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辽宁省3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水稻产量、生育期内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及旬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使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水稻趋势产量,分析气象产量与水稻生育期内逐旬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确定5月上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平均气温、6月下旬降水量、7月下旬降水量、8月上旬日照时数、9月中旬平均气温和9月下旬日照时数为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1993—2012年进行模拟预报及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93%以上;对2013年的产量进行预报,准确率为93.97%~99.67%,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测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情况,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吉林省大豆单产动态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及时、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给相关部门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利用吉林省1980-2016年大豆产量、生育期、逐日气象数据,基于大豆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最适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构建大豆生长季逐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7-8月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吉林省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各时段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有效性检验,能够客观反映大豆生长期内气象要素状况;各预报模型的历史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均大于85.0%,均方根误差小于20.0%;历史回代拟合的气象产量与实际气象产量在年际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关性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1981-2014共34年中各旬单产趋势预报准确的年份均在24年以上。各时段预报模型对2015-2016年的外推预报准确率分别在92.0%和81.4%以上,趋势预报不稳定,可能与模型没有考虑灾害影响有关。总体上,构建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吉林省大豆产量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棉花气象服务的特点和棉铃虫防治的要求,建成了陕西省关中棉区棉铃虫预报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它具有预报服务和咨询服务两大功能,旨在提高棉花气象系列化综合服务的水平,使气象科技更好为棉花生产服务.关健词关中地区;棉铃虫;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开展作物发育期及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81-2012年大豆生长季 气象数据和发育期资料,结合生理指标,构建大豆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及以 旬为步长的产量预报模型,并应用2013-2015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大豆各发育期持续天数预 报模型均通过0.01极显著水平,准确率除鼓粒—成熟期稍低外,其余均在90%以上,模型预报精度较高;产量动态 预报模型大部分时段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法的10个代表站预报平均准确率为87.6%。文章基于气 候适宜度法建立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模型均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求,可供其他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方 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7年巴西大豆平均单产资料、西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北半球500 hPa平均高度场环流资料以及巴西大豆种植区域代表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建立了基于海温、环流资料和基于地面气象要素的巴西大豆产量预报模型.利用3种模型分别对1996~2005年巴西大豆平均单产进行预报检验;综合3种模型的模拟效果,利用加权方法建立了巴西大豆产量预报集合模型.1996~2005年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的准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早稻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作物气候适宜指数、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别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3种方法分别对1996―2005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动态模拟预报,在分析预报误差的基础上,确定每种方法的预报权重,建立动态集成预报方法。拟合检验结果表明, 集成预报方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任意单一预报方法稳定,且有一定程度提高。利用上述方法分别对2006―2008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除2006年的丰歉趋势预报因早稻收获阶段遭遇台风出现错误外,集成预报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高,且好于任意单一预报方法,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农业气象试验站产量资料和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相邻两年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引起大豆产量的丰欠指数,建立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并在已建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以Visual Basic 6.0为计算机语言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动态预报系统。结果表明:经2011-2013年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检验,5个代表站81%的大豆预报结果丰欠趋势与实际趋势表现一致,单产预报准确率总体较好,越接近大豆成熟,预报准确率越高;经2016年业务运行,预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黑龙江省主产区大豆产量的动态预报。  相似文献   

8.
张慧  贾森  王蛟洋  张歌  高全  高莉莉  吴航 《花生学报》2023,(4):47-52+59
准确掌握辽西花生全生育期及各发育阶段需水量,及时准确预报其蒸散量,对优化水资源管理和开展花生精准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基于2022年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观测数据,确定花生各发育阶段需水量;通过应用单作物系数法修正花生作物系数至旬尺度,进而提高花生蒸散模拟准确性。结果表明:花生全生育期总需水量385 mm,各发育阶段需水量为下针-结荚期>结荚-成熟期>开花-下针期>播种-开花期;花生作物系数kc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增加,在下针-结荚期达到最大,随后开始减小。本研究对逐日作物系数kc值进行旬平均,进而给出花生作物系数旬值;与FAO56推荐作物系数比较,作物系数修正后可以提高3.6%的蒸散模拟准确性。本研究为花生节水灌溉和开展精准蒸散预报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最优非线性预报方程在粮食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作物产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实际情况,以东港市水稻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为例,采用非线性的最优化方法普查预报因子,通过因子的显著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选择出最优预报因子。然后根据农业气候分析的方法,从最优预报因子中选择出重要因子,用强迫引进重要因子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最优的非线性预报方程。通过验证,不但拟合率高,而且试报效果也非常好,同时本方法可用于气象的其它方面的最优化问题的预测预报中,还可推广到预报  相似文献   

10.
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每年能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综合聚类指标选择气象相似年型,再根据相似年的产量变化确定预报年的产量气象影响指数,建立全国大豆单产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1995-2004年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和9月30日大豆产量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7.0%、93.8%、94.9%、93.7%、95.1%,实现了大豆产量的连续、动态、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11.
 利用邯郸市农业局植保站2004—2009年绿盲蝽监测资料,根据绿盲蝽不同代次的发生量和盛期,按照《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规定标准进行邯郸绿盲蝽代次和发生程度级别划分,分析邯郸市绿盲蝽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利用2003—2009年邯郸市气象观测资料,选取绿盲蝽发生时期相关联的相近时段直至前一时段的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分别以月和旬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研究绿盲蝽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对绿盲蝽各代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然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出对虫情影响显著的因子,针对每一代绿盲蝽发生程度和发生盛期组建了预报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豆锈病越冬区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51-2001年间全国74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结合大豆锈病越冬所需气候条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获得了大豆锈病在我国越冬区区划图,以供我国各个地区统一协调管理大豆锈病时参考使用.根据生物气候相似距原理,以琼海为中心,以计算的前一年12月初到下一年2月底的时间段内各个旬均温、月最高温、月最低温、旬降雨量为气候要素,计算琼海与其余742个气象站点的气候相似距,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map对相似距值按Kriging法进行插值,生成的地图表明,大豆锈病可在海南岛、广东南部较大范围内越冬,而云南和广西只有局部地区适合大豆锈病越冬.该区划结果需要进一步实地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旱地土壤水份贮量预报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它不仅可以估价作物生长的条件,而且能确定灌溉的标准.目前,已研制出一种冬季地面结冰(中等气候)的春季土壤水分贮量的预报方法.它是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日期,即植物开始生长和开始春耕的日期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4.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气象条件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根据山东莱州和河南温县多年进行的夏玉米超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分析了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穗粒数>穗数>粒重;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播种后第6、8旬(从播种期所在旬记起,下同)的降水量和第6旬的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5.
苏永秀  陈靖 《花生学报》1992,(1):23-26,6
本文主要根据农业气象统计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原理,利用微机对广西春花生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统计,然后根据各时段不同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大小,结合花生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春花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了全区(省级)和地区级的长、短期两种不同时效的产量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农业气象统计方法,根据菠萝的生物学特性,求算出与广西南部菠萝气象产量相关密切的气象组合因子,作为菠萝平流寒害和霜毒指标,同时分析两种寒害天气类型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寒害指标作为预报对象,选取大气环流和气象因子,分别建立了平流寒害预报模式、平流寒害出现时段预报模式和霜害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甜菜含糖率的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温度、水分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最为重要。本文以黑龙江省呼兰县甜菜生长期的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旬平均气温和甜菜含糖率的资料,用积分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初步探讨这一地区甜菜含糖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及这些气象因子的时间分布对甜菜含糖的效应(变动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甘蔗伸长期间,分别进行60mm/旬、40mm/旬、20mm/旬、0mm/旬的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对甘蔗抗旱生理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0mm/旬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伤流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最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最大,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的前期比灌水处理较高,中后期低;各灌水处理中,60mm/旬处理叶片相对含水量、伤流量最大,细胞膜透性最小;40mm/旬处理土壤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最大,丙二醛含量最小,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各个时期最稳定;20mm/旬处理的各抗旱生理指标与0mm/旬处理的较接近;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伤流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春茶适采期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浙江省临安县和余姚市两地共20年各主要气象资料及与其相应的春茶适采期等调查资料,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程序,从45项气象因子中筛选出影响春茶适采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3月下旬有效积温,3月份日照时数,上年10—12月的蒸发量和晴雨指数和4月上旬的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晴雨指数,并建立了适采期预报的主体模型。同时,根据多年多点观察结果,得出茶园海拔、茶树品种、坡向等因子对适釆期预报值的修正值,利用分析过程中得到的一系列中间数据和信息。笔者还对适采期预报模型的研究方法、不同时期影响茶树生育的主要气象因子等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棉花气象灾害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介绍了棉花气象灾害预报系统的预报项目、数据库、方法库、因子处理、预报产品制作,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了讨论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