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探索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呈增加趋势,倒伏比例加大,推荐紧凑大棒型品种正大61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6.7m2。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从生产力指标、结构指标、干扰指标和服务功能4个方面构建了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当地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对江西省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县5种主要森林类型中,阔叶林和杉木林健康状态林地比例最大,其面积分别为3 887.2 hm2和2 875.4 hm2,占总面积的41.28%和33.11%;毛竹林以较健康状态为主,面积为4 689.1 hm2,所占比例51.86%,油茶林以不健康状态为主,面积5 428.2 hm2,所占比例为41.72%.全县21个乡镇级测算单元,其中4个乡镇测算单元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处于健康状态,7个处于较健康状态,5个处于亚健康状态,5个处于不健康状态.从整体上看,广丰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9.76,属于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有以下3方面:林地数量的增加、森林质量的提高与林业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州通过科技创新、科学试验,完善机制、龙头企业的成功引进促进了大麻产业的发展.但主要存在问题是工业大麻收获机械缺乏,种植技术不均衡,品种单一.针对西双版纳大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产值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 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区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和器官的变化均不显著;杉木林乔木层碳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和林分郁闭度对杉木乔木层碳密度的影响显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0 cm以上土层内变化较大,40 cm以下变化较小,受枯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不同年龄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变化较复杂;不同年龄杉木林枯落物碳密度大小次序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储存碳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碳库)与地下部分(土壤和枯落物碳库)之比为1∶3.72,地下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碳库.  相似文献   
6.
2002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凋落袋法(5、1、1/300 mm)对北京九龙山栎树(Quercus liaotungensis)纯林和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2∶ 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两种林型98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3 564只,隶属3门10纲19目,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啮虫目(Psocoptera)、双翅目(Diptera)、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formes)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混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大于栎树纯林,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均低于栎树纯林,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异不显著.3种凋落物袋中,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1 mm>5 mm>1/300 mm;混交林土壤动物个体数1 mm>5 mm>1/300 mm,类群数则5 mm>1 mm>1/300 mm,并在8或9月达最大值.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残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s<0.786, p>0.05).蜱螨目在栎树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啮虫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10.33和8.53个月;膜翅目在栎树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双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5和8.13个月.  相似文献   
7.
将选自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相同立地条件和发育阶段的1、2代林样地的林龄变为与1代林主样地的林龄一致,利用“杉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中的部分模型,计算林龄变换后样地的平均优势高,以便实现1、2代林之间以优势高表示的生产力在同林龄,同立地的比较,用假设检验比较1、2代林生产力的差异,而后根据实测生物量计算的数据,用假设检验比较1、2代林树干、树根及枝叶在生物量中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种地立条件下,幼龄林1、2代林的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中龄林1代林的生产力要普遍高于2代林,立地条件越差差异越明显;4-12年生林分,1代林树干占生物量百分比要普遍高于2代林,1代林树根占生物量百分比要普遍低2代林,立地条件越差上述差异越明显;1代林与2代林枝、叶占生物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水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利用1-6月份艰测数据,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量大值(51.8mm)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33.2mm)出现在3月份,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⑵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可用指数式y=0.1266e^0.0502x表示。⑶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1984年,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和中科院植物生理所曾对四川省奉节县茅草坝6,000公顷华山松林的死亡原因做过短期初步调查。调查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86年,又会同中科院环境生态所,重庆市林科所、万县地区林业局、林科所和奉节县林业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对茅草坝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杏李不同栽培模式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美国杏李生长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分析表明:栽培模式3抗旱性好,在研究地可广泛应用;栽培模式2在研究地比较适合在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1抗旱性适中,可在研究地土壤水分条件尚好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5可在研究地土壤水分条件尚好的地区控制应用;栽培模式4在研究地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