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的地中茎调查研究发现,冬小麦地中茎的长短与品种的遗传特性,环境温度,播种深度,播种期等因素有关。在适宜的播种技术条件下,冬性较强的冬小麦品种地中茎表现较短。  相似文献   

2.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天.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及其叶片发育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在计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时不同条件造成的差异,用相对发育理论对积温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与积温相比,相对发育阶段(RDS)表达的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更加清晰,更具有可比性。邯5316的拔节,抽穗和灌浆期的RDS分别约为0.47,0.59和0.69,连续5茬不施N肥使 3个时期的RDS分别增大到0.52,0.62和0.75,说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水分和盐分盐迫与缺N胁迫的效应相似;推迟20d播种时冬小麦前期的发育较快,上述3个时期的RDS分别为0.39,0.52和0.64。以RDS表示的叶片出现时间与叶片在主茎上的叶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0.0381和0.05,回归系数R^2达到0.8916;在非生物因子影响很小的理想条件下,叶片的衰亡时间与出叶时间的规律相似,回归方程的斜率,截距和回归系数分别为0.2099,0.00681和0.9938。在当地大田试验条件下,日长变化对几个品种叶片的出生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葫芦岛市冬麦北移试验开发 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九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几年引种试验示范优质冬小麦,在产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冬小麦生产中,越冬死苗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为了减轻损失,我们对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   通过几年的调查,除了品种抗寒性外,冬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原 因是栽培管理不当引起的。主要表现在“浅、干、瘦、过、晚、板” 6个方面。浅,指的是播种深度浅,秋季整地质量差,未及时秋耕耱耙,仓促整地,低洼不匀,分蘖节埋土深度不足 3厘米。干,指分蘖节部位土壤干旱,冷暖骤变加剧,旱、寒双害所致。瘦,指秋整地时有机肥少,只用少量氮肥,分蘖节糖分积累不足,冬小麦抗寒性差受冻而死。过,指播种过早,苗长过旺过密,降低了抗寒能力。晚,指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苗小苗弱营养缺乏,抗寒能力差。板,指早板结和晚板结,早板结是秋灌代替冬灌,使土壤龟裂植株根系受损,晚板结是冬灌过晚过大或早春浇水过早形成凌板。上述情况,均会造成大量死苗。   二、防止分法   1.播深适度。俗语说,“半寸死,一寸活,七分八分受折磨”,播种深度要严格...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整株还田对土壤水肥及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重点介绍玉米整株还田技术,所需配套机具有操作工艺,技术要点和3年的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整株还田,秸直经过一年的腐解,腐解率达90%以上,玉米整珠还田耕深20cm,秸杆在土壤8cm深度以下秸秆覆盖率达95%以下,能够保证冬小麦播种质量,小麦播种出苗后基本苗蘖测定分别比粉碎还田(对照)增加23株和0.2个,小麦生育期干物质和千粒重分别增加8.95%和1.33%,小麦产量提高3.18%。  相似文献   

6.
播种深度对小麦抗寒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淮地区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播种深度下冬小麦的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弱的品种细胞质膜透性和MAD含量低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SOD活性、Pro含量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4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POD活性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即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小麦的抗寒性最强。从4个小麦品种SOD活性的变化看,京冬841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它3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彭阳县北部地区冬小麦播深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善彭阳县北部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体系而进行的2cm、4cm、6cm、8cm、10cm5个播种深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冬小麦适宜播深4-8cm,其中以6cm播深的冬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1.基本情况示范地点选择在龙山县茨岩塘镇包谷村郭孝峰责任田内,示范地地势开阔,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上。示范面积867平方米。2.高产栽培技术措施①精细播种。根据龙山县气候特点,气温稳定通过10℃后播种,于4月18日播种,每667平方米播种量0.7公斤-0.8公斤,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行距40厘米,均匀条播,施用种肥时注意种肥分离,播种后覆土厚3.0厘米-3.5厘米,及时盖土保墒。  相似文献   

9.
日前,我省冬小麦播种已经结束。据农情调度初步统计,舍省冬小麦种植面积达3621万亩,比去年增加32.4万亩。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彭阳县冬小麦北移区栽培技术体系而进行的 2、4、6、8、10 cm5个播种深度试验结果表明 ,该区冬小麦适宜播深在 4~ 8cm,其中以 6 cm播深的冬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地膜冬小麦不同密度对幼穗分化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膜冬小麦和露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研究的结果表明;地膜冬小麦的不同密度对适期播种小麦的幼穗分化进程无明显影响,同时播种的地膜和露地小麦幼穗分化的各时期基本同步,其幼穗分化时间和全生育期仅相差2~4d,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分化的小穗,小花数分别增加1.1%和2.0%,而结实率却增加9.2%,处在同一分化时期的地膜小麦的生长锥比露地小麦的生长锥显得粗壮而富有活力,适期播种的地膜小麦比露地小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氮肥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冬小麦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6611x^2+20.091x+234.85,相关系数为0.9708,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0kg·hm^-2。磷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5726x^2+13.168x+340.4,相关系数为0.92195,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72.5kg·hm^-2。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播种的相关配套措施是其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该文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及相关使用技术和冬小麦播种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深耕土壤、施足有机底肥、精选优质种子、精量播种、保墒齐苗等,以期对当前的冬小麦生产提供指导,促进冬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正宁县冬小麦套种越冬菠菜越夏西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是正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均种植6.00万hm^2左右。为了解决单种冬小麦效益低和粮经争地矛盾,近年来正宁县中巷村、徐家村的农民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成功摸索出冬小麦套种越冬菠菜、越夏西瓜三种三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在该模式中,冬小麦和冬菠菜同时播种,共同生长,而冬小麦和西瓜共生期短,冬小麦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生长发育,麦收后西瓜生长发育环境优越。一般产冬小麦3750kg/hm^2,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中等肥力的沙壤土为宜。在伊犁地区10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播种深度0.5厘米左右,不能超过1厘米。667米^2播量100克。采用人工均匀撒播,株距0.5厘米,行距25厘米。播种之后,采用透气性强的腐殖质土覆盖,厚度0.5~1厘米。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山东省桓台县的冬小麦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冬小麦两种不同管理措施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桓台县冬小麦常规管理措施下环境影响较大的是能源耗竭、环境酸化、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139、0.126、0.093和0.060。采用推荐管理措施可使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由常规管理措施的0.063降低到0.032。能源耗竭和全球变暖影响主要来源于高耗能的农用化学品生产。环境酸化潜力主要来自过量施氮导致的NH,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2,水体富营养化潜力主要来自冬小麦生长季施氮引起的NH3挥发。实施化肥的节能与清洁生产并减少氮肥使用量,是控制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经济效益低、熟期、越冬等因素制约冬小麦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密植、播种深度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简称播深)2项指标探讨越冬性、物质形成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深对生育期影响较大。密度D_4(750万株/hm~2)、播深H_3(7 cm)出苗率和成穗数最高,越冬率表现较好。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随播深增加而降低;穗粒数、穗粒质量随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播深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的增加与千粒质量最为密切。适宜的密度和播深促进干物质积累,密度过大、播种过深或过浅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低密度、浅播促进冬小麦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高密度、深播促进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得出,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播种深度为7 cm。  相似文献   

18.
0引言 小麦——两瓜复播试验示范安排在博乐市青得里乡顾里木图二村,小麦面积12(667m^2),复播两瓜面积5(667m^3。冬小麦2007年9月24日播种,2008年6月28日收获.复播两瓜7月1日栽植。冬小麦品种为唐山号。复播两瓜选用早熟、高产的品种冠龙王.生育期85d。  相似文献   

19.
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越冬期冬小麦总氮、非蛋白氮及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下降,且分别在土壤有效有效钼含量0.096、0.136、0.216mg/kg以后趋于稳定。施钼能提高冬小麦幼苗硝态氮含量,随后体内硝态氮含量均因施钼而下降,缺钼时,冬小麦硝态氮含量在拨节期前不同断提高,而在适宜供钼水平下则相反,;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及产量成显著的相关,正相关关系,缺钼导致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可能是硝态氮的积累降低铁的活性,进而阻碍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沈阳地区分期播种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个冬小麦品种在沈阳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探讨冬小麦在沈阳地区的最佳播期及分期播种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月15日至10月13日的5个播期中,各品种均能顺利结实。后2个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前3个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