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姜礼燔  曹萃禾 《水产学报》1985,9(3):223-230
本文报导了对含酚水的自净试验、鱼类急性中毒试验、鱼类对含酚水的回避试验、鱼体酚污染的嗅感与味感测定、以及鱼体酚的积聚与消除试验和鲤鱼酚中毒的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水温越高,水中酚浓度降低越快;白鲢、草鱼、鲤鱼在水温28℃时,酚污染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5.14毫克/升、30.98毫克/升、31.00毫克/升,水温降低酚毒性增强,即其半致死浓度下降;白鲢、草鱼、罗非鱼在水温21—26℃的含酚水中,都无回避表现,即使在含酚量高达25毫克/升时,仍无明显回避行为;酚中毒的鲤鱼,在肝脏组织切片上可以发现细胞膜收缩、核增大、细胞间出现空泡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氨对河蟹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氯化铵对河蟹Ⅰ、Ⅳ、Ⅴ期溞状幼体及大眼幼体的急性毒性。经过7-9个不同浓度组的试验,在pH8.2±0.5、水温22.5±0.5℃的条件下,测得对河蟹动体四个时期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47,3.40,4.46,11.87毫克/升。  相似文献   

3.
为对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了饥饿和饱食状态下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水温(25℃、28℃、30℃)时的耗氧率,测定了幼螺摄食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饱食后幼螺的生理代谢活动加强,耗氧率增加;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也增加。幼螺摄食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试验观察发现,在方斑东风螺养殖的正常水温范围内(25℃~30℃),DO高于3mg/L时,幼螺生活正常;DO在2.40mg/L~2.35mg/L时,幼螺表现为缺氧状态;DO在1.5~1.0mg/L时,幼螺表现为严重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实施了“暗纹东方鲀养殖试验示范”项目。项目组在漳州市绿鲜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养殖技术试验,以期为暗纹东方鲀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一、试验池条件1.水源条件水量充足,水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的规定。溶氧≥5毫克/升,氨氮≤1.8毫克/升,水温18~28℃,pH 7.6~8.6。  相似文献   

5.
一、养殖环境要求 1.水域环境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的适宜水温为15-40℃,最适水温为25~32℃,但水温低于18℃时停止摄食,低于13℃时出现昏迷并逐渐趋于死亡。养殖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透明度过大则水体中缺少基础饵料生物,不利于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水体溶氧量应在4毫克/升以上,低于1毫克/升时将出现泛塘。pH值适宜范围为7.6~8.6,高于9时易引起氨氮中毒,并引发虾病。  相似文献   

6.
一、大水面养殖条件东江湖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6℃,全年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5.3~30.3℃;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8~7.6℃。水质测定为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pH值为7.29,溶氧值8.95毫克/升。东江湖表层水温变化在13~30℃之间,其中夏天水温为25℃左右,冬天水温一般在12℃以上。东江湖最深处158米,一般为30~50米,适宜于网箱养鱼。  相似文献   

7.
951862 不同时间投饵后斑点又尾(鱼回)鱼种的昼夜溶氧消耗和总氨氮生产=Diel dissolvedoxygen consumption and total ammonia ni-trogen production by fingerling channel cat-fish following feeding at different times[刊,英]/Jarbor H H∥prog.Fish-Cult.—1995.57(2).—156~160影响鱼产量的重要因素是溶氧和鱼类代谢中的废物积累。文中测定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温27℃,硬度20毫克/升、碱度137毫克/升)对斑点叉尾鲴鱼种(平均体重66±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铜仁地区位于黔东武陵山区,气候特征为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全区可进行水产养殖的面积为18.8万亩,有效灌溉稻田面积100万亩,几乎所有地区都可实现自流灌溉;大部分河段年最高水温在27℃左右,最低水温在6.9℃以上,部分河段水温常年稳定在11℃~25℃,并有丰富的冷、热水资源。另外本地区河流水质十分优越:溶氧含量大于8毫克/升;生化耗氧量低于2毫克/升;PH值7~8;总硬度为60~160毫克/升。铜仁地区还有丰富的流水和冷水资源,为特种水产的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将各种水资源配合使用,将会使养殖对象常年处于适温范…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鲤鱼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温是影响鲤鱼耗氧量的重要因素,本试验的结果表明,体长22~25厘米、体重100~150克的鲤鱼在封闭静水式试验中的耗氧量为0.1083~0.1601毫克/克/小时(水温范围21~32℃);在开放流水式试验中耗氧量为0.1577~0.3639毫克/克/小时(水温20~32℃);左开放静水式试验中耗氧量为0.1073~0.1411毫克/克/小时(水温20~32℃);鲤鱼对温度变化适应性较强,随着水温上升,耗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本人进行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试验水域是江苏省泰兴市蒋华镇兴桥中沟(直通长江的河道),水深4~5米,水体微流动,透明度为20~70厘米,pH6.8~7.5,水中溶氧为5~10毫克/升,试验期间水温变化为25~33℃。  相似文献   

11.
2.水质管理每周检测一次水质,高温季节每周两次。主要检测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渔业水质标准相对照,如有数值与其不符则采取措施立即解决。池塘正常水质指标如下:溶解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pH值在7~8.5,非离子氨≤0.02毫克/升,亚硝酸盐≤0.15毫克/升。每周加(换)水一次,每次注水30~50厘米,高温季  相似文献   

12.
为测定锌对硬头鳟Salmo gaiscl的安全浓度,本文以鱼类在96小时的毒性试验中所出现的呼吸频率变化反应来加以评估。试验采用美国俄勒岗州的两种硬头鳟,在不同水温(712,17℃)和不同硬度(25,125毫克CaCO/升)的条件下接触锌溶液。呼吸频率是根据口腔和鳃盖的张合而产生的生物电势来计测的,在10次试验中有5次表现出在高浓度情况下呼吸率显著增加。当水温12℃,硬度为25毫克CaCO3/升时,锌的浓度达到144微克/升便出现呼吸频率变化的反应;而对于胚胎和幼龟来说.安全浓度的计测有一个缓慢的接触过程,其值在444~819微克锌/升之间。这就表明,呼吸频率的计测至少象长期的毒性试验一样可作为一种测试手段.也许还能用来检测对鱼类有害的其它潜在的化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鼻湖地处南洞庭湖滨,水面1700亩,1986年4月至11月开展围栏养鱼高产试验,经过217天的饲养,50亩围栏共产鲜鱼20265公斤,亩平405.3公斤,实现毛利润22258元,亩平445.2元,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试验条件 1.水源水质:鼻湖与湘江相通,湖水透明度80—100厘米,氨氮含量1.87毫克/升,硝酸盐氮为0.85毫克/升,含氧量13毫克/升,PH值7.4,围栏区水深在1.3—2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以下简称尼罗鱼)商品规格和养殖尼罗鱼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一冬龄尼罗鱼与家鱼混养的试验,现将1983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池条件。试验池6口,总面积117.2亩,水深2~2.5米。7、8、9三个月分别对各池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量进行测定,测得的平均值为:水温24~33.5℃,pH6.5~7.2,溶解氧1.4~14.7毫克/升,有机物耗氧量11.99~16.79毫克/升,浮游植物量473.7~2,331.4万个/升,浮游动物量15.3~35.1万个/升。2.试验鱼来源及放养情况。尼罗鱼种由本场越冬温室提供,规格为5~15克,先后于4月30日、5月  相似文献   

15.
正匙吻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一种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淡水大型珍贵鱼类。我场2012年从湖北引进匙吻鲟在洪门水库渔潭库湾进行了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水面条件黎川县钟贤水产养殖场位于洪门水库上游(渔谭库湾),养殖水面450余亩,水资源充足,水位2~13米,平均水温21℃,溶解氧7.5毫克/升,pH值7.8,总硬度为20~40毫克/升,氨氮为  相似文献   

16.
在高密度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4?2±0?48 kg/m2),选取大菱鲆(371?68±43?15 g)360尾,随机均分4组,设置4个水温梯度14℃、16℃、18℃和21℃,旨在探寻水温对大菱鲆氨氮排泄、转氨酶及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养殖水体总氨氮浓度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18℃时总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14℃、21℃时;大菱鲆氨氮排泄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且二者呈指数关系。(2)大菱鲆肝脏GPT、GOT活力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均在18℃达最大值;而血清两种指标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均在21℃达最大值。(3)血清LZM、SOD活力及皮质醇含量均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均在18℃达最大值;血氨含量则逐渐下降,14℃时极显著高于18℃、21℃时;鳃丝Na+?K+?ATPase活力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适宜水温为16~18℃。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4±1)℃下分别测定了日本沼虾暴露在0、2.2、4.2、8.7、17.8、36.6 mg/L氨氮和0、2.0、3.2、5.0、7.9、13.3 mg/L亚硝酸盐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力和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酚氧化酶活力先升后降,在氨氮质量浓度为8.7 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酚氧化酶活力最高。在氨氮质量浓度为2.2 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血蓝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日本沼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力和血蓝蛋白含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目的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0.2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生理耐受能力时,使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将对鱼、虾造成危害,毒性与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鳗苗生态适应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作鹏  李勃 《水产科学》1992,11(1):9-11
体长56.1~67.0毫米,重0.092~0.182克的鳗苗在12~18℃水温条件下的耗氧率为0.073~0.475毫克/克·小时,对±5℃和±8℃的骤变水温无异常反映;从淡水中转入2.5%食盐水中经46小时正常,转入3.5%食盐水中9.5小时全部死亡;在PH5.5~9.5淡水中经72小时安全,PH10.0经72小时50%死亡;在淡水中饥饿忍受力最长达90余天。  相似文献   

20.
正2.对恶劣环境超强的抗逆能力小龙虾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具体表现在:(1)它对低溶氧和高氨氮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溶氧低于1.6毫克/升、氨氮在2.0~5.0毫克/升时仍可正常生长;它正常生活的p H为5.6~8.9,适宜繁殖的水体酸碱度可达到9;当水温高达41℃或低于-14℃时仍可存活。(2)小龙虾的食性广,在食物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可塑性,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和发育阶段,可根据生存环境建立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