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花生学报》2005,34(2):33-39
编者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5009.22-2003)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8月11日发布,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标准是对GB/T5009.22-1996的修订,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5009.22-1996。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对茶叶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以茉莉花茶为例,在我国相关茶叶质量标准GB22292中明确规定,茶叶中铅元素的含量不能超过5.0mg/kg,否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对当前茶叶中重金属元素测定中的干灰化法以及微波消解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微波消解的相关条件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针对茉莉花茶中铅镉元素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结合相应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能够满足相关茶叶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8个地市茶园107个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土壤中的铜、铬、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茶园土壤评价依据《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和《NY/T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总体环境良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绝大多数茶叶产地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茶叶种植。  相似文献   

4.
日前,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废止原《茶叶卫生标准》(GB96793—88)。茶叶相关卫生指标将执行新的有关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原《茶叶卫生标准》(GB9679—88)中规定茶叶卫生指标只有四项,分别是:铅(以pb计)≤2mg/kg(紧压芬:3),铜(以Cu计)≤60mg/kg,六六六为≤0.2mg/kg(紧压茶:0.4),滴滴涕为≤0.2mg/kg。  相似文献   

5.
铝是人体非必需的无害元素,但茶叶中的铝含量高于一般食品,且随着茶叶成熟度的下降,铝含量不断增加。人们担心过量饮茶会导致铝在体内聚集,对脑神经造成障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饮茶是否有益健康。茶叶中的铝主要来自土壤、水源和空气等,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就已将铝作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铝测定方法很多,有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等。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中铝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6.
陈利燕  刘新  刘汀 《中国茶叶》2006,28(1):22-22
目前,欧盟、韩国等国家已把磁性物列入茶叶的检测项目。内地某进出口公司一批销往德国的绿茶,因进口国检出茶叶中的磁性物质含量较高而被退回。2003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了6个批次的浙江出口茶叶.有5个批次茶叶检出磁性物质。由此可见,我国茶叶出口除了受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等影响以外,磁性物质又将成为茶叶出口受阻的一个新的因素。目前茶叶中磁性物的测定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块磁铁在茶叶中来回吸附几次,然后从磁铁上收集被吸附的磁性物称重。  相似文献   

7.
赵颖  张利 《茶叶科学》2011,31(6):479-484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季节采摘的蒙山茶鲜叶及其浸出液中矿质元素Ca、Mg、Fe、Mn、Cu、Zn的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出茶叶浸出液中各元素溶出率。应用SPSS-18.0分析软件对鲜叶中各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讨论了各元素在茶叶中季节性变化规率。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各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Ca>Mg>Mn>Fe>Zn>Cu;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茶叶中Ca和Mg元素,Fe和M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趋势,Ca和Zn元素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同条件下,不同元素的溶出率与该元素在茶叶中存在形态相关,而与其在茶叶中含量及采摘季节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美国热电原子吸收光谱(ICE3500)石墨炉法检测甘蔗中的有害元素镉、铅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仪器灵敏度高、数据准确可靠,适用于检测甘蔗中镉和铅重金属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不仅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体化学物质,而且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已被列为食品添加剂。此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多方面的功能。茶多酚在食品加工、医疗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测定茶多酚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滴定法、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08年之前我国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以酒石酸铁比色法GB/T8313~2002为主。2008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GB/T 5009. 182-2003中铝检测方法-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进行改进,表明在0.0-8.0 μg范围内,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197 7 x-0.036,R2=0.999 5,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为2.6 %,准确度高,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3 %-104.8 %;样品经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按GB/T 23374-2009《食品中铝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两者结果误差在10 %以内,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茶叶矿质元素作为茶叶品质指标关系着茶叶的品质与质量安全,同时由于茶叶矿质元素携带着地域特征指纹信息,因此已被人们作为重要的标志性物质用在茶叶产地溯源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由于其高通量性及低检出限等特性在茶叶矿质元素分析和产地溯源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重点介绍了 ICP-MS、ICP-AES 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茶叶矿质元素分析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现状。促进高通量技术手段在茶叶安全领域的应用,以完善茶叶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2.
福建茶叶卫生质量状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銮 《福建茶叶》2002,(2):33-35
为了应对国内外茶叶市场激烈竞争环境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对福建茶叶卫生质量状况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本文就现行茶叶卫生标准限量控制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问题作粗浅探讨。年份绿茶花茶检测数均值(mg/kg)超标率(%)检测数均值(mg/kg)超标率(%)检测数19991300.19224.62500.36935.223220001610.12311.2910.22125.311120011250.0574.0111010715.158三年统计4160.12513.24520.27528.34011茶叶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3.
原子荧光光谱法(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S),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一般蒸汽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并依据气态原子在辐射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带来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也带来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人们在关注农残指标的基础上,同时也开始关注重金属含量指标。近几年来,特别是铅,它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本文就茶叶中铅的检测方法作一概要介绍。 一.茶叶中铅的检测方法: 目前,茶叶中铅与铅化物的检测方法很多,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微分电位溶出法、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AFFS)等。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目的 微量元素锗具有抗癌,抗衰老及改善人体免疫等生理机能.随着科学的发展,饮茶与人体生理病理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茶叶中锗元素的含量,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微波炉 分光光度计 分液漏斗 聚四氟乙烯溶样罐 聚四氟乙烯小坩埚 HNO3(分析纯) HCLO4(分析纯) 10ug/ml的锗标准溶液动物胶溶液(10g/l) 苯芴酮溶液(0.5g/L) 准确称取0.30000g干燥茶叶粉末于小坩埚中,加入HNO3与HCLO4.预先在聚四氯乙烯消化罐中锗上一层MgO粉…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石墨消解-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天然橡胶中铅、镉、铜、铬等14种无机元素的方法,旨在为天然橡胶中多元素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通过优化石墨消解法的前处理条件,再应用ICP-MS测定天然橡胶样品中14种元素(Ba、Na、Mg、K、Ca、Cr、Mn、Fe、Ni、Cu、Zn、Cd、Pb、Co )的含量,采用在线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和信号漂移,以确保数据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检出限范围为0.0014~0.020 mg/kg,方法回收率86%~96%,RSD在0.53%~6.13%,得到的线性关系良好,充分满足实验要求。石墨消解法操作简便,可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消解全过程,消解时间固定,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同时,设备以及耗材成本较低。与传统干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本检测方法更适用于天然橡胶中14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具有耗时短、干扰小、检测范围宽、处理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橡胶样品的多元素检测分析。已应用本实验方法,快速测定了我国6个橡胶主产区中的天然橡胶样品。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茶叶中的皂素结构与含量,利用水提取,大孔吸附树脂AB-8分离,采用ODS、MCI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茶叶皂素单体,以HPLC法对茶叶中茶叶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将茶叶皂素与茶叶多糖、茶多酚分离,得到1个茶叶皂素单体,并检测出在茶叶中的含量为4.7nlg/g。经核磁共振法鉴定,茶叶中皂素以3-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4)-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16-羟基-21,22-双-O-乙酰基齐墩果烷为主。  相似文献   

18.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2):123-130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目前采用穷尽法建立的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感官术语集,对茶叶感官术语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与分类。它遵循感官术语的形成规律,是茶叶感官属性的客观表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语言特色。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茶叶感官术语"基元语素"概念。GB/T14487中包括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4种类型的基元语素,基元语素构成的术语称为单词(字)型术语,大多数组合术语都是这4种基元语素的排列组合,并可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从术语学角度看,目前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还有部分条目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简称ICP-AES);也有人把它称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简称ICP-OES)。这是一种以ICP为发射光源的光谱分析方法,可对约70种元素(金属元素及磷、硅、砷、硫、硼等非金属元素)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编号为GBW07604、GBW07601的质控样及10个甜菜块根样品进行重金属铅、镉的检测,并且对这两种金属元素的最低检出限、精确度、准确度及样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铅的最低检出限为1.33μg/kg,镉为0.05μg/kg。铅浓度范围在0.0-80.0μg/L时,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0021x^2+0.00666x+0.0206,线性系数r=0.9991;镉浓度范围在0.0~3.0μg/L时,与其吸光度也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19596x^2+0.20565x+0.0259,线性系数r=0.9997。不同样品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变化不大,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实验表明,本方法及仪器条件适合甜菜块根样品中铅、镉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