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采茶园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都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将茶叶列为农业“三大潜力”产业之一来培育。十一五期间,莲都区茶叶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4.5万亩。茶产业已成为莲都的新兴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然而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随着茶园面积的迅速发展,茶叶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茶树修剪尤其是茶叶的采摘成了抑...  相似文献   

2.
茶园机采试验初报瞿云明(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特产总站323000)茶叶采摘是整个茶叶生产中活劳动最多的劳作,占总投工量的50%左右。几千年来,茶叶采摘都依赖于人工,不仅需工量甚多,且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采摘质量也难以保证。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及其它行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群体茶园应用短穗嫁接改种技术进行了研定。研究结果表明,砧木、接穗的质量,嫁接组合和嫁接时期对嫁接改种的植株成苗率育较大影响。本文还分析了嫁接茶树与树冠构成的关系,并对茶园嫁接改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采用此法改种老茶园,不仅可以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而且嫁接茶树生长旺盛,成园速度快,可提早三年投产,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茶园土壤培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实现生态茶园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生态茶园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合理的土壤培肥技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国绝大部份茶园采用150厘米行距,26~33厘米株距的种植方式,每亩基本苗数5000株以下(即常规茶园)。常规茶园由于单位面积内苗数少,茶树在幼龄期群体覆盖度小,成园慢。从六十年代起,我国茶叶专家开展了对密植茶园的研究,并陆续发展了一批见效快的密植茶园,我省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有二十几万亩。笔者运用几年来对密植茶园速成丰产技术的研究资料,就茶园合理密植和密植速成丰产茶园效果、优缺点及科学管理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园铺草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铺草是我国茶区农民的传统经验。实践表明,茶园铺草能有效地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增产。其原因主要是茶园铺草能为茶树生长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本文仅就茶园铺草的生态意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发展高效生态茶业从标准茶园建设抓起,立足茶树生长的环境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发展婺源特色生态标准茶园。通过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效预防茶园病虫害发生,在源头上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茶园杂草是在当地气候生态条件下生存的非栽培植物,生命力顽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闽北是乌龙茶主产区,茶园杂草种类较多,与茶树争地、争光、争水、争肥,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杂草又是传播茶树病虫害的重要中间寄主.因此,茶园杂草防治是茶园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针对闽北乌龙茶园中常见杂草种类及相应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探...  相似文献   

9.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王正周(浙江农业大学)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茶园建设中一般都强调集中连片,发展单一种植的茶园,茶树夏天受烈日暴晒,冬天遭寒风袭击,茶园水土流失严重,病虫害猖獗,既制约茶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有机茶是现代茶叶发展的新趋势,为了使有机茶生产茶园茶树既能获得足够的养分,又能免受污染,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从茶园行间铺草、间作绿肥、饲养蚯蚓及施肥等方面阐述了有机茶园土壤培肥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有机茶园土壤培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幼龄茶园套种绿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绿肥与幼龄茶树套种对茶树生长情况、虫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采用三个不同种类的绿肥于2014年春种植在同等条件的幼龄茶园中,期间分别调查绿肥套种对茶树树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采样后生化指标、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中套种绿肥能改善土壤的状况,促使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茶树的生长势,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适宜的绿肥进行茶、绿肥套种,能提高茶园土壤的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2.
茶树良种化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鹤峰县种茶历史悠久,但茶树良种发展的起点低,速度慢,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8 533hm2,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1 933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2.6%,距实现"十一五"期末全县无性系茶园面积4 000hm2的奋斗目标还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13.
农药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随着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 ,国际国内市场对茶叶“农残’问题的日益敏感 ,因此 ,茶园合理选用农药问题应引起广泛重视 ,广大茶农既要搞好茶树病虫害的防治 ,又要严格控制“农残” ,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初浅建议。1 加强茶树的病虫测报工作。由于茶树植保工作的技术性比较强 ,农技部门今后要加强做好茶树病虫害的预测报工作 ,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同时全面推广茶树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并从重点的大型茶场抓起 ,研究探索一系列茶叶降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机械化现状,立足建立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土壤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茶园灌溉等田间管理环节全程机械化体系,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深入茶叶生产重点县、乡镇和村调研茶园管理方式、耕作培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茶园管理机械使用情况等,查找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推进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茶树不同部位、不同品种以及茶树在不同季节对重金属Cd、Cr、Pb、Hg、Cu等和类金属As的富集能力、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茶叶中重金属的水浸出情况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以期为茶企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了解重金属对茶树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园(尤其是幼龄茶园)杂草种类多、分布面积广、生长繁殖快,大多数恶性杂草常与茶树争光争肥、覆盖茶树蓬面,对茶树的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解市场上的不同除草剂对茶园杂草的防控效果,2012年笔者特选几种茶园中通  相似文献   

17.
茶园间种黑麦草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茶树种植方式和茶园施肥及茶园原来的生产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在同行茶树中以一半播种特高黑麦草间种作为试验组,另一方半为对照组。结果:茶叶产量,试验组亩产量508 kg,比对照组459 kg,增产49kg。试验组特高黑麦草鲜草亩产量901.9kg,留养杂草鲜草亩产量126kg;对照组留养杂草鲜草亩产量869.0 kg。田间管理人工量,试验组用人工10天,对照组用人工15天。茶园的茶树下间种特高黑麦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试验证明在有机茶园的茶树下间种特高黑麦草,是可推广的农业综合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8.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之一,在供给侧方面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婺源县在茶园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茶树品种单一、零散茶园较多且管理不规范,茶园建设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茶叶生产上,婺源县茶企加工设备较为先进,但茶叶加工工艺技术较为传统,主要原因是缺少制茶工匠,人才瓶颈影响到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改造低产茶园是加快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我省茶叶生产发展很不平衡,低产的茶园所占的比重很大,大部分茶园由于肥培管理水平低,加上采摘不得法,茶树未老先衰,芽头细小,枯枝多,产量低,全省茶叶每亩单产不上70斤,兹经调查试验研究,“三改一补”办法和肥、管、养、剪、  相似文献   

20.
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技术程微儿,杨维时(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一、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必要性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生产上必需推广无性系茶树品种,它有以下优点:(一).有利于实行机械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茶叶生产的劳力矛盾越来越突出,茶叶采摘、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