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92-193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保护与研究价值。四川省北川县马槽乡黑水村于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羌族居住的典型聚落,建成历史一千四百多年,目前仍有大量羌族居民长期生活在此,保存羌族特色的传统木构造民居院落31处。通过对黑水羌寨的整体空间格局、建筑等物质遗产以及羌年等非物质遗产进行调查,分析其重要的保护价值,在黑水羌寨保护规划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民族村落遗产保护提出相应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洁  李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70-372
羌族村寨是羌民的传统聚落,是"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羌族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桃坪羌寨在"5.12"地震后的重建困境,论述了寨子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灾后旅游恢复重建的深切关系。自然生态景观是羌族文化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有力的保护,从而使桃坪羌寨的旅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列举桃坪羌寨的农耕资源,挖掘其中的旅游价值,对桃坪羌寨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莲  黄学渊  张蕾 《农业考古》2021,(1):258-265
在20世纪上半叶前往川西北羌族地区考察的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中,羌族的景观与自然环境间呈现出良好的平衡状态,其传统景观经营具有原生态自然美及时代价值。本文从荒野景观、生产景观以及生活景观三个方面讨论川西北羌族景观的历史情况,深入挖掘川西北羌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景观经营的内涵,以期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羌族,享有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的美誉。古羌城不仅是传统羌族建筑技艺与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的完美产物,也是羌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活态保护基地和羌族核心文化体验的文化空间。研究旅游产业和羌民族文化的协同发展,寻求县域文化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从而达到繁荣羌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四川省茂县乡村旅游的典型羌族村寨——坪头羌族村寨和牟托羌寨村民感知的田野调查,分析了羌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是政府、企业、村委会及村民四者利益博弈和行为协作的过程,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当地村民能否持续受益,关键在于企业、村委会及村民三者能否持续有效地沟通。由此,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应充分重视村民利益,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村委会应该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协调利益相关者各方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振兴与社区型村寨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它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乡村振兴的不仅仅是经济,它还有文化、生态、社会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羌族地域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羌族乡村振兴与社区特色村寨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之后的羌族乡村社区村寨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特色村寨发展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从特色村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发展模式、对策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国内特色村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恩施州为例,介绍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传统知识、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等,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角度,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口传身授的特殊传承方式,使羌族释比文化走上一条没落之路。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真正的释比,已经为数不多。 作为羌族文化的核心,释比的没落,为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亮起了一个红色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以恩施州为例,介绍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传统知识、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等,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角度,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整治规划为例,认为村落的公共空间与村民平时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联系,是传承乡村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民风民俗以及悠久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场所。设计强调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分析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地方文化和朴素的民风民俗,对已遭到破坏的空间景观进行保护和整治。旨在梳理和改善鼎湖长利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使村中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许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5-18056,18059
介绍了羌族文化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受灾情况,强调羌族文化的载体损失惨重、羌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羌族文化环境难以恢复,强调羌族文化的立体重建应突出中心任务,着重于从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环境氛围2个角度及时有效地抢救濒临危险的羌族文化遗产,详细解析了立体范式构筑的重点,在空间性重建方面,应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建本土文化与历史,在依靠原住民的基础上重建羌族文化高地;在集群性重建方面,应重点扶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完善旅游产业链;在生态性重建方面,应加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示范;在发展性重建方面,则应按照分类保护、特色保护、重点保护的工作思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形成灾后恢复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的发展,乡村日益被连接在一个以信息流动为基础的网络里,乡村流动空间正在兴起。以淘宝村和旅游村为例,采用最近邻点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等方法对浙江乡村流动空间的总体分布格局、结构模式及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以淘宝村和旅游村为表征的浙江乡村流动空间节点总体上表现为“集聚型”分布状态,但在县域空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分布差异。分布密度表现出面状集聚和点状低密度两种形态相结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面状集聚分布是主要形态,并呈现典型的多中心形态,在各面状集聚区之间夹杂着小规模离散散点分布。浙江乡村流动空间格局呈现出“巢状”网络化结构模式,具有动态变化性、弹性和网络性特征。影响乡村流动空间分布及其“巢状”网络化结构的因素主要是互联网与交通、乡村资源禀赋、知识与创新及政府行为等传统因素和信息时代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崇拜是文化传承基础,体现为传承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物化精神崇拜和民族精神崇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自崇拜原动力;现代社会要处理好文化崇拜与文化传承关系体现在崇拜与迷信、崇拜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崇拜传承研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浩  闫增峰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77-12978,13005
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从空间要素、空间组织、装饰意匠以及地域性营造技术4个方面对韩城党家村民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研究在空间要素方面立足于宅院、厅房、厢房等建筑构造部分;在空间组织方面侧重于巷道空间、宅院的组合;在装饰意匠上突出了石雕装饰、砖雕装饰、木雕装饰;在营造技术上则从结构、材料、构造细部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解析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分析过程中强调了党家村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新农村住宅建设应充分尊重和继承传统建筑形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以及新的创作方法,以建设一种传承和体现地域性特色的时代建筑。  相似文献   

16.
李曙婷  李志民  周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37-14838,14867
探讨了云南德宏州官纯寨傣族村民居更新发展的模式。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村寨家庭构成模式及住宅空间使用规律。研究发现:官纯傣族的传统住宅形制正在发生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建筑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各种新型材料替代传统砖木材料成为大势所趋。这说明在少数民族村寨民居现代化更新过程中,应提炼传统居住方式、传统住宅营造模式中的有益成分,将其与现代建筑材料、技术相结合,从而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既有景观功能、服务功能,又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规律与特征,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村容风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方法】在解读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功能变化,以及传统公共空间的布局特点,归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当前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结果、结论】得出当前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的原则,也要继承与运用传统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将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采取一定的文化传承措施。希望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运用,可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发扬与继承地方传统文化,并对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银伟静  周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71-9772,9790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2011年西安世博园中迷宫园的平面构成、立面空间组成及其材料运用,赏析了迷宫园的迷人之处。迷宫园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运用简单的景观元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形态,并以全新的模式诠释了古老的景观形式,以启迪对人生及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鸽娟  杨豪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0-4684,4784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分析村落传统文化发生场所方面,介绍了宗族祭祀及社火活动场所、传统祭祀活动场所、城固曲子传唱场所的布局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村落整体空间、村落建筑、村落景观及其文化特征的保护更新建设的文化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