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为旱粮作物之首,它的面积、单产、总产,仅次于稻麦。近年来,随着畜牧业、饲料、加工业、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五米生产量远远跟不上形势。总产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乱、杂,当家品种不突出,栽培技术不配套,以复、伏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影响大,使其单产较低。要提高玉米产量,首先要解决避灾增产的关键技术。为此,从研究五米播种期着手,以时间差来缓解玉米耗水高峰期与常年夏、伏旱发生,在时间上对撞的矛盾,从而达到避灾增产。l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川单门,密度52500株/hln,…  相似文献   
2.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此文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7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以及密氮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麦47的产量。产量随着密度与施氮量的增加都呈增加趋势。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表现出幅度较小的降低趋势;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与穗粒数呈增多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同时通过相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了相对经济效益较高的密氮组合。最后初步得出绵麦47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为:施纯氮量为150~225 kg/hm2,密度为120~24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4.
高产小麦品种绵麦37号灌浆特性及冠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绵麦37号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R1)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各阶段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绵麦37号具有植株叶型紧凑,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整个灌浆过程千粒重较高等特性。因此在栽培和育种中可通过选育高灌浆速率,尤其是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而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5.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特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施氮量与密度各5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在低用种量(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下,在施氮量为150~300kg/hm2情况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特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施氮量与密度各5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在低用种量(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下,在施氮量为150~300kg/hm2情况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绵麦39是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它对条锈病表现高抗且抗性稳定。为了解绵麦39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为其进行抗条锈性的多元化抗源聚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特进行了此试验。试验选用7个抗病品种(系)和3个感病品种(系),分别与绵麦39组配成抗×抗、抗×感组合,将亲本、F1与F2代于成株期用条中32生理小种进行人工接种,统计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进行遗传分析与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绵麦39对条锈菌条中32的成株期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的控制;绵麦39对条中32的抗性来源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21-1(含有条锈病抗性基因YrGn21)。抗性基因YrGn21与YrCH42、Yr26基因具有等位性关系,而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19-4、辽春10号以及CIMMYT材料ox-ley、96EW39(SW2148)含有的条锈病抗性基因有差异。同时对各抗病品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绵阳35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绵阳35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自育的中间材料05363-8-1(组合为自育品系绵阳87-24与引进材料81026-0-1-2杂交育成)作母本、绵优2号(绵阳11号/Alondro‘S'∥77-D301)作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中,采用系谱法选育最新育成的大穗型丰产、优质、白皮大粒、籽粒商品性特佳的优良小麦新品种,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小麦绵阳32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阳32(原代号MS1)是运用两系法以重庆温光型两系不育系C49S-89与自育恢复系J17杂交组配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组合。本文介绍绵阳32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高产制种以及亲本繁殖等技术,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亲本选配及选育过程1992年重庆市作物所成功育成居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为小麦杂优利用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年,我所引进其核不育材料C49S,并连续两年对其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以观察和验证其育性变化和育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C49S的不育期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高,…  相似文献   
10.
抗条锈优质温光型不育系MTS-1利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条锈温光型不育系MTS-1的不育特性,抗性及配制的组合杂种优势,品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TS-1不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MTS-1对条锈免疫且抗性遗传力强,其所配组合对条锈有较好的抗性;杂种一代优势较强;品质特性优良,粗蛋白含量达16.849%(干基),湿面筋含量达49.3%(14%),形成时间达4.8 min,稳定时间达7.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