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2017年5月3~6日阿坝州一次自东北向西南降雪天气过程为例,主要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和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系统性降雪天气过程为乌山低槽东移型,阿坝州自东北向西南的降雪天气过程主要由槽后强冷空气配合高原短波槽东移并伴有高原低涡共同作用造成。过程中600 hPa高原低涡与700 hPa低槽配合较好,同时,较强的垂直速度与充沛的水汽输送,是此次降雪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寒害气象等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我国云南、海南、广东三省主要橡胶种植区内11个气象站建站的2008年11月至次年3月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橡胶寒害灾情史料,开展橡胶树寒害等级的研究,为规范橡胶树寒害调查、统计和评估业务提供参考。根据橡胶树寒害的特点,提出橡胶树平流型低温天气过程、辐射型低温天气过程的概念,给出了橡胶树平流型寒害、辐射型寒害和混合型寒害的明确定义,并用极端最低气温、最大降温幅度、寒害持续日数、辐射型积寒、平流型积寒和最长平流寒害过程的持续日数共6个致灾因子,构建寒害指数。依据寒害指数的大小,将橡胶树寒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四个等级。同时给出了橡胶树遭受不同寒害等级时可能导致的橡胶干胶减产率和橡胶树受害率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2018年11月26~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雾天气过程的能见度、温度、湿度、风场以及探空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应为辐射雾;500 hPa位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期间有弱槽出现,总体天气晴好;850、925 hPa上为弱的反气旋结构,主要为偏北风;海平面气压场上安徽省处于弱高压或均压场上,北方弱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形成大范围多日的大雾天气;另外,925 hPa上存在明显逆温,逆温层的建立和近地面较合适的风速以及垂直风切变配合有利于大雾的形成;相对湿度对雾的形成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次过程中,夜间晴空辐射降温是产生雾的直接原因,由于逆温层和良好的湿度条件使近地面水汽凝结作用明显。在出现雾的过程中,部分台站温度上升可能与水汽凝结放热有关。从雾的预报角度考虑,需关注夜间低云量变化,是否有逆温层建立并且有较合适的风速。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汉中地处秦巴山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暴雨是汉中的主要气象灾害,更是该地天气预报的一大难点。对2015年6月23~29日降水过程中T639数值预报物理量场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700hPa、925hPa相对湿度≥90%,700hPa垂直速度≤-24×10e~(-2).Pa.s~(-1)降水开始;925hPa相对湿度迅速降到70%以下,700hPa转为下沉气流且相对湿度低于90%,降水结束。暴雨落在850hPa水汽通量散度≤-48×10e~(-8).g.cm~(-2).(hPa.s)~(-1)、700hPa垂直速度≤-36×10e-2.Pa.s-1的区域;大暴雨基本落在850hPa水汽通量散度≤-60×10e~(-8).g.cm~(-2).(hPa.s)-1、700hPa垂直速度≤-84×10e~(-2).Pa.s~(-1)区域。汉中北部暴雨、大暴雨落区与700hPa水汽通量散度、500hPa或600hPa垂直速度场的对应关系更好。  相似文献   

5.
2005年5-11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叠叠沟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9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树干直径的日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20:00;直径生长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月下旬以后基本停止生长;林分内优势度大的林木生长较快;树干直径生长过程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曲线,方程的确定系数为0.78~0.92.对影响直径生长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是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偏相关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空气相对湿度、日平均太阳辐射通量和土壤含水量作为影响树干直径生长变化的主要因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ECMWF资料、FY2E资料、常规天气观测资料,从中尺度天气系统、过程大气物理量等多方面,对2018年8月29~30日珠海市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受南海热带云团和强盛西南季风影响,造成珠海市出现连续的强降雨天气;降水区域上空各层次均存在明显的低涡中心,强降水区域主要位于急流轴的左侧;过程中大气垂直速度较强,不稳定能量充足。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降水过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姚素香 《绿色科技》2013,(3):205-20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华北降水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降水低于站点观测值,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华北、东北以及西南部分地区降水为明显的正异常;这次降水500hPa环流形势为三高并存的状态(阻塞高压,日本海高压以及青海高压),925hPa有明显的超低空南风急流,700hPa存在南北向华北切变线,200hPa副热带西风急流在40°~50°N之间,分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高原以北以及华北北部地区,因此降水区域表现为明显的低层辐合以及高层辐散;降水区为一致的上升运动,在副热带西风急流以北,对流层下层有明显的经向垂直正环流,而在副热带西风急流入口区到南亚高压东部脊线以南对流层中上层有明显的经向垂直反环流,经向垂直环流使得上升运动强烈。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运用Micaps 4.0系统,分析了2016年3月31日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成因,重点诊断分析了在沙尘天气发生时,涡度场与垂直速度场的变化、近地面温压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受蒙古气旋加强东移的影响,沙尘天气出现在气旋冷锋后部的西北风气流中。涡度场与垂直速度场在沙尘天气出现前后,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特征,高空冷空气的动量下传预示着大风沙尘天气出现,气旋中心外围的次级环流为气旋中心的加强提供了正反馈的机制。从近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变化特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沙尘天气出现的时段内,测站上空的冷暖空气相互博弈,造成温压湿风场的有规律的变化特点,而且能够明显地看出沙尘天气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2015年9月30日,酒泉市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吹风天气,但全区无明显降水天气,降温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500 hPa图中,乌拉尔山山地区形成一低涡中心,该低涡比较稳定,很少移动,主要是受到贝加尔湖北边阻塞高压的影;后期受新地岛附近洋面冷空气北下堆积影响,阻高崩溃,影响系统也开始快速东移影响该区,从而导致该区降温降水天气;数值模式对复杂地形下中低层要素场的模拟,对酒泉市寒潮指标有很好指导意义。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重点分析了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成因及影响系统,并对求冬季节强风、低温、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预报着眼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500 hPa高空图,卫星云图等常规资料,对台风"利奇马"的移动特点及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台风为典型的登陆北上型台风,在移动过程中,有北方弱冷空气的配合,使得此次过程有强度强、风力大,范围广等特点,结合数值预报、要素场对台风天气的预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80~1987年秋季在大连老铁山、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岛及青岛浮山的观察研究,确认猛禽的迁徙与气候、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猛禽迁徙通常选择在风力三级(14 km/h)以上西北风或南风的有利天气条件下顺风或侧顺风迁徒。这种大气环流形势在天气图上的反映是地面冷锋过境后当天或次日。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特征是偏南风或西南风,气温升高,冷锋过境后风向转为西或西北风,同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风速加大。5~6级西北风(30~40 km/h)天气会出现猛禽大规模迁徙过境。故在猛禽的研究中,可根据这种天气变化模式进行猛禽迁徙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陕西省1960-2013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陕西省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约为0.23℃/10 a,19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显著升高。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上升速率较大。年降水量以8.78 mm/10 a的速率下降,198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季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1996年以来为高温期,年降水量在1970年和1975年发生突变,1970年以来为相对少雨期。在10年尺度上,陕西省气候依次经历了冷湿—冷干—冷湿—暖干—暖干的变化过程,暖干化趋势明显。(2)在空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征。年降水量整体由南向北递减,部分山地形成地形雨。(3)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系统的变化和ENSO事件是影响陕西省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林内外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以神农架森林生态站2019年9月~2020年8月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因子对神农架华山松人工林林内外气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10月,林内外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79.7%和76.9%。空气相对湿度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在雨季林内相对湿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相对湿度高于林内。林内风速低于林外,林内比林外月平均风速降低44.3%。全年林内外太阳总辐射分别为1047.9 MJ?m-2和4116.9 MJ?m-2,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514.4 umol?m-2s-1和1987.9 umol?m-2s-1,林内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在各月均明显低于林外。  相似文献   

14.
李美琪  贾小卫  郭蕊  吴丹  刘浩 《绿色科技》2020,(6):34-37,42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9年7月22~23日京津冀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动热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北抬、低空急流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和黄渤海的补充水汽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在河北中部的水汽辐合抬升则为暴雨提供了抬升条件。此次暴雨的产生受中尺度对流云团的连续生成合并影响,降水效率高。在暴雨中心整层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速度中心明显,使得高层的抽吸作用更强,更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与发展,为降水强度增大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高空弱冷空气的入侵对能量锋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起到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北资源开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制约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研究了陕北资源开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制约因子。经专家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相关分析法评价,结果表明,水分、人为活动、风速、土壤及温度是影响该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水分是主导环境因子,人为活动是主导社会因子,在植被恢复和重建中必须加以重视,因势利导,以提高植被恢复与重建成效。  相似文献   

16.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倏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2)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1~2009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资料和同期林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月降水量和月无雨日数、月平均温度及14时月平均风速是影响夏季林火的关键因子,其中降水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温度因子和动力因子,夏季的温湿状况以及动力条件是决定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根据温湿因子综合分析发现,夏季林火多发生在暖干型气候背景下,即气温高降水少的月份,而且这种形势下发生的火灾往往持续时间长、过火面积大、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8.
热带人工雨林小气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胶林、胶茶人工林及旷地为对照,分析了人工雨林的小气候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林内层次的增加,林内太阳辐射量急剧减少;冬季人工雨林产生明显的热效应,为橡胶树的抗寒越冬提供了保障;且人工雨林内温、湿度日较差最小,对风的消弱最强。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刺槐展叶期树干液流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08年4月26日至5月31日,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安塞县对人工林刺槐展叶期树干液流及其气象、土壤水分等6个指标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刺槐展叶期可分为芽期、展叶初期、中期和全叶期.在芽期,刺槐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无明显昼夜波动;在展叶初期至全叶期日变化呈现出从微弱波动逐渐增大到趋于平稳的剧烈波动;在展叶中期以后液流速率表现为上升快、下降缓慢的单峰曲线;在全叶期平均峰值约为0.002 7 cm·s-1;树干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程度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蒸气压亏缺>相对湿度>风速,且可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大气温度线性表达式来估测;土壤水分在展叶期呈逐渐减少趋势,但对树干液流的胁迫不显著;在展叶期刺槐单株日蒸腾耗水量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胸径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来估算展叶期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木材干燥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优化设备配置和节能降耗的技术参数,探讨了木材常规蒸汽干燥室的壳体类型、蒸汽温度、风速及我国各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散热器面积配置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干燥室壳体及保温材料类型、散热器内蒸汽温度对散热器面积配置影响很大;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干燥室所需散热器面积小于寒冷地区;干燥室内风速高时所需散热器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