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清除腊肠中残留的亚硝酸钠,寻求有效的清除剂。[方法]在腊肠加工过程中分别添加八角和丁香精油、超声-微波萃取的八角和丁香萃取液、VCNa、异抗坏血酸钠和VE作为清除剂,研究清除剂对腊肠中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结果]添加丁香精油的腊肠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烘烤结束后的第0、14和28天均最少,分别为9.38、8.76和8.53 mg/kg,其清除亚硝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丁香萃取液。VCNa清除亚硝酸钠的作用显著强于D-异VCNa,但稍差于丁香精油。八角萃取液可将亚硝酸钠含量降低到20.72 mg/kg,优于VE和八角精油。添加的清除剂对发色结束后的腊肠色泽变化的影响不大。[结论]7种物质清除亚硝酸钠能力的顺序为丁香精油〉VCNa〉D-异VCNa〉丁香萃取液〉八角萃取液〉VE〉八角精油。  相似文献   

2.
施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77-3078
[目的]研究用异抗坏血酸钠、红曲色素替代部分亚硝酸盐的复合护色剂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异抗坏血酸钠、红曲色素添加量对中式香肠护色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红曲色素、异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添加量以及贮藏时间对中式香肠护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复合护色剂配方。[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中式香肠发色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异抗坏血酸钠〉贮藏天数〉红曲色素〉亚硝酸钠;最佳复合护色剂配方为:红曲色素0.24 g/kg、异抗坏血酸钠0.60 g/kg、亚硝酸钠40mg/kg,在0~5℃下贮藏天数可达60 d。[结论]研究结果为生产出替代部分亚硝酸盐的中式香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甘蓝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对亚硝酸盐生成的抑制效果,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甘蓝在自然发酵和不同加盐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条件下的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酸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的酸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比自然发酵低;发酵温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最大,加盐量影响次之,接种量影响最小;当腌制甘蓝时,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柠檬酸有协同作用。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方法加工的酸甘蓝亚硝酸盐峰值低、含量少,同时添加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时间对卷烟烟丝pH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探讨最佳的卷烟贮存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烤烟型A牌号卷烟为供试材料,考察贮存时间(0~240 d)对卷烟烟丝pH及石油醚提取物、总糖、还原糖、总氮、总植物碱、氯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A牌号卷烟烟丝的pH及石油醚提取物、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贮存60~180 d呈缓慢上升趋势,超过180 d后石油醚提取物、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贮存期间,A牌号卷烟烟丝总氮、总植物碱的变化趋势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的变化趋势相互消长,氯含量从第60 d开始上升,而钾含量在贮存180 d后明显低于贮存前卷烟成品的原始含量.[结论]A牌号卷烟的贮存时间宜控制在180 d之内.  相似文献   

5.
杨美玲  朱运德  崔东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49-18150
[目的]亚硝酸钠是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剂,也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化学物质。通过分析香肠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建立亚硝酸钠快速检测手段。[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最佳吸收波长,根据最佳吸收波长,检测不同食用方法的香肠中亚硝酸钠的含量。[结果]亚硝酸钠的最佳吸收波长为538 nm,未处理的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为8.07 mg/kg,炒制过的火腿肠中含量最低,为5.27mg/kg。[结论]炒制加工后的肉制品比未处理过的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食用更安全。该研究建立了一套简便、实用的亚硝酸钠含量的检测方法,为肉制品中亚硝酸钠含量的快速、高效检测提供了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研究了盐水鸭加工过程中的滋味成分变化.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小肽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在煮制前的加工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风味核苷酸含量减少,煮制过程中两者的含量均显著减少.干腌后鸭肉含盐量最高,但经其后工序加工后含量降为适宜食用的3%左右.重要的滋味成分盐水鸭含量均高于对照鸭肉.风味核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对盐水鸭的滋味具有重要贡献.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复卤工艺对鸭肉滋味成分作用显著,是构成盐水鸭美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贺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67-1468,1705
[目的]腌制猪肉的发色工艺优化研究。[方法]应用双因素无重复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到优化腌制猪肉发色工艺。[结果]腌制试验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冷藏温度(0~4℃)时,添加1%的乳糖,亚硝酸钠和异抗坏血酸钠的添加量分别为0.010%、0.300%时,腌制48h后所得的产品色泽和质地为佳,其工艺品质较好。[结论]在腌制猪肉加工过程中,适当加入亚硝酸盐,可使熟肉制品保持鲜艳的红色,有利于提高腌制猪肉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与鸭肉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水浴、微波、红外3种加热方式处理鸭肉,并对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性质(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以及鸭肉品质指标(pH、颜色、持水性、质构)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度、白度值(L~*)、羰基值、无规卷曲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红度值(a~*)、持水力、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硬度与α螺旋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与无规卷曲呈正相关(P<0.01),L~*值与持水力呈负相关(P<0.01),a~*值与羰基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鸭肉品质产生明显的影响,表现在肌原纤维二级结构变化即α螺旋下降、无规卷曲上升导致鸭肉硬度和弹性上升,羰基值上升导致a~*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打顶前后不同营养调控措施对烟叶钾素与烟碱的调节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营养调控措施对烟叶钾素与烟碱的调节效应。[结果]结果表明,随施肥水平升高,团棵期烟叶钾素含量大致呈下降趋势,旺长期呈上升趋势,但烟叶烟碱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别;圆顶期施肥水平较高的处理烟叶钾素和烟碱含量大致呈下降趋势。留顶和移栽后追施硫酸钾结合打顶时涂1次生长素可提高烟叶钾素含量,降低烟叶烟碱含量,并以后者提钾降烟碱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制订烟草生产合理的调控措施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新疆雪莲的高频再生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雪莲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pH值为5.85~5.90的MS+2.0 mg/L NAA+0.5 mg/L 6-BA+0.5%琼脂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研究了培养过程中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新疆雪莲芽分化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SOD活性逐渐增加,在培养24 h时达到最大。胚性愈伤组织的POD活性都大于非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POD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胚性愈伤组织POD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CAT在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前期活性较低。进入芽分化过程后,其活性逐渐升高。[结论]新疆雪莲芽分化过程中,SOD与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POD的活性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异抗坏血酸钠在橄榄果汁中的护色效果,为橄榄果饮料、橄榄果酒等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鲜橄榄为原料,经破碎、取汁后用D-异抗坏血酸钠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D-异抗坏血酸钠的使用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pH等抑制橄榄果汁褐变的工艺参数。【结果】一定浓度的D-异抗坏血酸钠可有效抑制橄榄果汁发生褐变,而处理温度、时间及pH对D-异抗坏血酸钠的作用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180mg/L,温度35℃,时间50min,pH3。经护色处理后可获得色泽黄褐、清澈透明的橄榄果汁。【结论】在一定的浓度、温度、时间和pH条件下,D-异抗坏血酸钠对橄榄果汁有明显的防褐变作用,为橄榄果饮料、橄榄果酒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荣勤  林楠  李生伟  张晋  秦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72-2273,2276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白市驿板鸭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比较了白市驿板鸭在自然通风、自然密封、冰箱直接放置和冰箱密封放置4种不同条件下贮藏时,其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试验得出,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白市驿板鸭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都呈下降的趋势;相同包装条件下,室温贮藏的板鸭中亚硝酸盐含量要比冰箱贮藏的低;相同温度下,密封贮藏的板鸭中亚硝酸盐含量比不密封的低。[结论]研究可为白市驿板鸭的科学制作和食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异抗坏血酸钠在橄榄果汁中的护色效果,为橄榄果饮料、橄榄果酒等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鲜橄榄为原料,经破碎、取汁后用D-异抗坏血酸钠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D-异抗坏血酸钠的使用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pH等抑制橄榄果汁褐变的工艺参数。【结果】一定浓度的D-异抗坏血酸钠可有效抑制橄榄果汁发生褐变,而处理温度、时间及pH对D-异抗坏血酸钠的作用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180 mg/L,温度35℃,时间50 min,pH 3。经护色处理后可获得色泽黄褐、清澈透明的橄榄果汁。【结论】在一定的浓度、温度、时间和pH条件下,D-异抗坏血酸钠对橄榄果汁有明显的防褐变作用,为橄榄果饮料、橄榄果酒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姜瑞平  董宇  高宇  高郡  李乃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27-16428
[目的]通过阿魏酸和异Vc钠的系列复配试验,得到了一种可以部分替代亚硝酸盐的复配型肉类食品添加剂。[方法]选用蒸煮香肠体系,测定了亚硝酸盐残留量、酸价(AV)、过氧化值(POV),辅以感官评定,综合评价此复配添加剂的性能及对产品风味和质量的整体影响。[结果]在原配方的基础上,亚硝酸盐减半使用,同时添加75 mg/kg阿魏酸和500 mg/kg异Vc钠,能显著抑制香肠的脂质过氧化,延长保质期,降低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同时维持香肠应有的感官品质。[结论]阿魏酸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天然肉制品抗氧化剂,可以部分替代亚硝酸盐添加到肉制品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关键技术,为生产轻糖原味无硫新型果干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干苞黄肉菠萝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菠萝蜜对原味果干加工特性的影响、果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糖渍工艺和果干质量的影响、不同复合糖液配比对果干质量的影响,确定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关键工艺技术的最佳方案.[结果]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最佳工艺:采用1000 mg/L乙烯利、45℃下催熟72 h的80%~90%成熟度菠萝蜜为原料,在加入0.6%D-异抗坏血酸钠的80℃清水中热烫3 min,再采用直接加糖、间歇强制循环复合糖液(糖水初始糖度25°Bx、75%麦芽糖浆添加量15%和甘油添加量0.3%)的技术进行糖浸,直至糖液稳定在35°Bx后捞起沥干糖水,烘干后制成的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水分≤18%、总糖(以还原糖计)≤60%、二氧化硫残留≤0.02 g/kg,具有新鲜菠萝蜜特有的果香味,质地柔软,甜度适中,口感较好.[结论]综合运用熟果加工技术、热烫杀菌灭酶无硫护色联合处理技术和间歇强制循环轻浓度复合糖液浸渍技术生产的菠萝蜜果干,具有新鲜菠萝蜜特有的果香味,总糖含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低,可实现果干的原味化、轻糖化和无硫化,该技术可用于轻糖原味无硫新型果干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绿芦笋的营养保鲜液。[方法]采用蔗糖+明胶+D-异抗坏血酸钠、琼脂+肥料2种营养配比的营养液,用以给贮藏期间的芦笋提供水分及营养,复合涂膜采用壳聚糖+苯甲酸钠+6-BA、壳聚糖+Vc+草酸、壳聚糖+草酸3种涂膜配方对绿芦笋进行涂膜处理,考察其在5℃冷藏下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营养液处理组的绿芦笋贮藏品质在贮藏14d后品质最优,能保持鲜嫩状态,明显减缓芦笋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下降,明显抑制芦笋Vc和叶绿素的降解。复合涂膜处理对芦笋的贮藏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贮藏9d才丧失商品价值,对照组在第7天时已经毫无商品价值。[结论]用营养液在冷藏条件下贮藏绿芦笋,能显著延长芦笋的货架期和改善绿芦笋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张锋  刘春芬  张旭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74-6875,6877
[目的]分析不同干燥处理方式对香菇中甲醛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模拟鲜香菇正常生产贮藏期间的条件,分析不同干燥处理方式下香菇中甲醛含量变化的趋势。同时,通过研究香菇烘干时升温的差异对香菇甲醛的影响,探索香菇干制过程中有效降低甲醛含量的方法。[结果]研究表明,干燥方式不同对香菇中的甲醛含量有明显影响,而且香菇干燥后其甲醛含量均有明显升高。为了减少干香菇中甲醛含量,在对鲜香菇进行干燥前,先进行钝化酶的热处理再进行干燥效果较好;而从干燥方式来看,真空干燥优于热风干燥。[结论]研究可为香菇的烘干、贮藏方式选择和过程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生产优质低害的烟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0、22.5、45.0、67.5和90.0 kg/hm2)对烤烟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钾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上部烟叶的硝酸盐含量和中部烟叶的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施氮量达到45.0 kg/hm2后下降;中部烟叶的硝酸盐含量和上、下部烟叶的亚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施氮量90.0 kg/hm2时其含量会大幅度升高;施氮量为45.0 kg/hm2的下部烟叶硝酸盐含量最高,上、中、下部烟叶钾含量也最高。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钾含量因部位不同而各异,但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氮用量为67.5 kg/hm2时有利于降低中、下部烟叶硝酸盐含量和各部位烟叶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9.
彭杨  熊俊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50-5251,5267
[目的]研究我国传统腊肉在腌制过程中品质的变化.[方法]基于传统加工工艺,监测并分析腊肉腌制过程中的水分、脂肪过氧化值、蛋白质的消化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显示,在腊肉的传统制作过程中,其水分含量在烟熏过程中减少最多;脂肪酸价和过氧化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晾干过程中上升趋势更加明显;腊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在晾干过程中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亚硝酸盐含量在腌制和熏制过程中均未有明显变化,在晾干过程中稍有提高,但是变化不大,不影响腊肉的营养和卫生.[结论]研究可为腊肉的腌制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