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续第3期第20页)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主要成分]乳酸诺氟沙星。[性状]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规格](1)100克:5克;(2)100克:10克。[作用与用途]喹诺酮类抗菌药。用于治疗鱼、鳖、蛙等水产养殖动物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用法与用量]以诺氟沙星计,每公斤鱼(蛙)体重15~20毫克,每公斤鳖体重20~30毫克,拌饵投喂。换算出本药的用量为:(1)规格100克:5克,每公斤鱼(蛙)体重用本药0.3~0.4克(按5%投饵量计,每公斤饲料用本药6~8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草鱼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喹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草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淡水草鱼在单次口灌给药10 mg/kg剂量条件下,鱼体各组织中吡喹酮(PZQ)及吡喹酮一羟基代谢物(M1)的药动学差异。[结果]草鱼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内PZQ在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ZQ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达峰时间分别为1.0、0.5、1.0和1.0 h,而药物峰浓度为0.41、0.45、0.72和0.44 mg/L,M1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8.0、0.5、6.0和48.0 h,而药物峰浓度为0.72、0.45、0.42和0.42 mg/g。这表明PZQ在草鱼体内吸收分布快,M1的达峰时间滞后于PZQ。二者达峰浓度相似表明M1是PZQ在草鱼体内主要代谢物。PZQ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6.41、4.77、37.16和8.74 h,M1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24、71、246和162 h,其消除半衰期明显比PZQ长,说明在鱼体中M1的残留时间比PZQ更长。[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对M1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不同氟苯尼考产品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将18头健康猪随机分成3组,按照20 mg/kg体重经口给予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WinNonlin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计算3种产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普得康、市售国产产品和市售进口产品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3.46±1.26)、(13.68±2.55)和(13.33±1.02)μg/m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25±0.29)、(1.70±0.27)和(1.60±0.42)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3.77±0.21)、(4.06±0.41)和(3.75±0.2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93.07±7.00)、(84.58±11.13)和(90.89±7.99) h·μg/mL。以市售国产和进口产品作为对照药物,普得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10.0%和102.4%。这表明普得康主要药动学参数与2种市售产品相比无显著差异,此结论为临床合理使用该剂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在白点鲑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对白点鲑以0.3 mg/kg的剂量分别单次口灌和腹腔注射伊维菌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连续进行采样检测,通过3p97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在2种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血浆、肌肉、肝和肾中的药时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口灌给药方式下,血浆中药动学参数为Tmax=4.503 h、Cmax=0.252 mg/L、t1/2ka=0.476 h、t1/2ke=331.160h、AUC=121.524(mg/L)·h;腹腔注射给药方式下,血浆中药动学参数为Tmax=2.751 h、Cmax=0.230 mg/L、t1/2ka=0.306 h、t1/2ke=153.868 h、AUC=51.689(mg/L)·h。[结论]两种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白点鲑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差异,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进行了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6头健康猪单剂量颈部肌注2.5%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给药剂量为2 mg/kg,给药后5、15、30、45 min及1、1.5、2、4、6、8、12、24、48 h前腔静脉采血4 ml.HPLC法测定硫酸头孢喹肟血药质量浓度,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药物主要动学参数如下:吸收半衰期(T_(1/2α))为(1.33±0.42)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4.92±1.14)h,达峰时间(T_(max))为(0.83±0.28)h,峰质量浓度(C_(max))为(3.36±0.54)μg/ml,表观分布容积(V_d)为(0.34±0.08)L/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7.22±4.11)μg/(ml·h).结果表明,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肌注后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有效血药质量浓度可维持24 h.建议临床用药时每日1次,连用3~5日.  相似文献   

6.
鲫鱼血清中甲砜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内药代动力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Excel 2007、药动学3P97和Kinetica 4.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鲫鱼血清中甲砜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的活性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30 mg/kg的剂量对鲫鱼进行单剂量口灌甲砜霉素后,药物在鲫鱼体内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血药达峰时间(Tpeak)为1.5h,峰浓度(Cmax)为37.172 μg/mL,吸收速率(Ka)为1.523 h-1,分布半衰期T1/2(K)为0.455 h,滞后时间(TL)为0.02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16.712h;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4.28 h;PK-PD同步模型参数AUC0~24h/MIC血清为32.41 h,Cmax/MIC血清为23.23.通过抑制效应SigmoidEmax模型,得到8.61 ~46.20mg/kg为临床使用甲砜霉素防治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建议在水产动物中,用甲砜霉素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为:以46.20 mg/kg的剂量对发病鲫鱼进行拌饵投喂或口灌给药进行治疗,以8.61 mg/kg的剂量对鲫鱼进行拌饵投喂来预防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盐酸多西环素原粉和50%盐酸多西环素络合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选取6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以25 mg/kg灌服原粉和络合制剂,用UPLC/MS/MS分析血浆中多西环素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络合制剂的峰浓度略高于原粉(2 032±322 ng/mL vs 1 745±328 ng/mL),表明大鼠吸收络合制剂的量大于原粉。还发现络合制剂的AUC_(all)(12 764±1 872 h·ng/L)和AUC_(inf)(18 806±4 405 h·ng/L)均大于原粉的AUC_(all)(9 764±1 047.2 h·ng/L)和AUC_(inf)(16 702±2 004.5 h·ng/L),表明络合制剂在大鼠体内到达全身血液循环的量大于原粉。  相似文献   

8.
林茂  纪荣兴  陈政强  范红照  谢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1-22343,2251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氟苯尼考以混饲口灌方式给药,剂量为30mg/kg,药时数据利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药动学的房室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9和0.449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66和12.690h。非房室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57.099和285.945mg·h/L,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8.370和14.227h,半衰期(t1/2)为12.341和9.919h,达峰浓度(Cmax)为15.92和20.39μg/ml,达峰时间(Tmax)均为4h。[结论]建议在鳗鲡中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时可采用30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间隔为12h,即每天2次。  相似文献   

9.
欧贤红  叶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41-8942
[目的]研究双氢杨梅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经单剂口服给药后,收集家兔血样,经离心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80 nm波长处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双氢杨梅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消除的单室模型,Ke为(0.76±0.13)h-1,Ka为(0.85±0.24)h-1,t1/2(Ka)为(0.82±0.31)h,t 1/2(Ke)为(0.91±0.44)h,Tmax为(1.5±0.46)h,Cmax为(12.36±2.7)mg/L,AUC0→∞为(45.45±22.3)mg.h/L,CL/F为(4.71±1.21)L/(h.kg),V/F为(6.17±3.12)L/kg。[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适用于双氢杨梅素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左氧氟沙星的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活性,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方法]按15.00 mg/kg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进行肌肉注射左氧氟沙星,分别于药前和给药后(0.083~160h)的13个时间点采集血淋巴,每个时间点取4只蟹,然后进行体外与体内抗菌药效试验,运用3P97和Kinetica 4.4件对半体内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药动学—药效学(PK-PD)同步模型确定给药方案.[结果]左氧氟沙星在普通营养肉汤和未给药血淋巴中对嗜水气单胞菌HN08的MIC均为1.oo μg/mL.对中华绒螯蟹进行肌肉注射给药后,C为86.86 μg/mL,吸收半衰期t1/2(α)为2.39h,消除半衰期t1(β)为48.94h,滞后时间TL为0h,即左氧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在半效应室内,EC5o为10.61 h,AUC0~24/MIC血淋巴为25.37h,Cmax/MIC血淋巴为35.92h.通过PK-PD同步模型分析,得出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防治中华绒螯蟹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为5.41~21.08mg/kg.[结论]左氧氟沙星在较长时间内对嗜水气单胞菌HN08产生较强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杀菌特点,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针对中华绒螯蟹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以5.41 mg/kg的剂量,每天肌肉注射给药1次可达到预防目的;以21.08 mg/kg的剂量,每天肌肉注射给药1次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胡正宏  李玉成  郝家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37-17938,17941
[目的]为探讨藻毒素对水生模式动物水螅的毒性效应。[方法]以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MC-LR溶液处理下,观察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MC-LR对水螅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2.158 mg/L,48 h的LC50为4.029 mg/L,72 h的LC50为1.799 mg/L。[结论]较低浓度的MC-LR溶液即可引起水螅的死亡,说明蓝藻水华产生的MC-LR对水螅等一些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致水螅等一些低等水生动物的死亡。该研究可为水体污染的检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LR对大乳头水螅的急性毒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藻毒素对水生模式动物水螅的毒性效应。[方法]以大乳头水螅(Hydramagnipapillata)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MC-LR溶液处理下,观察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MC-LR对水螅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12.158mg/L,48h的LC50为4.029mg/L,72h的LC50为1.799mg/L。[结论]较低浓度的MC-LR溶液即可引起水螅的死亡,说明蓝藻水华产生的MC-LR对水螅等一些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致水螅等一些低等水生动物的死亡。该研究可为水体污染的检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3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陆伟  蔡磊明  赵学平  刘新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62-17563,17566
[目的]探讨多菌灵及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方法]以不同鱼龄的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暴露法,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醇、三唑酮3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多茵灵、三唑醇、三唑酮3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成鱼、幼鱼、仔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749 8、0.4646、0.0512 mg/L;20.5415、14.4866、1.4735 mg/L;12.4707、11.0202、0.3536mg/L.单一杀菌剂对日本青鳉不同鱼龄毒性高低依次为:仔鱼>幼鱼>成鱼;3种杀菌剂之间毒性高低依次为:多菌灵>三唑酮>三唑醇.[结论]为相关部门制定3种杀菌剂的使用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农药对农田环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和斑马鱼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多菌灵杀菌剂对其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该杀菌剂农业生产应用中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结果]22%多菌灵杀菌剂对青海弧菌Q67的EC_(50)为7.70 mg/L,pEC_(50)为2.11;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8.53、8.39、8.07和7.64 mg/L;斑马鱼的安全浓度为0.76 mg/L。[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判断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中毒。  相似文献   

15.
复方新诺明对南美白对虾、梭鱼和三疣梭子蟹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烨  雷晓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09-2410,2416
[目的]探讨复方新诺明对3种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方法]用复方新诺明分别对南美白对虾仔虾、梭鱼苗和三疣梭子蟹稚蟹进行室内急性毒性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和3个平行组,统计复方新诺明对3种水生动物24、48、72和96 h的死亡个数、半致死浓度(LC50)、95%可信限和安全浓度。[结果]复方新诺明对南美白对虾、梭鱼和三疣梭子蟹的24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 143.32、1 320.57和915.17 mg/L,48 h的LC50分别为962.36、1 119.60和623.27 mg/L,72 h的LC50分别为844.63、977.54和514.34 mg/L,96 h的LC50分别为793.36、880.63和442.30 mg/L。复方新诺明对以上3种水生动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4.58、248.15和86.73 mg/L。3种水生动物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依次为三疣梭子蟹稚蟹〉南美白对虾仔虾〉梭鱼苗。[结论]该研究为3种水产动物的规模养殖和鱼病防治提供合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万全  张家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27-18228,18232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在室温条件下,进行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共3种渔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对胭脂鱼24 h的LC50值分别为3.05、3.14和0.031 82 mg/L;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3.10和0.028 23 m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6、2.93和0.021 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91和0.006 67 mg/L;3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阿维菌素〉KMnO4〉二溴海因。[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LAS和百螺敌两种污染物对泥鳅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机理。[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百螺敌(三苯基乙酸锡)对泥鳅的单一与联合毒性,并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两者的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单一毒性试验表明,百螺敌对泥鳅为剧毒级,LAS对泥鳅为高毒级。LAS对泥鳅单独作用24、487、2和96 h的LC50及安全浓度分别为22.4702、0.4081、9.3641、8.698和5.050 mg/L;百螺敌的相应数值为1.425、1.215、0.9380、.800和0.265 mg/L。联合毒性试验表明,LAS-百螺敌对泥鳅联合作用24、487、2和96 h的AI值分别为0.113、0.2350、.231、0.521,表现出协同效应,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研究LAS-百螺敌联合毒性对探讨两者对水生生物作用的机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调节和改善养殖微生态环境平衡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离自养殖水体的硝化细菌为试验材料,运用生态毒理学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常用杀菌剂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甲醛、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0.1mg/L二氧化氯、0.6 mg/L高锰酸钾、20 mg/L甲醛、0.7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对硝化细菌生长的影响较小,同时对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在水产养殖中,应选用适宜浓度的杀菌剂对水体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敌百虫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2种防治药物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的安全用量范围。[方法]在水温15~17℃、盐度3.0%~3.2%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体长18~21 cm、平均体重194.1 g的星斑川鲽的急性毒性。[结果]敌百虫对星斑川鲽24、48 h的LC50分别为3.63和3.31 mg/L,安全浓度为0.83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星斑川鲽24、48 h的LC50分别为9.55和6.92 mg/L,安全浓度为1.09 mg/L。根据安全浓度判断,星斑川鲽对2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结论]在星斑川鲽疾病防治过程中应慎用或者降低浓度使用敌百虫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相似文献   

20.
宋信莉  刘文  冯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68-8470
[目的]优选AB-8型大孔树脂精制天麻钩藤饮药液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天麻素的含量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法对树脂纯化工艺中的最大上样量、上样速度和洗脱剂浓度等参数进行优选。[结果]上柱前平均出膏率为21.252 7%,RSD为1.009 6%;天麻素的平均含量为5.263 mg/g,RSD为0.693%。最佳工艺为最大上样量30 ml、上样速度2 BV/h、洗脱溶剂为浓度40%乙醇、洗脱剂用量165 ml、药液浓度0.5 g/ml、径高比1∶10;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9.98%,天麻素平均含量为13.364 mg/g。[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提高了天麻素的含量,并降低了浸膏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