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植物保护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哈密瓜花叶病毒病的研究——Ⅰ、病原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以来新疆哈密瓜由于花叶病毒的发生,使产量和含糖量严重降低。由病株分离出三种病毒,称谓哈密瓜病毒2、3和5。简称HMV2、HMV3和HMV5。  相似文献   
2.
西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西葫芦花叶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作者研究西瓜花叶病毒除侵染葫芦科作物外,还在苋色藜上形成枯斑,桃蚜可作为传毒媒介。病毒的长度为600~700mμ的线状分子等特性,引起北京西葫芦花叶的病毒应属于西瓜花叶病毒——WMV-2。  相似文献   
3.
哈密瓜在新疆各地广泛栽培,有160多个栽培品系,种植面积多达25万亩。但是近十年来病毒病害的流行日趋严重,对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十分严重,病株滞长,病果畸形,含糖量降低,香味减弱。我们在分离鉴定侵染哈密瓜病毒种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流行的主要三种病毒,即西瓜花叶病毒(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传播途径和理化性质,采取有效措施,干扰破坏病毒流行的必要环节来进行防治。现将1980~1983年各项防治试验及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哈密瓜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响影植株滞长.  相似文献   
5.
引起哈密瓜坏死的两种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哈密瓜早熟品种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影响植株滞长,但坏死的症状不同。HmNV可侵染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的14个品种,但是不侵染普通烟、苋色藜和千日红。T.D.P.75~85℃,D.E.P.10-5~10-6,L.I.V.7天。提纯的HmNV含有两种球形粒子,直径约为24毫微米和16毫微米,沉降常数为114S和73S。A280/A280比值为1.82,A260/A235比值为1.57。在琼脂糖双扩散试验中与烟草坏死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甜瓜坏死斑病毒(MNS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无沉淀反应。根据这些性质,HmNV应是烟草坏死病毒的一个株系或是烟草坏死病毒组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6.
哈密瓜对新疆农业经济有较大影响。由于病毒病的流行导致大面积减产和品质变劣。WMV-2,CMV和SqMV3种主要病毒的流行和混合感染是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作者在研究各种病毒的理化性质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措施是:(1)把种子置于70℃恒温箱中持续7—12天左右。(2)在防虫温室中营养钵育苗,增加苗龄后移到田间,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采用地膜栽培技术,能促进瓜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缩短生长期,使瓜苗在对病毒的敏感阶段避开蚜虫的迁飞高峰,减轻病害。(4)防治蚜虫。采用在田间悬挂银色膜,布置黄色粘性板,喷雾油乳剂及种植屏障作物等,配合使用杀虫农药,能拒蚜虫在瓜田以外消灭,在断绝媒介传播方面效果显著。(5)从革新栽培技术,改进施肥办法,选育抗药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大面积示范综合治理病毒的效果。采用上述防治措施后,在5年中近3万亩试验田的结果表明,防病效果在15—90%,增产幅度在18—50%之间。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密瓜病毒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84年对新疆主要瓜产区的病毒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可归纳为6个病毒类型。除1类型尚需进一步鉴定外,其他5类型分别属于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南瓜花叶病毒(SqMV)、烟草坏死病毒(TNV)和甜瓜叶脉坏死病毒(MVNV)。在大流行的1983年WMV-2和CMV,WMV-2和SqMV,CMV和SqMV以及WMV-2、SqMV和CMV的混合侵染率比1982年为高。各类型病毒的侵染率在不同地区也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