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81-182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高校思政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思政课是基础又是重点学习的课程。思政课的教学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情境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吸收所讲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打好基础,为幼儿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全新契机,这就意味着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能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动力。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如何实现创新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走向哲学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视了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上的问题,它主要是为了通过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使我国人民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并且成为我国人民的精神向导。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文化阻碍,比如中国传统农业的保守思想和我国大众固有的文化思维,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碰撞与分歧,市场经济影响下我国大众对"文化"认识的片面等等。从哲学角度来看,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我国基本国情,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从整体上要结合现实我国民众的基本情况,从方式方法上要建成马克思主义体系和架构。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化哲学之间的联系,直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消化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在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农村的指导地位,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传播主体专业素质欠缺、受众群体思想易受干扰及宣传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需要从根源入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受众群体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能否大众化关键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方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找准与教育对象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由问题贯穿,师生之间通过问题激发思考、展开交流,教师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解、认同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转化为人民自觉的行动,提高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时代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社会的发育成熟,不仅给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挑战,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诸多机遇。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需要认清互联网发展现状,学习互联网思维,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对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概论”课教学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学术界掀起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热潮。其中,学者们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具体而广泛的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的研究成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大使命。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关键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于受众而言,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尽可能的做到思想保障当先,提前审视和破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其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的代表作之一,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大众哲学》中,他实现了哲学理论内容现实化,阐释生活化,并与大众传媒有机融合,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这对当代新媒体境遇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极强的时代启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为更好地实现《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功能,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育人魅力,作为教师应实现形势政策具体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知识传授和方法论传授的结合、形势政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着力抓好教学组织管理、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反馈5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首要素质要求。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青年教师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问题。青年教师强化信仰的路径有三:1.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2.矢志不渝地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3.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对话理论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应把握对话之基、体现对话之实、彰显对话之要、丰富对话之形,打造平等、和谐、高效、活力课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在学习和实践中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原理》课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教学模式、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媒体教...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思想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文章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内涵阐述的基础上,从教育体制、教学观念和方式、教学内容、学校活动和风气4个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机制建设、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学校环境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革命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精神资源,将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彰显思政课的实践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在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重视程度亟待提升,制度保障有待加强,教学形式仍需丰富等现实困境。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提高教学思想认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优化校园教学环境、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等对策,以期为革命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立学生品行实践学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和必要举措,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品行实践学分评定工作的具体开展要有利于促进学习,改进学风;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切实育人;有利于各方形成合力,共同育人;有利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党的建设 ,革命军队的建设 ,革命力量的积蓄 ,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必然要求。它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今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着青年学生的人生方向,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实际,基于全媒体融合的视角,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教育渠道的交互性、教育素材的整合性、教育方式的创新性等特点,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模式、实践的创新,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