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米品质形成和调控机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稻米品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稻米品质的形成机制,探讨了不同生育期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如何适应CO2浓度和温度增高的影响将是今后提高稻米品质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风灾害是影响内蒙古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给内蒙古设施农业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实地设施农业大风灾害调查数据,以地面大风观测资料和温室风载荷指标为基础,计算日光温室大风致灾指标,进行大风灾害预警等级划分,并通过构建设施农业风灾评估模型,研究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的抗风能力。从日光温室大风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来看,中、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沿山地区风灾风险总体较高,尤其是阴山北麓地区,春、秋季灾害风险较高。原因是该地区主要成产季大风天气较多,危险性指数较高,同时阴山北麓地区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大,敏感性和暴露度较高,成为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风灾因子,因此,阴山北麓区在发展日光温室时要尽量避免大风天气的影响,东南部燕山丘陵地区风灾风险较低,考虑风灾的影响,该地区最适宜日光温室发展。本研究可为内蒙古设施农业风灾风险预警服务及风灾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开展作物发育期及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81-2012年大豆生长季 气象数据和发育期资料,结合生理指标,构建大豆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及以 旬为步长的产量预报模型,并应用2013-2015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大豆各发育期持续天数预 报模型均通过0.01极显著水平,准确率除鼓粒—成熟期稍低外,其余均在90%以上,模型预报精度较高;产量动态 预报模型大部分时段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法的10个代表站预报平均准确率为87.6%。文章基于气 候适宜度法建立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模型均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求,可供其他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方 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4.
用内蒙古大豆主产区14个气象站1981—2016年气象观测资料与RegCM4.0区域气候模式,在低排放RCP4.5和高排放RCP8.5 2种情景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构建,分析和预估内蒙古大豆主产区光、温、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内蒙古主产区大豆日照适宜度东部偏北及赤峰呈微弱的下降趋势、通辽为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气温适宜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赤峰小幅降低、东部偏北及通辽变化相对较为平缓;总体而言,1981—2016年内蒙古主产区大豆气候适宜性影响为弱的负效应。在未来2种气候情景下,2021—2050年,日照适宜度变化总体平稳,温度适宜度基本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线性倾向率以正值为主,综合适宜度呈略微增加的趋势,未来气候对大豆生产为弱的正效应影响可能性大,并根据模拟的2种未来气候情景,提出对内蒙古主产区大豆生产的相应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增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大棚室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差异,分别以内蒙古东、中、西三个典型地区的温室大棚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温室内外的气象数据,分析典型晴天或阴天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情况,寻找不同地区温室内外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关系,以及冷季温室的抗冻能力差异,以期研究不同地区温室的增温效应和保温性能。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温室的保温性能较好,适宜蔬菜的周年生产,中部地区在冷季应适当采取加温措施,保证温室内茄果类蔬菜的正常生长,西部地区部分时段温室内日最低气温低于2℃,芹菜等不耐低温的蔬菜易发生冷害。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内蒙古东北部大豆农田灌溉动态预报,应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将大豆适宜土壤湿度下限值插值到全生育期的每一天,形成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动态连续指标曲线,并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利用内蒙古突泉农业气象试验站2001—2007年土壤水分数据和气象资料,建立了适合内蒙古东北部旱作农区的大豆灌溉动态预报模型,实现了灌溉日期和灌溉量的时域滚动预报;利用2008—2011年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土壤相对湿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2.44%和3.42%,预报灌溉日期的误差在-3~3 d之间,表明模型准确性和实用性较强,可为东北大豆产区节水灌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求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预报方法,利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2-2013 年度春、秋、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温资料,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冬季)、不同天气条件(晴天、阴天)、一日内不同时段(白天、夜间)温室内气温变化特征和增温保温效应及温室内气温的变化与一日时间变化、室外气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温室气温日变化及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准确率较高,可为厚墙体日光温室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气温对福清地区晚稻褐飞虱种群消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积分方法研究了福建省福清地区晚稻生长期间不同阶段气温变化对褐飞虱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对褐飞虱种群消长的影响效应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稻移栽期至分蘖早期,气温影响为负效应,高温对褐飞虱种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二阶段为分蘖期至孕穗期前,气温影响为正效应,相对高的气温有利于褐飞虱种群的发展;第三阶段孕穗期和第四阶段抽穗、扬花、灌浆期,此时食料条件很适宜褐飞虱种群的生长,而气温的影响效应相对较低;第五阶段为负效应。第—阶段和第二阶段为气温影响褐飞虱种群的关键时期,两个阶段处于褐飞虱定植为害的早期,表明当年晚稻褐飞虱种群暴发与否与早期种群累计阶段温度条件的适宜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华北地区102个农业气象站1980—2010年的气候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设施农业生长季(当年10月至次年5月)和冬季的气温、光照分布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北设施农业区气温呈南高北低分布,整体呈上升的趋势;(2)日极端最低气温≤-20℃和≤-15℃的天数呈减少趋势,且76%以上出现在冬季。山西省南部、河北省中南部日极端最低气温均大于-20℃;(3)光照资源分布北多南少,呈减少趋势。逐日日照时数小于3 h的天数、连续3 d逐日日照时数≤3 h的过程整体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南部、河北省南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