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种质资源保育中心落户四川,该中心由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苏稽蚕种场三方合作共建。家蚕种质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蚕茧生产和丝绸工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家蚕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障我国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蚕业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蚕种质资源保育中心设在四川省苏稽蚕种场,主要承担家蚕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开发工作。该中心已收集保存家蚕种质资源589份,包  相似文献   

2.
家蚕特殊种质资源的创新开发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家蚕性别控制系统种质资源的创新开发、不同茧线和高效低成本原料茧蚕品种的开发利用、各种抗性蚕品种的创新开发进行,展望了未来家蚕种质资源创新的家蚕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3.
家蚕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也是家蚕(B0mbyxmori L.)原产地,拥有极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国收集、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达1000余份。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是唯一的国家级蚕种质资源保存单位,也是世界上一地保存蚕种质资源最多的单位,现保存家蚕品种资源700多份。  相似文献   

4.
家蚕种质资源的保存是培育新蚕品种的基础。简要介绍了家蚕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总结了品种复壮、品种调查的内容及项目。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17,(1):39-41
家蚕种质资源是开展家蚕育种和遗传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遗传学、昆虫学及生物化学研究的好素材。本文对四川苏稽蚕种场家蚕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蚕种质资源是发展现代蚕业的基础。通过对家蚕品种资源进行挖掘,对其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建立合理的保护措施,并应用于家蚕新品种的选育。根据生产的需要,建立基础家蚕品种和特殊性状家蚕品种的选育的基本策略,使家蚕种质资源更好地为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07,35(1):61-61
最近,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挂牌。 家蚕品种资源是开展家蚕育种和遗传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研究遗传学、昆虫学及生物化学的好素材。中国蚕业研究所已收集、保存家蚕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改良品种、突变基因品种、种质创新材料、育种素材等种质资源近千份,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朱水芬  廖鹏飞  杨文 《四川蚕业》2011,39(4):52-53,59
<正>家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研究利用是家蚕遗传育种学领域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资源收集得越多,研究得越深,对新品种选育越有利。作为育种工作者,在对资源进行保存的同时,尚需对野生资源和特殊资源进行搜集、挖掘,以及开展遗传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采用分子标记、转基因等新型育种手段,创建新的特色种质资源,为家蚕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积极与东南亚重要蚕业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分别在泰国和越南建立合作示范基地,开展了热带家蚕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引进的热带家蚕种质资源进行家蚕新品种选育的合作研发。对引进的热带家蚕种质资源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引进的热带家蚕种质资源创制的基础材料初步选育成适合东南亚地区热带气候条件的优质抗性家蚕新品种九抗·九化×研石·石7以及抗高温多湿家蚕新品种丰9N·九化×湘AT·研7T,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关单位与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开展家蚕品种选育合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疆家蚕种质资源RAP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家蚕卵为材料。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2种随机引物,对15份新疆家蚕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DNA多态性扩增(RAPD)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家蚕种质资源材料的DNA多态性较为丰富,共获得153个RAPD标记,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新疆家蚕种质资源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近、在相似系数0.8的水平下聚为一类,遗传距离最大为0.3985,最小为0.1296。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是我国柞蚕茧的主要产区和柞蚕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辽宁省系统开展了柞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开发利用研究,为柞蚕遗传学研究、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概述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以及基础性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柞蚕种质资源研究今后的重点工作:开展对珍稀、濒危柞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以及柞蚕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价柞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发掘利用有益的基因资源;深入研究柞蚕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目标基因分子标记定位、转基因技术等,促进柞蚕传统育种向现代化育种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2.
用Excel软件进行柞蚕品种资源保育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振祥 《北方蚕业》2012,33(2):16-21
运用Microsoft Excel丰富的函数功能和强大的数据透视表工具,可以简化柞蚕品种资源保育数据的保存及数据统计过程,减少数据查询、引用及统计分析的错误几率,能够提高柞蚕品种资源保育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丝胶茧蚕品种选育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家蚕资源库中的突变基因,初步育成了丝胶茧蚕品种。导入了与活性物质黄酮类产生有关的基因,使丝胶中含有特殊的功能性活性物质。为丝胶的保健食用和高档化妆品利用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陕西省保存的53个代表性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品种资源,选育适合西北蚕区饲养的优良家蚕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用供试品种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基因组DNA,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4对引物组合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535个条带,其中有472个条带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8.22%。采用UPGMA方法对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53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72 8~0.601 9,主要分为中系、日系和欧系3大类群,其中:日系和欧系品种遗传距离较近,与传统的家蚕系统按来源地分类的结果吻合;4个陕西地方一化三眠蚕品种明显有别于其它家蚕品种而归为一个特殊类群,提示其具有独特的种质特性。此外,采用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家蚕基因组DNA,可以克服取样的时间限制,满足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主成分分析法在柞蚕品种资源经济性状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柞蚕品种资源的性状进行评价和归类,有利于提高柞蚕品种资源鉴定的效率及育种亲本的合理、有效选择。对16份柞蚕品种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调查的16个主要经济性状选取出综合产量因子、茧丝效率因子、生命力因子和茧丝产量因子4个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代表了16个主要经济性状信息总量的83.068%,其中包含有关茧丝性状的信息较多。基于4个主成分值的聚类分析,可将16份柞蚕品种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每个主成分在各类群的表现:综合产量因子为第1类群第2类群第3类群第4类群,茧丝效率因子为第4类群第2类群第1类群≈第3类群,生命力因子为第4类群第1类群第3类群第2类群,而茧丝产量因子在各类群的排列规律不明显。依据4个主成分对16份柞蚕品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三里丝和定州1号排列前位。  相似文献   

16.
选取家蚕品种资源各地理系统品种83个,统计了1956-1996年40年主要性状的成绩,绘制了主要性状成绩的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变异规律。虫蛹率、幼生率、死笼率等成绩变化较大;全茧量、茧层量成绩变化较小;茧层率成绩稳定。  相似文献   

17.
家蚕品种资源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CGRIS)软件建成家蚕品种资源数据库。软件由FOXPRO 6 0与C语言混合编程 ,系统可在DOS或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 ,具有检索、查询、统计和维护功能。利用家蚕品种资源数据库 ,可对家蚕的 81个性状进行检索 ,并可选择列表模式和分页模式对检索结果进行浏览、打印或保存供用户再次使用 ,检索结果中同时提供该品种的幼虫、卵、茧、蛹、蛾等图片。家蚕品种资源数据库的构建 ,可为家蚕品种资源保存及家蚕育种工作提供高效、快速的信息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家蚕种质资源库中四种不同茧色的家蚕品种即绿色茧P50、黄色茧金秋、白色茧玉丰以及红色茧HHM的五龄第1~6天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种质资源库中其他蚕品种五龄第4天血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分析了不同蚕品种以及不同茧色之间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峰值依品种特性出现在五龄第3或第4天,绿色茧的黄酮类含量变化规律与其他品种截然不同,品种间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可能与品种的全茧量及五龄发育经过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9.
罗朝斌  姜虹  易勇 《蚕桑通报》2004,35(3):13-16
通过对现行几对家蚕品种的原原种选育及品种组配育种应用中主要经济性状的调查,比较各年份之间各品种经济性状的变异,以及提高家蚕品种质量,维护品种种性状稳定性的相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制定合理的选育作业计划,针对各品种主要性状特征进行不同目的的选择,可以达到了保证品种种质、维护种性稳定的目的.为更好选育新品种,繁育优良蚕种提供稳定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