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综述了黄羽肉鸡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方法及其主要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进展,总结黄羽肉鸡对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以及苏氨酸的需要量。由于黄羽肉鸡种类较多,品种之间生长阶段划分不同,根据已有研究将黄羽肉鸡的生长划分为三个阶段:赖氨酸需要量第一阶段(1~28日龄)0.90%~1.13%,第二阶段(29~56日龄)0.77%~1.10%,第三阶段(57日龄至上市)0.75%~0.86%;蛋氨酸三个阶段需要量分别为0.42%~0.45%、0.29%~0.42%、0.24%~0.35%;色氨酸三个阶段需要量分别为0.17%~0.21%、0.18%~0.22%、0.17%~0.19%;苏氨酸三个阶段需要量分别为0.71%~0.87%、0.67%~0.78%、0.64%~0.77%。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岭南黄羽肉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进行52d饲养试验,研究玉米一豆粕日粮中胆碱的添加量对岭南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指标以及血清中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1~21日龄和22~52日龄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组为空白对照,其余4个处理在1~21日龄添加胆碱量分别为500、750、1 000、1 250 mg/kg;22~52日龄添加量为250、500、750、1 000 mg/kg.结果表明:岭南黄羽肉鸡胆碱的最佳需要量在1~21日龄生长阶段为750 mg/kg,在22~52日龄生长阶段为500 mg/k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以及下丘脑5-羟色胺含量等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色氨酸需要量.选用1 600只43日龄岭南黄鸡,采用5×2两因子设计,设5个饲粮色氨酸水平(0.11%、0.14%、0.17%、0.20%和0.23%)和公母2个性别.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改善黄羽肉公、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蛋白质沉积和下丘脑中5-羟色胺浓度,改善公鸡的胴体品质.不同性别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体蛋白质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母鸡相比,公鸡采食较多,饲料利用率和体蛋白质沉积量较高,导致其增重较快,胴体产出和腿肉产量较高.公鸡的日采食量、胸肌率和腹脂率对饲粮中色氨酸浓度变化比母鸡更敏感.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公鸡和母鸡获得最大日增重95%处的饲粮总色氨酸含量为0.181%和0.185%(每日需要量为0.184和0.169 g/d),可消化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162%和0.166%(每日需要量为0.165和0.152 g/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分别为20.1∶100和20.6∶100.公、母鸡获得最大体蛋白质沉积的饲粮中总色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含量为0.17%和0.1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色氨酸(Trp)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体成分沉积、血清游离Trp以及下丘脑游离Trp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并根据二次回归模型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总Trp和可消化Trp需要量.选用2 000只1日龄岭南黄鸡,采用5×2两因子设计,设5个饲粮Trp水平(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快大型黄羽肉鸡的粗蛋白质需要量,为快大型黄羽肉鸡营养需要和生长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1 500只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采用2(性别)×5(粗蛋白质水平)试验设计,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5个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0%、19.5%、21.0%、22.5%、24.0%,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以生长性能、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时,得到的公、母鸡最适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一致,为21.0%;以胴体品质为评价指标,确定公、母鸡最适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9.5%和21.0%;以血清尿酸含量为评价指标时,确定公、母鸡最适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21.0%和22.5%.对生长性能等指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最适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为20.6% ~21.6%.综合评价各指标,本试验确定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公、母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均为21.0%,公、母鸡的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6.04和5.52 g.性别因素不影响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的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但影响每日的粗蛋白质需要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RSJ01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微生物和肠道结构形态的影响,采用笼养方式,选取144只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添加0.06%的复合抗生素,试验组添加10 m L/kg的植物乳杆菌RSJ01菌液(菌数1.5×109CFU/mL,下同)。试验期分1~20、21~41、42~75日龄三个阶段,一共75 d。结果表明:(1)1~20日龄阶段,乳酸菌组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较空白组显著提高11.48%(P <0.05);(2)75日龄时乳酸菌组肉鸡的血清抗氧化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75日龄时乳酸菌组黄羽肉鸡的回肠和盲肠乳酸菌含量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较抗生素组分别显著提高28.51倍和10.75倍(P <0.05);(4)75日龄时乳酸菌组肉鸡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较空白组分别显著提高26.00%和15.94%(P <0.05)。综上所述,日粮中全程添加10 m L/kg的植物乳杆菌RSJ01菌液能显著提高黄羽肉鸡在1~20日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选用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6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5个组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50%(基础饲粮)、0.57%、0.64%、0.71%和0.78%苏氨酸的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43~63日龄黄羽肉鸡的料重比(P<0.05),其中0.57%、0.64%、0.71%和0.78%苏氨酸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50%苏氨酸组(P<0.05),但对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与黄羽肉鸡料重比呈显著的二次相关(P<0.05),根据料重比回归方程计算得出,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68%,苏氨酸每日需要量为0.61 g,苏氨酸与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76、1.94和4.00。2)0.64%、0.71%和0.78%苏氨酸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0.50%和0.57%苏氨酸组(P<0.05)。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雏鸡2 000只,按体重相同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50只鸡。5个组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根据生长性能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2)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腿肌率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半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全净膛率和腿肌率最高。根据胴体品质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7%,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8%。3)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胸腺指数(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和母鸡胸腺指数最高。4)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和胰岛素(INS)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TG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公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INS、IL-6和Ig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LDL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黄羽肉鸡母鸡和公鸡均是0.81%苏氨酸水平组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增强免疫功能。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立黄羽肉鸡22~42日龄和43~63日龄氨基酸平衡模型,为低蛋白质饲粮配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分别选用22和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黄羽肉鸡公鸡各168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正常对照(SD)组为标准组,低蛋白质(LP)组的粗蛋白质水平降低3%,其氨基酸含量与SD组相同,低蛋白质低赖氨酸(LP-Lys)、低蛋白质低蛋氨酸(LP-Met)、低蛋白质低色氨酸(LP-Trp)、低蛋白质苏氨酸(LP-Thr)和低蛋白质低异亮氨酸(LP-Ile)组分别在LP组的基础上,将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平降低20%,其他氨基酸水平不变。采用饲养试验和氮平衡试验,2个阶段饲养试验的试验期均为21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显著影响2个饲养阶段黄羽肉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22~42日龄时,LP组的末重显著低于除LP-Ile组外的其他5个试验组(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除LP-Met和LP-Ile组外的其他4个试验组(P0.05);SD组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除LP-Met、LP-Thr和LP-Trp组外的其他3个试验组(P0.05)。43~63日龄时,LP-Met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LP、LP-Lys和LP-Trp组(P0.05)。2)LP-Met组黄羽肉鸡的胸肌率最高,显著高于LPThr和LP-Ile组(P0.05)。3)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对63日龄黄羽肉鸡的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4) 22~42日龄时,LP-Lys组黄羽肉鸡的氮存留率最高,显著高于SD、LPThr、LP-Trp和LP-Ile组(P0.05);43~63日龄时,SD组的氮存留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氮存留率指标得出,22~42日龄时,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55.6∶97.2∶25.0∶95.8;43~63日龄时,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率和氮存留率各项指标得出,适宜氨基酸平衡比例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37.3∶85.3∶22.7∶85.3,相应的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至13%。  相似文献   

10.
黄羽肉鸡色氨酸需求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羽肉鸡色氨酸需求参数的研究苏基双,梁琳,刘汉林,陈颖俊,李耀宗,丁发源,郭吉余,郑兴隆,阳会军(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50)用1日龄的健康优质黄羽肉鸡苗100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分3个阶段(即0~21日龄,22~42日龄和...  相似文献   

11.
22~42日龄黄羽肉鸡钙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胫骨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22~42日龄黄羽肉鸡的钙需要量。试验选用22日龄岭南黄羽肉公鸡1 200只,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对照组)肉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0.45%),处理2~6(试验组)肉鸡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的试验饲粮,饲粮钙水平分别为0.60%、0.75%、0.90%、1.05%和1.20%,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钙显著提高了试鸡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0.75%、0.90%、1.05%和1.20%钙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60%钙水平组(P<0.05)。2)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胫骨鲜重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胫骨折断力、脱脂胫骨干重、胫骨灰分含量、脱脂胫骨灰分含量、脱脂胫骨中钙和磷含量、胫骨灰分中钙和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0.90%和1.05%钙水平组胫骨性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血清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得出,以生长性能和胫骨性能为评定指标,22~42日龄黄羽肉鸡钙需要量分别为0.60%和0.90%。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评定1~21日龄雄性肉鸡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1日龄雄性商品代肉雏鸡,饲喂由玉米-豆粕-棉粕-玉米蛋白粉构成的基础日粮(色氨酸含量为0.170%),添加不同水平L-色氨酸后,测定1~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血液代谢、肝脏功能指标,21~25日龄肉鸡氨基酸表观粪消化率和表观回肠消化率,计算1~21日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日粮色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1~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P0.01),采食量、增重和饲料增重比与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水平呈现二次曲线关系(P0.01);1~21日龄雄性肉鸡获得最大增重和最小饲料增重比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174%(70.95 mg/d)和0.186%(78.69 mg/d);日粮色氨酸水平与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和尿酸呈现二次曲线关系,日粮色氨酸水平线性提高肝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5),线性降低肝脏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结果显示,提高日粮色氨酸水平有助于提高肝脏功能,1~21日龄肉鸡获得最大增重和最小饲料增重比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174%(70.95 mg/d)和0.186%(78.69 mg/d)。  相似文献   

13.
研究比较酵母细胞壁多糖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且阐明酵母细胞壁多糖在提高黄羽肉鸡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性能的部分机理。选取1日龄黄羽肉公鸡1 260只随机分成A、B、C共3个处理组。试验分1~21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进行。处理组A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B和C分别饲喂添加了0.1%酵母细胞壁的多糖产品A和B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两阶段各处理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耗料增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1~21日龄阶段B组和C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P<0.05)。21日龄处理组B、C肉仔鸡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高于对照组A,B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A(P<0.05)。42日龄黄羽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提高(P<0.05)。42日龄各处理组肉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组的CD3+显著性提高(P<0.05),而B组差异不显著。酵母细胞壁多糖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功能以及抗氧化能力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1~14日龄北京鸭色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色氨酸对1~14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1~14日龄北京鸭色氨酸的需要量.选取210只1日龄健康的Z2系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7只北京鸭.分别饲喂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2%、0.167%、0.202%、0.237%、0.272%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色氨酸对1~14日龄北京鸭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均显著(P<0.05).以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为评价指标,分别建立其与色氨酸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均呈二次曲线变化,且1~14日龄北京鸭色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0.226%、0.225%、0.223%.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分别选取0、22和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鸡2400、2160和1920只,按照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8个异亮氨酸梯度水平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栏),公、母各3个重复,0~21、22~42、43~63日龄3个阶段每栏分别为50、45和40只鸡。各阶段基础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50%和0.45%。3个阶段各处理组饲粮均在基础饲粮中呈梯度添加异亮氨酸,组间间隔水平均为0.05%,各处理饲粮除异亮氨酸外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显示,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对3个阶段鸡生长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且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随着异亮氨酸水平提高,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P<0.01)。双斜率折线模型预测结果显示,0~21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7%、0.72%和0.73%,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5%、0.70%和0.73%;22~42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8%、0.64%和0.66%,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6%、0.62%和0.64%;43~63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4%、0.59%和0.61%;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1%、0.57%和0.59%。黄羽肉鸡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各个饲养阶段公鸡的异亮氨酸需要量均显著高于母鸡,以料重比为评定指标得到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低于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得的需要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   

16.
将4 500只中速型黄羽肉鸡按照日粮不同钙磷水平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0只,研究不同钙磷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1~30日龄、31~60日龄和61~90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灰分含量的影响,以期得到中速型黄羽肉鸡适宜的饲粮钙磷水平。结果:中速型黄羽肉鸡饲粮1~30日龄钙水平0. 90%、非植酸磷水平0. 40%,31~60日龄钙水平0. 75%、非植酸磷水平0. 31%,61~90日龄钙水平0. 70%、非植酸磷水平0. 28%时已完全满足其生长和骨骼发育的需要,高于此钙磷水平,肉鸡料重比呈上升趋势,日均增重呈下降趋势,胫骨灰分含量基本维持不变;当钙磷水平达到如下水平时,即:1~30日龄钙0. 90%、非植酸磷0. 45%,31~60日龄钙0. 85%、非植酸磷0. 41%,61~90日龄钙0. 80%、非植酸磷0. 38%时,肉鸡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 01),料重比极显著上升(P<0. 01),说明已超过肉鸡对钙磷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7.
黄羽肉鸡对矿物元素需要量大都沿用肉用仔鸡的需要量,而我国沿海大量养殖黄羽肉鸡的地区出现的跛脚及弯趾现象越来越多,这可能与矿物元素、维生素以及钙、磷添加量不符合黄羽肉鸡需要量有关。为了掌握黄羽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矿物元素日粮需要量和饲料添加需要量,以及分析不同矿物元素组成与跛脚及弯趾的相互关系,特设计本试验。1 试验方法11 试验动物 1日龄“江村黄鸡”健康母雏3000只。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以10种不同的矿物元素预混料进行研究,矿物元素预混料包含铁、铜、锌、锰、碘、硒、钴7种元素。在基础日粮(处理Ⅰ)的基础上提高铁…  相似文献   

18.
黄羽肉鸡色素沉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1日龄体重接近的黄羽肉鸡(石歧杂)公雏380只和白羽肉鸡(AA)公雏240只,共分为6个处理,分前、中、后三阶段(0~4,5~8,9~10周)饲养,黄羽肉鸡随机分为第Ⅰ、Ⅱ、Ⅴ、Ⅵ处理组,白羽肉鸡分为第Ⅲ、Ⅳ处理组,第Ⅱ、Ⅳ组全期、第Ⅴ组中后期、第Ⅵ组后期均以40 mg加丽素黄/kg和10 mg加丽素红/kg水平混合添加,第Ⅰ、Ⅲ处理组不添加色素,结果表明①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在生长规律上差异很大,日粮中添加色素对两种鸡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黄羽肉鸡背皮、腿皮、爪皮色素的沉积规律基本一致,爪皮色素沉积量极显著高于背皮和腿皮(P<0.01),背皮色素沉积量高于腿皮.黄羽肉鸡后期添加色素更经济;③日粮中添加色素具有降低血浆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提高红细胞SOD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分别选取0、22和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鸡2 400、2 160和1 920只,按照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8个异亮氨酸梯度水平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栏),公、母各3个重复,0~21、22~42、43~63日龄3个阶段每栏分别为50、45和40只鸡。各阶段基础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50%和0.45%。3个阶段各处理组饲粮均在基础饲粮中呈梯度添加异亮氨酸,组间间隔水平均为0.05%,各处理饲粮除异亮氨酸外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显示,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对3个阶段鸡生长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且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随着异亮氨酸水平提高,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P<0.01)。双斜率折线模型预测结果显示,0~21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7%、0.72%和0.73%,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5%、0.70%和0.73%;22~42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8%、0.64%和0.66%,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6%、0.62%和0.64%;43~63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4%、0.59%和0.61%;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1%、0.57%和0.59%。黄羽肉鸡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各个饲养阶段公鸡的异亮氨酸需要量均显著高于母鸡,以料重比为评定指标得到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低于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得的需要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菊粉和鱼腥草混合制剂对肉鸡关键器官指数及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将108羽体重相近的14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即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鸡。A组采用基础日粮,B组使用由基础日粮和1%菊粉组成的日粮,C组采用由基础日粮+1%菊粉和0.4%鱼腥草组成的日粮。结果显示,到28日龄时,3组黄羽肉鸡的器官指数和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但B组和C组黄羽肉鸡的胰腺、脾脏、胸腺、肝脏的器官指数相比A组黄羽肉鸡的分别提高了7.6%和2.6%,12.3%和31.0%,13.0%和12.6%,9.5%和6.6%。与A组黄羽肉鸡相比,B组和C组黄羽肉鸡的回肠的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显著增加(P 0.05),C组黄羽肉鸡的盲肠的相对重量显著增加(P 0.05)。同时,与A组相比,B组、C组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的VH/CD和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 0.05),空肠的VH/CD显著提高(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