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给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分别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舞毒蛾虫卵,观察照射后虫卵孵化、幼虫死亡、化蛹等变化情况。实验表明,随着X射线辐照剂量增大幼虫的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化蛹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林木害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虫卵为试验材料,利用吖啶橙、罗丹明123、Ho33342和碘化丙啶4种荧光探针追踪标记虫卵细胞内部的不同细胞器,研究了紫外线照射对舞毒蛾虫卵的微现影响.研究表明: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吖啶橙标记的虫卵细胞产生红色荧光;罗丹明123标记虫卵细胞荧光强度有所减弱;Ho3...  相似文献   

3.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揭示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叶片药膜法、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的毒力、对舞毒蛾食物利用以及对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和5龄0.842 mg/L。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3龄幼虫后,其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其幼虫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经LC50剂量呋喃虫酰肼处理后,其体内的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和5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再激活的作用;3龄和5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3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通过影响舞毒蛾生长发育、食物利用及幼虫体内保护酶的活性,表现其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幼虫取食供试作物叶片,检测舞毒蛾幼虫取食小麦和玉米叶片后几种抗性酶的活性,以探讨舞毒蛾幼虫取食对小麦和玉米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舞毒蛾取食后的小麦和玉米叶片CAT、PPO、POD活性较取食前显著升高;受害小麦叶片的PAL活性较取食前显著升高,玉米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舞毒蛾幼虫取食能够诱导小麦和玉米在生理生化方面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最好(P0.05),500、1 000条·头~(-1)的侵染剂量校正死亡率为100%。从6龄幼虫生测结果看,Sf-IGA线虫用1 000条·头~(-1)的剂量48 h与Sc-All线虫效果相同,校正死亡率为100%。72 h时,4种线虫1 000条·头~(-1)剂量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Hb-NJ对4龄幼虫的侵染力最低。因此,Sc-All线虫对舞毒蛾2龄、4龄和6龄幼虫都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Sf-IGA线虫对6龄幼虫侵染效果较好。所以Sc-All和Sf-IGA是舞毒蛾潜在的生物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种(品系)及其合适剂量可以提高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研究了不同诱导方法对舞毒蛾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存活率、蛹质量及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取食不同诱导处理的落叶松后,其幼虫体质量显著下降,存活率降低,蛹质量减轻,产卵量减少.不同诱导因子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取食舞毒蛾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各项生长指标,低于取食落叶松毛虫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喷施茉莉酸甲酯的落叶松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最大,4龄后幼虫体质量、蛹质量和成虫产卵量也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的幼虫.说明外源化合物和昆虫取食均能诱导落叶松的防御反应,且茉莉酸甲酯的诱导效果最好.因此,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能够有效诱导落叶松产生抗性,可以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蛾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g的菌粉2g/m^2,施菌16d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8,9%和85,0%;野外施竹节虫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茵量为30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1.0万 Rad、1.5万 Rad、2.0万 Rad 和2.5万 Rad 的4种剂量的γ射线照射豌豆干种子。从田间生育情况和染色体畸变率探索,发现γ射线的照射剂量与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呈直线相关,γ=0.99。直线回归方程为 y=0.88+18.68x。证明2.0万 Radγ射线照射干种子是诱变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食料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以北京主要乔灌木树种为食料、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 ,分析了不同食料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1龄幼虫成活的试验表明 :受试各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舞毒蛾 1龄幼虫在柿、杏、黄栌、毛泡桐、火炬树等树种饲养下死亡率较低 ,在核桃楸、国槐、刺槐、臭椿等树种饲养条件下死亡率较高 .4龄幼虫对食物的利用和转化的试验表明 :舞毒蛾对柿树、黄栌、杏树、加杨的营养效率较高 ,对华山松、国槐、刺槐、白蜡和抗虫杨的营养效率较低 .  相似文献   

10.
以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触杀法测定了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鱼藤酮对舞毒蛾3龄幼虫具有低毒高效的毒杀作用,12、24、36、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10、10.44、9.75、9.51 mg·L_(-1)。CAT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对舞毒蛾3龄幼虫进行点滴触杀处理后,试虫的鲜质量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表明鱼藤酮抑制舞毒蛾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以15~40 Gy的剂量,辐照刚收获的生姜根茎,调查分析了催芽状态和自然储藏状态下根茎萌芽率、芽体形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以及根尖细胞核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生姜根茎,萌芽率降低,芽体变小,畸形,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提高,且与照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抑制生姜萌芽的适宜辐照剂量为35~40 Gy。  相似文献   

12.
锥栗果失重及辐射杀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利用60C0γ射线辐照锥栗果进行辐射杀虫及贮藏失重等试验。经0.5~2.0kGy剂量γ射线辐照的锥栗果,象鼻虫虫卵及幼虫杀伤效果明显。锥栗果贮藏以低湿、塑料袋装失重最少。贮藏100天,平均失重仅4.0%。  相似文献   

13.
以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和欧洲型舞毒蛾为供试虫,研究了不同人工饲养方法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经蒸汽锅煮制后,能显著减少幼虫的感病率,其化蛹率和蛹质量也显著增加。此外,纱布分离绒毛覆盖物法处理初孵幼虫,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成活率,并降低感病率。在供试的3个种群中,以老熟幼虫羽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和蛹质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器皿饲养条件下的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钻孔果冻杯饲养的幼虫生长情况较好,其化蛹率和蛹质量显著高于方形培养皿及气窗式果冻杯。舞毒蛾经室内人工饲养3代后,各项生物学指标稳定,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揭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处理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而酚氧化酶(PO)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样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3~6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达到最高(P 0.01);但对5龄幼虫体内这两种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在处理3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543和1.716倍,差异极显著(P 0.01),6 h后无明显差异。多杀菌素对舞毒蛾幼虫体内几丁质酶也存在影响,其中对处理3~12 h 3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激活作用,处理12~24 h对5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多杀菌素能有效干扰舞毒蛾幼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呋喃虫酰肼(JS118)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以叶片药膜法测定了不同龄期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1和5龄0.842 mg.L-1,且对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对3龄幼虫体内CarE和GST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对ACP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MFOs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作用;对5龄幼虫体内CarE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ACP和GSTs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和MFO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作用。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后,3龄舞毒蛾幼虫的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随着呋喃虫酰肼质量浓度的增大以及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对舞毒蛾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明显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体内主要解毒酶系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表现出很高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Hsp40基因沉默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及Hsp4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双链RNA (dsRNA),并将dsRNA通过微注射入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测定Hsp40基因沉默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及Hsp4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分别注射ddH2O、dsRNAGFP和dsRNAHsp40后8d,dsRNAGFP处理组舞毒蛾幼虫相对取食量显著高于ddH2O和dsRNAHsp40处理组(P<0.05);但3种处理对舞毒蛾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注射后4d,ddH2O处理组的舞毒蛾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最大,其次是dsRNAHsp40处理组,dsRNAGFP处理组的体重累计增长率最小,这与4d的幼虫鲜重一致;其余时间点,dsRNAHsp40处理组的体重累计增长率均大于ddH2O和dsRNAGFP处理组.将1μl(1μg/μl)的dsRNA注射入舞毒蛾幼虫体内,6~48h Hsp40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96h基因表达量上调.[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沉默舞毒蛾Hsp40基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通过浸叶法、喷雾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研究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浸叶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松木屑木醋液防治舞毒蛾幼虫最佳时期为1~2龄。松木屑木醋液处理舞毒蛾2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63.33%(超过半数致死率)。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2龄幼虫喷雾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4 h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7.17%。通过浸叶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研究松木屑活性炭法精制木醋液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第7天体积分数100%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56.67%(超过半数致死率)。对木醋液而言,喷雾法的毒杀活性起效快。  相似文献   

18.
铜、镉胁迫对舞毒蛾排毒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重金属铜、镉污染胁迫下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本文以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铜(Cu,400、700、1 000 mg/kg)、镉(Cd, 1.0、3.0、6.0 mg/kg)处理土壤,用处理后的土壤盆栽1年生小黑杨扦插苗,研究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Cu、Cd不同浓度处理的杨树对舞毒蛾3龄、4龄幼虫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有显著的干扰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3龄幼虫体内SOD、ACP和AK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低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下降不显著(P0.05)。而POD和GSTs酶活性变化恰恰相反,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POD和GSTs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低质量分数Cu、Cd处理升高不显著(P0.05)。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下,4龄幼虫体内SOD、POD、ACP、AKP和GSTs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质量分数重金属处理和对照组相比下降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中、高质量分数Cu、Cd胁迫能显著干扰舞毒蛾幼虫的排毒代谢,且随着幼虫由3龄到4龄的发育,最终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Cu、Cd胁迫对舞毒蛾幼虫排毒代谢干扰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舞毒蛾幼虫对酸碱饲料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不同酸碱度磷酸缓冲液(PBS6、PBS7、PBS8)配制饲料,对4龄舞毒蛾幼虫进行饲喂处理。测定分析了舞毒蛾幼虫的营养取食指标、营养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力。以蒸馏水配制的饲料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饲料酸碱度可以抑制舞毒蛾幼虫取食量、粪便量、体重增长量及同化率;饲料酸碱性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脂质含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海藻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酸碱饲料胁迫可以提高舞毒蛾幼虫总抗氧化力。在酸碱胁迫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和脂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此而总抗氧化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甲氧虫酰肼(RH-2485)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表现出较高活性,48hLC50为24.271mg·L-1。48hLC50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24和48h后,对舞毒蛾5龄幼虫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抑制;对多功能氧化酶(MFO)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且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酚氧化酶(PO)具有激活作用,其中处理24h,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