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CP7菌株分泌的抗菌物质对荔枝霜疫霉菌等真菌具有很强的抑杀作用。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荔枝霜疫霉菌菌丝体经CP7菌株的抗菌物质处理后,菌丝发生不规则扭曲、萎蔫、干瘪,菌丝端部膨大等形态变化;经处理的菌体细胞组织结构受损,细胞膜结构模糊不清,看不到完整的外膜结构,细胞器消溶。处理后的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出现凹陷、干瘪、畸形;孢子囊外壁严重受损,原来厚实的外壁只剩一薄层,孢子囊内原有的微细结构消失,结构模糊不清,细胞器溶解,孢囊内物质大量外泄。抗菌物质还引起菌体细胞内磷的外泄,并对细胞呼吸速率和NADH氧化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100mg/L以下克孢灵无论是采前桑叶面消毒还是给桑前浸渍叶面消毒对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蚕卵孵化率等茧质和种质未见不良影响;100mg/L采前桑园叶面消毒可显著提高虫蛹生命力。应用离子色谱法检测不同消毒方法叶面的药物残留,表明在有效浓度和正确使用的范围内,该药用作叶面消毒是安全和环保的。  相似文献   
3.
以温敏性的伴性赤蚁蚕(Bombys mori)S伴为材料,用高温干燥(30℃、RH60%)与常温常湿(25℃、RH80%)的条件对蚕卵进行催青处理,测定了胚胎各发育阶段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均发现催青前期变化不明显,而催青后期急剧下降,且在后期高温干燥区低于常温常湿区。另外,通过对这两个处理区的蚕卵可溶性蛋白进行SDS-PAGE筛选,寻找到孵化后期(胚胎发育到第8天时)的胚胎有明显差异蛋白带,并对这两条差异蛋白带进行扫描分析,发现一些蛋白含量发生变化;对这两个处理区较大差异蛋白区带进行分离提纯,经氨基酸组分测定表明,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相同,而含量上存在差异,且氨基酸总含量常温常湿区低于高温干燥区。  相似文献   
4.
转柞蚕抗菌肽D基因辣椒的目的基因及表达产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核酸和蛋白质水平对转柞蚕抗菌肽D基因辣椒第4代的目的基因进行了检测。发现所分离的柞蚕抗菌肽D基因与原设计的序列一样;辣椒组织中也含有抑菌物质,经与天然抗菌肽D对比,表明抗菌肽D基因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具有理化性质稳定、杀菌谱广、抗肿瘤等特性,还具有多项免疫功能,是宿主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近年来对抗菌肽特性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的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本对抗菌肽的几种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转抗菌肽基因酵母安全评价及在饲料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弗莱明(Fleming)发现青霉素,1952年瓦克斯曼(Waksman)发现链霉素,先后获得诺贝尔奖。抗生素的发现造福人类作出很大贡献。近来,由于滥用抗生素而诱发耐药性病原菌的产生,造成医疗上的困难,又由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残留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1998年欧共体禁止抗生素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摆脱蚕桑生产的困境,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是唯一的出路.本试验拟把多年来有关省力化种桑养蚕及优质高产的各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综合配套,在蚕区进行表证示范试验,以期达到省工省力、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成为蚕区推广应用的样板.经过1997~2000年在广东省化州市安埇村和翁源县三华镇八字陂村15个蚕户3.2hm2桑田的示范试验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达到了优质高产省力化、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患病斑鳢Channamaculata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FS20100810),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无芽孢,无荚膜,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七叶苷,氧化酶反应、接触酶反应、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该菌株对斑鳢的半致死浓度为6.83×10^5cfu/mL。16SrRNA基因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同源性为9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菌必治、先锋噻肟等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等中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耐药。通过对人工感染的斑鳢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鱼的鳃、心肌、肝脏、肾脏、脾脏、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和纯化Paenibacillus polymyxa CP7菌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组分,并鉴定其结构。【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柱分离、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HPLC层析等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光谱、红外光谱和MALDI-TOF-TOF-MS质谱对所分离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CP7菌发酵液中分离获得抗革兰氏阴性菌的B、C1和C2组分,分子量分别为1 155、1 169和1 191 D。并确定了C1组分的分子式为C53H100O13N16,结构由6个L-α,β-二氨基丁酸(DAB)、2个苏氨酸和2个亮氨酸组成,与多粘菌素E1的结构相同。【结论】从CP7菌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3种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小分子多肽。经测试确认C1组分为多粘菌素类E1。推测B组分也是多粘菌素类的1个成员,而C2组分则可能是多粘菌素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10.
家蚕血细胞系BmHc对脂多糖(LPS)和20-羟蜕皮酮(20E)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家蚕的细胞信号转导及外源基因在家蚕血细胞中的表达,用TC-199培养基建立起一个血细胞系BmHc。BmHc细胞系由原血球、小球细胞、颗粒细胞和浆细胞等血细胞组成,细胞倍增时间约30 h。脂多糖(LPS)刺激血细胞合成抗菌蛋白和多肽,启动细胞吸收Ca2+参与细胞的增殖。用Flu-3 AM处理细胞30 min并结合TCS-SP2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对Ca2+的分布、定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Ca2+主要分布在原血球和颗粒细胞的膜表面,但有部分荧光分布深入到原血细胞核,显示细胞核参与了钙信号的转导途径。同等条件下,用20羟蜕皮酮(20E)处理仅可见轻微的荧光反应。LPS激发并打开了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在培养基内加入20E引起的Ca2+浓度变化相对较小,因此,20E不是细胞膜上Ca2+通道的有效激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