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豫东南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锌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获得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即666.7m2种植6 000株、施用尿素30 kg、过磷酸钙0 kg、氯化钾25 kg、硫酸锌4 kg。表明,在高产栽培中,密度仍是制约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尿素的施用量已基本达到玉米生育期的需要,要减少过磷酸钙的施入,增加钾肥和锌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金荞麦在毕节地区适宜的播期及繁殖方式,建立金荞麦的优化栽培模式,以栽培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施用量为对象,运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繁殖方式对金荞麦鲜茎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荞麦适宜播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芽苞繁殖的产量最高;通过模拟寻优,建立了金荞麦茎叶鲜产量与栽培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金荞麦茎叶鲜产量≥36 000kg/hm2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为:栽培密度12.29万~12.95万株/hm2,氮肥施用量81.63~98.37kg/hm2,钾肥施用量73.6~86.4kg/hm2,磷肥施用量109.14~130.86kg/hm2。  相似文献   

3.
寒地青贮玉米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为决策变量对寒地青贮玉米龙辐单208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了本地区种植该品种产量在63288.7kg/hm2以上的最佳肥密措施为:种植密度8.09~8.66万株/hm2,施氮肥339.81~364.48kg/hm2,磷肥150.96~170.82kg/hm2,钾肥96.44~110.25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2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磷肥与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绵麦42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 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6.35-250.65×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2.85-197.55 kg/hm2,P2O5用量119.4-130.8 kg/hm2,K2O用量79.65-113.85 kg/hm2。  相似文献   

5.
以普那菊苣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3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86 120~194 040株/hm2,纯N 31.68~34.96 kg/hm2,P2O5112.05~127.95 kg/hm2,K2O 85.61~96.19 kg/hm2;鲜草产量≥142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91 500~201 180株/hm2,纯N 33.68~37.89 kg/hm2,P2O5110.55~129.45 kg/hm2,K2O 78.41~93.75 kg/hm2;各因子对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不同因子互作表现:种植密度氮肥互作>种植密度磷肥互作>氮磷肥互作>氮钾肥互作>种植密度钾肥互作>磷钾肥互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栽培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泉豆7号产量要获得超过2147.25 kg · hm ^-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35.48万~37.82万株· hm ^-2,尿素79.02~88.71 kg · hm ^-2,钙镁磷肥438.75~484.50 kg · hm ^-2,氯化钾64.17~75.27 kg · hm ^-2。  相似文献   

7.
试验在重庆市进行,土壤为黄壤土。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当前生产上有代表性的青蒿(Artemisia annua L.)品种渝青1号的种植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青蒿种子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最优化措施方案。结果表明,4因子与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为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种植密度20 000株/hm2、施尿素250 kg/hm2、施过磷酸钙750 kg/hm2、施氯化钾75 kg/hm2为最佳栽培方案,最高种子产量可达743 kg/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夏花生产量与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石膏施用量的关系及其5项施肥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产量目标性状技术模式.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了6 000 kg/hm2以上夏花生荚果产量的优化施肥方案:有机肥62 115.0~65 745.0 kg/hm2,氮肥(N)219.2~237.9 kg/hm2,磷肥(P2O5)133.1~144.7 kg/hm2,钾肥(K2O)57.8-75.6 kg/hm2,石膏(CaSO4)1 86.8-202.7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高产粮用和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推广应用,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采用4因子(1/2实施)5水平2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桂粉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32685.60 kg/hm2,以上优化方案为密度53835.00~55515.00株/hm2、纯氮用量116.85~125.10 kg/hm2、P2O5用量59.85~64.35 kg/hm2、K2O用量156.60~173.40 kg/hm2。不同的密度肥料组合与甘薯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依据建立的产量与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的回归模型,明确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为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邯丰7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邯丰79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邯丰79理论最高产量为11 231.7 kg/hm~2,因素组合为密度63 000株/hm~2、N施用量360 kg/hm~2、P_2O_5施用量360 kg/hm~2、K_2O施用量315 kg/hm~2,密度和施肥均对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两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中,密度与氮肥、密度与磷肥、氮肥与磷肥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密度与钾肥、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加大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时配合施用一定的钾肥,可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通过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35000.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61850~174000株/hm2,纯N28.48~31.77kg/hm2,P2O5113.93~126.08kg/hm2,K2O78.60~91.54kg/hm2;鲜草产量≥142500.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60590~173940株/hm2,纯N28.26~32.40kg/hm2,P2O5111.08~128.93kg/hm2,K2O82.09~97.46kg/hm2。各因子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只有合理密植结合钾肥的适量施用,种植普那菊苣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及氮磷钾肥施用量与茶叶产量的关系模型及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有机肥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的影响,以茶叶品种龙井43为试验材料,通过4因子(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建立有机肥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与茶叶产量的回归效应模型,并对各因子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有机肥磷肥;有机肥与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存在协同作用,氮肥和磷肥、氮肥和钾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但是过高的施肥量则表现出拮抗作用。通过综合分析施肥模型得出茶叶高产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有机肥11 991.0~13921.5 kg/hm2,纯氮肥229.5~253.8 kg/hm2,纯磷肥225.0~257.1 kg/hm2,纯钾肥170.7~203.7 kg/h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辣椒青辣产量为目标,以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辣椒青椒产量与辣椒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青椒产量≥34500㎏/hm2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31515~32265kg/hm2,氮肥施用量215.25~246.75kg/hm2,钾肥施用量232.65~269.55kg/hm2,磷肥施用量69.30~80.85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金铁锁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及有机厩肥5个主要可控栽培因子与金铁锁根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显示:密度37.5万株/hm2、厩肥60000 kg/hm2、氮肥0 kg/hm2、磷肥52.5 kg/hm2、钾肥27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该试验中的最优试验组合。  相似文献   

15.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50.30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占总氮量的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移栽密度2.6万窝/亩。实现亩600 kg以上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9.77 kg/亩,基肥施氮占49.04%;磷肥施用量:4.22 kg/亩;钾肥施用量:6.72 kg/亩;密度:1.73万窝/亩。  相似文献   

16.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和密度4因素及其互作对脱毒甘薯豫薯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4因素与甘薯产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依次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氮、钾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氮、密度互作,氮、磷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随着产量的提高,脱毒甘薯对钾的需求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豫薯7号的最高产量为53.0 t/hm2。[结论]脱毒甘薯产量在45.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施N 63.42~74.73 kg/hm2,施P2O567.76~82.24 kg/hm2,施K2O 106.70~127.71 kg/hm2,密度4.6万~5.3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黄淮平原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慎举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51-3952,3981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 ̄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明显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约减产66 ̄70kg/hm2,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下限。在适播期范围内,达到3750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指标为:施氮肥(N)62.4~74.0kg/hm2、磷肥(P2O5)109.2~129.5kg/hm2、钾肥(K2O)78.0~92.5kg/hm2,施用比例约为1∶1.75∶1.25;种植密度19.2万~19.9万株/hm2;应用多效唑1818~1980g/hm2;灌溉时间7月28日~8月1日;叶面喷施硼砂1338~1542g/hm2。优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不同种植密度及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四个试验因子对卷丹百合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个试验因子对卷丹百合鳞茎鲜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建立了各因素与卷丹百合鳞茎鲜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提出卷丹百合鳞茎净增鲜产量≥19500kg/hm2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在卷丹百合栽培中,应重视种植密度,控制合理的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才有利于卷丹百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关中夏玉米区对陕单308产量影响最主要的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为试验因子,建立了陕单308产量回归模型;分析了产量的主效因子及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陕单308在关中夏玉米区有着严格的留苗密度区间,一般留苗50784~56250株/hm2。氮肥不但是产量的主效因子,而且分别与密度、磷肥交互作用密切,足量的氮肥(N 343.3 kg/hm2)与适量的密度(50784~59859株/hm2)互作能够产生较大的增产效果。氮磷搭配施用有利于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提出了目标产量分别为7500~8249 kg/hm2和8250~9000 kg/hm2的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密度与N、P、K配比精确施肥对荞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信农1号荞麦品种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农1号荞麦品种以施氮肥60kg/hm2、磷肥60kg/hm2、钾肥120kg/hm2、密度90万苗/hm2的N、P、K配比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就可获得粒多、籽粒饱满:以施氮肥120kg/hm2,钾肥120kg/hm2,不施P肥,播种密度135万株/hme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