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武夷山市三兴生态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池塘养殖面积120亩。2012年采取双季青虾养殖模式,获得亩产青虾50公斤,亩产收益2800元,成为了我市青虾养殖的领头人。其主要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每亩面积3-6亩,水深1.2-1.5米,常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有独立进排水,每口池塘配备增氧机。2.池塘消毒:根据春、秋两茬虾(1月-6月,7月-12月)的养殖要求,每年12月底和翌年6月中旬前后分别用75-100公斤/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即在南美白对虾分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池塘养殖结构,把单一养虾变为虾鱼混养,通过定向培养光合细菌进行池塘水质调控,改大排大灌为渐进式加水,稳定池塘良好生态环境。本文从温棚标粗、成虾养殖2个方面介绍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高原地区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模式,大理市采取"一塘单季养殖""一塘两茬养殖""轮捕轮放、捕大留小"3种放养模式;正午增氧机增氧1~2 h,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期进行鱼病预防等健康养殖技术措施,分别在16口(6.67 hm2)池塘开展"百亩吨鱼攻关试验"项目。经过一年的养殖,平均亩产达1363 kg,较上年同期增产51.3 t,实现利润43.3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l:1.3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668 kg,产值21 859元,利润5 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高原特色淡水渔业养殖,景东县2016年在水产养殖基地开展池塘大闸蟹高效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亩产大闸蟹150kg,亩产值1.8万元,亩纯收入达7000元。说明池塘大闸蟹高效生态养殖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县名优鱼产业化进程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7.
周海东 《吉林农业》2011,(4):283-283,282
混养是指在主养某种品种的同时兼养其他一种或多个品种的混合养殖模式,其原理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种及数量比例,利用虾、蟹、鱼、贝及水生植物等共生原理,调整生态布局,提高池塘自身净化能力。目的是解决水环境和池塘本身的富营养化对生物造成的压力,保持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从而降低发病率,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养殖设施,提高池塘综合生产力,继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文章论述了鱼鳖混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对6口池塘(A组:试验组,3口池塘;B组:对照组,3口池塘)罗非鱼生长性能、水质影响和养殖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96 d养殖周期内,鱼-菜共生模式(A组)下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肥满度分别显著提高18.9%、13.3%和37.0%(P<0.05),饲料系数降低10.6%(P<0.05);在水质改良方面,试验组COD、浊度、亚硝酸盐、总氨氮及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B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池塘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浮游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A组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5).表明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具有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提高养殖池塘浮游生物多样性、改善养殖水质、降低水体污染和增产增值等优点,不失为一种生态健康高效的精准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光唇鱼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相当广阔。进行光唇鱼池塘流水养殖,不仅能有效保护光唇鱼的野生资源,还可改善市场优质鱼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养殖户获得一定的效益。本文进行了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光唇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引用的溪流水要求常年不断流,枯水期流量较低时应加开增氧机,以保证水体溶解氧含量;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放养密度应控制在30万尾/hm~2以内,本次试验捕获的鱼总产量为1 686.8 kg,成活率达75%,总产值达16.87万元,总利润约为7.09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梭鲈和鲻鱼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准备、鱼种放养、水面浮床水培蔬菜、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太湖1号”青虾高效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推动下.溧阳市青虾养殖技术不断优化.特别是青虾、轮叶黑藻轮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改善了池塘水质.提升了青虾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池塘循环水净化区和湖泊网围养殖区实施生态放鱼,进行水质净化,结果表明,在调查的范围内,随着放养生物量和生物产量的增加,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呈降低趋势,水质指标达到水产养殖水质要求和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而且减少了高温损失,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但放养生物量和生物产量对养殖效益指标的影响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进一步研究渔业水源管护制度、适宜的生态放鱼品种数量及规格、创新经营管理方式等,有利于发挥“护渔活水”的生态养护功效,促进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几年民权县河蟹池塘养殖情况,池塘生态养殖河蟹亩纯收益可达3 000元以上,比养殖普通鱼每亩多收入1 500元,并且投资较普通鱼少,产品无公害。这给当前低迷的水产业带来一线希望。本文介绍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1 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生产模式 利用稻田或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田块的优势 ,实行稻 /鱼 /蟹、稻 /鱼 /虾、稻 /鳝、稻 /鳅、稻 /鱼 /虾 /蟹苗种等多种形式的种养格局 ,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2 池塘或大水面套养“小品种”生产模式 在池塘或大水面的养殖塘口 ,在不影响主养品种的前提下 ,套养或设置网箱养殖泥鳅、黄鳝、鳜鱼、塘鳢等地方“小品种” ,尤其是塘中设置网箱养殖效果较佳。3 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双当家”混养模式 利用天然河道多、水草丰富、畜禽养殖量大、有机肥料廉价的优势 ,发展草食性的草鱼和滤食性的鲢、鳙鱼 ,这…  相似文献   

17.
安徽金寨县应用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该文介绍了黄鳝、黄颡鱼立体养殖技术,包括选择、鱼塘建设、施肥、增氧等养殖前准备,以及网箱设置、水草移植、投放鱼苗、饲养、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要点,以提高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镇江市浩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池塘鱼鳖生态混养技术,该技术通过池塘改造、投放野生和驯养繁殖的优良鳖种、池塘水质物理增氧、定期水质调控等措施,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其养殖的中华鳖可与野生中华鳖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镇江市浩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池塘鱼鳖生态混养技术,该技术通过池塘改造、投放野生和驯养繁殖的优良鳖种、池塘水质物理增氧、定期水质调控等措施,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其养殖的中华鳖可与野生中华鳖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对于黄颡鱼池塘养殖来说,春季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成败。本文在分析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易发病原因的基础上,从降低池塘水位、显微镜检寄生虫、换入新鲜水、培肥池塘水质、解毒活水、尽早开食、推迟分塘等方面总结了春季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黄颡鱼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