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温度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壳孢子放散、萌发和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条斑紫菜RD-1和WT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孢子放散量以及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结果表明:在18、23、24、25℃下,平均每个贝壳连续放散15 d的壳孢子总量,RD-1品系分别为8.4×106、4.5 ×106、6.1×105、0个,WT品系分别为7.0 ×106、2.7×106、3.9 ×105、0个,2个品系的壳孢子放散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5℃下均不放散孢子.通过研究在同一温度下放散的壳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情况后发现,18℃下放散的壳孢子被分别置于4种温度条件(18℃、22℃、23℃、24℃)下培养15 d,RD-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90.9%、85.6%、59.7%、49.8%,分裂率均为100%;而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只分别为81.8%、32.0%、21.9%、15.1%,分裂率分别为99.7%、96.7%、80.3%、78.3%.在上述3组高温(22℃、23℃、24℃)下培养的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均出现烂苗现象.以上结果表明:RD-1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对23℃高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它的壳孢子放散量基本优于WT品系,在24℃下也能大量放散壳孢子并且所放散的壳孢子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它的壳孢子和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均比野生型品系好.所以,对这个品系进行继续选育,很有可能得到耐高温的品种,应用条斑紫菜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的选育与海区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诱变和体细胞再生技术,选育出可在30℃下生长的坛紫菜耐高温品(Q-1),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8℃和30℃)下培养15d,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76.8%和60.1%,分裂率分别为100%和83%;而对照组野生型(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15.9%和6.7%,分裂率分别为90.4%和63.8%。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2)在常温(24℃)下培养35d的Q-1和WT品系壳孢子苗,在24℃、28℃和30℃组中再分别培养25d,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增加了19.4、10.8和2.8倍,而WT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只增加了7.3、1.7和0.9倍;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为WT品系的2.5、5.8和1.9倍。另外,在28℃和30℃中培养15d的WT品系幼苗发生了大面积腐烂;而Q-1品系幼苗没有出现任何烂苗迹象,表现出较好的生长。Q-1品系在海区中试中也表现出很好的耐高温特性。2008年秋季,坛紫菜采苗后遇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当地传统养殖的坛紫菜野生种发生了大规模腐烂与脱苗,产量大幅度减少;而Q-1品系的苗仍然维持良好的生长势头,没有出现烂苗,取得了高产。由此证实,Q-1品系是既能较快生长又耐高温的品系,有很大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圆紫菜(Pyropia suborbiculata)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但是否优于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仍是未知。研究分别将圆紫菜野生品系(PS-WT)和坛紫菜栽培品系(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和叶状体置于23 ℃(常温)和30 ℃(高温)下培养,结果发现:培养14 d后,在23 ℃ 组中,PS-WT和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均超过99%,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在30 ℃组中,PS-WT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分别为32.9%和99.3%,PH-WT10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仅为16.8%和49.3%,两者差异极显著。此外,在30 ℃组中,含9个以上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百分率,PS-WT和PH-WT10分别为86.1%和1.0%,两者差异极显著。将在23 ℃下培养30 d的叶状体再置于30 ℃下培养10 d,PS-WT的叶状体除生长减慢,细胞颜色变红外,其他均无异常,未出现死亡细胞,而PH-WT10的叶状体生长显著变慢,细胞颜色变淡,色素体由星状变成弥散状,出现较多的死亡细胞。另外,与实验开始时的初始值相比,经30 ℃培养10 d的叶状体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PS-WT增加了1.8%,而PH-WT10却下降了34.5%。上述结果初步证实,圆紫菜野生品系(PS-WT)的壳孢子萌发体和叶状体的耐高温性均明显优于坛紫菜栽培品系(PH-WT10)。  相似文献   

4.
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放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紫菜单孢子的放散规律,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的野生品系(PC-WT)与诱变品系(PC-Y1)为材料,对来自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圆盘体的培养过程中,PC-WT品系的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早晚和数量差异较大。日龄40 d的叶状体,其梢、中、基3个部位的圆盘体均未出现性细胞,单孢子日放散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12 d的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45 d的叶状体其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已出现性细胞,与日龄40 d的圆盘体相比,单孢子开始放散的时间提前,但总放散量下降,圆盘体的解体速度更快,单孢子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50 d的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分别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完全解体,发现它们的圆盘体几乎全面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较少,而基部的圆盘体未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最多。PC-Y1品系的叶状体其梢部、中部和基部的圆盘体,培养12 d,其生长良好,边缘完整,没有放散单孢子。日龄40 d的叶状体圆盘体也未出现性细胞,营养细胞颜色鲜红,细胞排列紧密;日龄45和50 d叶状体的圆盘体均出现了性细胞。上述结果证实,PC-WT品系为单孢子放散品系,其梢部最先放散单孢子,中部次之,基部最后;随着叶状体日龄的增加,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时间提前,但单孢子放散总量减少。不同日龄、不同部位的PC-Y1品系藻体均不能放散单孢子,暗示与放散单孢子相关的基因在这个品系中可能已经变异了。  相似文献   

5.
坛紫菜耐低盐优良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获得的3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耐低盐的优良品系YZ-7.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26‰)下培养35 d后长成较大的苗,然后用取孔器分别获得叶片的圆盘体,把后者培养在不同盐度下进行叶片生长试验.在26‰、15‰、8‰、5‰和3‰五种不同盐度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增加了18、14.3、3.9、2.8和0.6倍,而野生型(WT)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只增加了1.7、1.5、0.4、0.25和0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高盐还是在低盐条件下,YZ-7品系的叶片生长均远快于WT品系.把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下长成的大叶状体用海螺酶分解,获得大量的单离体细胞,再将后者分别培养在不同的盐度下进行耐低盐实验.在3‰的盐度下培养15 d,优良品系YZ-7的细胞成活率高达58%,而WT品系在此盐度下培养12 d就全部死亡.在8‰和5%o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高达78.6%和77.1%,细胞分裂率分别为100%和98.9%;而WT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只有36.4%和8.4%,细胞分裂率分别为88.6%和81.8%,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优良品系YZ-7品系是耐低盐的.  相似文献   

6.
坛紫菜耐低盐优良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已获得的3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耐低盐的优良品系YZ-7.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26‰)下培养35 d后长成较大的苗,然后用取孔器分别获得叶片的圆盘体,把后者培养在不同盐度下进行叶片生长试验.在26‰、15‰、8‰、5‰和3‰五种不同盐度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增加了18、14.3、3.9、2.8和0.6倍,而野生型(WT)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只增加了1.7、1.5、0.4、0.25和0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高盐还是在低盐条件下,YZ-7品系的叶片生长均远快于WT品系.把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下长成的大叶状体用海螺酶分解,获得大量的单离体细胞,再将后者分别培养在不同的盐度下进行耐低盐实验.在3‰的盐度下培养15 d,优良品系YZ-7的细胞成活率高达58%,而WT品系在此盐度下培养12 d就全部死亡.在8‰和5%o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高达78.6%和77.1%,细胞分裂率分别为100%和98.9%;而WT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只有36.4%和8.4%,细胞分裂率分别为88.6%和81.8%,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优良品系YZ-7品系是耐低盐的.  相似文献   

7.
三十烷醇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三十烷醇对坛紫菜野生型品系(WT)叶状体生长的影响作用,用1×10-7、3×10-7、5×10-7和7× 10-7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WT品系叶状体1 d,恢复正常条件充气培养25 d后发现:在上述浓度范围内,3×10-7组对WT品系的叶状体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5×10-7组次之,1×10-7组处理几乎无效果,而7×10-7组对叶状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3×10-7组叶状体的平均长度增加了94.92%,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6.00%、92.88%和84.89%。三十烷醇对WT品系叶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且这种促生长作用会持续到处理后20 d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3×10-7)浸泡处理可以显著、持续地促进WT品系的叶状体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日龄60 d的圆紫菜(Pyropia suborbiculata)野生型品系(PS-WT)和突变型品系(PS-L)的叶状体为实验材料,分别酶解获得它们的离体单细胞,观察后者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发育形态,并探究光强和温度对离体单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圆紫菜叶状体的离体单细胞可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再生体:正常苗、畸形苗、细胞团和性细胞团等。在光强为10~8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2个品系离体单细胞的再生体中正常苗、细胞团和丝状体的百分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适宜的高光[40~60μmol photons/(m~2·s)]可促进再生体单孢子的放散。温度在18~24℃范围内,2个品系离体单细胞的再生体中正常苗、畸形苗的百分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高温(27~30℃)会抑制正常苗的形成,以及促进畸形苗的形成和再生体单孢子的放散。  相似文献   

9.
在含氮量仅为海区的1/100、含磷量仅为海区的1/15的低氮、磷环境下,对人工选育和建立纯系的坛紫菜褐绿色、红棕色品系3代叶状体(F1、F2、F3)的耐受力情况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2个品系的藻体均具有极强的耐低氮、磷能力:1)褐绿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21d才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现象,仅轻微的腐烂和萎缩.3~4cm长的藻体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73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5.29倍;培养18~21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为(0.86±0.27)cm,鲜重日增重率为(5.32±0.21)%.褐绿色品系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8.7cm.2)红棕色藻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5d后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腐烂和萎缩,3代叶状体在低氮、磷甚至无氮、磷环境下的耐受力和生长状况均比较稳定且有所提高,遗传性状比较稳定.3~4cm长的红棕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95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3.58倍;培养13~15d时藻体的长度日生长量为(1.92±0.53)cm,鲜重日增重率为(13.61±0.46)%.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3.16cm.3)通过选育可以看出褐绿色品系比较耐低氮、磷,该品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低氮、磷环境对于紫菜养殖所造成的危害,缓解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害发生和减产、减收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从福建省平潭岛野生坛紫菜群体中发现有患细菌性红烂病的叶状体,从患病的叶状体上分离得到病原细菌一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细菌域海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Cobetia属的海科贝特菌(Cobetia marina)的相似度达100%。病原细菌经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将适量的菌液接种到不同种紫菜和坛紫菜不同品系的叶状体圆盘块上进行人工回复感染试验以确定其感染特性。结果发现该病原细菌能感染健康野生坛紫菜且出现的病症与海区患病坛紫菜相同,且该病原细菌对不同种紫菜(坛紫菜、条斑紫菜、未定名紫菜)的叶状体圆盘块和不同品系的坛紫菜(AN-2,YZ-6,JIU-7,ZS-1)叶状体圆盘块均能快速感染,所产生的病症与野生坛紫菜叶状体感染红烂病的症状相同:均出现了铁锈红色的死亡细胞,且同时含有少量被解离的单离细胞。上述结果说明分离到的病原细菌是坛紫菜红烂病的病原细菌,可以快速感染各种不同的紫菜叶状体。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对皱紫菜(Pyropia crispata)野生型品系(PC-WT)的壳孢子萌发体进行辐照,4周后,叶状体上均出现了黄绿、宝石红、黄橙等颜色的色素变异细胞块,经统计表明,剂量为80μW/cm~2的诱变效果最好。用酶解法将含有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进行培养,从再生叶状体中分离到PC-JH(桔黄褐色)、PC-ZH(宝石红色)、PC-HL(黄绿色)、PC-QL(浅绿色)等纯色突变体,通过单性生殖分别获得纯合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颜色和形态均一,且与其母体叶状体相同,表明各突变品系的颜色等突变性状均能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色素蛋白的含量及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相互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紫外线对皱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实验所获得的色素突变品系,将成为皱紫菜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紫菜叶状体的红烂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平潭岛野生坛紫菜群体中发现有患细菌性红烂病的叶状体,从患病的叶状体上分离得到病原细菌一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细菌域海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Cobetia属的海科贝特菌(Cobetia marina)的相似度达100%。病原细菌经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将适量的菌液接种到不同种紫菜和坛紫菜不同品系的叶状体圆盘块上进行人工回复感染试验以确定其感染特性。结果发现该病原细菌能感染健康野生坛紫菜且出现的病症与海区患病坛紫菜相同,且该病原细菌对不同种紫菜(坛紫菜、条斑紫菜、未定名紫菜)的叶状体圆盘块和不同品系的坛紫菜(AN-2,YZ-6,JIU-7,ZS-1)叶状体圆盘块均能快速感染,所产生的病症与野生坛紫菜叶状体感染红烂病的症状相同:均出现了铁锈红色的死亡细胞,且同时含有少量被解离的单离细胞。上述结果说明分离到的病原细菌是坛紫菜红烂病的病原细菌,可以快速感染各种不同的紫菜叶状体。  相似文献   

13.
以条斑紫菜野生品系WT为对照,对条斑紫菜选育品系NY-001的体细胞与壳孢子阶段的耐低盐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盐度(2.6%)下培养14 d,WT、NY-001品系条斑紫菜的体细胞苗与壳孢子萌发体的存活率与分裂率均无显著差异;在1.5%下培养14 d,WT品系条斑紫菜体细胞的存活率、分裂率分别为62.8%、98.8%,而NY-001品系的存活率、分裂率则分别为77.4%、100.0%,WT品系的壳孢子存活率、分裂率分别为63.9%、96.8%,而NY-001品系的存活率、分裂率则分别为88.0%、100.0%;在0.8%盐度条件下培养14 d的WT条斑紫菜品系体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8.5%、88.6%,而NY-001品系的存活率、分裂率则分别为52.3%、99.6%,WT品系的壳孢子存活率、分裂率分别为44.5%、71.4%,而NY-001品系的存活率、分裂率则分别为76.2%、96.7%;在0.3%盐度条件下培养14 d的WT品系条斑紫菜的体细胞存活率、分裂率分别为30.2%、74.2%,而NY-001品系的存活率、分裂率则为33.3%、98.7%,WT品系的壳孢子存活率、分裂率分别为5.2%、28.8%,而NY-001品系的存活率、分裂率则分别为29.6%、85.2%。由结果分析可知:与野生品系相比,NY-001品系条斑紫菜具有较好的耐低盐潜力,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育,以选拔出适合低盐海区养殖的条斑紫菜新品种,为养殖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坛紫菜栽培群体中发现一棵红色块与野生色块相嵌的颜色变异叶状体,在实验室进行红色藻块的体细胞再生克隆培养,获得了纯红色变异体。与野生型相比,红色变异体在叶状体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成熟、藻胆蛋白及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红色变异体的颜色呈铁锈红色,体形宽大,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培养400多天仍不成熟。与野生型相比,它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除各吸收峰的峰值有变化外,第4个吸收峰的峰顶(藻蓝蛋白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了约3 nm,表明其藻红蛋白的结构有可能发生了改变。另外,它的藻红蛋白(PE)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但藻蓝蛋白(PC)的含量有所下降,使得PE/Chl. a和PC/Chl. a的比值较高, 但PE/PC比值较低。培养400 d的红色变异体的体细胞再生体中,正常叶状体和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分别为78.49%和19.81%,根丝细胞苗占1.7%,未见细胞团出现,说明该变异体的不成熟是由叶状体的细胞分化严重延缓所致。  相似文献   

15.
化学试剂对马铃薯贮藏抑芽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旺泽  彭晓莉  刘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26-17827,17835
[目的]研究2种化学抑芽剂对马铃薯常温储藏期间的保鲜抑芽效果。[方法]利用不同生育期的3个马铃薯品种,对常温贮藏下2种抑芽剂使用方法和适宜浓度进行研究。[结果]收获前14d叶面喷施0.1%顺丁烯二酸酰肼对常温储藏期间马铃薯抑芽效果不明显;600mg/kg处理的戴科2.5%粉状抑芽剂(含2.5%氯苯胺灵,即2.5%IPC)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发芽,减少贮藏期间马铃薯腐烂和萎蔫失重,3个品种抑芽率均在85%以上,腐烂率和失重率分别在5%和8%左右。[结论]戴科2.5%粉状抑芽剂是一种有效的常温贮藏马铃薯保鲜剂,600mg/kg处理能有效防止贮藏期间发芽和薯块腐烂。  相似文献   

16.
对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申福2号"以及坛紫菜传统栽培种在遭遇高温天气后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坛紫菜壳孢子采苗下海栽培后,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幅度小,比正常年份同期水温偏高1~2℃,造成传统栽培种的叶状体腐烂脱落、大规模减产,而在相同海域栽培的"申福1号"和"申福2号"却保持了叶状体的正常颜色和形态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证实,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和"申福2号"在海区栽培时对高温有明显的耐受性和生长优势,与它们在室内培养所表现出来的耐高温和快速生长特性的结果非常一致。在海区栽培条件下,其比传统栽培种可提高1~2℃的耐高温水平,具备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条斑紫菜优良品系深丰1号、深丰2号及野生品系WT为试验对象,在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自由丝状体移植量和光温条件,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丝状体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情况。结果表明,贝壳丝状体营养生长阶段,10~50μmol/(m~2·s)范围内提高光密度或15~25℃范围内提高温度都能加快贝壳丝状体的营养生长,初始藻落密度提高,丝状体能更快布满贝壳表面,获得更高的藻落密度;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养适宜的移植量、光密度、培养温度分别为100 mg/m~2、10μmol/(m~2·s)、20℃。  相似文献   

18.
对野葛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葛带芽茎段超低温保存较佳的技术体系是继代培养60 d的试管苗于4℃低温下锻炼5 d,然后切取1~1.5 cm带芽的幼嫩茎段放入MS 50 g/L二甲基亚砜 50 g/L蔗糖的预培养基中4℃低温下预培养1 d,以100 g/L DMSO 50 g/L甘露醇 5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冰冻保护剂,在0℃、-20℃、-80℃下对带芽茎段各处理1 h,最后投入液氮保存,保存24 h后,将材料取出于40℃水浴中快速化冻90 s,化冻后用MS 1.2 mol/L蔗糖的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后转入再生培养基(MS BA2 mg/L NAA1 mg/L)上暗处培养7 d后再置于光下培养,成活率可达45%~47%,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在裙带菜雌配子体的切碎培养中,通过成熟的卵孤雌生殖获得幼孢子体,经染色体观察其染色体数为30条,而正常幼孢子体的染色体为60条。采用切除假根的方法从孤雌生殖幼孢子体体细胞中诱导出雌配子体。在设定的不同温度下,20℃下诱导5d时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雌配子体的诱导率达到100%;15℃下诱导5d后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为45%;10℃下诱导45d后才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仅为12%。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切碎,在20℃下培养5d后开始成熟,10d后成熟率为75%,15d后成熟率达到100%,与对照组正常的雌配子体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孤雌生殖幼孢子体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杂交,幼孢子体的形成率为88%,与正常雌雄配子体杂交的幼孢子体的形成率(92%)差异不显著(P〉0.05)。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混合切碎并撒在维尼纶育苗绳上,30d后培育出藻体长度为1—2mm的裙带菜幼苗。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高温和阿维菌素对朱砂叶满的胁迫效应及胁迫后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在34℃下,持续高温饲养1年后对阿维菌素的LC50为26℃下饲养的敏感品系的2.1396倍;抗阿维菌素品系连续用药24代,抗性倍数达4.1494倍。抗阿维菌素品系与敏感品系在高温48℃下胁迫1h后死亡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耐高温品系;采用SDS-PAGE电泳检测各品系43℃热处理前后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朱砂叶螨耐高温品系与敏感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相比,热急前后,97.2kDa条带都特异表达;阿维菌素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28.5、26.8kDa条带表达增强,抗性品系43℃热激1.5h后,98.6kDa条带表达明显强于其它条带;43℃热激1.5h后,各品系分子量为54.9kDa的主条带表达减弱,75.9kDa条带表达增强,其中以耐高温品系的75.9kDa条带表达最强。研究结果推测这些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其耐热性及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