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甘肃甜瓜病毒病的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甘肃、新疆两省(区)186个厚皮甜瓜病毒病标样的鉴定结果表明,病毒种类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其中WMV-2是主要病毒种类。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各个病毒的消长有较大的变化。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及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可传播WMV-2,其中桃蚜的传毒效率最高。棉蚜(Aphis gossypii)可传CMV。种广可传带SqMV,其带毒率为7.6%。对1300个甜瓜品种及材料的抗病性试验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免疫和抗病类型,但白兰瓜类型较哈密瓜类型抗病,薄皮甜瓜较厚皮甜瓜抗病,其中中国梨瓜龙田一号发病很轻。覆盖银灰膜、喷高脂膜及种植高粱隔离诱杀带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使发病率减少82.0%,增产15.7—40.5%。  相似文献   

2.
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免疫电子显微镜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免疫电镜技术在新疆哈密瓜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预先用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2(WMV-2)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处理的电镜载网可以分别捕获到大量的CMV、WMV-2和SqMV的病毒粒子。不同抗血清处理的电镜载网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具有严格的专一性。抗血清处理过的电镜载网可以贮存于4℃冰箱中达1个月之久仍然具有良好的捕获病毒粒子的能力。一个样品的全部检测程序可以在约30分钟内完成。这些结果肯定了免疫电镜技术在检测CMV、WMV-2和SqMV时是有效的,并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流行规律提供了迅速、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侵染西瓜的小西葫芦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病毒病是制约西瓜产量及品质的顽疾.据报道,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0%~50%.1981~1999年皖、苏、鲁、豫西瓜的病毒病曾几次大发生.危害西瓜的病毒病有西瓜花叶病毒1号(WMV-1)、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南瓜花叶病毒(SqMV)等32种[1].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是侵染葫芦科的主要病毒之一,1973年首次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此病毒,至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植物病毒[2].笔者对ZYMV合肥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抗性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学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花叶病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引起,大田发病以 WMV-2为主。研究证明 WMV-2的介体主要为麦二叉蚜、苜蓿蚜、桃蚜、伞形蚜,其次是麦长管蚜、叶虫甲。CMV 的介体有桃蚜、苜蓿蚜、伞形蚜。SqMV 的介体为叶(虫甲)。哈密瓜在田间感染病毒的时间与上述蚜虫开始迁飞的时间有相关性。有翅蚜的发生、消长与田间发病成正相关。6月份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有翅蚜消长成反相关。据五家渠、昌吉等地区调查,WMV-2的自然寄主有蚕豆、豌豆、西葫芦,它们的发病时间比甜瓜早。  相似文献   

5.
哈密瓜种子带毒率检测及带毒种子的热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瓜花叶病毒(SqMV)和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是严重侵染新疆哈密瓜的2种主要病毒。作者采用免疫电镜法(SSEM)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哈密瓜病瓜种子的带毒率,并对带毒种子进行了热处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哈密瓜在新疆各地广泛栽培,有160多个栽培品系,种植面积多达25万亩。但是近十年来病毒病害的流行日趋严重,对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十分严重,病株滞长,病果畸形,含糖量降低,香味减弱。我们在分离鉴定侵染哈密瓜病毒种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流行的主要三种病毒,即西瓜花叶病毒(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传播途径和理化性质,采取有效措施,干扰破坏病毒流行的必要环节来进行防治。现将1980~1983年各项防治试验及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期发现的病毒:早在1959年发表的有关加州瓜类病毒病害的综合性报告说明,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西葫芦花叶病毒(SqMV)是发生最为普遍的病毒病。在南部沙漠盆地,WMV的株系最为流行,CMV居中,SqMV少见。在加州中部和北部,CMV和SqMV占优势,而WMV次之。10年后发表的报告再次说明,WMV、  相似文献   

8.
引起哈密瓜坏死的两种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哈密瓜早熟品种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影响植株滞长,但坏死的症状不同。HmNV可侵染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的14个品种,但是不侵染普通烟、苋色藜和千日红。T.D.P.75~85℃,D.E.P.10-5~10-6,L.I.V.7天。提纯的HmNV含有两种球形粒子,直径约为24毫微米和16毫微米,沉降常数为114S和73S。A280/A280比值为1.82,A260/A235比值为1.57。在琼脂糖双扩散试验中与烟草坏死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甜瓜坏死斑病毒(MNS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无沉淀反应。根据这些性质,HmNV应是烟草坏死病毒的一个株系或是烟草坏死病毒组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9.
 根据5种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核苷酸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从影响多重RT-PCR (mRT-PCR)扩增的引物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等方面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ZYMV、WMV、TMV、SqMV和CMV的多重RT-PCR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在一个体系中对上述5种病毒复合侵染的西瓜材料进行多重RT-PCR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5条特异性条带,依次是542、485、410、354和293bp。该体系实现了对侵染西瓜的5种病毒的同时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体现了多重RT-PCR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密瓜病毒病毒源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哈密瓜是驰名中外的特产,是我国重要的外销产品之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病毒病的感染,使哈密瓜产量降低,含糖量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哈密瓜的产量和质量。 1980~1981年,在新疆石河子,吐鲁番和昌吉等地进行调查时,在哈密瓜和其它瓜类上采集病毒病标样19个,通过鉴别寄主,血清学和电子显微镜的鉴定,把19个标样分为两大类。一类寄主范围广,除侵染葫芦科外,还侵染豆科、茄科、藜科、菊科等多种植物,与黄瓜花叶病毒(CMV)血清发生明显沉淀反应,电镜下观察为球形粒体,确定为CMV的一个株系,另一类寄主范围狭窄,除侵染葫芦科外,还侵染豆科、藜科。电镜下形态为长线条状。与WM-V-2血清发生反应,应为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WMV-2是哈密瓜病毒中发生最严重的毒源。占田间病株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本试验以发生在我国葫芦科作物上的三种主要病毒WMV-2,CMV和SqMV为研究对象,尝试用病毒衣壳蛋白亚基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诊断瓜类作物病毒。试验结果说明,对病株叶片或其他组织进行初步的澄清和病毒浓缩处理,可以检测出病毒衣壳蛋白亚基谱带。根据病毒衣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差异,可以区别这三种病毒。这种方法有其他常规诊断方法(包括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和血清学方法等)所不具有的优点。病毒浓度的检测限度在1-50μg/ml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哈密瓜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响影植株滞长.  相似文献   

14.
尤毅  李华平  谢大森 《植物保护》2016,42(2):182-186
本研究在我国主要冬瓜产区采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病叶材料105份,根据葫芦科作物上常见的5种病毒病原的C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105份待检冬瓜材料进行RT-PCR检测。检测结果表明:5对特异引物可分别在105份待检材料的95份中检测到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4种病毒,未检测到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并且发现不同的冬瓜主产区致病的病毒种类有较大差异;同时还发现,在这些待检样品中4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较普遍,其中以PRSV与WMV组合最常见,占复合侵染现象的31.25%;未发现有4种病毒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5.
铜绿金龟(虫甲)是北京地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51~75厘米深层越冬。成虫每年6~9月出现,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一日内以19:30′~21:00′活动最盛。成虫食性杂,每一雌虫一生可产卵30~40粒。产卵期为4~5天。在9种含水量(0.3、2、4、6、8、10、15、20和25%)土壤与5种温度(10、17、25、30、37℃)组合下,试验结果卵在温度25℃与8~15%含水量土壤内孵化率最高。卵的发育起点温度是9.14±1.15℃,发育有效积温为178.05日度。幼虫季节性垂直分布与10厘米土温变化有关,秋季当10厘米土温低于10℃,幼虫向土壤深层迁移,春季当10厘米土温高于6℃幼虫向土壤表层迁移。每年4~5月及8~9月幼虫10厘米作物外进行为害,这时亦导防治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6.
Field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main vegetable-growing areas of Western and Central Albania to evaluate the sanitary status of open-field and protected cultivations of capsicum, tomato, potato, watermelon, cucumber, courgette, aubergine, lettuce, cabbage, chicory, leek and celery. The following viruses were detected: Alfalfa mosaic alfamovirus (AMV), 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 (CMV), Potato Y potyvirus (PVY), 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 (TSWV) and Watermelon mosaic potyvirus 2 (WMV-2). The virus found most frequently was CMV and all the isolates identified were of subgroup IA. AMV was also detected in several areas and all isolates were of subgroup II, suggesting a French origin. Finally, at the time of this survey, TSWV infections appeared to be moderately relevant and absent in protected crops. This is the first documented record of AMV, CMV, PVY, TSWV and WMV-2 in Albania. No infection by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begomovirus (TYLCV) or Zucchini yellow mosaic potyvirus (ZYMV) was detected during this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