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泉城济南东部闹市中心的燕山立交桥环境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定位于“游园、休闲、健身”;立足于营造自然景观;着眼于改善环境生态。以大绿量园林植物配置为载体,以健身型公园为主题,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化立交桥环境旧“三高”(高粉尘、高噪音、高废气)为花园式立交桥环境的新“三多”(绿量多,色彩多,健身多),变城市“热岛”的源头为水泥构筑群中脱颖而出的一方绿洲,成为省城城市立交桥环境生态建设的新样板。  相似文献   

2.
基于Landsat 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Landsat 8卫星影像反演2014年东莞市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力景观以中热岛为主,热岛效应不明显,分布呈西北偏高,中部地区和东南区域偏低;热力景观斑块较复杂、热力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受绿化、水体影响区域的热岛强度较小,而受人为热源、道路、城市下垫面和建筑等因素影响的区域,热岛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郑州市 TM 卫星影像相并波段数据,研究郑州市的地表亮温和 NDVI 植被指数与植被盖度情况,发现该市相对亮温等级以弱热岛和中等热岛为主,绿岛面积仅占16.44%,且主要分布在郑州市防风固沙林面积较多的东部区域、森林面积较多的西南山地及沿黄河湿地地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布局城市林业,防止并减缓“热岛效应”的林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传统路面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相比之下透水路面的环境友好性,使得它备受关注。透水路面不仅可以透水、透气,还能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研究透水路面的相关技术要求,并且介绍了该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反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保护,透水路面的出现,为我国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及经济现代化的必然手段和必然结果。城市化一方面为国家、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养育,能源、交通和产业体系重新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越来越多,市中心出现“热岛、雨岛、混浊岛、干岛、温岛”五岛现象,因此,在  相似文献   

6.
宁德市蕉城区植被与热岛效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1999年9月23日和2015年9月27日宁德市蕉城区TM卫星影像数据,定量反演了城区的热场和植被指数,并对城区热场变化以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平均热场温度升高0.43℃,城市热场在东北部区域进一步扩大,在西南区域有所收缩;2015年与1999年相比,绿岛面积增加9.44%,弱热岛、中等热岛、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分别减少6.08%、2.66%、0.64%和0.06%,绿岛面积在西南部区域扩展,弱热岛、中等热岛、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在霍童镇、扶摇乡、八都镇、七都镇、漳湾镇、涵道乡、城南镇区域的分布更加集中,且在赤溪镇有所延伸;城区热场强度与植被指数、地表植被盖度等级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城市,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无不受到环境的困扰。城市的烟雾、粉尘、噪音、有害气体、有害物质、生产及生活消费废弃物及光、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之高楼林立,以及不透气不透水的硬质路面,使夏日的城市像一个“热岛”;再加上城市街道狭窄,人口日益增多,空气流通不畅。鉴于上述原因,人们无一不在渴望着能回归自然,回归绿色。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是热带海岛,气温总体较我国其他省区偏高,称其“热岛”当不为过。冬天旅游到海南,令人心驰神往,关键一条可使身子免受一统我国大陆地区的冬季严寒的折磨,沉浸在一个温暖如春的环境中。那么,海南的夏天呢?尽管游人也算如织,但牵动人们神经的大概不会是气候。海南夏天的阳光跟全国的一样灿烂,在阳光下暴露太久会叫人暑热难当。然而夏天在海南也并非普天之下皆“热土”,有一个地方却是四季凉爽,仿佛夏日骄阳下面撑起来一把凉伞,身处其中感觉遍体生凉,人称“热岛凉山”,这就是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它是我国最南端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因此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城市化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热岛效应演变的影响,该文以福州、南京等城市为例,通过ArcGIS、ERDAS等软件,基于遥感影像和统计数值等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城市2014年与2019年的城市地表最低温、最高温、热岛数值和热岛转移矩阵,矩阵包括强绿岛与强热岛所占面积、转入面积等,以及主成分特征值与贡献率等数据.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9年研究城市地表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普遍呈现升高趋势;强热岛区面积的扩大源于由强绿岛区到热岛区的转化,强绿岛区、绿岛区、常温区、热岛区转向强热岛区的数值也呈现逐级递增的趋势,强热岛所占面积增加较大的是苏州市和宁波市,强热岛转入面积较大的是苏州市、常州市和济南市等;城市人口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成区面积、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工业用电量、道路面积6个影响因子是城市热岛变化特征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绿色工程防治城市热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在夏季常出现持续高温,北方旱季尤甚.这种城市"热岛"现象,又促使市民更多地使用制冷设施,进一步导致城市热污染的加剧.日益严重的热污染,已成许多大中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市热岛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热岛强度和热岛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最后简述了城市热岛与园林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杭州植物园的“冷岛”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点、在春、夏、秋、冬分8:00、14:00、20:00三个时段进行了气温观测,得到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以晚上20:00最大,四季中以夏秋季节最大,获得最大热岛强度为6℃,四季平均约为2℃,最大的干岛强度为30%,四季平均约为9%,植物园同城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2011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建模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2011年和2014年热岛效应,结果表明:用Landsat-5、Landsat-8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的分布与植被、水体及下垫面有重要关系;2011年东莞市热岛强度以强热岛为主,2014年以中热岛为主;2014年与2011年相比,热岛效应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2011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建模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2011年和2014年热岛效应,结果表明:用Landsat-5、Landsat-8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的分布与植被、水体及下垫面有重要关系;2011年东莞市热岛强度以强热岛为主,2014年以中热岛为主;2014年与2011年相比,热岛效应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15.
调节气温 由于城市本身所放出的热量增加,以及温室效应、地表热容量增大等种种原因,产生所谓的“热岛现象”。如果在城市里广泛种植绿色植物,在夏季,植物可以通过蒸发自身的水分以及遮阳光等作用,有效抑制气温上升。在冬季,能发挥防风作用,防止城市气温急剧下降。  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氧气。它能通过自己的枝叶吸附一定数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缓和和减轻城市大气污染产生积极作用。  防噪声 根据一系列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市区中设置一定宽度树木林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热岛效应的降缓程度,基于MODIS和Landsat数据,对百色地区的植被NPP与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估算,利用ArcGIS软件对地表温度分布图进行等级划分,采用随机样点法提取不同等级的地表温度及植被NPP,分析喀斯特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热岛效应的降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7年植被NPP整体较好,植被NPP均值为907.83 gC/m2,植被NPP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百色地区热岛分布区较少,在喀斯特地貌背景下整体地表温度较为正常,研究区热岛效应及植被NPP由强到弱依次为:强热岛>次热岛>正常区>绿岛>冷岛;研究发现,植被NPP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地表温度一定程度上随植被NPP的上升而下降;植被NPP对热岛效应在强热岛向次热岛降缓时程度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实施山川秀美、建设生态城镇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空间扩大绿色覆盖面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也是解决城市绿化覆盖比例小、公共绿地面积少、美化环境离不了,调节气候排“热岛”的当务之急。笔者在实践中得出了一个“垂直立体绿化”效应,是简便易行、利于生态环境优化的新举措。 立体绿化是与地面垂直,让绿色植物上墙,重点在城镇,辐射乡村庄户。广泛利用院墙、房屋  相似文献   

18.
“水果现象”成因及其对策文/王海山对近几年国内水果市场出现的水果价格暴跌、销售不畅、栽培水果效益下降的现象,有关专家称之为“水果现象”。“水果现象”从90年代初便在国内主要水果上一一出现,在前些年山楂价格暴跌之后,近三至四年苹果、柑桔、梨、桃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因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而产生的特有社会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从“城中村”的定义人手,分析“城中村”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城中村”的土地利用及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城中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强化复合地板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爆板”现象与“黄板”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质量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