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A.  T.  M.  V.  Knegsel  张喜武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5):156-156
通过对能量负平衡与代谢失调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日粮中生脂和生糖营养素的平衡在泌乳早期奶牛日粮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证实生脂营养素和生糖营养素对机体能量分配和能量平衡及氮平衡的影响。16头泌乳奶牛,饲养于环控仓中,通过间接热量测定法确定其产后2周到产后9周机体的能量平衡和氮平衡。产前3周至产后9周分别饲喂高浓度生脂日粮和生糖日粮(两种日粮净能和小肠可消化蛋白均相等)。两种日粮对代谢能摄入和产热量没有影响。生脂日粮的奶牛比饲喂生糖日粮的奶牛能将更多的能量分配到泌乳中[1175±18 vs.1073±12kJ(kg0.75d)],同时其乳脂产量也高于生糖日粮处理组乳脂产量(1.89±0.02vs.1.67±0.03 kg/d),其原因在于乳脂中C16:0、C18:0和C18:1升高所致。另外,能量以体蛋白形式储存在两种日粮处理中没有差异;但饲喂高浓度生脂日粮的奶牛体脂动员高于生糖日粮奶牛[190±23 vs.113±26 kJ/(kg0.75d)]。总的结果表明,在产乳和体组织间的能量分配可通过饲喂相同能量不同能量形式来源的日粮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不同能量水平对围产期奶牛脂肪动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第28天开始饲喂标准日粮、标准日粮增加20%日粮和标准日粮减少20%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天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液甘油三酯(TG)、非脂化酯肪酸(NEFA)和总酮体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降低产后奶牛血液TG、NEFA和总酮体浓度。提示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是影响和调节产后能量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日粮能量浓度对围产期奶牛代谢的影响已有报道。产前4周,处理组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的低能量日粮(DL,NEL 1.58M ca l/kg)和(DH,1.70 NEL M ca l/kg)。产后0~20 d,每个处理组中一半的奶牛饲喂低能量日粮(L,NEL1.57 M ca l/kg),另一半饲喂高能量日粮(H,NEL 1.63M ca l/kg);20~70 d所有奶牛都饲喂H。产前饲喂了DH的奶牛具有净正能量平衡。饲喂DH的奶牛与饲喂DL的相比,在产后第7d,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高,而血浆非酯化脂肪酸水平较低;在产后第1d血中代谢物、胰岛素和肝甘油三酯的差异不显著。产后第1 d和21 d肝甘油三酯与产前能量摄入量的巨大变化相关较大,而与妊娠的最后1周摄入能量的变化相关相对较小。与L相比,产犊后饲喂H使血糖和胰岛素升高,但血浆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相当。第21 d发现,饲喂H的奶牛血浆β-羟基丁酸盐和肝甘油三酯比饲喂L的组分别为46%和30%。产前和产后处理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产前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产后第21 d才开始饲喂H导致的不良影响。饲喂L的奶牛与饲喂H的相比,在产前和产后10周期间,其白细胞评分升高。产前日粮的能量浓度对产后代谢的影响较小。产后立即提高能量浓度对代谢的影响比产后第21 d才提高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Guo.J  哈斯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51-151
作者研究了围产期奶牛血液代谢产物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日粮能量浓度对酮体积聚的影响。28头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预产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饲喂过渡期日粮而另一组不饲喂过渡期日粮。对照组在奶牛预产期前28d直到分娩,饲喂非泌乳奶牛日粮(产乳净能(NE(L))1.54Mcal/kg,粗蛋白(CP)10.9%,中性洗涤纤维(NDF)53.1%),产后饲喂泌乳料(NE(L)1.77Mcal/kg,16.8%CP,29.9%NDF)。处理组奶牛在产前17d到产后14d饲喂过渡期日粮(NE(L)1.71Mcal/kg,16.8%CP,35.2%NDF),而后的泌乳3周内饲喂与对照组相同的日粮。尾静脉血样从前21d到产后21d,每周采集3次,用于测定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和甘油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乳成分、体重变化和体况评分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血浆中不同酮体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产前无明显变化,产后上升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相对于妊娠后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血液中NEFA和甘油浓度变化在整个试验期类似于酮体浓度变化模式。饲喂过渡期日粮奶牛在妊娠后17d,血液中葡萄糖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而在泌乳的前21d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试验奶牛泌乳的前21d,处理组血液中乙酰乙酸的AUC大于对照组。奶牛产后的15~21d处理组血液中NEFA和甘油的AUC大于对照组。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可得知,相对于产后直接转为饲喂泌乳日粮,采用奶牛过渡期日粮,无论在产前还是产后,与泌乳早期大量动员体脂以及大量积聚酮体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将30头健康的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或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或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或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NRC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千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生殖激素的剧烈变化影响奶牛的DMI,泌乳量,糖、脂和蛋白质代谢,并主要通过调整NEFA的去路,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很可能是通过生殖激素对奶牛的DMI、泌乳和能量平衡进行影响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6.
选用85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设计,评估产前碳水化合物来源及莫能菌素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血液参数和泌乳性能的影响。日粮处理按照2×2阶乘排列设计,包括传统的干奶料(CONV)和不含有草料纤维来源的干奶料(NFFS),补充或不补充330 mg/d.头莫能菌素。CONV日粮包括70%的草料,NFFS日粮28%的草料用棉籽壳和大豆壳替代。在整个干奶期(产前60 d)饲喂试验日粮(CONV和NFFS)。在预期产犊日期之前的28 d开始每天追加一次莫能菌素直到分娩。分娩后,所有奶牛饲喂相同的泌乳期奶牛料。结果发现,在妊娠的最后28 d,与饲喂CONV日粮相比,饲喂NFFS产前日粮干物质采食量(15.8 vs 11.9 kg/d)、干物质采食量体重百分比(2.1%vs1.6%体重)、血糖(67.4 vs 64.6 mg/dl)和血清胰岛素浓度(0.59 vs 0.45 ng/ml)更高,非酯化脂肪酸浓度(185 vs 245μEq/L)较低。在泌乳的前56 d,产前CHO、莫能菌素或两者混合效应对平均产奶量或乳成分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产前碳水化合物来源有影响产奶量的趋势。产前28 d补给莫能菌素对围产期产奶量没有影响。产前日粮对产后干物质采食量、血糖、非酯化脂肪酸、胰岛素浓度或肝脏甘油三酯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奶期日粮中用NFFS部分替换传统日粮碳水化合物提高或维持了产前干物质采食量,因此增强了分娩前代谢水平。产前更高的干物质采食量可能潜在增加泌乳早期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7.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液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和总酮体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降低产后奶牛血液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和总酮体浓度。提示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是影响和调节产后能量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糖异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增加围产期奶牛血浆葡萄糖(GLU)浓度,肝脏丙酮酸羧化酶(P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表达升高。说明干奶期低能饲喂奶牛,可以增强围产期奶牛的肝糖异生能力。  相似文献   

9.
24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759kg,SD=30kg;体况指数3.2,SD=0.13)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确定α-淀粉酶对过渡期奶牛瘤胃发酵、主要代谢产物和泌乳性能的影响。奶牛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和在对照基础上按0.1%DM水平添加了α-淀粉酶的处理日粮(662个真菌淀粉酶单位/g,AMA)。在产前21d和泌乳期头21d饲喂试验日粮,泌乳的第22~70d,所有奶牛都饲喂泌乳期日粮。处理组产前和产后的平均DM采食量分别为12.4和17.8kg/d,差异不显著;但产前最后1周处理组DM采食量的下降幅度相对于对照组比产前第2周大。处理组产前瘤胃中丁酸盐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但产后不出现此现象。处理组的血浆胰岛素、肝脂肪和肝糖原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饲喂AMA的牛在产前其血浆β-羟基丁酸盐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后血糖浓度上升。血浆中β-羟基丁酸盐和非酯化脂肪酸增加的现象出现在产前而不是产后,并且产后血糖有上升趋势,表明饲喂α-淀粉酶的奶牛由脂肪代谢向碳水化合物代谢转换。  相似文献   

10.
将健康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预产前28 d分别饲喂奶牛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的产奶日粮,至产后56d结束,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测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肝脏胰岛素受体(IR)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奶期低能饲喂奶牛,产后肝脏IR mRNA表达增加,提示低能饲喂有利于调节奶牛产后血糖平衡.  相似文献   

11.
采用28头荷斯坦经产奶牛按配对试验设计研究了在干奶后期(产前约3周)添加阴离子盐添加剂对奶牛产前、产后及产后一个月血液离子浓度、胎衣不下发病率以及产后6个月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处理为阴离子盐饲粮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饲喂阴离子盐饲粮5天使尿液pH值显著降低(P<0.01),产前血清氯离子浓度提高(101.5vs95.2毫克毫升;P<0.05)产前血清钙离子趋于上升(7.71vs7.34毫克毫升),并使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降低31.2个百分点(43.7%vs12.5%;P=0.05)。饲喂阴离子盐饲粮导致第1、2、3、4泌乳月校正乳产量显著提高(38.9vs32.4千克天44.8vs36.5千克天,41.6vs36.9千克天,38.8vs33.2千克天;P=0.02~0.1)且趋于提高乳脂率(P=0.02~0.31),但对乳蛋白、乳糖、无脂固型物含量等乳成分没有明显影响(P>0.3)。饲喂阴离子盐有助于降低产奶牛泌乳前期乳中体细胞数。本实验结论:产前饲粮添加阴离子盐能够改善奶牛产后的健康状况,提高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2.
将年龄、胎次相同,年产奶量大于5000kg的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按照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低能组饲喂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对照组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高能组饲喂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试验从产前14天开始至产后28天结束,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不同能量摄入对围产期奶牛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InsR)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脂肪InsRmRNA相对表达量从产前14天至产后28天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后14天达到最大值,且产后高于产前;低能组产前InsR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高能组和正常组,产后1天至产后28天高于高能组和正常组,产后14天显著高于高能组(P<0.01)。可见,干乳期低能饲喂奶牛,产后脂肪InsRmRNA表达增加,提示产前适当降低能量摄入水平,有利于胰岛素抑制泌乳初期脂肪动员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将30头围产期健康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为10头,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组和Ⅲ组为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能量(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能量(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d结束,观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产乳性能及血液中瘦素(Leptin)和神经肽Y(NPY)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前饲喂低能日粮不仅提高了产后奶牛产乳性能,而且提高了产后奶牛血液中Leptin和NPY浓度。可见,奶牛不同能量摄入水平与产奶量及血液中Leptin和NPY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将健康的30头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28天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NRC标准增加20%的日粮和NRG标准减少20%的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56天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干物质摄入量、泌乳量及脂肪代谢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是机体生理状况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奶牛产后的脂肪代谢活动较产前明显增强,但健康奶牛均能通过调整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促进能量与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不同能量平衡状况的围产期奶牛泌乳量、干物质摄入的变化及其机体代谢调节作用。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选取胎次、年龄相近的奶牛,分为高血糖组(H)和低血糖组(L),每组各15头。在产前21、14、7d和分娩当天,产后7、14、21d,分别记录奶牛围产期干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MY),并测定血浆血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n)、瘦蛋白(Lp)、皮质醇(Cor)的浓度。结果显示,试验奶牛产后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均增加,但是产后能量负平衡发生率高于产前,产后21d达最高;两组产后血浆Glu水平均降低,血浆NEFA和BHBA升高,L组血浆NEFA和BH-BA水平高于H组(P0.05);H组血浆Ins与Lp水平高于L组(P0.05),血浆Gn与Cor水平低于L组(P0.05)。围产期不同能量平衡状态的奶牛机体能量代谢发生了各自适应性的变化。血浆低水平Ins、Lp和高水平Cor在缓解能量负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4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775±24kg;体况评分3.4±0.1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瘤胃内乳糖发酵产生的丁酸对代谢和泌乳的影响。日粮处理组为玉米基础日粮组(CON)和基础日粮加15.7%乳糖(干物质计)处理组(LAC),产犊前21d~泌乳(DIM)21d饲喂试验日粮。在产前2、7、14、21d和产后2、7、14、21d采集血样,在产前21、7d和泌乳7d采集瘤胃液,在泌乳7d和14d进行肝脏组织切片检查。产前产后28d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为12.8和17.7kg/d。处理组间无差异。LAC组未降低产前干物质采食量(DMI)。各处理组对泌乳前70d的平均产奶量(45.7kg/d)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非酯化脂肪酸无显著影响。LAC组与CON组相比提高了瘤胃中丁酸浓度,产前分别为11.3%和9.2%±0.45%,产后分别为13.0%和10.3%±0.67%;同样,提高了血浆β-羟基丁酸浓度,产前分别为6.1和4.2±0.31mg/dL,产后分别为14.6和8.34±1.7mg/dL。相对于CON组,LAC组降低了肝脂的含量(占净重14.7%和8.6%±1.5%),日粮处理组对肝糖元无显著影响。饲喂乳糖可以提高围产奶牛瘤胃丁酸的浓度和血浆β-羟基丁酸浓度,降低肝脂,但不影响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年龄、胎次、泌乳量相近的奶牛60头,分别在产后1、14、28、42、56d和70d时颈静脉采血,根据血糖浓度在6个时间点分为能量负平衡组和对照组,同时调查和分析奶牛日粮营养水平(能量、CP、CF、CFb、Ca、P)、生产性能(BW、MY、DMI)、繁殖性能(首次配种间隔、情期受胎率、发情率、配种指数)、血液生化指标(Glu、BHBA、NEFA)和内分泌指标(Ins、Gn、Lp、E2、P4)。结果表明:奶牛泌乳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NEB),产后14d最高。NEB能使奶牛产后血浆E2、P4水平降低,产后DMI、BW和MY均减少。能量负平衡奶牛血浆Ins、Gn和Lp浓度降低,表现低血糖、高血浆NEFA和BHBA生化特性,首次配种间隔延长,情期受胎率和发情率降低,配种指数增高。这些结果提示,奶牛泌乳早期易发能量负平衡,不仅与日粮能量水平低、泌乳量高、干物质摄入少和体重损失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机体内分泌未完全协调发挥作用有关。并且能量负平衡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营养水平增加20%日粮和营养水平降低20%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直至产后第56d试验结束。试验结果表明,产前低营养饲喂不仅提高了产后奶牛干物质摄入量、产乳量,而且提高了产后奶牛血浆NPY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瘦素(Lep)水平在奶牛分娩前后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在南宁某牛场随机选取30头荷斯坦奶牛,从产前1周到产后9周,每周采样检测血浆酮体、NEFA和Lep水平。26头酮体正常奶牛(除去4头酮病牛后)的285份血浆NEFA和Lep的平均水平分别为655.7±359.9μmol/L和7.5±4.4 ng/m L,血浆NEFA水平从产前1周开始上升,分娩当天达峰值,然后渐降至产后7周最低值,之后回升。血浆Lep从产前1周上升,产后4周达峰值,之后渐降至8周最低值,之后回升。NEFA与Le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285,R=0.1137;P0.05)。Lep上升时NEFA水平较高(923.1±398.7μmol/L),Lep下降时,NEFA较低(334.9±313.3μmol/L)。结论:Lep可能参与奶牛体脂动员的调节,产前1周至产后4周Lep的升高可能促进体脂动员,之后Lep下降可能减少体脂动员,产后4周可能是Lep调节体脂动员的拐点,NEFA正常值对监控奶牛分娩前后体脂动员、维护奶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围产期健康乳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i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的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的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备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增加围产期乳牛血浆葡萄糖浓度,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