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结合三明市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中所调查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列出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马尾松毛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有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32-12534
根据2008年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了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列出了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Weibull分布的拟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weibull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c/b(x-a)~(c-1)exp (-(x-a)~c/b),x≥a。本文首次用于拟合马尾松毛虫种群的空间分布,9批抽样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幼虫、越冬代蛹的空间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从而丰富了马尾松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布理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南方马尾松毛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于油松毛虫上的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经室内测定,在低温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15℃时,其LD_(50)=1.3×10~6孢子/毫升,LT_(50)=17.5天,幼龄马尾松毛虫比老龄马尾松毛虫对粉拟青霉更敏感。本文还比较了粉拟青霉和白僵菌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约分生孢子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的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南平市延平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发生趋势,为当地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近10年延平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与发生程度,总结当地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特点;采用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进行了室内致病力测定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近10年来马尾松毛虫在延平区呈周期性波动趋势,间隔3~5 a爆发一次,主要以轻度危害为主,2015年全区危害等级保持在中度水平,2011、2019年延平区存在局部大面积的重度危害。使用含孢量为10×10~9个·g~(-1)的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接种后,喷粉处理5 d时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72.8%,14 d的死亡率为83.7%,校正死亡率为87.6%;喷雾处理5 d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64.5%,14 d的死亡率为79.3%,校正死亡率为82.8%。林间防治试验中,在幼虫越冬期按1.125 g·m~(-2)进行防治,施菌14 d后,防治效果可达85.3%。[结论]采用两种剂型白僵菌处理后,喷粉方式接种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喷雾处理,且死亡速度较快。林间防治可显著降低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虫口密度。使用白僵菌进行防治可有效保护南平市延平区松林健康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探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我们于1984年3月17—24日,在罗山、商城两县组织了一次飞机超低容量喷速灭杀酊,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商城县汪桥乡和罗山县周党乡薄道岭,均系浅山丘陵,海拔高250米左右,多为6—14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7.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利用灰色灾变预测GM(1, 1)模型预测了安徽省潜山县1989-2016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1代和2代严重发生的年份。  结果  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 + 1) = 9.580\;75{{\rm{e}}^{0.269\;33k}} - 8.580\;75$, 其中k为年序号, ${\hat z^{(1)}}(k + 1)$为灾变年序号。1代幼虫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 + 1) = 18.181\;8{{\rm{e}}^{0.241\;87k}} - 17.181\;8$。2代幼虫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1)=20.123 7e0.197 58k-19.123 7。根据此模型求得已知年份的拟合值与观察值, 对两者差异进行t检验, 差异均不显著, 即拟合值与观察值间吻合度高, 各灾变年精度值平均为84.40%, 84.85%和84.08%, 总体平均精度依次为96.25%, 92.34%和94.09%, 模型精度高。由此推算未来时刻的预测值得到, 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10 a即2021年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11 a即2022年为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9 a即2020年为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大发生年。  结论  灾变预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灾变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肖宾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147-148
2010年潜山县第2代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2.01万hm2,根据虫情,确定飞机防治面积1.2万hm2,共设计9个作业区。通过防治效果调查分析,结合历年来潜山县马尾松毛虫飞机防治经验,马尾松毛虫飞机防治,要选择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早春越冬代或秋季第2代进行防治,有利于飞机飞行作业,并能保证飞机作业高度在50 m左右,既保证防治效果,又减少药液飘移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蚕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赤眼蜂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在长兴县已有近20年历史。经调查,当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灾级为3~4级时,在第1代卵期,放赤眼蜂360万头/hm~2,可以控制松毛虫当年的危害;年材积生长量放蜂区比对照区增加2.4m~3/hm~2,两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越冬代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并对其进行了关键阶段的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消长趋势指数(I)大于1,种群呈上升趋势;成虫期的变动趋势与总K值相一致,说明成虫期是影响越冬代种群消长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潜山县2017年潜山县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飞防,进行了AS350B3(小松鼠)飞机施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灭幼脲30ml+5.7%甲维盐10ml,喷量为4500ml/hm~2,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皖南宣州马尾松林设立标准地,通过冬前放菌,定期调查、取样和检测,并以酯酶同工酶技术鉴别株型,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皖南林区越冬马尾松毛虫种群中的宿存,评价了“带菌越冬”措施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冬前放菌后,白僵菌可在寄主表皮及其林区环境中越冬宿存,但对松毛虫春季发病没有明显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种苹果蠹蛾性诱捕器诱捕效果的比较,发现板式性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盆式与瓶式之间无差异;对苹果蠹蛾成虫综合防治果园和未防治果园中的时序变化以及防治措施对成虫动态变化的研究发现,在综合防治果园中苹果蠹蛾成虫的数量明显降低,第1代和第2代成虫每单位诱捕器3 d内诱捕虫头数在2头以下,盛发期前后的2次化学防治为越冬代成虫防治的关健时期.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1966—1978年和缙云县1972—1974年马尾松毛虫一次发生全过程的调查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马尾松毛虫每隔3—4a大发生一次,大约相隔5—9个世代;大发生多在第一代,其次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危害特点是“蚕食—嵌镶—联片发生。依据马尾松毛虫数量变动特点,把常灾区松林分为四种类型:渐进发生型、爆发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根据发生特点和发生类型,可相应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深圳市富巍盛有限科技公司生产的单灯智能太阳能灭虫器(FWS-DBL-L)对小麦吸浆虫成虫有诱测效果,其中FWS-DBL-1380nm波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正>(续第6期第29页)四、稻水象甲1.非化防措施应用杀虫灯来诱杀成虫,减小田间虫口基数。水稻收割后,对稻草实行灭虫处理,铲除稻田周边杂草。2.化学防治措施重点针对越冬代成虫、第1代幼虫和成虫。越冬代成虫迁入秧(本)田高峰期和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吡虫啉、丁硫克百威、噻虫嗪等药剂防治。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通常为成虫高峰期后3~8天,使用噻虫嗪或吡虫啉与三唑磷的复配剂防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白前提取物水剂对越冬代梨木虱成虫的控制效果.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白前提取物水剂对越冬代梨木虱成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处理后24 h,0.07 mg/ml白前水剂对梨木虱成虫的田间控制效果达66.8%,室内生物测定效果达100%,并且制剂浓度与越冬代梨木虱成虫的致死作用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梨园越冬代梨木虱成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绿色防控药剂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将影响越冬代异色瓢虫成虫冷藏效果最关键的温度和营养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6℃条件下加蜂蜜水有利于越冬代异色瓢虫成虫的存活,冷藏60 d存活率仍为90%,冷藏105 d存活率仍超过60%。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越冬代异色瓢虫成虫适宜的冷藏条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3年9月~1989年9月浙江省仙居县虫情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考察各调查点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随气象因子及时间、空间的动态变化,建立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时空回归预测模型,并用所建立模型对1989年3代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进行预报检验。[结果]共建立了1个线性、8个非线性马尾松毛虫发生量时空回归预测模型。1989年3代马尾松毛虫实际危害村数及有虫面积分别为141、143、138村和4533.1、4181.3、5166.0hm^2,9个模型预报的3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村数均为193村,线性模型预报的3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分别为3978.5、4159.5、3427.5hm^2,非线性模型预报的各测报点3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分别与实际最大相差71.6868、99.8359、119.9478hm^2。[结论]所建立模型对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的预报准确率均为66.7%。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江苏高邮市2015年-2020年美国白蛾发生与防治情况。通过人工普查越冬蛹,采用性诱捕器捕捉各代成虫,并分析了越冬蛹、越冬代成虫与年度总成虫量的关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大大降低了美国白蛾的危害,为今后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