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言1929年法国的 Paillot 提出家蚕的空头性软化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此就结束了蚕的空头性软化病由细菌引起的历史。1960年将由此病毒引起的软化病正式命名为:病毒性软化病或传染性软化病。而此病毒即命名为:传染性软化病病毒。通过蚕病学者们的大量研究,确认此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病毒。然而松井(1973年)、古田(1973年)、Himeno等(1974年)、清水(1974年)相继发现了能引起家蚕软化病症,而又不同于原先发现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新病毒。这些新发现的病毒当时就分别称为:松井株、古田株、姬野株、伊那株。其中姬野株被认为是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粒子的未成熟型,而松井、古田、伊那株则是完  相似文献   

2.
<正> 养蚕中流行的家蚕浓核病,是造成蚕茧歉收的原因之一。本病是由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感染蚕体后引起发病的,这种病毒是一种没有包涵体的昆虫病毒,与过去报导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不同,浓核病病毒为直径21nm的球状粒子,病毒核酸为单链DNA,侵入家蚕中肠,在园筒细胞核内形成病毒粒子,而传染性软化病病毒为单链RNA,直径约27nm的球状粒子,侵染家蚕中肠杯状细胞,在细胞质内形成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3.
感染了DNV的蚕显示所谓软化病的症状,没有特异的病征,外观不能和空头性软化病区别。感染病毒病至发病的日数,因病毒浓度、蚕品种、接种龄期等而不同,大概7~12天。比空头性软化病稍快,病毒如第1表所示,是具有单链DNA核酸的直径22nm的球状病毒。增殖部位是中肠的圆筒  相似文献   

4.
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家蚕浓核病与传染性软化病由于其外部症状,发病规律及病毒形态均十分相似,因而长期以来两者混淆不清。七十年代中期日本把家蚕浓核病毒(DNV)作为传染性软化病病毒(FV)的一个毒株,七十年代后期通过对病毒的生化分析才确认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病毒,最近在日本除浓核病毒伊那株外,又分离出了山梨标及佐久株,这些病毒虽然都是以单链DNA为核酸的浓核病毒,但其抗原性、病原性及病毒结构蛋白分子量则各不相同。我国在1959年先于日本证实生产上所发生的家蚕空头性软化病是由病毒引起,1979年起我们开始对本病毒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从广东、浙江及江苏等地收集得到的7个家蚕软化病病毒样品,与本所浓核病毒(DNV)进行抗原性及病原性比较试验,并鉴定了核酸性质。结果证明,从以上地区所收集的软化病病毒,其抗原性,病原性均与本所浓核病毒相同,核酸均为单链DNA,因而确认都是浓核病毒。  相似文献   

6.
讲演者基于对感染软化病病毒的家蚕幼虫用高温处理抑制发病的效果在组织学方面的研究(INOUE and TANADA,1977),对于感染了软化病病毒(IFV)、小型软化病病毒(SFV)以及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等各种病毒的家蚕幼虫的高温疗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柞蚕传染性软腐病病毒是从感染吐白水软化病的柞蚕体内分离的一株小RNA病毒,属于软腐病病毒属(Iflavirus),含解旋酶结构域的2C蛋白是该病毒的功能蛋白质之一。以感染柞蚕软腐病病毒的柞蚕蛹c DNA为模板,PCR获得2C蛋白的编码基因,并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重组杆粒p Fast Bac-Dual-GFP-Hel 2C,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了该病毒的2C蛋白。对重组2C蛋白的三磷酸核苷水解酶(NTPase)活性和解旋酶活性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重组2C蛋白具有NTPase活性,能够水解4种NTP,并且具有解旋酶活性,能够解旋3'端至5'端方向单链突出的双链DNA。初步推测2C蛋白在柞蚕传染性软腐病病毒复制中发挥水解三磷酸核苷和解旋DNA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蚕浓核病     
<正> 一、发现浓核病的经过软化病历来是威胁养蚕的主要蚕病。凡病蚕出现体躯失去弹性、停食、毙死后尸体软化腐烂等症状的蚕病统称为软化病。我国与日本先后在1959年、1960年查明了这类软化病中。有的起因于病毒感染,此后把这类软化病称为传染性软化病(或称病毒性软化病)。后来,日本把各地发现的病毒进行分离继代,研究了不同病毒株的化学性状,弄清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养蚕业中传染性软化病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mIFV)的病毒学和病理学研究进展。分析了BmIFV和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在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发生和流行中的作用。认为开展BmIFV的研究,并调查其在我国蚕业生产中的流行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从山东省养蚕户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收集、分离、纯化山软化病病毒,经病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证明为家蚕浓核病病毒,说明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浓核病的存在.七十年代初,日本学者从养蚕农家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曾分离出与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不同的另一种浓核病病毒(densonucleio virus—DNV).  相似文献   

11.
犬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是细小病毒属成员,单链小DNA病毒,与猫细小病毒(Fline parvovirus, FPV)和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 MEV)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经硫酸铵盐析及差速离心纯化了家蚕软化病病毒(FV),该病毒为直径约20毫微米的球形颗粒。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将病毒分离成四条结构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VP_1 24,000、VP_z 50,000、VP_3 56,000和VP_4 66,000。该病毒核酸为单链DNA,其碱基组成为腺嘌呤16.2%、鸟嘌呤32%、胞嘧啶19.6%以及胸腺嘧啶31.8%。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型脓病(N)和胃肠型脓病(C)的病毒能混合感染,呈并发症,而胃肠型脓病病毒的六角形多角体和四角形多角体两个系统之间却有明显的干涉现象。空头性软化病(F)病毒与胃肠型脓病病毒均寄生在胃肠组织内,两者有否干涉现象,还未见有文献报导。我们在研究空头性软化病的传染性时发见,经显微镜检查无多角体病症全属空头性软化病的病蚕胃组织液,给蚁蚕接种后所发的病蚕,F和C混发的情况很多。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F、C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所致。为了解以上问题,于1962年秋季进行了F病毒和C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正> 用胍的各种盐类给蚕添食对传染性软化病具有相当强的抑制发病效果,在这方面作者等已经有过报导(川赖宫岛1982)。胍的价格比较低廉,为了取得能将此药物提供到生产上付诸实用的基础资料,我们对胍的盐酸盐(GH)抑制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增殖的最低浓度及添食间隔进一步作了详细研究,概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复制与翻译机制,利用cDNA 5′末端快速扩增(5′-RACE)技术获得了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桐乡分离株(Bombyxmori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2)的5′端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序列比较分析发现:BmIFV-2的5′-NCR由155个核苷酸组成,A+U含量达60.64%,其中包含1个起始密码子AUG;与坂城分离株(BmIFV-1)的5′-NCR相比,BmIFV-2的5′-NCR在5′末端缺少1个核苷酸,但核苷酸识别率为100%(即单核苷酸变异率为0),而且这个缺少的核苷酸并不影响其5′-NCR的二级结构。与已经证实具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活性的Iflavirus属的2种病毒EoPV(Ectropis obliquapicor-na-like virus)和VDV-1(Varroa destructorvirus 1)的5′-NCR相比,BmIFV的5′-NCR可能也具有IRES活性。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蚕业科学工作者在蚕病病原,传染发病规律,蚕的抗病生理,蚕病早期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应用研究方面的近况综述如下:一、蚕病病原的研究1.DNV 与病毒新株系的发现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通过对我国家蚕“软化病病毒”进行的纯化分离、生化性状、血清学和蚕品种抗病性等研究,证实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的浓核病毒(DNV),从而澄清了与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长  相似文献   

17.
现在,由软化病病毒引发的蚕病,往往被认为危害较小。但是,最近在熊本县感染了浓核病,因而观察了蚕病的发生。关于软化病病毒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新指定的蚕品种对软化病病毒的敏感性,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因此,作者从有利于熊本县的蚕造收成稳定出发,以本县饲养的蚕品种为材料,对新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调查;从现行普通蚕品种中选定五个品种,从具有某种特征的蚕品种中选定二个品种,调查软化病病毒的敏感性。另外,去年作者报导了现行蚕品种对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及品种间敏感性无差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属病毒是侵害多种动物的唯一具有单链的小型DNA病毒群,分为A、B两个亚群,A亚群中有Kilham大白鼠病毒、大白鼠X_(14)病毒、田鼠的骨软化H病毒、小白鼠微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狗传染性肠炎病毒、猪细小病毒、鸟类巴尔普病毒、出血性脑炎病毒、牛巴尔  相似文献   

19.
胶乳凝集反应能检查出蚕的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软化病病毒(IFV)和浓核病病毒(DNV)。但是,为了检测灵敏度比较高,则要求其抗血清具有高的特异性(shimizu清水1982;清水·荒川1986)。 Carter(1973)用微量板测试胶乳凝集反应检出大蛟病毒,两小时以上的反应可以  相似文献   

20.
正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emia of carp,SVC)是由SVC病毒(SVC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病毒病,可造成鲤科(Cyprinidae)鱼类大量死亡~([1])。SVC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水泡病毒属(Vesiculovirus),是一种负义单链RNA病毒~([2])。SVCV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研究较多,但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