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者通过多年对孵化鸡、鸭、鹌鹑等家禽胚胎增重(%)与蛋白液pH值变化的研究分析,发现孵化期的各种家禽胚胎,在完成它们全部孵化过程五分之三的时间时,胚胎吸取蛋中营养的方式,都从前期的单一依靠胚胎外血液循环,而转变为在依靠胚胎外血液循环吸取蛋中营养的同时,重点依靠“吞食”羊水蛋白液获得胚胎迅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方式。与此同时,通过浆羊膜道进入羊膜腔中的蛋白液,也从原来的pH值8~9,而降为pH6左右。最为有趣的是,恰巧这时也正是所有孵化的各种家禽胚胎发育到它们全孵化过程的五分之三时期;即鸡胚胎孵化到它全程的0.619(12.7天/20.5天)、鸭0.618(17天/27.5天)和鹌鹑0.617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湿度是鸡胚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胚胎发育的好坏和孵化率的高低。在实际孵化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周龄种蛋和不同孵化阶段调整不同的孵化湿度。1湿度对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有重要影响孵化过程中若湿度不足将会导致蛋内水分蒸发加速,从而破坏了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有研究表明,胚胎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入是通过胚胎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实现的。胚胎水分蒸发过快将导致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从而阻碍胚胎的气体交换。而尿囊和羊膜腔的液体损失过多,渗透压增高会破坏其正常的电解质平衡。相反湿度过高会阻碍蛋…  相似文献   

3.
翻蛋是人工孵化获得高孵化率的必要条件之一。翻蛋的目的在于改变胚胎方位,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促进胚胎运动,使胚胎受热均匀,发育整齐、良好,帮助羊膜运动,改善羊膜血液循环,使胚胎发育前中后期血管区及尿囊绒毛膜生长发育正常,“合拢”、“封门”良好,蛋白顺利进入羊水供胚胎吸收,初生重合格。翻蛋还可以减缓羊水的损失,使胚胎在湿润的环境下顺利啄壳、出壳。翻蛋在禽蛋孵化过程中对胚胎发育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翻蛋具体怎样操作,翻蛋角度和翻蛋频率如何确定,这在孵化实践中和许多专著中已有多种方案和观点。一般翻…  相似文献   

4.
1 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 发现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2d至第5d,死胚率约占全部死胚数的15%: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d以后,约占全部死胚数50%。青海省大通县种鸡场鸡孵化多使用罗曼、京黄、伊莎褐等高孵化率种鸡,死胚多出现于第二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孵化鸡胚14天后停止翻蛋的试验报告丁永军(青岛正大有限公司南泉孵化场266109)众所周知,在孵化过程中翻蛋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胚胎与胎膜、壳膜粘连,减少胚胎的死亡率,以及使种蛋匀温。但在孵化期内,翻蛋应在什么时候停止,则是众说纷纭,有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1翻蛋的目的翻蛋的目的在于改变胚胎位置,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促使羊膜运动,改善羊膜血循环,增强胚胎生命力。同时翻蛋可使箱内各部的胚蛋受热均匀,提高啄壳率、出雏率和雏鸡的整齐度。研究表明,不转蛋会影响局部小血管的扩张和胚胎液的形成,使羊水、尿囊液量和孵化后期的蛋白利用减少,导致胚胎发育缓慢。与翻蛋有关的胚胎发育受阻的主要因素是:尿囊绒毛膜发育缓慢不能合拢,使胚膜气体代谢率降低。局部小血管扩张受阻,限制胚胎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胚胎不能利用剩余蛋白。2翻蛋的时间范围1~15胚龄,正确的翻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1~7胚龄更是关键时刻,这时的胚胎非常弱小,很多器官尚未具备,活动能力、自体产热能力和其他机能有的还没具备,有的已经具备但很微弱。若孵化箱通风良好、温度均匀且管理良好,16胚龄后,翻蛋的效果不太明显。因为此时胚胎重已达15克左右,各部器官基本健全,生命力逐渐加强,已能有规律地运动。3翻蛋的操作实践证明,以每隔2小时翻蛋一次为宜。翻蛋的角度以前俯后仰各45度角为宜。频繁的翻蛋和不正确的翻蛋能使孵化率和雏鸡品质下降,并能引起鸡胚发育畸形。比如:一个方向的翻蛋容易引起卵黄破裂、血管破裂、尿囊绒毛膜与蛋壳分离,胚胎后...  相似文献   

7.
在孵化生产中经常出现鸡胚啄壳前死亡的现象,死亡率高达12%。现将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鸡胚死亡的原因 1.鸡胚嘴尖离壳较远,发育好的鸡胚头部都弯曲于翅膀下,且蛋壳内大部分空间被胚体所占有,导致种胚头部活动极为有限,只能作横向短距离运动。此外,胚胎由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需氧量增多,致使蛋内严重缺氧。因此,嘴尖离壳远的和一些活动力差的鸡胚就不可能啄破蛋壳得到氧气,致使发育正常的鸡胚啄壳前被闷死(见图1)。  相似文献   

8.
早在1938年Haines等认为蛋壳表面常被粪便中的细菌污染,在孵化过程中进入卵黄,引起胚胎死亡。孵化厅的工作人员在检蛋过程中也可将携带的细菌污染(Harry.E.G,1957)。北京地区某孵化厅,19—20胚龄的鸡胚胎连续几批发生较多的死亡,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给养N-乙酰-L-谷氨酸(NAG)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性能以及鸡胚生长、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7.0胚龄拉萨白鸡活胚蛋240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G给养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活胚蛋。17.5胚龄时,NAG给养组经羊膜腔无菌注射1.5%NAG营养液,注射剂量为0.1 mL,即NAG补给量为1.5 mg/枚;对照组种蛋不做处理。在19.5胚龄观测鸡胚生长指标、肠道形态,出壳当天统计孵化性能。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胚蛋给养NAG对拉萨白鸡鸡胚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 NAG给养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雏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降低了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火箭形绒毛比例(P0.05),对空肠和回肠各类型绒毛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提高了19.5胚龄鸡胚回肠手指形绒毛高度(P0.05),对回肠手指形绒毛宽度无显著影响(P0.05);NAG给养组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空肠手指形绒毛高度和宽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孵化后期(17.5胚龄)经由羊膜腔给养1.5 mg/枚NAG可提高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对鸡胚生长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可促进鸡胚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通过对鸽新城疫病毒(NDV)在鸡胚上增殖动态的研究表明,ND-gs01病毒经尿囊腔接种9-10日龄鸡胚、24h内病毒处于“掩蔽期”,24h后开始增殖,72h左右鸡胚死亡。新城疫病毒在尿囊膜、羊膜、尿囊液、羊水中含量较高,增殖动态趋于一致。卵黄、胚体中含量较低。上述结果,为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将90枚孵化第18天的落盘肉仔鸡胚蛋随机分为3组,分别向羊膜腔注射0.5mL复合氨基酸溶液、0.5mL生理盐水和不注射(对照组),研究对孵化率和后期胚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间的孵化率和出壳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壳重与第18天胚蛋重的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注射氨基酸组比对照组增加2.3%。这些结果表明鸡胚给养氨基酸可有效增加肉鸡出壳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筛选藏鸡和寿光鸡的种蛋在低氧(13%O2)、常氧(21%O2)孵化条件下16日胚龄血浆中差异蛋白。结果显示,常氧孵化的藏鸡与寿光鸡胚胎血浆蛋白差异点仅2个,而低氧会导致8个蛋白点丰度改变;在低氧孵化条件下,藏鸡胚胎血浆比寿光鸡有较高的血浆转铁蛋白A链、载脂蛋白A-I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及较低的视黄醛结合蛋白4。这4个蛋白的变化说明藏鸡胚胎对低氧耐受性高于寿光鸡,是其低氧适应性的血液学表征。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藏鸡胚胎低氧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鸽新城疫(ND)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批鸡胚尿囊液制备的ND油乳剂(Ⅰ号)灭活疫苗及鸡胚尿囊液、尿囊膜、羊膜、羊水混合制备的油乳剂(Ⅱ号)灭活疫苗和用鸡胚尿囊液制备的ND蜂胶佐剂(Ⅰ号)灭活疫苗及鸡胚尿囊液、尿囊膜、羊膜、羊水混合制备的蜂胶佐剂(Ⅱ号)灭活疫苗分别进行安全性试验观察,15d生长曲线表明,不影响鸽的生长,甚至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背主动脉注射是生产转基因鸡的经典方法,该方法不需换壳培养,但壳内注射技术难度大,并且无法实时观察后期胚胎发育情况。本实验对背主动脉注射法进行了改进,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壳外注射至150枚HH 14~16期(Hamburger-Hamilton Stage 14~16)鸡胚背主动脉中,再进行换壳培养,继续孵化至出壳,观察和分析改良背主动脉注射法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法和胚盘下腔注射法对发育8、14、18、21 d鸡胚存活率、孵化率以及EGFP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鸡胚存活率均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与胚盘下腔注射组(P<0.05或P<0.01);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的鸡胚孵化率(37%)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16%)与胚盘下腔注射组(28%)(P<0.01);荧光蛋白手电筒检测显示,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鸡胚EGFP阳性率(17%)明显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13%)与胚盘下腔注射组(12%)(P<0.01)。综上,背主动脉壳外注射结合换壳培养提高了转基因鸡胚胎孵化率和EGFP阳性检出率,对提高转基因鸡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敬  隋茁  罗洪信 《猪业科学》2001,18(2):21-22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无论是高孵化率鸡群,还是低孵化率鸡群。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应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 亡高峰。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2~4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19~21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 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 二个死亡高峰期(19~21d胚龄),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中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期处于鸡胚胎迅速发育及鸡胚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各种胎膜相继 形成期间,从某一角度看,这期间死亡原因多数是与种蛋内部品质有关,是遗传因素与饲养 管理因素各自或共同造成鸡胚死亡。第二死亡高峰期是处于鸡胚从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关键时期,是一个重大的生理转折期,这时鸡胚需氧量大增,胚胎自体产热急剧增加,这时 鸡胚也易感传染病,对孵化条件要求更严格,将有一部分弱胚无法顺利破壳而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孵化期的温度、湿度、转蛋、通风换气等外部条件对第二个死亡高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家禽种蛋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需新鲜空气进行气体代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鸡胚孵化至第19天胚胎转为肺呼吸时,耗氧量增多。新鲜空气含氧气21%,二氧化碳0.4%,是能够满足鸡胚发育的,但要求孵化机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能超过0.5%,种蛋孵化率下降。所以要使孵化机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来满足鸡胚发育的需要。正常孵化机要求温差在0.2—  相似文献   

17.
鸡孵化早期胚胎对于体温的调节能力是比较缺乏,所以当孵化器内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胚胎仅有有限的承受能力。 1温度过高 如果鸡胚孵化的前一天孵化的温度过高,当温度高出标准范围而低于42℃时,胚胎便会呈现出无定形的团块状态,或因血管网的发育呈现缓慢衰退表现,最严重的情况是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四氯联苯处理发育至Ⅹ期的白来航鸡种蛋,孵化5.5天后取出胚胎进行全固定,用石蜡切片和PAS染色(高碘酸希夫试剂)研究四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联苯对发育至5.5日胚龄的鸡胚性腺PGCs数量和结构有明显影响,但雌二醇处理的5.5日胚龄鸡胚PGCs数量变化不显著,其结构无明显变化.表明四氯联苯对5.5日胚龄的鸡胚性腺PGCs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代用蛋壳体外培养方法进行了不同时期鸡胚胎换蛋壳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受精卵体外培养发育率为10%。X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孵化率为1.2%;孵化1日龄的胚胎体外培养的孵化率为7.9%;直接去1/4壳的鸡胚孵化率为3.7%;鸡胚胎换蛋壳以后,添加6~8札的稀蛋白对换壳鸡胚发育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在2~4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死亡高峰在19~21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二个死亡高峰期,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的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