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宁德市蕉城区植被与热岛效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1999年9月23日和2015年9月27日宁德市蕉城区TM卫星影像数据,定量反演了城区的热场和植被指数,并对城区热场变化以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平均热场温度升高0.43℃,城市热场在东北部区域进一步扩大,在西南区域有所收缩;2015年与1999年相比,绿岛面积增加9.44%,弱热岛、中等热岛、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分别减少6.08%、2.66%、0.64%和0.06%,绿岛面积在西南部区域扩展,弱热岛、中等热岛、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在霍童镇、扶摇乡、八都镇、七都镇、漳湾镇、涵道乡、城南镇区域的分布更加集中,且在赤溪镇有所延伸;城区热场强度与植被指数、地表植被盖度等级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南方重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Landsat8 OLI/TIRS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为数据源,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后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分析柳州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的关系等相关规律。结果表明:柳州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夏季热岛强烈区域面积比冬季增加72.54%;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有显著关系,地表平均温度表现为城市裸地耕地林地水体,在城市建成区适当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郑州市 TM 卫星影像相并波段数据,研究郑州市的地表亮温和 NDVI 植被指数与植被盖度情况,发现该市相对亮温等级以弱热岛和中等热岛为主,绿岛面积仅占16.44%,且主要分布在郑州市防风固沙林面积较多的东部区域、森林面积较多的西南山地及沿黄河湿地地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布局城市林业,防止并减缓“热岛效应”的林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2011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建模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2011年和2014年热岛效应,结果表明:用Landsat-5、Landsat-8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的分布与植被、水体及下垫面有重要关系;2011年东莞市热岛强度以强热岛为主,2014年以中热岛为主;2014年与2011年相比,热岛效应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2011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建模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2011年和2014年热岛效应,结果表明:用Landsat-5、Landsat-8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的分布与植被、水体及下垫面有重要关系;2011年东莞市热岛强度以强热岛为主,2014年以中热岛为主;2014年与2011年相比,热岛效应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6.
基于Landsat 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Landsat 8卫星影像反演2014年东莞市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力景观以中热岛为主,热岛效应不明显,分布呈西北偏高,中部地区和东南区域偏低;热力景观斑块较复杂、热力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受绿化、水体影响区域的热岛强度较小,而受人为热源、道路、城市下垫面和建筑等因素影响的区域,热岛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变暖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发显著。本文以2007年、2013年Landsat5 TM影像和2017年Landsat8 TIRS影像为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对西安市核心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进而对热岛区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核心区地表温度呈升高趋势,热岛区的空间分布范围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县城和农村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久久为功     
<正>北京"退烧",2018年北京热岛面积为6年以来最小、强热岛从城市遥感监测图上消失;风云系列卫星监测显示,2018年北京中心城区植被覆盖度达到17年来最大值;密云水库2019年8月15日水体面积达到148.7平方公里,为1999年以来最大;8月和9月,北京空气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年和2017年的Landsat8影像,本研究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反演了东莞市地表温度,并应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了东莞市2014-2017年热环境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热强度指数大于0.25或小于等于-0.25的区域定为极温区,符合东莞市实际情况;东莞市相邻热环境区的地表温差从2.94℃减至2.77℃,热岛强度有所减弱;高温区对热环境格局的影响平稳地趋向缩减;各热环境区存在15.7%-29.4%面积变化,其向中温区方向转化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4年和2017年的Landsat8影像,研究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反演了东莞市地表温度,并应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了东莞市2014—2017年热环境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热强度指数大于0.25或小于等于-0.25的区域定为极温区,符合东莞市实际情况;东莞市相邻热环境区的地表温差从2.94℃减至2.77℃,热岛强度有所减弱;高温区对热环境格局的影响平稳地趋向缩减;各热环境区存在15.7%~29.4%面积变化,其向中温区方向转化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