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普及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两个最重要特征是普及化和通俗化。但普及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课题。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坚定农民群众的共产主义信念,跟着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为发展农村思想文化事业,加强党的领导,在农村发扬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大众、易懂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利用马克思主义自身语言的力量推进新时代农村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团结的力量,让农民群众自觉、自信、自强、自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指导思想,广大农民群众不容易理解,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难变易、由深变浅、由整体分成互相联系的个体,才能被农村群众接受,才有利于新时代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前进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意愿的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进行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历史经验。红色文化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受众群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农村的宣传普及为立论基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农村的大众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生动成果,二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农民利益的满足是实现理论认同的基础,是其认同一种思想的根本动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为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政策支持、物质保障等,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正视其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大众化的进程必须借基层党组织发力,将政策利益作为切入点,以宣传教育为基本手段,共同探寻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6.
胡跃 《甘肃农业》2012,(10):105-106
宁夏高校在推进宁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宁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为宁夏地区培养了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宁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搭建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7.
宁夏高校在推进宁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宁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为宁夏地区培养了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宁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搭建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是我们应明确,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必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实践中的主、客体问题即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大众主体地位不强,主体意识淡漠和客体薄弱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大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并不断推动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学术界掀起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热潮。其中,学者们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具体而广泛的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的研究成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在当代中国的时空坐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加突出了自身的实践意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时代际遇,而时代际遇与基本实践向度的结合,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择取提供了明确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改革开放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选择性、包容性、竞争性等开放性优质,并基于这一视角论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向互动: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放性优质满足了人民大众对理论的功用需求和文化心理的多样化需求,适应了大众的接受偏好,促进了大众的接受选择,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眼现实问题的解决,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证统一关系的角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致性的命题,并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构架和现实价值一致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拓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度和维度。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分析与综合、整体和部分、内容和形式、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4个方面着力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三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建立在诸多理论和条件基础上,这对作为我国大众思政教育重 要有机组成的高效思政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从符号含义共通性、文化境遇大致接近及心理 认同三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我国高效思政教 学课堂效果的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在学习和实践中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原理》课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教学模式、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媒体教...  相似文献   

16.
都市农业科普工作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新型城市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而如何让都市农业科技新成果惠及大众是当前科普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都市农业科普服务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开展了都市农业科普服务理念及科普服务内容创新研究,以期在科普工作中不断提高科普服务质量,丰富科普服务内容,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能否大众化关键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方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找准与教育对象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由问题贯穿,师生之间通过问题激发思考、展开交流,教师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解、认同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普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活动,目前“六五”普法已经结束。新阶段的普法活动面对的是有限的社会总资源和普法总资源,当从资源分配的视角分析时,可以发现普法者在新的普法阶段应当对具体的普法措施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求,提高普法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普法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普法内容方面应当实现从普及知识到普及理念的转变,在普法主体上不能忽视政府的重要角色,在普法方式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媒应当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创造马克思主义实践手段并为群众所掌握、付诸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这四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