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巍  田仲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96-4598,4601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提取锦灯笼色素的工艺条件,并研究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锦灯笼为材料,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锦灯笼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探索;同时探讨pH、金属离子、光、热、氧化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锦灯笼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丙酮石油醚混合液(1∶2)为提取剂常温下进行提取,料液比1∶20g/ml、提取功率500 W、提取时间25 min。类胡萝卜素耐高温,光、酸碱以及H2 O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结论]研究可为锦灯笼色素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付莉  王丽颖  顾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67-8169
[目的]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方法]以紫茄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紫茄皮红色素。[结果]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最佳提取溶剂为4.5%柠檬酸,最佳提取温度为60℃,最佳提取时间为40min,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200。紫茄皮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对光、高温、Al3+、Fe3+稳定性差,pH值、氧化剂、还原剂、苯甲酸钠、蔗糖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紫茄皮红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邹玉红  郭琳  寇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59-12661,12675
[目的]探讨枣皮红色素的提取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为枣皮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市购红枣为原料,NaOH为提取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枣皮色素提取工艺;提取的色素改变pH、温度及添加氧化剂、还原剂等,观察其稳定性。[结果]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对枣皮红色素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NaOH浓度0.2mol/L、温度8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为1∶15 g/ml。枣皮红色素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对碱、温度、氧化剂、还原剂较稳定。[结论]用碱法提取枣皮红色素方法简单,且提取的到的红色素稳定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微波和超声波对柿子红色素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柿子红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柿子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832 W,微波处理时间45 s,超声波处理时间40 s,料液比1∶8。该色素耐热性、耐光性、耐酸、耐糖、耐还原性较好,但耐氧化性较差。第6期田龙等柿子红色素的微波-超声波法协同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取陕北大木枣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购于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的陕北大木枣为试材,通过水浴浸提法获得大枣红色素。通过试验,选择提取大枣红色素最佳的提取溶剂,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选取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极差分析表明,料液比对色素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影响最小。正交试验表明,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O.2mol/LNaOH溶液为提取剂,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大枣红色素的产率最高,可达79.5%。[结论]该研究为大枣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水提红蓝草红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超声波水提红蓝草红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水浴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红蓝草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在超声波功率为420 W(70%)的条件下,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红色素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红蓝草红色素的最佳工艺:以水为浸提剂,超声波功率420 W(70%),料液比1∶35,65℃提取35 m in。[结论]为红蓝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花楸树这一资源。[方法]以东北花楸树果实为原料,用pH值为3的乙醇于50℃下提取红色素,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温度、光和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酸化乙醇是提取花楸树果实红色素的最佳溶剂。该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和提取时一样鲜艳;在70℃以下比较稳定,高温下容易分解。室内自然光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影响。食盐、蔗糖等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很明显的影响。[结论]花楸树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化学合成红色素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油茶籽壳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以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加酶量为0.8%,液固比20∶1(g∶mL),超声提取时间15 min,超声提取功率90 W,超声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吸光度为2.765。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较酶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油茶籽壳色素吸光度提高了1.8、1.5倍。[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壳色素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辣椒红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料液比(g/mL)为1∶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 h,提取2次。[结论]采用该工艺提取的辣椒红色素色价为89.97,得率为1.94%。该研究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红龙草色素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红龙草全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红龙草色素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红龙草色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红龙草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55(g∶mL),α-淀粉酶∶纤维素酶为3∶1,即在溶液中按比例加入0.2%纤维素酶和0.6%α-淀粉酶。光照、pH、过氧化氢、亚硫酸钠、苯甲酸、山梨酸、金属离子Zn~(2+)、Cu~(2+)、Ca~(2+)、Fe~(3+)对色素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红龙草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萍  许兴景  王敏  董艺  胡文帅  任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12-3913,3983
[目的]研究泡核桃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粗提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漾濞泡核桃壳为原料,研究浸提温度和时间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粗提色素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结果]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在75℃时,用1%NaOH提取3次,每次浸提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较高,达31%。粗提色素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有一定的耐光性,对还原剂的耐受性较强,但对氧化剂的耐受性较差,不适宜高温处理,且不同金属离子对色素有不同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泡核桃壳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984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对大豆品种吉林8号作了盆栽遮光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开花到成熟阶段处于弱光(57%自然光强)条件下,籽粒产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并且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紫罗兰花瓣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颜色反应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紫罗兰白色品种"艾达("Aida)、红色品种"弗朗西丝克("Francesco)的花瓣色素,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2种颜色紫罗兰花瓣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白色紫罗兰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95%乙醇+5%盐酸为溶剂,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65℃;红色紫罗兰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丙酮为溶剂,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55℃。[结论]该研究为紫罗兰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85-8686
[目的]寻找微波提取紫背天葵多功能花青色素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光降解动力学规律.[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提取效果及不同浓度色素液的光降解效果。[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作提取剂,提取剂用量为1∶60 g/ml,微波功率为648 W,提取时间为25 s,提取次数为2次。色素的光降解服从零级反应动力学。[结论]微波提取紫背天葵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溶剂浸提法。  相似文献   

16.
张晓梅  刘晓芳  高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41-12342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的超声波提取条件和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超声提取获得葡萄籽多酚,采用Fenton反应.OH体系研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60 min,浓度75%乙醇,料液比为1∶20。在最佳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0.71%。葡萄籽多酚提取物对Fenton反应羟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0.031 g/L,0.093 g/L时清除率达最大,最大清除率为87.12%。[结论]葡萄籽多酚超声提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董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99-1200
[目的]研究低档绿茶中茶色素的提取并确定其最优提取工艺。[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茶色素,以茶色素产率为指标,对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溶液pH值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优化工艺条件。通过溶解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分析该茶色素对光、热的稳定性。[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将浸提的茶汁调pH值至6.5~7.0,用95%乙醇提取10 min,得茶色素产率为6.89%。茶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物质,但在1%醋酸溶液中的溶解度较纯水小,在0.5%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纯水大。该茶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作棕黄色色素,中性条件下可作黄棕色色素,碱性条件下可作棕红色色素,并且其颜色稳定。茶色素水溶液对光比较稳定且有很强的耐热性。[结论]茶色素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8.
水蜡果实天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玲  王新  张英  高艳萍  杨艳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33-16534
[目的]探索水蜡果实天然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水蜡果实为原料,通过色素提取条件的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液料比等因素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从水蜡果实中提取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超声辅助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水蜡果实天然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24 nm;该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40%乙醇为提取液,提取温度为60 ℃,提取时间为1.5 h,液料比为35∶1。天然红色素的提取率并不随着超声辅助提取时间的改变而有明显变化,说明超声辅助提取对色素提取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水蜡果实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