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大白菜传统育种方法受到资源数量所限,品种选育难度持续增大,四倍体大白菜因基因型丰富、剂量高、抗性强、资源范围广,利于新优品种选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原蔬菜花卉研究所)以四倍体材料新413为父本,翠绿5-3-2-2-1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出抗病、优质的四倍体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多维462".生长期70~75d,株型中等,竖心,株高45cm,叶球重3kg.一般亩产6000kg,净菜率80%,适口性好、品质极佳.高抗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抗逆性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适合作为礼品菜、特菜、超市用菜,是无公害蔬菜、出口商品菜和中国北方秋早熟大白菜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夏大白菜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昆明地区秋淡季大白菜的供应 ,于 2 0 0 0年进行了大白菜夏季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力求筛选出丰产性、商品性、抗逆性好的夏栽大白菜品种。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参试的 5个品种分别为 :津绿 5 5、津绿 75(天津市蔬菜研究所提供 ) ;晋菜 3号 (太原市蔬菜种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3.
静海县是天津市的主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大白菜又是该县主要秋季露地蔬菜之一。2008年静海县引进几个大白菜新品种进行试种,依据其田间生长情况、产量及病害情况,得出“津秋78”明显强于其它品种,且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秋绿75)及其它品种,抗霜霉病、软腐病,较抗蚜虫、菜青虫等虫害,可以作为静海县今后秋季露地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良种介绍     
优质抗病大白菜——津秋219津秋219系山东大白菜中心育成的抗病、优质、直筒形大白菜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贮栽培。特征特性生育期70天,叶片上冲,株形紧凑,球顶舒心,株高60厘米,开展度70厘米,球高60厘米,球粗15厘米,单球重3~3.5千克,净菜率7  相似文献   

5.
冀蔬快讯     
1、2005年12月,河北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承担的多项研究课题通过了由河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四倍体大白菜‘多维462’(F1)等系列品种的选育”鉴定水平国际领先。◇“优质、抗病、高产大果型甜椒杂交种冀研12号、冀研13号的选育及应用”项目达到同类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北京市密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筛选出生育期适中、高产的大白菜品种,开展大白菜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引进秋播早熟组、中晚熟叠抱组、中晚熟直立组大白菜新品种,在防虫不防病的管理条件下进行试验,鉴定各品种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等性状。秋播早熟组,津秋606:生育期63d,株高34.7cm,开展度69.2cm,叶球叠抱,球高25.7cm;净菜平均667m2产量为6185.5kg,比对照小杂60增产8.21%。中晚熟叠抱组,胶研5869:生育期80d,株高34.1cm,开展度84.4cm;叶球叠抱,球高31.4cm;净菜平均667m2产量为7829.6kg,比对照北京新3号减产4.87%。中晚熟直立组,津秋78:生育期88d,株高54.8cm,开展度93.5cm,叶球舒心,球高50.9cm;净菜平均667m2产量为7527.1kg,比对照津秋75增产34.93%。筛选出了早熟组津秋606、中晚熟叠抱组胶研5869、中晚熟直立组津秋78等适宜北京市密云地区种植的秋播大白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谢家兴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67-67,74
引进台湾毛豆品种6个和四季豆品种3个,分别进行生产性状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个毛豆品种中,以95-1毛豆和桂华早毛豆表现生产性状最好,292-1品种表现生产性状较好,而2808、1751、75三个毛豆品种表现不如对照品种292;引进3个四季豆品种中,以s-02品种表现生产性状最好,s-03和s-01表现较好,均优于对照品种s-04。  相似文献   

8.
不同大白菜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对5个春作大白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比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试验表明,5个参试大白菜品种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白蓝”和中白60,表现为生育期短,产量较高,综合抗病性较好;早熟5号和春夏王在本次试验中表现不佳,产量较低,综合抗病性不强。结球紧实度稍差;京春白的产量最高,但是其生育期最长,“白蓝”的综合抗病性最好,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相似文献   

9.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大白菜研究室。由6名专业科技人员和7名专职销售人员组成,主要从事大白菜育种新技术研究、新品种的选育及育成品种的开发推广。近几年大白菜研究室先后承担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财政部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5项,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1项以及院所级项目6项。先后育成津青系列、秋绿系列、津白系列、津秋系列、春绿系列及津夏系列等大白菜品种22个,其中6个大白菜品种获得天津市农业名牌称号。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4项。  相似文献   

10.
告作者     
大白菜在蔬菜周年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丰富适合春、夏、秋周年栽培的大白菜优良品种,在原有育种工作基础上,我们选育出秦杂1号大白菜新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于2004年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王贵  白娜 《农学学报》2017,7(9):32-35
以‘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为试材,研究株距、播期及施肥条件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确定2个早熟秋白菜品种的种植密度、播期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在50 cm的种植行距下,最适株距分别为40和45 cm。2个品种从7月初延续到8月末均可种植,且能保持较高的产量,7月15日-8月15日种植,净菜产量可达到75t/hm2以上。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大白菜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氮肥的增产效果大于钾肥,磷肥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抽薹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大白菜抽薹的影响因素和抽薹习性鉴定指标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大白菜耐抽薹性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产量性状(叶球重量、净菜率、单位面积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外叶数、株高),品质性状(商品品质、软叶率、风味品质),抗病性(病毒病病情指数、霜霉病病情指数、软腐病发病率)等4类12个性状进行调查和测定,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大白菜杂交组合(品种)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判方法,为客观、准确地从众多大白菜组合中决选出优良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新品种选育的准确性和选择效率,进而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50天油绿"菜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菜心栽培区域逐渐北移,在南京地区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介绍了“50天油绿”早熟菜心的品种特性,并结合南京的气候和市场特点,阐述了其管理技术和采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合比较了6个品种和4种栽培方式对春大白菜抽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抽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强春、良庆的耐抽薹性最强,未熟抽薹率都为0;对照品种丰抗80的耐抽薹性最差,未熟抽薹率最高,达83.33%。“春大将”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温州春季栽培。在4种栽培方式中,露地直播+不盖地膜的未熟抽薹率最高,达87.46%;育苗移栽+覆盖地膜、育苗移栽+不盖地膜的无发生未熟抽薹。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CBL家族基因的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拟南芥中的CBLs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比对大白菜的基因组序列和EST序列,鉴定出13个大白菜的CBL基因,分别命名为BrCBL1至BrCBL13,并对这些基因预测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和遗传进化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它们在大白菜逆境响应过程中的功能和利用它们进行大白菜抗逆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晚抽薹大白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选育的 4个晚抽薹大白菜品系及 3个对照品种露地春播 ,结果比较表明 :4个新品系在经济性状、产量、耐抽薹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 ,并各具优点。 3号品系产量高 ,包心早 ;2号品系净菜率高 ,耐抽薹性强 ,商品性好 ;4号品系抗病性强 ,经济性状良好 ,耐抽薹性强 ;1号品系在比较的几个方面相对于2、3、4号品系虽不突出 ,但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8.
‘秦杂2号’大白菜品种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02CMS14为母本,以02S28优良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该品种生长期70 d左右;株型紧凑,抱球紧实,适播期长;矮桩叠抱,头球型;软叶率66.8%,球形指数1.3,单球重3~3.5 kg,净菜率80%,产量105.4 t/hm2;质地脆嫩,适口性好,品质优,风味佳;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该品种现已在陕西、甘肃、新疆、广西、河南、山西、四川、宁夏等多个省(区)示范推广,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白菜育种中授粉结籽率,并获得最佳的授粉时间,以白菜品种75。为材料,对开花前1d、开花当天、开花后1d和开花后2d的花粉进行活力、萌发率和形态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开花后2d花粉活力急剧降低,开花前1d与后1d花粉活力相差不大,居于开花当天和后2d之间。白菜育种中选用开花当天的花粉利于受精。  相似文献   

20.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从大白菜基因组序列中鉴定出一个新的LEAFY基因BrLFY1,并对它的序列特征、遗传进化和顺式元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rLFY1含有两个内含子,预测编码区为1260bp.编码一个分子量为46.38ku的蛋白。在进化上,BrLFY1与萝卜的RsLFY1关系最近,二者预测编码蛋白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4.79%。另外,在BrLFY1的上游序列中存在多个激素和逆境应答元件。这说明大白菜LEAF-y基因BrLFYI的表达可能不仅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还受多种逆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rLFY1在大白菜开花和逆境响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