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三年从四川某地区一牦牛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定名为牦牛Ⅰ号毒株。该病毒可在牛肾或牛睾丸原代细胞上繁殖继代,但均不产生可见病变(CPE),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可见到BVD/MD特异性荧光,其滴度在1O ̄(-3)-10 ̄(-5)之间。用细胞培养第15代病毒做系列试验表明,该病毒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不耐酸,对胰蛋白酶有一定抗力;回归黄牛,血清中和抗体呈BVD/MD阳性。  相似文献   

2.
从进境吉尔吉斯坦阿莱种羊检出BVD/MD邱杨孟莹张易祥帕夏(乌鲁木齐动植物检疫局830011)格热堤邓秀芳(喀什动植物检疫局844000)羊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简称BVD/MD)是由病毒引起的,广泛传播的牛羊的一种传染病。早在50年代,世界各国陆续报...  相似文献   

3.
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牛血清BVD/MD抗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牛血清BVD/MD抗体陈茂盛,寇改霞(西安动植物检疫局,陕西710068)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BVD/MD)是世界各养牛发达国家中危害养牛业的主要传染病。利用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是进行牛群BVD/MD流行病学调查的公认手段。琼脂扩...  相似文献   

4.
用犊牛睾丸细胞和牛肾细胞,BT细胞,通过中和试验分别做犊牛血清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抗体的检测,检测了41批犊牛血清样品,结果一致性较好,用犊牛睾丸细胞血清(BVD/MD)抗体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多价荧光抗体监测外源病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猪瘟病毒(HCV)、猪细小病毒(PPV),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伪狂犬病病毒(PrV),兰舌病病毒(BtV),羊口疮病毒(OV)等六种病毒,多次同时或先后强化免疫猪,制取六价高免血清;用狂犬病病毒(RV)免疫兔,制取RV单价高免血清,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制成荧光抗体(FA),并按二者最佳染色价配制成七价(多价)FA。由于各病毒在其宿主细胞中复制部位和与宿主细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可引起临床感染和某些疾病,包括繁殖障碍、呼吸综合症、先天性缺陷、肠炎、持续感染(PI)和粘膜病(MD)〔1,2〕。本文阐述BVDV的生物学特征、基因组、编码蛋白及MD致病的分子机制。1BVDV生物学特征1.1BVDV分类位...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Oregon C24V弱毒株抗原的制备一直以在犊牛仔细胞上生长为主,为了使该病毒有更广泛的宿主细胞,对该病毒株在犊牛仔细胞上和睾丸细胞上生长增殖情况作了对比,结果证明,该病毒在两种细胞上的增殖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IIP),对非细胞致病性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持续感染的42头牛血清经牛胎儿肌细胞培养检出了BVD-MD病毒抗原,100头外观健康牛的血清,经牛胎儿肌细胞培养未检出BVD-MD病毒抗原,该结果与用干扰法获得的结果一致。而且用IIP在血沉标黄层涂片中也检出了BVD-MD病毒抗原,用亲和系-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方法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切片中也检出了BVD-M  相似文献   

9.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防制中间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1 ̄1993年,应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O系弱毒冻干苗60万头份对我省青南地区玉树、称多、泽库三个BVD/MD发病严重的县进行了大面积的预防注射,调者被注射牛76797头;同时在该地区应用猪瘟弱毒苗预防注射牛20万头份,调查被注射牛48000头。试验结果:应用BVD/MD O系弱毒冻干苗使牦牛BVD/MD死亡率由6.61%降至0.24%,应用猪瘟弱毒苗亦对该病有较好的防制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乙二醇(PEG20000)沉淀法提取了2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细胞毒。经毒价及OD值测定,浓缩病毒较之浓缩前毒力明显增强,病毒含量及纯度均有较大提高。将其作为检测抗原及免疫抗原,应用到BVD-MDV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中,效果均较理想。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简便、省时、费用低,实用等优点,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BVD—MDV细胞毒的快速粗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乙二醇(PEG20000)沉淀法提取了2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细胞毒,经毒价及OD值测定,浓缩病毒较之浓缩毒力明显增强,病毒含量及纯度均有较大提高,将其作为检测抗原及免疫抗原,应用以BVD-MDV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中,效果均较理想,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简便,省时,费用低,实用等优点,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测定了8株抗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ELISA相加试验证实,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大多数比较接近,其中5A5与5C2,5A9与5F11,以及5D7、5C9、2G3、4E6四株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3.
用ELISA测定了8株抗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ELISA相加试验证实,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大多数比较接近,其中5A5与5C2,5A9与5F11,以及5D7、5C9、2G3、4E6四株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抗原的基础上,研制了检测BVDMDV抗原的试剂盒。经试验证明特异、敏感,4℃保存6个月检测结果稳定;与原方法比较,易于保存及运输,使用方便,为商品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它主要引起牛的腹泻并呈现多种临床症状,该病给全世界各国的养牛业造成了很大危害。国内外对BVDV检测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已从病毒原分离鉴定及免疫学检测发展到基因序列和结构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对吉林省某地区育成梅花鹿、育成马鹿及马鹿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进行了调查.结果育成梅花鹿的带毒率为34.1%(28/82);育成马鹿的带毒率为19,6%(18/92);马鹿带毒率为44.4%(8/18)。应用电子显微镜对部分ELISA阳性及阴性样品进行负染观察、结果ELISA阳性样品中均见有BVD-MDV粒子.ELISA阴性样品中均未观察到SVD-MDV粒子.本试验结果表明,鹿也可感染BVD-MDV,其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牛粘膜病病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课题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的诊断方法。根据BVDV基因序列的结构特点,在编码非结构蛋白p125高度保守基因区内,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CR技术从BVDV基因重组质粒中扩增出了BVDV特异的、保守的400bp核苷酸片段,经纯化后,地高辛标记,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特异性核酸探针。通过检测BVDV细胞培养物、相关病毒及核酸载体和BVDV细胞培养物的总R  相似文献   

18.
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对安徽、江苏和广西的12个县部分水牛群血清样品(n=343)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中和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从10个县的血清中检出了BVD/MD抗体,其中安徽水牛血清(n=150)BVD/MD抗体平均阳性检出率为24.2%(范围10%~46.7%),江苏(n=143)BVD/MD平均阳性检出率为8.4%(0%~11.1%),广西(n=50)BVD/MD平均阳性检出率为10.0%(0%~15.4%)。本调查说明我国水牛群中BVD/MD流行在扩大。  相似文献   

19.
牛体外胚胎繁殖系统的病毒检测AveryBetal感染病毒性腹泻(BVD)病毒的牛主要导致繁殖失能,其中持续感染牛是BVDM主要传染来源,因而,在体外胚胎繁殖过程中,防止偶发的BVD病毒意外感染受体是很重要的。如果将BVD病毒阳性的胚胎繁殖到BVD特异...  相似文献   

20.
1992 ̄1994年共试生产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O系细胞培养弱毒冻干苗60万头份,通过实验室内安全检验、效力检验、无菌检验、水份测定、真空度检验、物理性状检验及在玉树、称多和泽库三个疫病发生严重的县试用,证明《BVD/MDO系细胞培养弱毒冻干苗制造与检验试行办法》可行,并为制定该苗的制造与检验规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