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2012—2013年顺昌县大历镇阔叶树保留木资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径阶阔叶树保留木的株数分布整体上呈"L"形,每个径阶阔叶树保留木达200株以上的主要分布于径阶为6~14cm之间,共有1 499株,占总数的73.37%;径阶16cm以上保留的株数仅占总数的26.63%。阔叶树保留木中间层中径木,共有1 978株,占总数的96.82%;上层大树仅65株,仅占总数的3.18%。不同径阶的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径阶5~14cm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为63.82m~3,占总保留木阔叶树蓄积量187.29m~3的34.08%;径阶16cm以上的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为123.47m~3,占总保留木阔叶树蓄积量的65.92%,是径阶5~14cm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1.93倍。阔叶树中间层中径木蓄积量为146.08m~3,占总蓄积量的78%;上层大树蓄积量为41.21m~3,蓄积量占总数的22%。阔叶树保留木胸径5~14.9cm共需补偿3 191元,胸径15cm以上需补偿12 347.00元,大历镇阔叶树保留木共需补偿15 538.00元。阔叶树保留株数平均值为138.6株?hm~(-2),阔叶树蓄积量保留平均值为12.75m~3?hm~(-2),阔叶树保留木不炼山造林成本从造林至郁闭前需投资27 000元?hm~(-2)。  相似文献   

2.
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总体划分与样本构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结合全国生态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并兼顾立木材积表的建模总体划分,提出了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总体划分方案,将全部树种分为34个树种组,全国分为6大地理区域,共划分70个建模总体;通过对已有立木生物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将立木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确定为95%以上,同时根据变动系数分析结果提出合适的建模样本单元数应该在150以上,且要按划定的10个径阶均匀分配,保证每个径阶的样本单元数不少于15个;以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确定了每一个建模总体的样本结构,将样本单元数全部落实到了各省和各级径阶。研究成果可为推进全国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湖南碳汇项目林主要类型,充分利用"八五"-"十二五"期间课题组自有成果,同时开展补充调查,以项目林28个主要建群种为研究对象,依据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386个固定样地,按径阶组分不同的树高级选取目标径阶标准样木2 139株,实测标准木生物量,利用11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对各树种单株生物量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效果最优的单株生物量模型,通过评价与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 研究了12年至22年生的六个针叶树种在英国几种立地等级上的森林生物收获量。测定了每种立地上的胸高断面积,立木株数和收获量等级。抽取了12株伐倒样木测定地上部分干物质总产量及其树干、枝条和树叶各分量。以总生物量及其分量与每株树胸高断面积适应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每种立地确定了单株木模型。用单株木模型推算的数据、建立了两个总体(其一为欧洲赤松和科西嘉松,其余的树种  相似文献   

5.
通用性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建模样本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提出了组织通用性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建模样本的理论和方法。通过11个方案的对比试验表明,根据建模单元内可能出现的径阶分布范围,选取不少于5个取样径阶(其中最小和最大径阶必取),然后在每个取样径阶范围中,按高径比大、中、小取30株样本,总样本量不少于150株所构成的建模样本,是保证模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高效样本,从而可以避免以往取样工作中的盲目性,大量节约不必要的无效取样量。这一理论和方法,对其它以预测为目的的通用性林业数表模型的建模样本组织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分直径结构反映了各径级林木的株数分布。通过对陕西省华州区秦岭南麓天然次生松栎混交林典型林分设置的4个样地进行每木调查,采用Meyer方程对样地林木以及林分主要树种锐齿栎、油松、华山松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结合Liocourt提出的q值比率。结果表明:样地总体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呈倒J状,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22,锐齿栎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41,油松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206,华山松直径分布呈近似截尾正态分布。林分林木直径结构总体合理,作为林分主要树种的锐齿栎、油松具有异龄林林木径阶结构特征,而华山松具有同龄林林木径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省柳杉分布范围内设置典型样地,按8个径阶调查,共331株样木数据,其中建模样木240株,检验样木91株。选择《二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和与立木材积相关的4个数表模型进行模拟,采用ForStat统计软件中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不同模型中的离差平方和、相关指数、总相对误差等9项指标的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选出柳杉二元立材积最佳模型,主要体现在分段检验各径阶总相对误差均达到小于±3%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2年和龙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样地数据,从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和径阶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局以中龄林、近熟林为主;各龄组株数随径阶增大而递减,株数集中在小径阶组和中径阶组;红松、云杉等珍贵针叶树种和水曲柳、胡桃楸、黄檗、怀槐等珍贵阔叶树种资源偏少。针对林分具有异龄、复层林结构、珍贵树种少、林分株数密集的特点提出了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杉木树种二元立木材积可变参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55株建模样本,利用现代建模理论和方法,以山本式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建立了广东省杉木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模型自检及64株检验样木验证表明,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精度均符合建模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后者具有更优的适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材积表编制样本资料收集的新方法———样木解析法。即在标准地中采用随机或机械抽样方法选取样木,进行树干解析,获得样木生长过程;通过建立树皮系数与树皮率回归模型,将样木解析后的各龄阶去皮直径和去皮材积转化为带皮直径和带皮材积,一株样木可获得龄阶数个编表样本。经四川农业大学实习林场楠木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编制实践,有减少编表样本收集工作量、消耗林木少的优点,且能达到精度要求,同时,也为珍稀树种材积表编制样本资料收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观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的观光木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定研究,分析观光木人工林不同径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并根据林木各器官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D2H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观光木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径阶间差异显著;通过不同径阶D2H拟合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拟合精度高,可用于实际生产对该林分生物量的估算;观光木林分生物量为102.57 t/hm2,其中乔木层占了87.07%,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腐殖质层生物量分别为8.61 t/hm2、1.83 t/hm2、2.82 t/hm2。观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为7.4 t/(hm2.a),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点封山育林15个县的实地调查和349株样木生长量测定,与1984年一般林分相比,其平均生长率:松增长0.64%、杉增长1.93%、阔叶树增长0.74%,每亩平均林木株数从16株提高到23.2株。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乔木以树高、胸径、枝下高为变量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下木层以地径和株数构建单位面积生物量,草本层则以盖度和高度构建生物量模型,共构建了松类、杉类、硬阔(Ⅰ、Ⅱ)、软阔、毛竹、杂竹、灌木(下层木)、草本9组主要树种(组)生物量模型,模型测算因子简单易得,经评价和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园林植物个体大小及株数分布等相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设置了138个样点,调查了2 789株样木的胸径(地径)、树高、冠幅直径等指标,对北京市城区现有园林植物的个体大小(胸径、树高、冠幅)、平均状况、按直径株数分布、按树高株数分布、径高关系模型、直径冠幅模型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园林植物与自然条件下植物截然不同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湿地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50株建模样本,以山本式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建立了广东省湿地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模型自检及41株检验样木验证表明: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的精度均符合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但以可变参数模型具有更优的适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年采集的150株西藏天然冷杉数据,采用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同时进行整体建模和分段建模,分别建立了西藏冷杉一元、二元生物量与材积相容性模型,并分析对比两者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元、二元模型,采用整体建模方法都难以准确描述冷杉生物量、材积随胸径变化情况,导致径阶16 cm以下的林木立木材积和生物量估计值均小于实际值,径阶越小,偏差越大,其中4 cm径阶的预估偏差甚至达到了20%~30%;而采用分段建模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有偏估计的问题,模型改进效果十分良好,各径阶均无系统偏差;分段建立的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方程,不论一元或二元模型,其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3.5%、92.8%以上,一元分段地下生物量方程预估精度也在91.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广西公益林区主要树种地径材积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公益林区内,选取马尾松、栎类以及其他阔叶树的样木共907株,通过实测地径与胸径,建立其回归模型,代入广西一元材积方程式后,导出林木地径材积模型,经适用性检验,模型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使之既在数据采集区域内能够表征不同水平下的差异程度,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方法]基于64株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和40个每木检尺样地数据,在考虑和未考虑林龄2种情形下,利用哑变量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方法相结合,构建单木和林分水平的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单木水平下的R~均大于0.95,林分水平下的R~均大于0.78,(2)利用哑变量考虑林龄因素后,单木水平下各评价指标总体稳定,参数b值范围从0.905 5~2.512 5减小为1.047 0~2.202 8。林分水平下R~2提升0.201 9,参数b值范围从0.071 1~1.560 7减小为0.781 1~1.055 1;且具有更小的TRE、MPE和MSE。(3)利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全株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残差的分布趋势均平行于横轴。[结论]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和哑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因素下落叶松人工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林龄因素对林分模型拟合效果的改善更显著,在建模过程中,单木模型可以不考虑林龄的影响,而林分模型需要考虑林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复测样木和样地数据为原始数据,对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单木和林分生长率模型进行拟合。建立单木生长率模型,预估样地中采伐木生长量,求算其自然状态下未经采伐的样地林分生长量,以此为基础拟合林分生长率模型,初步选出3个较优模型,通过拟合与优化以及精度检验,最终选出最佳模型。在全区样本建模基础上,针对马尾松和杉木不同区域生长差异性,按一元立木材积模型适用区域同步进行分区组织样本建模,结果表明分区建模精度均高于全区样本拟合精度,其能更好地表达林分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主要乡土阔叶树种含年龄和胸径的单木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樟树、木荷和枫香3个树种以胸径、年龄为自变量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为精准估计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实践支撑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每个树种按10个径阶均匀分配的90株伐倒木数据(3个树种共270株伐倒木),使用破坏性试验和树干解析分别获取生物量和年龄,采用哑变量方法区分起源,分别建立和比较3个树种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含胸径、年龄和2种常用的含胸径、树高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并通过联立方程组总量控制法解决地上部分各组分(干材、树皮、树枝、树叶)的模型相容性问题。【结果】3个树种3个地上生物量模型修正的确定系数(R■)在0.89~0.94之间,使用含胸径、年龄的生物量模型(1)估计地上生物量是可行的,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效果且方便使用。增加哑变量后,3个树种3个地上生物量模型的R■均达0.90以上,模型(4)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细化模型应用条件;基于B-D-T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7)3个树种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在0.90~0.95之间,树皮生物量模型的R■在0.84~0.94之间,树枝生物量模型的R■在0.73~0.91之间,树叶生物量模型的R■在0.63~0.75之间;构建含有哑变量的B-D-T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8),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在0.88~0.97之间,树皮生物量模型的R■在0.82~0.93之间,树枝生物量模型的R■在0.84~0.90之间,树叶生物量模型的R■在0.62~0.69之间,表明含胸径、年龄的生物量模型比含胸径、树高的生物量模型效果更好,满足估计需求。【结论】含胸径、年龄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1)和分起源的单木地上生物量哑变量模型(4)拟合精度均高于2种常用的含胸径、树高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2)和(3)以及分起源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5)和(6),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8)比B-D-T模型系统(7)精度更高,同时含胸径、年龄的哑变量非线性联立方程组(8)精度指标也优于含胸径、树高的哑变量联立方程组(9)和(10),联立方程组(8)不仅可保证不同起源各分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容性,还能得到更优化的参数估计。含胸径、年龄的单木生物量模型(1)和考虑起源的地上生物量模型(4)、模型系统(7)中的含胸径、年龄的地上各组分生物量相容性方程组以及考虑起源的地上各组分生物量相容性方程组(8)比2种常用的含胸径、树高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高,实践中更适用于人工阔叶林和碳汇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