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茉莉酸甲酯局部诱导长白落叶松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对林木诱导抗虫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长白落叶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1、0.10和1.00mmoL/L的茉莉酸甲酯全株或局部喷施处理,分析不同处理苗木对舞毒蛾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3个浓度茉莉酸甲酯局部或全株处理过的长白落叶松后,舞毒蛾的3~6龄幼虫平均质量、蛹质量以及成虫产卵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也都低于对照组,且相同浓度的局部处理与全株处理间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0.10mmoL/L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诱导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说明3个浓度茉莉酸甲酯局部和全株处理后均能不同程度诱导长白落叶松增强其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抑制能力,并且茉莉酸甲酯局部喷施长白落叶松可以达到全株喷施的诱导效果,以0.10mmoL/L浓度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长白落叶松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的诱导落叶松抗虫作用,为生态防治落叶松食叶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昆虫行为测定法,研究落叶松毛虫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2年生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结果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的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虫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迫使其将大量卵产在对照处理松苗上;落叶松毛虫在用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上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7.21%~77.03%、43.18%~55.46%或71.80%~80.08%;落叶松毛虫雌虫对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的嗅觉反应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9.24%、59.71%或43.68%~61.24%;而高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及产卵选择的影响更强。结论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长白落叶松明显影响落叶松毛虫雌虫的产卵和嗅觉选择行为,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诱导影响持续3~5d。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林木对落叶松毛虫解毒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0.01、0.10和1.00mmol/L)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侧枝,分析不同处理对取食其针叶的落叶松毛虫3~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个浓度的MeJA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对松毛虫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 < 0.05),酶活变化趋势一致,但未呈浓度依赖关系。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均在第4龄显著高于CK(P < 0.05),但3、5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而ACP、AKP和GSTs活性先在第3龄低于CK、第4龄均显著低于CK(P < 0.05),后在第5龄不同程度地高于CK。表明用MeJA局部喷施能诱导提高长白落叶松的系统抗性,且其对食叶害虫具有广谱性,能干扰落叶松毛虫的解毒代谢,抵御其危害;落叶松毛虫能在逐渐适应后,通过提高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去响应诱导抗性造成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取食经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的玉米对粘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玉米相关抗虫机制,为利用植物自身抗性进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玉米苗喷施100μmol/L的MeJA溶液,将处理24 h后的玉米苗喂食粘虫1龄幼虫,连续喂食直至化蛹,观察分析粘虫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外源MeJA处理后玉米植株茉莉酸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处理后的玉米叶片相关激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取食经MeJA处理的玉米叶片后,6龄粘虫幼虫体重减轻11.67%,蛹重减轻18.20%,羽化率降低7.35%,成虫存活时间缩短0.93 d,而蛹期延长0.27 d。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外源MeJA处理24 h后,ZmLox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下同),达对照的5.57倍;ZmAos基因表达量在处理12 h后显著增加,24 h后降至对照相近水平;ZmAoc基因和ZmOpr基因表达量在处理后12和24 h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U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喷施MeJA 24 h后,玉米叶片中二氢茉莉酸(H2JA)含量显著增加,为对照的5.67倍,而茉莉酸(JA)、茉莉酸—异亮氨酸(JA-ILE)和MeJA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外源喷施MeJA能诱导玉米产生防御能力,影响取食的粘虫生长发育;ZmLox基因的显著表达和激素H2JA的产生可能是玉米抗虫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重金属胁迫下林木害虫的生长发育及其发生趋势,利用添加Cd和Pb的人工饲料饲喂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观察分析在Cd和Pb单一(Cd_1:7.5 mg·kg~(-1)、Cd_2:9.0 mg·kg~(-1)、Cd_3:10.5 mg·kg~(-1);Pb_1:55.0 mg·kg~(-1)、Pb_2:90.0 mg·kg~(-1)、Pb_3:125.0 mg·kg~(-1))或复合胁迫(M_1:Cd_1×Pb_1、M_2:Cd_1×Pb_2、M_3:Cd_1×Pb_3、M_4:Cd_3×Pb_1、M_5:Cd_3×Pb_2、M_6:Cd_3×Pb_3)下,舞毒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Cd和Pb单一胁迫和复合胁迫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舞毒蛾的生长发育。幼虫体质量、体长、头壳宽以及蛹质量和产卵量在处理组Cd_3、Pb_3、M_3、M_4、M_5和M_6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单一胁迫下均随Cd和Pb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复合胁迫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同质量分数的Cd和Pb单一胁迫。舞毒蛾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在Cd和Pb单一和复合胁迫下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Cd和Pb单一及复合胁迫均会不同程度的抑制舞毒蛾幼虫体质量、体长、头壳宽以及蛹质量和产卵量,且复合胁迫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一胁迫,但对舞毒蛾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虫性,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选取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酮(ZJ),将2种化合物倒入缓释瓶中作为缓释处理,挂于2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苗木中下部;以用2种化合物直接喷施落叶松苗为对照。测定落叶松针叶内与抗虫相关的几种主要防御蛋白的活力。喷施及用缓释处理MJA和ZJ后,兴安落叶松针叶内防御蛋白活性都有显著地增加(P0.01),并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波动变化。缓释处理的MJA和ZJ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防御蛋白诱导作用没有直接喷施处理反应迅速,表现为前期诱导效果低于喷施处理,但后期诱导效果好于喷施处理,且缓释处理诱导效果可以延长5~15 d。MJA诱导效果强于ZJ。说明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抗虫性的诱导作用,经过缓释处理可以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7.
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和赤松梢斑螟(D.sylvestrella)常常伴随发生,前者危害球果,后者在球果和主梢间转移危害.为了研究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诱导防御的影响,以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茉莉酮喷雾处理红松球果和主梢.采集健康、虫害和喷雾处理的红松球果、主梢和侧枝,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采样部位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以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危害的球果、赤松梢斑螟幼虫取食的主梢为虫害对照.结果 表明: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类化合物使球果和主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升高,原位诱导与系统诱导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仅在处理后1d高于对照.喷施茉莉酮诱导的防御酶活性更接近幼虫取食.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类化合物使球果和主梢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在处理后的1~60 d和1~30 d显著增加.系统诱导主梢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显著高于原位诱导.茉莉酮诱导的2种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更接近幼虫取食.可见,茉莉酸类化合物在提高红松防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寄主植物对豆野螟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观察了豆野螟取食扁豆、豇豆和四季豆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表明:豆野螟取食不同寄主后的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以取食四季豆为最低;豆野螟取食四季豆、豇豆和扁豆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9.9d、11.2d和11.7d,三者差异显著;取食豇豆后5龄幼虫体重达53.9mg,显著高于取食扁豆和四季豆的5龄幼虫体重.  相似文献   

9.
捕食异色瓢虫蛹对蠋蝽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程度取食异色瓢虫蛹对广谱捕食性蠋蝽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方法]食谱因素设置11个处理,分为2个大组:第1组为单一食谱2个处理,分别为全历期饲喂异色瓢虫蛹和黏虫幼虫(对照);第2组为异色瓢虫蛹与黏虫幼虫混合食谱,设3个虫龄(态)(3、5龄若虫和1日龄成虫)与3个饲喂期(按每天1头的量分别饲喂1、2、3 d)组合共9个处理。观测蠋蝽的存活、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采用预设比对方法分析相关食谱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食谱处理影响蠋蝽从初龄若虫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5龄若虫期取食2和3 d混合食谱处理下的蠋蝽存活率分别比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分别提高25%和46%,其余食谱处理间的存活率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不产卵;取食混合食谱的蠋蝽产卵量大于仅取食黏虫幼虫的蠋蝽;在取食混合食谱的情况下,3龄期取食处理下的产卵量分别比5龄期和成虫期取食处理下的多,后2个虫龄(态)处理间没有差异;同一虫龄(态)处理下的蠋蝽在不同饲喂期处理间的产卵量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寿命(14.17 d)显著短于其他食谱处理的成虫;取食混合食谱的不同虫龄(态)处理间、同一虫龄(态)的不同饲喂期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只取食异色瓢虫蛹不利于蠋蝽发育和生殖,但以黏虫幼虫为主添加少量瓢虫蛹的混合食谱可促进蠋蝽发育和生殖,而且发育早期取食该食谱的促进作用大于晚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榕透翅毒蛾对不同榕属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和选择性,为榕透翅毒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4种榕透翅毒蛾寄主植物(黄金榕、高山榕、垂叶榕、小叶榕)为对象,分析榕透翅毒蛾取食不同榕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榕树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龄期存在差异,黄金榕5~7龄,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6~8龄;垂叶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而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在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的每一龄级,以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体长、体质量和排泄物鲜质量最大;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2~7龄头壳宽最宽(1龄头壳高山榕最宽);黄金榕和高山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垂叶榕和小叶榕;幼虫取食黄金榕的榕透翅毒蛾雌成虫寿命最长,而取食高山榕的雄成虫寿命最长,雌成虫预卵期最短,单雌产卵量最多;1~4龄幼虫取食黄金榕的5龄幼虫更偏爱取食高山榕,而取食其他3种榕树的5龄幼虫寄主偏好性不明显。【结论】榕透翅毒蛾对4种榕树的偏好性和选择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黄金榕和高山榕比垂叶榕和小叶榕更适合榕透翅毒蛾幼虫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用茉莉酸不同处理方式对林木诱导抗虫性的影响,以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1.00、0.10、0.01 mmol · L-1的茉莉酸进行全株或局部喷施诱导,分析不同处理对其针叶内SOD、PPO、PAL、CI、TI 5种防御蛋白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外源茉莉酸局部喷施长白落叶松,可以系统诱导增强其防御蛋白的活性,且诱导效果与全株喷施处理的诱导效果相近。0.10、1.00 mmol· L-1的茉莉酸在1~10 d内即可诱导产生较强的诱导抗性,而在15~25 d时其诱导的抗性强度显著低于0.01 mmol· L-1浓度的诱导效果。说明高浓度茉莉酸能快速诱导长白落叶松产生较强的化学防御能力,低浓度茉莉酸诱导长白落叶松化学防御的速度相对迟缓,但其持效时间长于高浓度茉莉酸诱导效果。在害虫控制实践中,可根据害虫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浓度的茉莉酸,采用局部喷施方式施用,将更为经济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以加杨(Populus canad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和家榆(Ulmus pumi-酶活性及寄主的蛋白质量分数无相关性,取食加杨的舞毒蛾幼虫发育最快,虫体最重,旱柳次之;取食兴安落叶松和家榆的幼虫在3龄以后发育历期延长,虫体质量较轻。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在3龄期因取食不同寄主存在明显差异,4龄后酶活性显著降低,不同寄主间的差异减少。la)饲养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的蛋白营养差异性对幼虫生长发育和中肠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旱柳、兴安落叶松、加杨和家榆。幼虫生长发育与中肠总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毛果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子PtrSPI的抗虫功能,为开发新型林木抗虫生物农药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通过研究毛果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子基因PtrSPI的启动子及其在舞毒蛾幼虫取食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PtrSPI基因功能;利用真核重组蛋白PtrSPI饲喂舞毒蛾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的取食量、体质量和死亡率,并测定取食后的幼虫体内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探讨PtrSPI蛋白的抗虫能力。  结果  结果表明毛果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子基因PtrSPI的启动子区域共包含5个与植物抗病虫相关的元件;经舞毒蛾幼虫取食后,毛果杨叶片的PtrSPI基因呈先降后升的表达模式,且在取食30 h达到峰值,为空白对照的2.03倍;高质量浓度重组蛋白PtrSPI(300和500 mg/mL)对舞毒蛾幼虫的取食量和体质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分别在取食4和6 d后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均达到60%以上,而幼虫体内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在取食初期显著上升。  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毛果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子PtrSPI的抗虫能力,可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无公害抗虫生物农药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4.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揭示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叶片药膜法、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的毒力、对舞毒蛾食物利用以及对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和5龄0.842 mg/L。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3龄幼虫后,其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其幼虫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经LC50剂量呋喃虫酰肼处理后,其体内的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和5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再激活的作用;3龄和5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3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通过影响舞毒蛾生长发育、食物利用及幼虫体内保护酶的活性,表现其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5.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16.
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移植容器育苗的培育技术来进行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的对比栽 培。而且我们确定了这种新型苗木根系发达、直径大、造林抗力强、容器根系完整、造林成活率 高的苗木成活率的特点。此外,本实验还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在不同时期移栽容器苗的 活力和抗旱性,初步确定了保证造林成功和危害苗木的临界值。这对苗木商品化和造林效果的 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棉钤虫某些生物学特性与滞育诱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那导滞育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幼虫历期及性别与蛹滞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三龄后幼虫历期越长蛹滞育率越高,而雌、雄蛹间滞育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米抗螟性鉴定,筛选出新疆本地主栽的抗螟品种,为其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农药减施提供重要供选措施。【方法】采用食叶级别法、幼虫体重评价方法及剖秆调查法,鉴定新疆绿洲19个新疆玉米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期的抗螟水平。【结果】各供试玉米品种在心叶期及成熟期抗螟(玉米螟)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心叶期抗螟性最好的是KWS1553,其平均食叶级别为2.9,幼虫存活率为33.33%,幼虫重为0.000 77 g,达高抗(HR)水平;其次是新玉57号,其平均食叶级别、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依次为2.9、65.48%和0.001 64 g,也达高抗(HR)水平;先玉335、KWS6333则均达抗(R)水平。成熟期抗螟性表现最好的是新玉108号,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分别为0.03个/株、0.04 cm/株;其次是五谷631,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依次为0.05个/株、0.04 cm/株;新玉57号抗玉米螟表现最差,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分别为1.08个/株,为3.06 cm/株。【结论】品种KWS1553、新玉108号、五谷631、五谷310、KWS6333、郑单958苗期及成熟期抗螟性较好,而新玉57号苗期抗螟性达高抗水平,成熟期抗螟性则较差。可优先选择种植抗螟较优的品种,杜绝感虫及高感品种的种植,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  相似文献   

19.
梨卷叶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省很多地方危害梨树的梨卷叶瘿蚊大发生。幼虫取食叶汁液形成虫瘿。本文报道了此虫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梨卷叶瘿蚊在浙江临安la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中越冬。卵产在未展开或刚展开的叶芽上。由于幼虫的取食导致叶的两个边缘沿中脉向内卷褶,使1片叶子形成两个虫瘿。每个虫瘿里有20~50条幼虫。由于幼虫的危害,使梨刚抽出的叶芽嫩枝枯死。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用25%菊乐合酯、50%甲胺磷1000倍液喷杀初龄幼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