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改造日本当地蔬菜温棚,采用棚项喷水降温的方式来调控温度,菌草栽培鹿角灵芝适宜温度17℃~22℃,CO:浓度尽可能高,鹿角灵芝菌丝满袋需51 d,从开袋至原基形成需9 d,第一潮灵芝采收需26 d,其后让菌丝恢复10 d,第二潮灵芝采收需32 d,鹿角灵芝平均长度31 cm,单芝平均干重19 g,单袋干芝产量86 g.  相似文献   

2.
以龙芝2号和鹿角灵芝两种无孢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子实体为原料,95%乙醇超声提取,对醇提物中的三萜进行了分析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样品的醇提物得率分别为1.8%和3.7%,醇提物中三萜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53%和1.16%;高效液相结果表明,鹿角灵芝中三萜的种类也多于龙芝2号。两种无孢灵芝的醇提物对肿瘤细胞K562和SW620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龙芝2号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优于鹿角灵芝。  相似文献   

3.
赤芝、紫芝和鹿角灵芝是三种常见的灵芝。对这三种灵芝的乙醇提取物所作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结果,鹿角灵芝提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提取液0.5~2.0 mg/mL的浓度范围内,赤芝、紫芝和鹿角灵芝的醇提物显示出一定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且未显现浓度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以灵芝真菌为试材,研究了10L发酵罐发酵培养好氧型灵芝真菌条件下,溶氧控制条件对生产灵芝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对灵芝真菌发酵生产灵芝酸的影响较大,高通气量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适宜的通气量为0.4L·L-1·min-1,此条件下,菌体和灵芝酸的最大产量分别为8.27g/L和171.26mg/L;相对初始发酵条件,菌体和灵芝酸最大产量分别提高13.13%和13.28%;相对于低通气量,菌体和灵芝酸达到最大产量的时间缩短12h;表明0.4L·L-1·min-1的通气量较适宜于10L发酵罐发酵生产灵芝酸。  相似文献   

5.
影响灵芝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珍兰  陆斌 《中国食用菌》1995,14(3):11-11,8
影响灵芝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罗珍兰,陆斌(杨州大学江苏农学院食品科学系225009)灵芝是集保健和药用为一身的食用菌。近年来,人们对灵芝的人工栽培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但灵芝的质量和产量还不尽人意。要收获高质量、高产量的灵芝子实体,首先必须培养健壮的母种...  相似文献   

6.
鹿角灵芝,也称拟鹿角灵芝,学名Ganoderma amboinense(Lam.Fr.)Pat。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用真菌,其药用和保健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而鹿角灵芝由于被当作畸形芝直至  相似文献   

7.
罗莹  张志军  李淑芳  刘连强 《食用菌》2012,(2):15-15,18
通过对南韩灵芝、京大灵芝、美芝、G4、G18、日本紫芝6株灵芝菌株的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和商品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4灵芝菌株生长速度较快,产量高,子实体商品性状好,是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的灵芝菌株。  相似文献   

8.
谢立红 《食用菌》2014,(2):47-48
<正>2008年开始,连城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在连城县新泉镇儒畲村等地,推广菌草栽培鹿角灵芝项目。根据鹿角灵芝菌株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特点,在生产季节安排、栽培配方、出菇管理等方面,探索菌草鹿角灵芝的高产栽培技术,取得显著成效。现总结介绍如下。1连城自然气候条件概况栽培地新泉镇的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4℃、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5.2℃。年  相似文献   

9.
正灵芝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的一种,它不仅有药理作用,还可制作为观赏工艺品供人们欣赏。笔者自2013年开始在大棚中制作灵芝盆景获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盆景灵芝一般选多分枝、柄较长、小盖、颜色变化不大的品种,如美国大灵芝、园芝、紫芝、鹿角灵芝、赤灵芝等。2培养料配方配方一:杂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料含水量65%。配方二:杂木屑74%,玉米芯粉24%,石  相似文献   

10.
以灵芝为试材,利用深层发酵法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研究了连续发酵、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3种不同发酵方式对灵芝菌丝体、麦角固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连续培养发酵,补料分批发酵灵芝菌丝体最大产量提高4.71%,麦角固醇产量提高17.35%,到达菌丝体和麦角固醇产量最大的时间缩短24h。故补料分批发酵优于分批和连续发酵,有利于发酵灵芝真菌生产麦角固醇。  相似文献   

11.
灵芝(Ganoderma lucidun),又称灵芝草、神芝、仙草、瑞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1]。近年来,灵芝的药效和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量增长迅速。湖北十堰地区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具有发展灵芝的独特优势。笔者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在十堰市房县土城镇白鸡铺村,湖北盐业集团福绿源食用菌科技开发公司栽培基地开展了小袋段木栽培灵芝研究,并对灵芝孢子粉采粉工艺进行了优化,使采粉工艺变得简单。采收的灵芝孢子粉产量高、杂质少,灵芝不仅色泽光润、菌盖厚大、木栓化程度高,商品性好,栽培效益也非常好。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橡胶林下鹿角灵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忠  冀春花  陈兵 《食用菌》2010,32(3):39-41
海南省农垦总局近年来提出大力开发橡胶林下经济,实施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此,海南省农垦农业科学院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选择了橡胶林下胶菌复合生态系统工程的项目建设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努力,笔者成功地在橡胶林下从事竹荪、毛木耳、平菇、金福菇、褐蘑菇、大球盖菇、段木灵芝、菌草袋栽灵芝、鹿角灵芝等食、药用菌的规模示范工作。现将橡胶林下鹿角灵芝栽培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芯和豆秸分别替代部分木屑进行灵芝栽培试验,比较生物学转化率可以看出,纯木屑栽培最高;比较多糖含量却发现,以豆秸替代比例为30%时生产的灵芝多糖含量最高,比纯木屑栽培时高出58%。因此,以灵芝干品为主要生产目的时,木屑是最好的栽培原料。以灵芝多糖提取为主要生产目的时,豆秸替代30%的木屑栽培能够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五个灵芝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5个灵芝菌株的品种对比试验,在相同自然条件下,N7灵芝的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发育迅速,产量高,抗污染能力强,芝形整齐,芝盖大而厚,是一种理想的商品生产菌种。N8灵芝、日本芝和黑芝根据产量、菌丝生长情况、芝形特点,均可适量栽培。紫芝未能出菇,可能是条件不适。  相似文献   

15.
灵芝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供试的17个不同灵芝菌株的菌丝长速、农艺性状、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4个方面的比较试验,并根据灵芝不同栽培用途,经调查、统计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灵芝泰山-4较耐高温,且耐二氧化碳,适宜培育鹿角灵芝;灵芝P1芝片大、厚,适宜培育盆景;泰山赤灵芝1号芝片大小适中,药用、盆景均可;泰灵Y、南灵I和日本赤灵芝适宜药用。以上6个品种菌丝长势好、抗性强、生物学效率较高、芝形整齐,可大面积推广;血芝、黑芝抗杂能力差,栽培困难;其他菌株生物学效率一般,可作为种质资源保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开设诱导孔的方式诱导鹿角灵芝(Ganoderma amboinense)形成原基的方法,结果表明:鹿角灵芝在菌丝完全发满菌包或发满菌包至3/5以上时可以通过在菌包肩部下方1~2cm处开2个诱导孔诱导原基形成,这种诱导方法较常规方法可使菌丝未发满的菌包提前20~30d形成原基;还可将原基形成率从52%提高至82%~94%,增产55%~186%;使用诱导孔处理未完全发满菌丝的菌包还可加速菌丝发满菌包、加强菌丝长势,增强子实体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徐雪玲 《食用菌》2011,(6):46-47
近年来,松溪县芝农充分总结栽培灵芝经验,结合生产实际及我县现有的生产条件,改进以往的卧式栽培灵芝方式,采用短段木(相对原有的30cm)等距离栽培灵芝的方法,不仅能生产出朵形大、质量高的灵芝子实体,而且有利于提高灵芝孢子粉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灵芝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在西北地区气候、资源环境条件下,进行鹿角灵芝大棚栽培技术。此技术已通过技术鉴定并应用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以6个灵芝菌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各自生长特点,比较其菌丝体生长速度,颜色,分枝情况、孢子生长多少、菌柄长度、产量高低,筛选出最适合用于灵芝观赏性栽培的灵芝种类.结果表明:美国大灵芝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母种培养基上只需3 d就可长满试管,菌丝长满瓶的天数为20d,子实体培养天数为31.5d.6个菌株的鲜产量以美国大灵芝产量最高,甜芝最低,两者差异显著,菌柄差异,朵形,分枝,孢子少,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观赏灵芝栽培品种,美国大灵芝和甜芝明显地优于其它几个菌株.  相似文献   

20.
胡玉信 《食用菌》1993,15(4):36-37
山东菏泽市南城南关二队李友长,仿野生栽培灵芝,经多次实验获得成功。实验证明,仿野生栽培的灵芝,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强。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一)原料配方棉子壳80%,麸皮17%,石灰0.3%,磷酸二氢钾0.2%,过磷酸钙1%,石膏1%,水135%。按常规进行拌料。(二)装袋接种采用15×30cm 聚丙烯袋装料,经高压或常压灭菌后在无菌室(箱)内按常规法接入灵芝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