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麦16号(金博士1号)是新乡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2003002)。该品种系1993年以豫麦13号为母本,内乡82C6为父本杂交,1994年又以豫麦2号为母本,(豫麦13号/内乡82C6)F1为父本杂交,1995年对[豫麦2号//(豫麦13号/内乡82C6)]F1进行诱变(M1),后代按常规系谱法选择,经过多年后代选育、室内考种、品比鉴定、区域试验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
豫麦 3 6号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成的半冬性抗旱新品种。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多年旱地试验表明 ,该品种抗旱、抗病、产量高。在河南省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3 552 kg/ ha,比豫麦 8号增产 1 5.8% ,居参试品种之首〔1〕。目前对作物抗旱程度一般仍局限在田间产量上鉴定 ,但从理论方面检测抗旱育种的效应研究资料报道尚不一致〔2 ,3〕。本研究旨在对豫麦 3 6号生育后期在自然干旱条件下检测其抗旱性 ,为旱地新品种选育和品种利用 ,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豫麦 3 6号由河南农业大学提供 ,对照品种豫麦 8号…  相似文献   

3.
<正>种子,支撑着中国农业,改变着中国农民的命运。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谈起我国自主选育和推广的种子时,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如数家珍:"农华101、登海605、隆平206、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济麦22、百农AK5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势新品种研究、开发能力稳步提高。余欣荣说,目前,我国每年推广使用农作物主要品种约5 000个,自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其中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几乎全部为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玉米和蔬菜85%以上种植的是我们自己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来源资麦1号是1996年用绵阳29号(绵阳市农科所选育)作母本,川麦25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经6年6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品系代号为“D002”。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4)。  相似文献   

5.
资麦1号     
品种来源:资麦1号是四川万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996年用绵阳29号(绵阳市农科所选育)作母本,川麦25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经6年6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品系代号为"D002".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4).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3).  相似文献   

6.
<正>种子,支撑着中国农业,改变着中国农民的命运。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谈起我国自主选育和推广的种子时,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如数家珍:"农华101、登海605、隆平206、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济麦22、百农AK5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势新品种研究、开发能力稳步提高。余欣荣说,目前,我国每年推广使用农作物主要品种约5000个,自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镇麦6号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扬麦158为母本、镇麦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优质丰产抗逆小麦新品种连麦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两个方面开展论述。首先分析了连麦6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生产特性和产量表现,然后从足墒整地、科学施肥、适时播种、科学田间管理、科学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小麦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该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2011年南乐县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生育期都适合在南乐县种植;蠡玉35、漯单9号、隆平206等品种产量高、抗性强,可推广种植,其中隆平206由于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较大,建议麦垄套种;蠡玉35株型紧凑,果穗籽粒排列紧密,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适宜铁茬直播。浚单29、洛玉7号、洛单6号、秋乐151与对照品种相比,增产较少,可根据地力状况和生产水平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0.
隆平703是安徽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拜泉试验站于2009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2年的内蒙古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增产显著。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保苗好、适宜性强等特点。本文阐述了隆平703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诱变桑品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RAPD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RAPD技术对一离子束诱变品种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RAPD指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者间在同工酶酶谱及RAPD指纹上均存在差异,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实了育成的鸡变品种确为不同的变异类型,结合形态性状的调查结果推断此变异品种为一颇具潜力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中涡22是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半冬性,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遵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育成C815S,P88S和9771S等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桂春16号是以高蛋白、抗倒、耐阴、抗病性强的桂春3号为母本,矮秆、早熟、分枝结荚多的优良春大豆品种柳豆3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广西育成的第1个高油春大豆品种。桂春16号具有高产稳产、蛋白脂肪含量高、适应性广、矮秆中早熟的特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合与甘蔗、木薯、玉米等作物间套作,适宜在广西春大豆产区推广种植。介绍了桂春16号的选育目标、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进一步推广运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永优988’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欧洲硬粒改良系T1932为母本、自选改良系浚85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国审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审定。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亲本来源及特性、品种参试的产量表现及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质分析等。提出品种选育要重视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同时加强逆境选择提升品种生态适应性,最终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耐密、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浚单658’是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浚58’为母本、自交系‘浚G6Y6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202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耐密、稳产、丰产性好、结实性好、品质佳、淀粉含量高、粮饲兼用等特点,是顺应黄淮海气候变化趋势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介绍了‘浚单658’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生产应用,围绕其抗逆性、耐密性、稳产性等品种特点,重点讨论了其选育对抗性育种、选育过程、选育目标的启示,以期为新气候形势下黄淮海夏玉米品种选育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抗虫棉新品种石早9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早98是以SGK321为母本、58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宜在冀东早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晚春播种植。介绍了石早9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七个优良菠菜品种进行配合力分析测定,验证了作者对菠菜品种进行育种上分类和杂种优势预测是有效的,并进一步指出11号、7号品种在许多性状上是组合育种的优良亲本;而2号品种在许多性状上既可利用其加性基因的作用,又可通过不同遗传型杂交产生极其显著的非加性基因效应,是组合育种和优势育种兼用的优良亲本。12号品种的许多性状作为组合育种并不可取,但用于优势育种,仍不失为一个优良的亲本。美国大圆叶、32号、35号品种本身表现较好,育种潜力则差于11号、27号、2号品种。  相似文献   

19.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与应用以及杂优模式的利用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以黑龙江省核心玉米自交系作母本,选用含有国外血缘、综合性状优异的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了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异、出籽率高、活秆成熟等于一体的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  相似文献   

20.
粤泰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抗病品种丰丝占为母本、以优质品种齐粒丝苗为父本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抗性和米质结合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粤泰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