.94%和73.01%;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增加20.91%;花直径增加22.96%;花粉粒直径增加22.47%;果实直径增加23.66%.对变异株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鉴定.小孢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2x=36,而对照小孢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x=18,证明变异株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19.
葛和平  曹家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66-556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日趋明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一些知名跨国公司相继来华进行R&D投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许多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将其研发中心迁至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应积极吸纳发达国家跨国公司R&D技术溢出;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强本国R&D储存,加快科技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 D,L-丙交酯 ,以利于进一步的工业加工与生产 ,采用在低减压度下制得的 D,L-丙交酯经重结晶提纯至熔点为 12 5~ 12 6℃后 ,于 15 0~ 190℃下、3~ 7h内进行聚合 ,可得到聚 D,L -丙交酯粘均分子量 MV 最高为 1.43× 10 5 ,符合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