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王晓煜  杨晓光  吕硕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0):1859-1871
【目的】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2个时段,结合未来不同升温情景,定量分析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冷害风险。【方法】利用积温带划分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结合ArcGIS方法,对比分析历史和未来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界限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中水稻冷害标准分析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变化敏感区域的延迟型冷害及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种植北界敏感地区冷害风险特征,并预估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冷害风险演变趋势。【结果】与1961-1980年相比,研究区域内1981-2010年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东扩,平均北移1.19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二积温带,几乎覆盖了整个松嫩平原。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各积温带北扩趋势明显,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积温带。1981-2010年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相对于1961-1980年北移121 km,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北移至嫩江中部-五大连池-逊克北部一线。未来升温1-3℃情景下,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向北移动410.5-545 km,向北扩展至黑龙江省呼玛以北地区,温度升高3℃时,除漠河地区外都可种植寒地水稻。比较寒地水稻种植界限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冷害风险可见,敏感区域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其中障碍型冷害风险高于延迟型冷害,寒地水稻种植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轻度冷害,中度冷害最低。1981-2010年敏感区域严重和轻度延迟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中度延迟型冷害风险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敏感区域的各级障碍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明显增加;未来升温情景下敏感区域的各级冷害均高于非敏感区域。【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未来升温情景下仍呈北移趋势。寒地水稻种植敏感区域的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冷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关注寒地水稻种植区北缘北扩后的冷害风险,采取改进栽培技术与选育抗寒早熟品种等低温冷害防御措施,同时避免水稻种植区域的盲目扩大和品种越区种植,加强冷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沼泽地区,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喜高温,短日照的特性。饶河地区属高寒地带,热量资源非常有限,水稻冷害时有发生。所谓水稻低温冷害,是指在水稻生育期内,因温度低影响其正常生长或者使水稻生殖生长过程发生障碍而减产。按照水稻受害机理及影响时期,将  相似文献   

3.
冷害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据报道,冷害不仅在温带稻区而且在热带稻区也有发生。它既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且限制了水稻的栽种面积以及复种面积的扩大。在防御冷害的各种措施之中,选育耐冷品种是有效途径之一。水稻不同品种耐冷性有广泛的差异。王洪春、Yergara等研究发现品种耐冷性强弱与原产地有关。不同生育期的稻株耐  相似文献   

4.
利用江苏省14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江苏省近30年单季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近30年来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的总冷害次数达155次,其中轻度冷害109次,中度冷害28次,重度冷害18次,以轻度冷害为主;在时间尺度上,以20世纪80年代冷害频次最多,之后20年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除轻度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呈"北少南多"的特征外,中等冷害及重度冷害在30年里多呈"北多南少"的特征;江苏省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累计低温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危险性较小,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苏省14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江苏省近30年单季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近30年来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的总冷害次数达155次,其中轻度冷害109次,中度冷害28次,重度冷害18次,以轻度冷害为主;在时间尺度上,以20世纪80年代冷害频次最多,之后20年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除轻度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呈"北少南多"的特征外,中等冷害及重度冷害在30年里多呈"北多南少"的特征;江苏省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累计低温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危险性较小,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水稻冷害是一个长期威胁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概述了水稻冷害的危害性及冷害的类型和发生机理,并对国内外水稻耐寒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详细回顾与总结,从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中国水稻耐寒育种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结合水稻耐寒育种目前存在的局限探导了未来发展的策略,最后提出了今后在水稻耐寒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水稻冷害,通常是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灾害。虎林市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常年有效积温偏低,在水稻的生育季节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冷害,影响着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为此如何战胜低温冷害,减少损失是水稻生产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赵镛洛 《世界农业》1989,(2):44-45,47
一、日本现行水稻品种耐寒性鉴定方法 所谓耐寒性在日本主要指障碍型冷害抗性而言,日本水稻耐寒性鉴定方法,按其试验手段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短期低温处理 利用人工气候室或深水冷水槽,在水稻障碍性冷害最危险期,即止叶与倒数第2叶叶耳间距达-2—1厘米时,设置低温。人工气候室以12℃处理4昼夜,冷水槽以13℃、30  相似文献   

9.
日本北海道和东北地区的作物冷害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突出表现在现在冷害年的作物产量高于1955年以前的高温丰收年的作物产量。说明通过长期研究抗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但是作物冷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日本北方1980、1981、1983年三个冷害年,都使农作物遭受重大减产,作物冷害问题尚是日本北方许多农业科研机构的重大课题。多年来,日本对水稻冷害研究较多,通过培育耐冷品种,保护栽培早育壮秧,孕穗期灌深水防御障碍型冷害和采用防风网等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受低  相似文献   

10.
吕彬 《世界农业》1993,(8):25-25
日本总国土面积的82.5%为山地和丘陵,耕地仅占14.8%,其中一半以上为水田,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不足0.5ha。水稻是日本维持生计的作物,低温冷害严重危胁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从日本稻作历史来看,许多歉收年都是因冷害造成的。据统计,最近20年间(1971—1990)被害率超过5%的冷害年有5年(1971、1976、1980、1981、1988),其中1976、1980及1988年发生冷害面积均超过100万ha。仅1980年,因遭受罕见冷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水稻低温冷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水稻抽穗-扬花期频繁受低温冷害影响,造成水稻减产。根据风险分析理论,使用最高气温冷积温、各县水稻种植面积、各县人均生产总值构建了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开展了云南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显示: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且随海拔升高,风险也在加大;滇中以南大部及滇东北北部均为低风险-无风险区;北部地区风险较高,为次高-高风险区;滇中南部、滇东北北部低温风险低于同纬度地区。区划结果在云南地区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低温冷害是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通化稻作区近年来时有发生,特别是2006年发生较重,有些品种甚至绝收.水稻低温冷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发生,其发生类型和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低温冷害是当地水稻生产一大障碍.因此,选用抗冷高产品种,采取综合防御措施,避免及减少冷害的发生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许世寰 《世界农业》1989,(11):23-24
冷害是日本水稻高产丰收的主要障碍之一。根据北海道统计,该地区近100年来,水稻受冷害计26次,平均每4年1次;近20年来计发生冷害8次,平均每2.5年1次,发生频率反而提高了。特别是1980—1982年以东北区为主并影响全国的三年连续冷害,使日本稻谷产量大幅度降低。据统计,日本1979年未受冷害年生产稻谷1560万吨,1980年降至1218.9万含,1981年为1026万吨,1982年为1080万吨。  相似文献   

14.
浅谈水稻栽培条件与冷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水稻生产中低温冷害常易发生,平均3~5年发生一次.冷害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延迟型冷害主要是指水稻营养生长期(有时包括生殖生长期)在较长时间内遭遇较低温危害.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混合型冷害是指在同一年度中,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生育时期遇低温延迟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和分蘖、迟缓稻穗分化;孕穗、抽穗、开花期又遇低温则造成颖花不育或部分不育,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空秕粒.可以说低温冷害严重影响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粳稻生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黑龙江省地处寒地稻作区,每年受低温冷害影响,水稻减产幅度较大.针对现阶段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研究现状,从冷害诊断、监测预警、抗冷品种选育、培肥地力、栽培措施、冷水增温技术、化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水稻低温冷害防御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为寒地水稻防御低温冷害发生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喜温作物,起源于热带,对冷温不能适应,如在孕穗期,开花期遇上冷温或寒露风,便会产生“障碍型冷害”,严重影响水稻开花结实,空壳率增加,产量降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即双季稻种植地区,晚稻生产常遇到冷温危害,致使晚稻生产极不稳产,晚籼稻尤其如此。湖南湘西北地区,近二十多年来,平均每三至四年就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低温冷害,晚稻的空壳率高达20—30%,每亩产量少收稻谷一、二百斤。广东农业科学院调查,一九七八年广东省发生严重的“寒露风”冷风危害,晚稻的结实率比往年低15—20%,千粒重降低2—3克,全省晚稻总产、亩产分别比一九七七年减少14%和13%。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1980年,日本水稻生产遭受严重的冷害,全国平均每10公亩糙米产量412公斤,作况指数为87%,是继作况指数83%的1953年以来战后第二个歉收年。全国糙米总产量降到6,962,000万吨(比1979年减少2,206,000万吨),水稻和陆稻的冷害损失达5,069亿日元,包括旱田作物,冷害损失共达6,900亿日元,是历史上损失最大的一年。全国糙米总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抽穗开花期的低温冷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近十几年来,由于复种的增加以及迟熟品种的推广,冷害问题越加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水稻低温冷害的机制、规律、指标及防御措施进行研究,为水稻生产上防御低温冷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廖咸康  龚小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93-3593,3608
在对陕南水稻常见冷害类型和发生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该地区采用的水稻冷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由于低温所引起的生理性障碍称为冷害,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水稻在营养生长期遭受低温的危害,造成生育期显著延迟而导致减产的现象叫延迟型冷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