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试验分离获得的四川西充蚕区类似浓核病的病原病毒,直径为20±2nm、含SSDNA和四种结构蛋白亚基的球状粒子,各蛋白亚基分子量为VP_1 31000、VP_2 52000、VP_3 58000、VP_4 72000,这些性状同BmDNV基本相似。笔者认为,西充蚕区发生的类似浓核病的病蚕中,所含的病原为浓核病毒,定名为四川株浓核病毒(四川株DNV),该病毒感染蚕称为浓核病蚕。DID试验证明该病毒的抗原性与中国株相同。  相似文献   

2.
<正> 养蚕中流行的家蚕浓核病,是造成蚕茧歉收的原因之一。本病是由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感染蚕体后引起发病的,这种病毒是一种没有包涵体的昆虫病毒,与过去报导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不同,浓核病病毒为直径21nm的球状粒子,病毒核酸为单链DNA,侵入家蚕中肠,在园筒细胞核内形成病毒粒子,而传染性软化病病毒为单链RNA,直径约27nm的球状粒子,侵染家蚕中肠杯状细胞,在细胞质内形成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3.
家蚕浓核病1975年在日本首先被发现,是一种由家蚕浓核症病毒(Bombyx moridensonucleosis virus 简称DNV)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蚕病,近几年在广东老蚕区严重流行,据1986~1987年两年全省蚕病普查结果,DNV已居我省老蚕区病毒性蚕病中的首位,粤北、肇庆等新蚕区亦有扩大流行的趋势,是蚕病防治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 国内外迄今为止从病蚕体内分离到的浓核病病毒(Densovirus,简称 DNV)已有六株,其中伊那株、松井株和古田株病毒在对不同蚕品种的感染性、病毒本身的理化性状和血清学性状方面完全一样,属于同一种病毒,而佐久株和山梨株则同属于另一种与前者不同的浓核病病毒(松井等,1977;川濑等,1982;渡部等,1986)。对于我国目前生产上流行的 DNV,在对蚕品种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5.
理化因子对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病原性及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理化因子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软化病病毒(FV)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做过试验.浓核病病毒(DNV)原先作为FV的一个株,也有人做过理化因子影响的试验.本文主要报道一些理化因子对我国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病原性及抗原性的影响,为保存、提纯及消灭本病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986年,本研究第一报报道了家蚕抗浓核病(DNV)品系“抗一”及“抗一×683”的选育历程,初步确认它们获得高效抗DNV的性状。本文对抗一品系的进一步选育成绩及农村示范试验结果以及抗DNV性状的遗传力传递规律作初步探讨,为今后在浓核病流行的蚕区推广创造条件。交)现行生产品种新九x 7532及当地区用种,4ox181作对比,调查发病情况及茧质量。(四)浓核病病毒:由本系保存的DNV肠组织干冻保存,由顺德县均安及  相似文献   

7.
家蚕的病毒病是一种对养蚕业危害最大而又在防治上比较困难的蚕病。现已知蚕有4种病毒病。引起这些病的病毒有核多角体病病毒(NPV)、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和最近发现的浓核病病毒(DNV)。核多角体病病毒(NPV) NPV在蚕细胞核内形成大量包埋着许多  相似文献   

8.
<正>从山东省养蚕户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收集、分离、纯化山软化病病毒,经病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证明为家蚕浓核病病毒,说明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浓核病的存在.七十年代初,日本学者从养蚕农家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曾分离出与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不同的另一种浓核病病毒(densonucleio virus—DNV).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的家蚕DNV的血清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的浓核病是家蚕的病毒病之一,其病原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的浓核病毒(Densonucleosis Virus—DNV).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共同协作,利用硫酸铵盐析及差速离心技术,从以往保存的DNV感染患病蚕的中肠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病毒样品(中国镇江保存株),在电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0.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mCPV_t内发现和分离出一株新的核包涵体小种,初步命名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Suzhou nuclear polyhedra forming strain,简称CPV——Suzhou N strain),家蚕感梁CPV——Suzhou N Strain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国内外已知的CPV各变异株不同。本病蚕的多角体只在中肠组织圆筒形细胞核内检出,多角体内有许多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球状,具有核蛋白紫外吸收特征性光谱和较强的感染活性,病毒核酸初步鉴定为dsRNA。  相似文献   

11.
脓病清对家蚕NPV、CPV、DNV,只需经4h处理,就能将病毒杀灭;对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及浓核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死蚕率及死笼率;使用安全,对蚕生理及茧丝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蚕浓核病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特征及分类、复制机制、病理作用以及家蚕浓核病的病征、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家蚕对三种浓核病病毒的抗性机制,提出防治家蚕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浓核病蚕品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因蚕病损失的产茧量高达数千吨,其中70~8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蚕病所造成的.通过样品纯化后进行核酸性状分析,确认为都是DNV.从而证明我国主要蚕区的“病毒性软化病”应是DNV所引起的浓核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有的放矢地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切断其中的任何环节就有可能抑制病毒增殖,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以蚯蚓为原料的第一代蚕宝素中,添加“扶正”“祛邪” 的十味中草药,配制成《四号蚕宝素》.1987年在铜梁初试,1988年经西南农大蚕学系和四川省蚕丝学校作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四号蚕宝素》对防治DNV病效果显著,对CPV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NPV病无作用.《蚕宝素》经检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维生素和无机盐钾等.所含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比例,与桑叶蛋白的十分相似,添食后改善蚕体营养,提高抗病力.蚯蚓是息风清热、通络利尿的传统中药,还有增强体液免疫之作用.加入补虚、壮阳、清热等中药后,在各地各季蚕的试用中,从未发现对蚕体有任何药害,且普遍反映添食后蚕喜吃、蚕体壮、蚕病少,能防治“水亮蚕”故而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有关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特征及分类,复制机制,病理作用以及家蚕浓核病征、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家蚕对三种浓核病病毒的抗性机制,提出防治家蚕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浓核病蚕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 家蚕对浓核病病毒(DNV)的罹病性非常特殊,对蚕经口接种 DNV 时可区分为感病的和完全耐病的两个系统。业已明确耐病性(严格地说是不罹病性)是遗传的,是受单一的隐性基因所支配。为了了解耐病性  相似文献   

16.
感染了DNV的蚕显示所谓软化病的症状,没有特异的病征,外观不能和空头性软化病区别。感染病毒病至发病的日数,因病毒浓度、蚕品种、接种龄期等而不同,大概7~12天。比空头性软化病稍快,病毒如第1表所示,是具有单链DNA核酸的直径22nm的球状病毒。增殖部位是中肠的圆筒  相似文献   

17.
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家蚕浓核病与传染性软化病由于其外部症状,发病规律及病毒形态均十分相似,因而长期以来两者混淆不清。七十年代中期日本把家蚕浓核病毒(DNV)作为传染性软化病病毒(FV)的一个毒株,七十年代后期通过对病毒的生化分析才确认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病毒,最近在日本除浓核病毒伊那株外,又分离出了山梨标及佐久株,这些病毒虽然都是以单链DNA为核酸的浓核病毒,但其抗原性、病原性及病毒结构蛋白分子量则各不相同。我国在1959年先于日本证实生产上所发生的家蚕空头性软化病是由病毒引起,1979年起我们开始对本病毒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家蚕病原体的越冬方式及其存活力是蚕病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的越冬途径,日本学者渡部仁等曾做过研究,认为是通过在以幼虫越冬的桑树害虫桑螟的消化管组织内呈慢性增殖来实现的。我国王裕兴等则认为通过病蚕尸体及蚕室土壤实现病毒的越冬也是可能的。为了解广东家蚕浓核病病毒的越冬存活力规律,为养蚕生产防治浓核病提供依据,作者等于1986年12月至1987年3月和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进行了两次越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Ⅰ、研究目的对养蚕业给与很大危害的软化病病原病毒,知有传性软化病病毒(IPV)和浓核病病毒(DNV)。关于此等病毒,已由最近的化学性状研究判明,前者具有单链RNA,属pyrna病毒科,后者具有单链DNA属pa-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蚕业科学工作者在蚕病病原,传染发病规律,蚕的抗病生理,蚕病早期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应用研究方面的近况综述如下:一、蚕病病原的研究1.DNV 与病毒新株系的发现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通过对我国家蚕“软化病病毒”进行的纯化分离、生化性状、血清学和蚕品种抗病性等研究,证实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的浓核病毒(DNV),从而澄清了与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