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黑青稞色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完整黑青稞种子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以提取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p H值为因素,花色苷提取量为响应值优化黑青稞花色苷提取工艺,进而测定其还原能力,以及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黑青稞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液料比10.04 m L∶g,乙醇浓度55.76%,p H值1,在该条件下提取1 h花色苷的实际提取量为9.68 mg/100 g,而在此基础上使用超声波提取40 min,提取量达到14.04 mg/100 g,提高了提取效率。同时所提黑青稞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且抗氧化能力与花色苷浓度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与维生素C(vitamin C,简称VC)相比,黑青稞花色苷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较强,但还原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没有VC强。黑青稞花色苷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半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简称IC50)依次为0.186、0.268、0.293 mg/m L,说明黑青稞花色苷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
花色苷类物质是黑果枸杞主要的功效成分,且不同加工方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功效影响较大。本实验分析比较了超微粉碎、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粉及柱层析纯化提取物等黑果枸杞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花色苷产品中的花色苷含量及其胰脂肪酶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的产品中,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体外抑制胰脂肪酶作用差异较大。黑果枸杞喷雾粉花色苷含量最低,介于0.95~1.51 mg/g。其次是黑果枸杞超微粉,花色苷含量约为6.75 mg/g,提取物具有较高的花色苷含量;特别是经过大孔树脂、凝胶色谱进一步纯化后,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12.61±2.03 mg/g、278.62±1.85 mg/g。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较高的提取物与半抑制浓度(IC_(50))的相关系数为-0.87,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较低的加工产品与IC_(50)相关系数为-0.92,且经过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黑果枸杞产品之间差异较大。本实验结果为黑果枸杞及其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一、外貌特征蜀丰肉羊新品种全身被毛短浅、黑色,有少许白色纤维,具有光泽。公羊颈部、前胸披蓑衣状长毛,背脊部有粗黑长毛,部分公羊额部有鬏毛;母羊毛细密。该羊头中等大小,分有角或无角两种,有角的占80%以上。有角公羊角粗大、向后下弯曲呈镰刀形,有角母羊角较小、八字形。立耳中等大小。鼻梁直。成年公羊下颌有毛髯,成年母羊部分有毛髯。体格中  相似文献   

4.
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微波辅助提取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色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提取溶剂、辐射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浸泡时间5个因素,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各因素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辐射功率>提取时间>浸泡时间;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75;乙醇,辐射功率70 W,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50,浸泡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花色苷色素提取率为15.32;,总花色苷含量936.27 mg/100 g.[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野生黑果枸杞资源果实多酚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其果实在传统中药中被用来治疗心脏病、月经异常及停经等疾病。近年来,发现多酚特别是花色苷类物质是其主要的功效成分。测定并评价不同产地野生黑果枸杞果实中花色苷等多酚的组成情况,为黑果枸杞的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采用HPLC-MS 方法分析鉴定黑果枸杞酚类物质组成及结构;并根据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及多酚共有峰峰面积分别对26个不同产地黑果枸杞的多酚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6个不同产地的黑果枸杞资源果实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25-87.77 mg GAE·g-1、18.03-60.44 mg RE·g-1、8.21-31.46 mg·g-1。不同产地的材料间差异较大,其中青海格尔木乌图美仁、新疆甘河子、新疆巴仑台镇、宁夏贺兰12-01黑果枸杞总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含量较高;通过HPLC-MS分析鉴定,19个多酚类化合物被鉴定出。其中7个为酰化类花色苷,主要花色苷为Petunidin-3-O-rutinoside (cis-p-coumaroyl)-5-O-glucoside。在所有供试黑果枸杞不同产地的材料中共检测到12种共有酚类化合物,其中Petunidin-3-O-rutinoside (cis-p-coumaroyl)-5-O-glucoside在所有供试黑果枸杞中的含量均最高,是黑果枸杞花色苷类多酚的主要成分。各产地样品HPLC特征图谱相似,有个别质量较差的情况存在;聚类参数不同,聚类结果略有差异。根据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花色苷含量聚类,聚为7类,甘肃民勤中渠、新疆喀什、宁夏贺兰12-1聚为第六类,新疆甘河子单独聚为第七类,该两类总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含量均含量分别介于57.74-87.77 mg·g-1、41.52-55.46 mg·g-1和12.25-28.54 mg·g-1。总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含量都很高,特别是新疆甘河子产地,可作为以多酚和花色苷含量为指标的优质良种材料。根据共有峰面积共聚为5类,其中宁夏贺兰12-1、青海格尔木乌图美仁、新疆甘河子为一类,该类峰面积很高,其中主成分峰面积介于2 350.84-3 092.94。新疆巴轮台镇单独一类,其主成分峰面积高达为3 579.96。【结论】26个不同产地的黑果枸杞中多数富含多酚类物质,特别是酰化矮牵牛素花色苷含量丰富,是较好的开发富含花色苷类多酚的功能性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对不同生长期花色苷和原花青素含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确定黑果枸杞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为揭示黑果枸杞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黑果枸杞靶向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利用pH示差法和香草醛-盐酸法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花色苷和原花青素含量;通过RT-PCR技术扩增4种关键酶基因LrDFR、LrANS、LrLAR和LrANR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关键酶基因在黑果枸杞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黑果枸杞果实花色苷在黑果成熟期含量最高(6. 08 mg·g~(-1)DW),原花青素在半紫半黑果期含量最高(22. 3 mg·g~(-1)DW);克隆得到4种关键酶基因的序列全长分别为1 140 bp、1 251 bp、1 002 bp和1 017 bp,分别编码379、416、333和338 aa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4种基因所编码氨基酸均具有所属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结论]花色苷在黑果成熟期含量最高,原花青素在半紫半黑果期含量最高,且随着果实发育和花色苷含量的增加,LrDFR和LrANS表达水平也逐渐上升,而LrLAR和LrANR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当黑果枸杞用于原花青素提取时,可适当提前采收期;研究结果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确定黑果枸杞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黑果枸杞花色苷与原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的揭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黑穗醋栗品种亚德在其着色过程中花色苷积累与PAL、CHI、DFR和UFGT酶活性以及糖积累和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穗醋栗果皮中花色苷的积累伴随果实的生长发育而增高,采收时含量略有下降。发育前期果皮中的叶绿素含量在合成花色苷前达到最高值,果实发育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而花色苷迅速合成,使果皮颜色由绿色转为黑色。蔗糖含量的增加与花色苷含量的积累高度相关。黑穗醋栗果皮中的PAL酶与花色苷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条灰灯蛾分离的一种微孢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广东省曲江县蚕区捕捉的黑条灰灯蛾(Creatonotus gungis L.)成虫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孢子大小为(3.03±0.17)μm×(1.90±0.07)μm;孢子的血清学类型、超微结构与传统的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简称N. b.)有差异;黑条灰灯蛾微孢子虫的发育周期符合Nosema属的特征;对家蚕有中等程度的感染能力,经卵传染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处理3种花色苷提取物,采用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其处理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3种光照条件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最差;在相同温度下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黑米和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较差;NaCl、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原料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对3种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5种金属离子(K+、Ca2+、Mg2+、Zn2+、Cu2+)和5种不同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对其总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较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结论】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金属离子和杀菌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规律,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F2群体中性状为黑糯(黑糯27)和白糯(白糯66)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花色甙含量的测定,研究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及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果种皮中,而糊粉层没有黑色素分布,随着籽粒的发育,黑色素从籽粒远胚端开始沉积直至分布到整个籽粒;在黑糯27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推进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则随着籽粒发育的推进先上升,直到3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白糯66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没有黑色素的沉积,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中花色苷的最佳工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中确切的花色苷单体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探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出花色苷单体,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中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25 W、乙醇体积分数为56%、V(液)∶m(料)=20 mL∶1 g、超声时间4 min,花色苷的最大提取量为6.49 mg·g-1;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制备得到3个组分(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且3个组分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的能力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银合欢(Acacia podalyriifolia)和黑荆树(Acacia Mearnsii)进行引种试验和观察,银合欢叶片银灰色,花色金黄灿烂,是高档的叶材和良好的花材;黑荆树树型高大,呈张开大伞型,树形优美,花色鲜艳,花期长。两种植物是观赏价值高、发展前景广的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桑果汁加工过程中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桑果汁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提取一定量的桑果花色苷原液,并稀释3倍,分别添加一定量的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以花色苷保存率的大小来研究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Ca2+对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Zn2+、Mn2+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Fe2+具有增色作用;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使花色苷的稳定性降低;甜味剂葡萄糖、蔗糖均对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能提高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而乳酸对花色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山梨酸钾对桑果花色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结论]不同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在桑果汁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的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黑果花楸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蜗牛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对黑果腺肋花楸果实酿酒过程花色苷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纤维素酶处理对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浸出率最高,含量达520.48毫克/升,比对照提高20.56%;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达40.69毫克/升,比对照提高29.36%;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含量达157.7毫克/升,比对照提高33.19%;总花色苷含量达718.88毫克/升,比对照提高23.83%,半纤维素酶处理显著提高了黑果腺肋花楸果实酿酒过程花色苷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6.
黑果花楸花色苷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花楸花色苷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用水,50%、60%、70%、80%、90%、100%的乙醇和50%、60%、70%、80%、90%、100%的甲醇作为溶剂提取黑果花楸花色苷,得出80%乙醇为较好的提取溶剂。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10 min、pH值2、提取温度34 ℃、料液比1∶16.5,黑果花楸花色苷得率为6.648 mg/g。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筛选出黑果花楸花色苷的最佳纯化树脂为AB-8,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2 mg/mL,径长比1∶25,用2.2 BV、pH值2的80%乙醇以2.0 BV/h的流速洗脱,可使花色苷纯度提高11.5倍。   相似文献   

17.
<正>1.增加花色。同一品种的多样性,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像花生,可以种植黑花生、白花生、红花生;菜豆除绿色的外,还可种黄荚品种、红荚品种;玉米可种植黑玉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L-苹果酸提取黑豆皮中花色苷的工艺.【方法】以黑豆皮为原料,花色苷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L-苹果酸提取黑豆皮花色苷的工艺.【结果】L-苹果酸提取黑豆皮花色苷最佳工艺为苹果酸质量分数30%,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60 min,花色苷含量3.538 mg/g.【结论】验证试验证明结果稳定,可为后期黑豆皮花色苷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具有强稳定性、高抗氧化与良好感官品质的黑果腺肋花楸汁,以出汁率、沉淀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优化料液比、果胶酶添加量,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性、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能力;并从色度、总酚、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性4个方面对不同贮藏方式的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稳定性研究,用模糊数学法对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料液比为1∶1、果胶酶添加量在0.4%时,黑果腺肋花楸汁的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能力为11.5 μmol·mL-1,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17 610.3 U·mL-1。100 mL黑果腺肋花楸汁中相当于含有100.0 mg维生素C(V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6.8、0.7 mg·mL-1;在4 ℃避光贮藏120 d,果汁呈深紫红色,颜色变化不大,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均未明显降低;感官评价介于优、良之间。通过工艺优化制备的黑果腺肋花楸汁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稳定性,且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黑果花楸相关加工产品提供理论和含量依据。[方法]以黑果花楸、蓝莓和蓝靛果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小浆果多糖及总黄酮含量,p H示差法测定花色苷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黑果花楸全果的花色苷、总黄酮、多糖含量均高于蓝莓和蓝靛果,在所测3种小浆果中最高,分别为0.352 0、2.636、1.764 mg/g。[结论]黑果花楸中花色苷、总黄酮、多糖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