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荞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53  
张以忠  陈庆富 《种子》2004,23(3):39-42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荞麦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荞麦研究协会及其活动简介、国际荞麦资源收集保存情况、栽培荞麦起源的祖先种、起源地及其传播情况、荞麦类型与分类、荞麦的生理特性、荞麦的育种等,并对今后荞麦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甜荞品种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中国种业》2014,(6):42-44
《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保存有357份山西省荞麦资源,其中257份甜荞。山西省甜荞资源具有丰富的产量性状、籽实品质,为荞麦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性状鉴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近期工作重点是将收集材料按作物由全国有关单位共同整理,分工繁殖,送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并进行抗病虫、抗逆性和品质鉴定。我国各级种质库应根据任务确定适当规模和条件。考察收集,对国内要着重野生近缘种、我国特有作物和小作物;对国外要着重新作物和特殊优良材料。对重要作物进行起源、分类和保存方法研究,对重要性状进行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等评价。进一步完善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荞麦的起源中心,荞麦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开展荞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荞麦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7对SSR引物对来自我国12个省的荞麦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对引物共扩增出255个条带,平均15.0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28条,平均13.4条,多态率达89.4%;UPGMA聚类分析显示,73份材料被分成2组,所有苦荞材料聚在一起形成第一组,甜荞与花荞聚在一起形成第二组,明确显示苦荞与甜荞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同一个大组内多数品种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基础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5.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二五期间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南海诸岛、及国外野生棉起源中心实地考察和广泛征集,新收集国内外棉花种质资源1220份,其中陆地棉986份、海岛棉176份、亚洲棉58份,所收集种质均已入国家中期库保存。收集的棉花种质资源分别在河南安阳、海南三亚、新疆阿拉尔进行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鉴定和特性鉴定。通过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重测序等技术对收集到的种质进行了分子鉴定,筛选到大量与纤维品质、抗黄萎病、抗旱、抗草甘膦显著关联的基因。在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辐射诱变、远缘杂交、复合杂交创造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异种质资源。通过展示向全国科研院所及公司发放棉花种质19 191份次。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果用桑品种的选育步伐,近几年来对已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挂果调查,对其中挂果多的种质资源从桑葚的经济性状和理化性状两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价,并从中筛选出了一批桑葚产量高、性状较好的果桑资源,为以后果用桑品种的选育提供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已收集到4科20属26种916份绿肥作物品种资源,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养分含量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评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丰产性能强的优良品种(系),繁殖优异种质材料407份送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对两病抗性鉴定简报庞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1991年对我所收集、保存的国内外各种野生稻资源进行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及农艺性状的鉴定,试图筛选出一批抗病性强、优质的野生种质资源,供育种、生物工程等单位利用。材料与...  相似文献   

9.
陆平  杨庆文 《种子》1994,(5):45-46
籽粒苋是苋属植中粒用型苋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干穗谷、繁穗苋、绿穗苋、尾穗苋等栽培种、籽粒苋以其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粮饲兼用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誉为未来粮食作物。自1981年起,我国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科技人员及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开始收集研究籽粒苋资源,并筛选培育出了一批适合于生产实际的不同用途的籽粒苋品种。1籽粒苋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六五”期间(1981一1985年)西藏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的科技人员,对西藏地区栽培籽粒苋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经收集试种鉴定共保存籽粒苋品种20个,开创了我国苋资源收集保存…  相似文献   

10.
李杨 《中国种业》2020,(7):50-53
种质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农业遗产与自然资源。对现有资源进行考察、收集和保存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对收集的41份地方品种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观察及分析,发现早熟材料2份,高秆材料1份,矮秆材料2份。  相似文献   

11.
正桂花作为木犀属代表树种,是我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在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桂花变异类型非常丰富。但受大多数桂花品种不结实或易败育的限制,在缺少人工繁育的情况下,优良种质性状极易随着母树的死亡而流失,因此建立桂花种质资源库、广泛收集与保存桂花种质资源是保护桂花优良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收集保存桂花种质资源可为桂花种质创新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也可为桂花育种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近几年,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   能源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 ,发展燃料酒精做为汽车燃料 ,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也减少了有毒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路明在“巴西甘蔗作物的燃料酒精转化和对我国发展燃料酒精的启示”一文中 ,介绍了巴西实施《燃料酒精计划》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燃料酒精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王安虎等在“原生境保存中国荞麦资源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 ,论述了原生境保存荞麦资源是一种可靠的保存途径 ,这种方法能保持物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李梅芳等在“…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是中国大叶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收集保存了茶组植物28个种,1199份茶树资源。为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国内外育种机构都非常重视其收集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美、苏保存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超过30万份,国际水稻研究所保存水稻种质资源62,500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保存种质资源74,000份。每份材料在不同的年份、地点,条件下进行多种性状的调查记载,组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棉花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国外引种、研究利用等。一、收集、整理、保存1959年全国棉花会议上,决定按我国棉区的分布,设六个棉花资源协作点,负责本棉区的收集、保存、鉴定、研究、供种工作。1975年和1980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牵头,先后对云南西南部和海南岛八个县,进行棉属资源的考察。目前,我国各地收集保存棉花资源3,600份;其中陆地棉2,945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小麦遗传资源长期保存的简况,其中全世界保存遗传上有差异的小麦样本超过10万份,我国有3.5万余份。描述了小麦遗传资源有关农艺、抗性与品质性状鉴定的发展与现状。对目前不同类别性状的鉴定方法作了评价。阐述了研究性状遗传源(控制性状基因)的重要性。介绍了矮源、抗锈源等等的研究情况,并对当前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结合遂昌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实际,为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土地资源,改善土壤性状和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2006年开始探索杂交稻制种—荞麦种植模式与配套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1508份荞麦(其中甜荞897份、苦荞611份)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查明了在不同类型、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种植的荞麦的蛋白质含量分布情况,并从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的构成比例等方面,阐述了荞麦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 1.1 荞麦的资源状况及分布 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ypyrum Gaerth)。我国是世界荞麦的主产区之一,也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全世界目前发现的荞麦共有1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在我国就有10个种和2个变种。荞麦的栽培种有甜荞(Common Buckwheat)和苦荞(Tartary Buckwheat)两种,在我国均有种植。……  相似文献   

20.
荞麦适应性广、种质资源丰富,是一种药食同源作物,其籽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荞麦籽粒由胚、胚乳和外壳构成,外壳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和糖,导致脱壳困难,这一性状严重制约着荞麦加工产业的发展,因此培育易脱壳种质资源是荞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荞麦种壳的形成和开裂受遗传和环境共同调控,为了充分了解影响荞麦脱壳的因素,本研究归纳了不同荞麦种壳的组成及细胞排列方式;总结了酶在种子壳裂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蜡质角质层在种子外壳脱落过程中的功能;分析了转录因子对壳发育的调控。本研究同时指出了薄壳和厚壳荞麦种壳发育和裂壳性状的主要差异及其关键候选调控基因,为脱壳关键调控基因克隆和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