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处理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在内蒙古马铃薯繁育中心中旗试验基地进行肥力定位试验。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梯度处理,分别是不施氮肥处理(N0)、减氮2/3处理(ON1)、减氮1/3处理(ON2)、农户习惯施氮处理(FN),研究马铃薯-小麦轮作产量年际变化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特征。研究表明:与FN相比,ON2的产量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同时,ON2的植株氮素吸收积累量高于FN,氮肥生产效率高于FN处理;ON1、ON2的耕层(0~30cm)土壤无机氮残留显著低于FN,而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中氮素的表观损失主要发生在小麦种植季。本研究初步认为:在内蒙古马铃薯-小麦轮作区氮素过量施用地区,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氮肥减施1/3可实现作物的稳产、提高氮素利用率,同时有效降低氮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南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研究氮、磷、钾肥缺素配施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分布、马铃薯产量构成、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以‘庄薯3 号’(一级种薯)为材料,在宁夏南部旱地上研究CK、NP、NP、PK、NPK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储水动态、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 年马铃薯生育后期施肥处理土壤剖面含水量均低于对照,NK、NPK处理提高了盛花期—块茎生长期1 m土体储水量,同时提高了马铃薯耗水量,NK处理提高了1.1%~1.8%,NPK提高了3.2%和4.4%。与对照相比,NK和NPK处理提高了结薯个数和单株产量,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其中NPK处理最高,增产率为11.7%和15.9%,其次为NK处理;施肥处理较CK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2.9%~13.2%、2.8%~8.0%,均以NPK处理最高,其次为NK处理。宁南旱地马铃薯缺氮和缺钾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氮钾以及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可提高马铃薯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实现马铃薯增产和水分增效。  相似文献   

3.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潮土夏玉米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实现潮土区夏玉米科学施肥,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养分积累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壤质潮土夏玉米施肥两年增产6.55%~39.32%和5.53%~21.19%, 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产4.06%和5.04%, 增收21.90%和27.44%。基于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6、25.89和9.93 kg kg-1,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1.13%、31.48%和50.35%, 化肥偏生产力平均为36.62 kg kg-1。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沙壤质潮土区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 促进了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 具有增产增收效应, 肥料利用效率较高, 可作为该地区夏玉米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减氮配施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究冬小麦科学施氮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推荐施肥全量施氮(196 kg N/hm2)和减氮20%(156.8 kg N/hm2)条件下,不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产17.11%~27.39%,推荐施肥较农户施肥增产2.14%~8.77%。减氮20%产量与全量氮无显著差异。等氮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且减氮处理均高于全量氮处理。施氮156.8 kg/hm2 (75%控释尿素+25%普通尿素)产量较农户施肥增产6.60%,氮肥利用率较经验施肥和全量普通尿素提高13.64 和9.22 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增加2.29 和1.44 kg/kg。施氮156.8 kg/hm2(75%控释尿素+25%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对豫北地区冬小麦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氮肥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生态肥在皖南地区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营养生态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Ⅱ(基施生态肥追施尿素)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结实率,并且水稻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2个施肥处理增产3.9%和3.1%,但是生态肥Ⅰ(一次性基施生态肥)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比其他2个施肥处理增加63.8%~91.8%和67.7%~77.1%。与复合肥处理和生态肥Ⅱ处理比,生态肥Ⅰ处理的净收入和产投比分别增加1.2%~4%和25.7%~46.5%,说明一次性基施生态肥能够达到水稻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氮素实时管理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氮素效率和玉米产量的协同提高,以山东省泰安市和兖州市为试验地点,连续3年在4个田块上进行了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的氮素实时管理,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产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2.73%~14.22%,平均增产7.90%;氮肥用量比习惯施肥减少36.80%~53.85%,平均减少44.75%。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氮处理氮素吸收效率增加13.68%~115.91%,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加44.26%~377.89%,氮肥农学效率增加54.31%~271.31%,氮肥偏生产力增加53.38%~141.23%,产/投比增加37.35%~93.18%。说明应用土壤硝态氮测试进行氮肥实时管理可以明显减少玉米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氮肥用量、施用时期、有机无机肥结合等氮肥管理方式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水稻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早稻施氮比不施氮增产41.06%~76.90%。不同的氮肥管理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高产高效模式、超高产高效模式与农民模式相比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6.62%~25.41%,并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也促进了氮、磷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定位大田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化肥(T2)、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N 20%+氮增效剂(T4)、T3减P 20%+磷素活化剂(T5)及T3减N、P各20%+氮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3年平均产投比提高3.96%,T5和T6处理分别降低59.21%和56.24%;T4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2%~20.70%、7.01%~28.67%和4.69%~7.67%;T5处理小麦磷素总吸收量、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和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5.53%、21.43%~46.67%、12.18%~52.06%和3.77%~4.52%;T6处理氮素吸收效率、磷素偏生产力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67%~19.40%、10.88%~43.43%和7.38%~12.97%;T3处理对小麦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小麦钾素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T6处理可稳定小麦产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但磷素活化剂使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偏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2年定位试验,在山西省临汾市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在等氮磷钾施肥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并监测0~4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均使不施氮肥处理(CK)夏玉米显著增产,2014,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5.72%~27.71%和6.05%~27.84%;其中,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处理BBF和CRF的夏玉米产量接近或高于常规尿素3次施肥(U3)和2次施肥(U2),增产效果优于一次性基施等量普通复合肥(CF)处理;BBF和CRF处理夏玉米穗粒数、单穗粒重和百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均较优,与U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BBF和CRF处理下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高是产量提高的基础,2年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达29.59%和28.95%,高于CF处理(22.27%)。常规尿素分次施肥处理施肥次数越多,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越高。各施氮肥处理对土壤速效养分残留量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各异。BBF和CRF处理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玉米生育期表现为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这与玉米整个生育期氮素吸收形成一定协同效应,且生育后期残留量低。各施氮肥处理20~4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在苗期变化不大,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以U1和U2增加明显。与CK相比,各施氮处理玉米收获后0~40 cm土壤碱解氮残留量均增加。0~20 cm和20~40 cm土壤速效磷和缓效钾含量在生育期的差异较施氮处理间的差异更明显。因此,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可达到接近或增加常规尿素2次或3次施肥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较好地协调养分供应与夏玉米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养分利用率,后期土壤养分残留量低,实现夏玉米一次性施肥高产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明内蒙古武川地区定位施肥条件下最佳的施肥配比,以‘克新一号’一级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单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施、氮磷配施、氮钾配施、磷钾配施、空白对照2年连续定位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商品薯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8%~49.67%,13.97%~55.14%,以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氮磷钾配施处理;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直连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以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微量元素锌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16.00 mg/kg),钙、硒含量以氮钾配施处理最高(208.40 mg/kg、8.40 μg/kg),而铁含量以氮磷配施处理最高(206.03 mg/kg)。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是最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轮作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阴山北麓地区干旱栗钙土长期施肥的施肥效应,基于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2004—2016),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2016年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吸收量,最大叶面积指数为2.19,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36.53 g/株,植株N、P、K养分最大吸收量分别为3.35、0.36、6.99 g/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相比于对照,总产量分别提高110.57%和85.44%,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295.11%和247.56%,商品薯率提高25个百分点。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98、38.27 kg/(hm 2·mm),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104.72%和38.27%。化肥平衡配施(NPK)当季肥料利用率最高,N、P2O5、K2O利用率分别为25.44%、20.78%和61.13%。生产1 t马铃薯鲜薯吸收N 3.79~6.41 kg,平均5.29 kg;吸收P2O5 1.28~1.80 kg,平均1.61 kg;吸收K2O 5.44~11.70 kg,平均7.99 kg。该研究可为阴山北麓地区旱地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对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本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600-650公斤/亩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 kg/hm2,磷肥(P2O5)60~90 kg P2O5 kg/hm2,钾肥(K2O)75~105kg K2O 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 作拔节肥。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春马铃薯威芋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西洋复合肥750kg/hm 2+追施尿素112.5kg/hm 2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1 800kg/hm 2可使马铃薯出苗率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2.11%~26.46%,单株结薯数提高5.45%~38.18%,单株产量提高1.41%~47.16%,均以加施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处理最佳;加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磷素含量,增幅为19.55%~42.46%,同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2.44~8.69个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素、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与习惯施肥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9.31%~91.35%(金葵子LPK生物肥除外)、38.21%~52.36%、10.42%~21.74%、10.92%~68.41%和10.53%~39.47%。综合来看,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可作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优化配施对冬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氮磷钾肥优化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积累以及利用特性的关系,推动高产高效施肥,于2017—2018年在河南省的鹤壁市和焦作市同步开展冬小麦田间试验,分析不施肥(CK)、磷钾肥配施(CF-N)、氮钾肥配施(CF-P)、氮磷肥配施(CF-K)、氮磷钾肥优化配施(CF)、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1:1配施(CRU)和农民习惯施肥(FP)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养分积累和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F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两地产量平均值分别较CK和FP提高30.27%和6.50%;与FP相比,焦作市CF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0.69%、1.03%和23.16%,鹤壁市则分别提高9.99%、3.27%和13.88%;两地CF氮、磷、钾肥利用率较CRU分别平均提高9.57、7.17和9.83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平均提高0.85、2.20和2.25个百分点。综上,采用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40、105、90 kg/hm2,并按照基肥与拔节肥1:1配施的CF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优化垄沟配置方式、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西北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设置49,500株hm–2(低密度)和64,500株hm–2(高密度) 2个播种密度,传统施肥(PM)、减量追施(PMN)、有机肥替代(PMO) 3个施肥模式,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和密度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土壤温度、阶段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对土壤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花前耗水量、单株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叶面积指数(LAI)和花后耗水量。在块茎膨大期,高密度处理的LAI较低密度增加了3.64%~15.01%;花后耗水量在2015—2016年较低密度增加了6.50%~48.52%。与PM处理相比, PMN和PMO均能提高花前土壤温度、现蕾期-块茎膨大期的马铃薯叶片SPAD值和LAI,其中LAI在花期增加了10.42%~44.26%。PMN和PMO降低了花前耗水量,增加花后耗水量和地上生物量,在块茎膨大期地上生物量较PM增加了6.95%~49.85%。PMN能提高低密度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2015—2017年产量较PM和PMO分别提高了9.96%~20.87%和13.64%~17.6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46%~20.81%和13.25%~45.24%。因此,增加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化肥减量追施或有机肥替代均可显著促进马铃薯花后耗水和提高LAI,使马铃薯块茎产量和WUE显著增加,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增产增效的养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灌溉马铃薯虽然种植面积仅占20%,但对总产的贡献非常大。在前期调查中发现,该地区氮肥施用普遍过量,氮肥利用效率非常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风险双重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及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氮肥用量超过300kg/hm2、产量低于45t/hm2、氮肥偏生产力(PFPN)小于150kg/kg的农户为氮肥减施对象;可通过总量控制、分期施用及有机肥替代等措施实行氮肥减施;植株叶片SPAD仪营养诊断可应用于指导分期调控的氮肥减施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配施对麦-玉轮作体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黄褐土粮食生产科学施肥提供指导。本研究选取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B)、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处理(NPKBS),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与生物炭配施化肥均可显著提高作物穗粒数、产量、土壤全氮、碱解氮、植株籽粒氮积累量;秸秆与生物炭配施化肥均可以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且小麦利用率高于玉米,真实利用率较当季利用率提高了17.72%~37.43%,其中化肥配施生物炭和秸秆效果最好。综上,化肥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提高氮素真实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