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昆明小鼠乳腺发育4个时期即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的同源异型盒基因(Hex)蛋白表达规律及组织定位,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昆明小鼠乳腺组织结构呈周期性变化,青春期至妊娠期Hex蛋白逐渐增加,泌乳期达到高峰,退化期逐渐下降至类似青春期水平;Hex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泌乳期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部分出现;昆明小鼠乳腺发育的4个阶段均有Hex蛋白表达,且与乳腺周期性的变化一致。说明Hex蛋白参与乳腺的发育和泌乳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2.
同源异型框(homeobox,HoX)基因是具有较高遗传等级并能控制细胞分化和形态发育的重要基因。同源异型框基因主要在胚胎时期高度表达,对胚胎的发育、分化及对肢体结构和器官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源异型框基因Prrx主要包括3种,分别是Prrx1、Prrx2和Prrx3。Prrx基因家族在人和鼠的腭裂、颌骨、四肢、胫腓骨的组织发育中有重要作用,并与大脑、脊髓、神经、心脏等器官的发育密切相关。其中Prrx1和Prrx2基因主要参与胚胎中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如四肢、颅面、软骨和动脉管。Prrx3基因主要参与胚胎中骨、软骨、大脑、脊髓等的发育。文章针对Prrx基因的功能进行概述,以期为这些基因功能的研究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PROP1和PRLR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发育变化规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PROP1和PRLR基因在中国美利奴成年母羊13种组织中的表达谱信息,并检测了垂体组织中PROP1基因和垂体、卵巢、睾丸和皮肤组织中PRLR基因在0、7、14、30、60和9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PROP1基因仅在绵羊垂体组织中表达;而PRLR基因在绵羊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子宫和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P<0.01)。垂体组织中的PROP1基因表达量较低,在7日龄高于30(P<0.01)、14和60日龄(P<0.05)。垂体组织中PRLR基因表达量在30日龄时最高,之后急剧下降,各日龄间无差异(P>0.05);在卵巢组织中从7日龄起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90日龄高于0(P<0.01)、14和30日龄(P<0.05);在睾丸组织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皮肤组织中呈现为生长前期高于后期的趋势(P<0.01)。绵羊PROP1和PRLR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和发育变化差异;PROP1和PRLR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绵羊繁殖等性状的发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激素,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它对人体的各种代谢及维持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H是人体正常生长及骨骼发育所必需的激素之一.TH对神经系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与成熟都有赖于TH的作用.TH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正常的TH水平还可维护正常的造血功能.另外,TH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极其重要.TH几乎作用于机体内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主要通过与受体结合,调节基因的转录或蛋白的表达而实现.文章对TH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是哺乳动物特有器官之一,其发育可分为胚胎期、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退化期共5个阶段,发育过程主要受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调控。乳腺发育主要在出生后,青春期经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雌激素(estrogen, 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等调控启动分支形态发生;妊娠期及哺乳期由孕激素(progesterone, P)和催乳素(prolactin, PRL)共同作用产生腺泡并分泌乳汁;退化期则由断奶启动退化过程,腺体重塑至妊娠前状态。乳腺功能主要是通过产生和分泌乳汁以维持初生幼畜正常发育,研究乳腺发育调控机制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鼠为例介绍其乳腺发育过程及发育调控机制,并阐述研究乳腺发育及人工调控乳腺发育对畜牧生产的深刻意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乳腺发育和初乳形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12):10-14
为研究猪G蛋白偶联受体1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Gpr12)基因的序列和组织表达特征,探索Gpr12 mRNA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取猪Gpr1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pr12基因序列和蛋白的潜在特征;RT-PCR技术检测Gpr12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pr12 mRNA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猪Gpr12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 005 bp,编码蛋白含有典型的7次跨膜结构域和DRY基序,存在多个潜在的磷酸化和糖基化修饰位点;Gpr12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和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脑、垂体和卵母细胞中高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Gpr1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Gpr12基因可能参与了猪卵泡发育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周龄公鸡鸡冠组织结构变化和鸡冠发育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软骨蛋白样蛋白(CHADL)的表达规律,选用青年期(5、9、13周龄)、性成熟启动期(17周龄)和性成熟完全期(26周龄)的青脚麻鸡公鸡各5只,测量鸡冠发育指标,同时屠宰后制作鸡冠组织石蜡切片,观察比较不同周龄的组织形态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各周龄公鸡鸡冠组织BMP2和CHADL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鸡冠随着周龄增加持续发育,在性成熟启动后(17~26周龄)增速加快;随着鸡冠的发育,外周真皮层的毛细血管逐渐增大且互相吻合,血管内红细胞数量增多;中间真皮层的胶原纤维网不断疏松,成纤维细胞有减少的趋势;BMP2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3周龄时表达量最高(P0.05);而CHADL基因的表达量随着鸡冠发育逐渐升高(P0.05)。结果表明:BMP2和CHADL分别在鸡冠发育过程中发挥了抑制/促进鸡冠发育的作用;性成熟启动后鸡冠组织的形态会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活性氧(ROS)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在猪黄体组织发育及退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诠释猪黄体抗氧化机制补充理论基础并提供新的思路。试验所用卵巢采自延吉屠宰场,将黄体从卵巢剥离后,通过其形态大小将黄体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以及白体,然后通过检测孕酮水平准确区分中期及后期黄体;通过冰冻切片及DHE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时期黄体ROS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时期黄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黄体内ROS水平随猪黄体周期性发育进程出现规律性升高,即后期ROS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初期与白体(P0.05);而初期与白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Mn-SOD、GPx1及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随黄体的发育进程则出现规律性的下降:初期及白体中这几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期与后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后期(P0.05)。对于GPx3基因,其在白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初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期与后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后期(P0.05)。CAT基因表达量不随黄体的发育而变化(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ROS、Mn-SOD及GPx与猪黄体发育及退化有关;而ROS水平与Mn-SOD及GPx的表达水平呈现出相反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活性氧(ROS)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在猪黄体组织发育及退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诠释猪黄体抗氧化机制补充理论基础并提供新的思路。试验所用卵巢采自延吉屠宰场,将黄体从卵巢剥离后,通过其形态大小将黄体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以及白体,然后通过检测孕酮水平准确区分中期及后期黄体;通过冰冻切片及DHE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时期黄体ROS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时期黄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黄体内ROS水平随猪黄体周期性发育进程出现规律性升高,即后期ROS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初期与白体(P<0.05);而初期与白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Mn-SOD、GPx1及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随黄体的发育进程则出现规律性的下降:初期及白体中这几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期与后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后期(P<0.05)。对于GPx3基因,其在白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初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期与后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后期(P<0.05)。CAT基因表达量不随黄体的发育而变化(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ROS、Mn-SOD及GPx与猪黄体发育及退化有关;而ROS水平与Mn-SOD及GPx的表达水平呈现出相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证实,胚胎的早期发育不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而是由储存在卵质中或由卵源基因表达的一些因子所控制,这些基因即被称作母性效应基因。合子阻滞因子1(ZAR1)基因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具有卵母细胞特异性的母源性基因,在母型合子转换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胚胎早期发育。近年来随着深入研究,人们发现ZAR1基因还与家畜的繁殖性状、多种肿瘤疾病的发生及基因的转录调节有着重要的关系。文章综述了ZAR1基因的结构与组织表达分布,同时概述了其对胚胎早期发育、繁殖、癌症发生及调节基因转录的作用,并对其生物功能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深层次地研究和提高胚胎早期发育、繁殖性状、治疗不孕、攻克肿瘤疾病难题提供研究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毛囊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发生在胚胎期早期,是由表皮的角质细胞和间充质间的上皮相互作用产生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毛囊乳头。毛囊形态发生分为3个阶段,即诱导、器官形成和细胞分化。毛发周期包括毛发生长初期(生长阶段)、毛发生长中期(退化阶段)和静止期(静止阶段)。外胚层发育不全基因(Eda)及其受体Edar表达于毛囊的不同发育时期,在野生型小鼠胚胎只表达在外胚层,而在发育中小鼠则定位在外胚层和毛囊中,毛囊的准确定位和间隔是通过外异蛋白受体Edar-BMP信号和转录的相互作用来调控的。Eda和Edar对于毛囊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作用,且在毛囊发育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发育过程TPM1和TPM3基因的表达变化,试验分别采集出壳当天(1 d)、2周龄、4周龄、6周龄和8周龄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组织,提取总RNA,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PM1和TPM3基因在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发育过程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PM1基因在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TPM3基因在出壳当天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显著提高(P0.05),在2周龄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6周龄和8周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4周龄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出壳当天到8周龄时,TPM3基因在北京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相比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营养物质、气体及废弃物交换的重要器官。妊娠过程中,猪胎盘功能是影响母猪产仔数、死胎数及断奶前死亡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者介绍了猪妊娠早期胎盘的建立过程及形态变化、妊娠中期胎盘褶皱的形成、妊娠后期胎盘的进一步发育,阐述了这3个妊娠阶段猪胎盘的形态变化与其对应的胎盘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目前所发现的调控猪胎盘建立和发育的相关基因,包括透明质酸酶(HYAL)、组织蛋白酶(CTSB和CTSL1)及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为提高母猪胎盘效率、增加母猪繁殖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骨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重量鹿茸的尖端表达规律,以期深入研究鹿茸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机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7个基因(MMP14、COL11A1、PHOSPHO1、RHOA、COL1A2、SPARC、CTNNB1)在不同重量鹿茸尖端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骨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鹿茸重量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目的基因是否存在关联和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重量组鹿茸尖端上述7个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都显著高于低重量组,且均与鹿茸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生物信息分析表明,骨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互作,MMP14、COL11A1、COL1A2、SPARC、RHOA、CTNNB1共同参与骨骼发育及软骨内骨化。结果提示,高低重量鹿茸的尖端组织中MMP14、COL11A1、COL1A2、SPARC、RHOA、CTNNB1、PHOSPHO1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骨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影响鹿茸的重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3):148-150,155
麝鼠(Ondatra zibethicu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繁殖期时香腺快速发育并分泌麝鼠香,但其香腺发育和泌香调控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PI3Kinteracting protein1,PIK3IP1)是PI3K/AKT通路重要的调控蛋白。本研究通过总RNA提取、反转录和qPCR等技术,研究PIK3IP1基因在麝鼠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香腺、睾丸、心、肺、肝、肾、肌肉等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PIK3IP1基因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香腺、睾丸、肺、肝中,繁殖期表达量高于非繁殖期,其中香腺组织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推测PIK3IP1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在香腺发育和泌香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别选取幼年(7日龄)、性成熟(21~28日龄)、体成熟(42~56日龄)和老年(84日龄以上)4个发育阶段的健康小鼠(各3只)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小鼠不同发育时期MSTN基因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时期心肌组织的发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STN基因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心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在小鼠老年时期的表达量最高,体成熟时期的表达量最低;幼年小鼠和性成熟小鼠心肌组织中MST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小鼠(P0.05),而体成熟小鼠则极显著性低于老年小鼠(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心肌细胞核及肌纤维的生长在不同发育时期明显不同,其中幼年时期的细胞核最多,肌纤维排列相对较紧密,而在性成熟、体成熟、老年时期心肌的发育指标依次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STN基因主要在心肌细胞核中表达,其各个时期表达量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基因表达特征的分析,揭示在形成牛胚胎角芽组织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和通路,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角芽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牛胚胎角芽组织、额部皮肤组织、脑、心脏、肾、肝脏、肺、瘤胃、骨骼肌、脾脏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来解析角芽组织的基因表达特征。 [结果] 多组织基因表达比较鉴定到810个角芽组织特异高表达基因。主成分分析表明牛胚胎角芽组织与额部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模式最为相似,但存在1695个显著上调基因(校正p<=0.05), 这些基因功能富集到与神经和骨发育相关的通路。[结论] 从多组织比较、角芽组织和额部皮肤的差异比较两个方面分别鉴定了角芽组织的基因表达特征,角芽组织特异高表达基因富集到骨、神经和皮肤发育相关通路,暗示着角芽组织发育涉及多组织协同,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实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及退化期崂山奶山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相应时期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在青春期的崂山奶山羊乳腺中高度表达,妊娠早期表达量进一步上升,妊娠中期达到最高值,妊娠晚期表达量急剧下降,在此后的泌乳期及退化期表达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青春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泌乳早期、泌乳晚期及退化期ERα基因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5.0%、3.8%、3.8%、0%、9.4%、10.6%、10.6%。结果显示,DNA甲基化与ERα基因的表达呈现滞后性的强负相关关系(P<0.01,γ=-0.982)。可见,崂山奶山羊乳腺组织中ERα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脂滴表面蛋白Perilipin(PLIN)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对家禽脂肪性状发育的作用,采用定量PCR方法首次测定1、14、28、42、56、70和84 d四川山地乌骨鸡胸肌、肝脏、腹脂和皮脂组织中PLIN基因的表达量,同时测定各个体活体质量、冠质量、皮脂厚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结果,除28和70 d外,在各时间点不同组织间PLIN基因的表达量呈现腹脂>皮脂>胸肌>肝脏的规律,并且PLIN基因在鸡腹脂和皮脂中的表达量随个体日龄的增长明显上升.腹脂中PLIN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同皮脂厚的发育性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胸肌中PLIN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同肌内脂肪含量的发育性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推测PLIN基因在鸡脂肪性状形成中具有极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FGF2)及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GFR1)在来自2种供体细胞(成年成纤维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出牛死亡克隆牛的6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大脑)中的表达。结果表明:FGFR1的表达在来自两种供体细胞的体细胞克隆牛的心脏(P〈0.05)和肝脏(P〈0.05)显著升高,FGF2基因在体细胞克隆牛组织中的表达未发现异常。由于FGFR1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所以FGFR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