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的人工和机械防除、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方法,分析了将紫茎泽兰开发成饲料、生物农药、沼气等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地区紫茎泽兰防治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尹俊 《草业科学》2006,23(6):82-85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一种世界公认的恶性毒草,研究和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危害仍在继续扩大,总结防治的研究成果,提出对策建议,恢复和建立生物多样性更新防治技术,形成全国紫茎泽兰防治网络,使紫茎泽兰防治工作取得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紫茎泽兰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路线调查、样方测定与"3S"技术等方法,组织有关部门对四川省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进行了监测,摸清了紫茎泽兰在四川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规律,提出了防治建议.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已广泛分布在四川省凉山、攀枝花、雅安、宜宾、泸州、乐山、甘孜7个市(州)42个县(区),分布面积96万hm2;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对畜牧业、农业、林业造成了巨大危害;紫茎泽兰每年以20~30 km的速度向北向东传播蔓延,对成都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对紫茎泽兰的生境、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掌握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对防治紫茎泽兰提出了初步对策,为彻底铲除紫茎泽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九龙县紫茎泽兰分布、危害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茎泽兰的生境、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掌握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对防治紫茎泽兰提出了初步对策,为彻底铲除紫茎泽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植物,对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入侵的生态学效应、防治与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近十年紫茎泽兰的研究成果;概述了紫茎泽兰生殖和物候特征等有利于入侵的生物学特性,阐明了有利于其扩张的生理因素;总结了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化学机制,紫茎泽兰入侵对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和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介绍了紫茎泽兰防除、替代控制和利用方面的进展;指出应加强化感物质的降解和影响机制、化感物质与微生物群落间关系的研究,以及从变害为利的角度出发挖掘紫茎泽兰的利用价值;提出自然条件下对紫茎泽兰的种群建立、群落演替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植被(牧草)替代防治紫茎泽兰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攀枝花市开展了牧草替代防治紫茎泽兰试验,结果表明,王草、狼尾草(台畜二号)可以有效地控制紫茎泽兰。  相似文献   

8.
在攀枝花市开展了牧草替代防治紫茎泽兰试验,结果表明,王草、狼尾草(台畜二号)可以有效地控制紫茎泽兰.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具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性,研究紫茎泽兰野外就地堆肥技术,评估腐熟效果,可为有效防除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通过接种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热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sp.),同时添加尿素和硫酸钙以及覆盖农用薄膜研究紫茎泽兰生物堆肥效果,并评价紫茎泽兰发酵产物生物毒性。接种菌剂后,堆肥高温期(50.0 ℃~64.5 ℃)持续时间达22 d,石油醚提取物从3.15 g/kg降低至0.37 g/kg,80 d可充分腐熟紫茎泽兰。腐熟物料的pH、有机质、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符合NY/525-2011国家标准,腐殖酸含量为8.42%。动物毒性试验表明,浸提液对小鼠体重增长无显著影响,心、肝、肾、肺等组织器官未见病理变化。用生物堆肥浸提液浸种,促进小麦种子发芽率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高,分别比无离子水浸种提高了8.65%、28.79%和23.69%;在添加紫茎泽兰生物堆肥的土壤中,微生物碳氮和脱氢酶活性比不施肥和单施化肥显著提高。生物堆肥可野外就地腐熟紫茎泽兰,降解有毒物质,提供有机肥源,实现紫茎泽兰的经济、有效防除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紫茎泽兰发生特点、防治及其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的有毒有害杂草,其侵染能力极强,在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引发 了这些国家对紫茎泽兰的防治及其利用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对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防治措施及其利用 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找出经济合理的防治和利用措施,以期达到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紫茎泽兰对7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榨取液对7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地上部水浸提液对7种供试牧草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P 〈0.05),对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对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和鸭茅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P 〈0.05);(2)从幼苗生长的测定结果分析,紫花苜蓿,红三叶和光叶紫花苕对低浓度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不敏感,对高浓度提取液较敏感。白三叶、鸭茅、非洲狗尾草和东非狼尾草对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较敏感;(3)根据化感作用检测结果,分析认为光叶紫花苕、红三叶和紫花苜蓿是紫茎泽兰替代种植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在金阳县的分布规律,为防止紫茎泽兰对金阳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破坏提出了一些依据。本次调查了每个样方内的紫茎泽兰的植株数、平均高度、单株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发现紫茎泽兰的总株数从海拔1 650 m的3株增长到580 m的32 640株,极差达到32 637,变化极其显著;紫茎泽兰的平均高度和单株生物量变化也较大;同时发现紫茎泽兰的植株数、平均高度、单株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成负相关,其中单株生物量与海拔的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937 4。  相似文献   

13.
紫茎泽兰及其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茎泽兰属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状植物,原产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于解放前后侵入我国,半个世纪以来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危害。由于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其他植物的化学互感作用,已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等地,且仍在不断地朝华中和华东方向蔓延,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入侵国内16 种外来物种之首。文章着重介绍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危害、动物中毒临床症状与机理、防除与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东非狼尾草替代紫茎泽兰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云南荒山荒坡上紫茎泽兰危害的现状,建议用东非狼尾草等优质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绿化荒山荒坡,提供饲草资源,建立畜牧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5.
蒿子扦插繁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在土默川平原3个样地对盐生植物种群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盐分的测定表明,耐盐植物空间分布的优势度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增高,且植物体内的离子结构特点与土壤离子结构有关。如果植物体内的K++Na+、Cl-浓度高,植物的耐盐性就较强,如碱蓬、碱地风毛菊、碱蒿等的耐盐碱能力较强。同一种植物的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壤盐分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植物体内盐分含量变化幅度比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要大,植物耐盐性越强,植物盐分变幅越大,表明植物能够富集土壤中的相应离子。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别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繁殖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是指通过对精子或胚胎的性别鉴定以达到调控子代性别的目的。目前,哺乳动物性别控制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精子控制法和早期胚胎性别控制法等。文章主要介绍了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优缺点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探讨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种子外形特征和冠毛特征进行观测,并利用飞行试验和模拟探讨其飞行能力,以期探索其种子传播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得出不同高度飞行速度的相关系数r值比较大,F检验成极显著相关,拟合较好;种子长度、质量和种子冠毛间的夹角与沉降速度呈负相关,冠毛与种子间的夹角呈正相关,随着高度的增加,种子长度与冠毛长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也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毒害植物——紫茎泽兰调查报告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紫茎泽兰是恶性毒害植物,已传入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两地14县3区1市,分布面积375160hm2,每年以20~30km的速度向北向东传播。其繁殖能力和侵占性极强,是农、林、牧业生产的大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把防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Useful methods of clinical imaging in reptiles are described using examples. Most important in reptiles is radiography with or without contrast media. Invasive diagnostic methods often used are endoscopy and laparoscopy. Ultra sound scanning in reptiles is established for controlling ovary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