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校村结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从理论上讲,高等院校是结对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推手,新农村建设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沃土;从实践上看,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是符合现实需要的选择,"校村结对"模式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地方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沃土,地方高校对地方文化有着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服务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存在"服务项目单一、意识淡薄、支持不足、机制缺位"等问题,迫切需要地方高校主动介入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中,依托"地方政府为主导、地方高校为主体"的合作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服务社会功效能动性,最终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校地"双赢"。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几种典型地方农业:校科技推广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地方农业:校推广科技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地方农业:校科技成果推广的优化对策,主要包括重新修改叶农业技术推广法曳、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新农村发展研究:建设为依托,创新农业高校内部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推广制度体系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图书馆存在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体之中,有责任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农村现状入手,阐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地方高校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及社会支持高校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及高校的建设水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与浦口区盘城镇签订了“校镇携手,共建和谐”协议书,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校镇“教育共建、文体共建、院村共建、环境共建”的探索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新乡村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包括高校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队伍中来。介绍了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主要路径,为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由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的。连接农村、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办学理念落后、服务能力弱、面对部属高校和专门性科研机构的竞争、政府和社会支持不够等,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利条件。政府要为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地方高校应更新观念,重新定位,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8.
易清传  陈德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53-465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技术是关键,人才技术的严重不足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压力,造成了学校办学的新问题;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技术需求出发,寻求构建地方高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赢平台是地方高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9.
校地结合农技推广创新模式的构建及重要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三农是涉农高校生存之源、立校之本,其社会服务职能与农技推广事业密不可分。校地结合农技推广模式是指农业院校通过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企业深度合作,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种集科研、教育、推广于一体的校地合作,一方面能够为地方农业生产模式的革新提供技术保障、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也可在实践中考究农业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同时有益于高校科研人员准确把握技术研发的主导方向。此外,通过引领技术推广为地方经济服务,也可为高校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平台,在积累应用型大学创办经验的同时提升社会声望。本文详尽叙述了校地结合农技推广创新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和重要涵义,在合理分析现行弊端的同时,提出若干建议,为该模式在我区域的构建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姚国新  卢磊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86-87,94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地方高等院校处于大城市和农村的衔接地带,对农村需求较为熟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高校职能具有优势。总结了湖北省属院校孝感学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为其他地方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工作是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在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大力引进高校入驻,并以合作共建基地的方式引进高校科技与人才资源,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围绕教育部、科技部的建设要求,结合地方农业发展需求开展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随着新农村服务基地在全国各地的建立,其成效逐渐显现,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与矛盾逐步显现,在选择18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通过问卷调研对其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时期农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几十年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实践,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高校传统优势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挥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地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是教育部、科技部为切实提升高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服务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南京农业大学依托江苏农村发展学院,对接地方需求,加快其实质性运转,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开展定向培养农业推广人才、建立新农村服务基地、提供政策咨询和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建立了“立足江苏,服务江苏”的地方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全方位的开发,土地资源已成为紧缺的自然资源。在农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教育布点改革以及村柯通道路建设等原因.有的地方出现了空壳村.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土地整治势在必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农业高校校外科研基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机遇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农业高校校外科研基地是学校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农业高校长期扎根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培育顶天立地科研成果的基石,是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先遣队和排头兵。文章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外科研基地的现状和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中组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立足农村农业实际自主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从实地调研,基层反映和舆论评价情况看,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服务外延,服务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研究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条件,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了武汉市石榴红村及"四季吉祥"项目建设新农村的成功案例,认为应该按照差异化理论选择新农村建设道路。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应该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让能人,充实农村领导岗位;进行引导式的产业结构调整;培训农民,提高其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议的意义、优势及途径,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走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可以看见地方政府在做拆并村庄的工作,常常是两三个村并到一起,或者干脆是把两三个村一并拆除,将农民移到另外一个新地方。这个工作被地方政府看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