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彩色茧丝家蚕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彩色茧丝具有保湿、抑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特性;而蚕蛹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及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茧壳和蚕蛹的开发日趋倍受关注。以7533限等17个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为材料,检测蚕茧茧壳和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分析蚕蛹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茧茧壳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绿色茧黄色茧白色茧,而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间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蚕蛹的黄酮类物质中不含绿原酸;绿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中的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比其他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蛹的含量高,黄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不含或含有较低的芦丁。这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然彩色茧和蚕蛹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绿茧系家蚕品种的茧色性状遗传规律,以家蚕绿茧品种G1和白茧品种C108为亲本,配制正反交F1及其自交F2和回交代等多种群体材料,茧色分离调查结果显示:F1为浅绿色茧;自交F2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绿色茧=1∶2∶1的分离比;回交后代(C108×G1)×G1、G1×(G1×C108)均呈现绿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而C108×(G1×C108)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此结果说明家蚕品种G1的绿茧性状对白茧性状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家蚕绿茧系的显色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不同茧色蚕体组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研究色素代谢与绿色茧呈色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亲本绿茧品种G1、白茧品种C108和(G1×C108)F1的幼虫中肠、血液、丝腺组织在整个5龄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3种茧色个体的中肠组织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无明显差异,推测其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相当;中肠组织与血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茧色没有明显关系;丝腺组织和茧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G1最高,(G1×C108)F1居中,C108最低。此结果说明绿茧色的深浅与丝腺和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4.
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金洁  刘淑梅  时连根 《蚕业科学》2005,31(2):141-14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品种、生长发育阶段、性别间的变化规律。家蚕幼虫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在蚕品种及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高低相差3.13倍;在性别间,雄蚕体高于雌蚕体;在龄期间,随龄期增大而逐渐增加;在5龄期,随生长而逐渐增加,至第3天达最高值,此后除第5天有一小波动外,随生长而逐渐下降,至成熟时又稍有上升。  相似文献   

5.
家蚕自古为滋补食疗珍品,丰富的有效活性成分使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为推进家蚕幼虫体的药用开发,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将家蚕幼虫干燥粉碎,选用80%乙醇为溶剂,原料体积质量按0.0333g/mL在60℃下抽提4h,重复抽提3次,可高效地提取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以NaNO2、Al(NO3)3显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510nm波长下比色,可精确、稳定地测定出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家蚕幼虫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不同蚕品种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蚕体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不同家蚕品种间的含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高效提取家蚕幼虫体内的黄酮类化合物及筛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家蚕品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分析16个黄血蚕品种和3个普通白血蚕品种幼虫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家蚕幼虫粉经超声波预处理20 min后以80%乙醇溶解,当原料质量浓度为25 g/L,在60℃水浴中提取6 h的效果较佳,提取蚕体总黄酮的质量比达到0.473 mg/g。黄血蚕品种幼虫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白血蚕品种,两类品种样品中的总黄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0.560、0.513 mg/g。在16个黄血蚕品种中,以来源于东南亚地区的二化性品种幼虫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家蚕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光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对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荧光”的荧光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丝腺,中部丝腺的荧光色素来源于血液,丝腺对荧光色素没有选择吸收功能;5龄4 d后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差异,丝腺则在5 d后产生差异;雌雄茧的荧光色主要由4种荧光色素构成,色素种类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茧色差异的原因是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5龄4 d后,随日龄的增加,雄蚕血液的黄色荧光随之加深,而雌蚕中肠的黄色荧光不断加深。雌性中肠对黄荧光色素的透过性低下,可能是造成雌雄荧光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家蚕幼虫体内的活性物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在家蚕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以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感染家蚕幼虫生产蚕蛹虫草,分别以20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3天幼虫作为寄主,调查96 h家蚕感染率、10 d出草率及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筛选蚕蛹虫草产量高且富含DNJ的家蚕品种。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对不同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感染率和10 d出草率均达到100%;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制备全蚕粉样品中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家蚕品种楚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557 5%,用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培育的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用家蚕品种东四单幼虫培育蚕蛹虫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239 7%。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不同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同一株蛹虫草菌对人工培育蚕蛹虫草的出草率没有影响;蛹虫草菌在蚕体内生长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降低蚕体原有的DNJ含量,家蚕品种东四单的5龄幼虫可用于生产高DNJ含量的蚕蛹虫草。  相似文献   

10.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可呈现多种荧光茧色,且因品种而异。采用紫外线下荧光选茧,定向培育等育种手段,已育成依据蚕茧的荧光色可判断性别的家蚕品种[1]。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类品种荧光色素的代谢机理。本试验通过对该类品种5龄雌雄幼虫逐日血液荧光色检查、绢丝腺移植以及三眠化早熟处理等,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蚕品种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点的家蚕品种荧光。其蚕茧在一定波长紫外线照射下,雄茧呈黄荧光色,雌茧呈淡兰荧光色。紫外分析仪为浙江产P…  相似文献   

11.
家蚕特殊种质资源的创新开发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家蚕性别控制系统种质资源的创新开发、不同茧线和高效低成本原料茧蚕品种的开发利用、各种抗性蚕品种的创新开发进行,展望了未来家蚕种质资源创新的家蚕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蓖麻蚕品种在5龄蚕期间各种营养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以B2、朝白、高白、桂B、南一、江广6个蓖麻蚕品种为原料,研究5龄起蚕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的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以及多酚、黄酮、多糖、生物碱、DNJ含量的变化。不同蓖麻蚕品种在5龄蚕期间粗脂肪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4天达到最高值;粗蛋白含量在第2或第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升高的现象,通常在5龄的第2或第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第5天又上升;在活性成分方面,不同品种蓖麻蚕在5龄期间,多酚、黄酮、生物碱、DNJ含量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并且在第2或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第5天后又上升,而且不同蓖麻蚕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品种蓖麻蚕在5龄期间,多糖含量基本是先下降后上升,在第1天和第5天多糖含量较高,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并考虑饲养成本,建议在对5龄蓖麻蚕开发应用时间以5龄蚕的第2天或第3天为宜。  相似文献   

13.
野桑蚕和不同家蚕品系幼虫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了野桑蚕和不同品系家蚕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并调查了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不同生长时期1-DNJ含量的变化。野桑蚕与家蚕、家蚕不同品系间的1-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桑蚕全蚕粉中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平均为0.427 8%;家蚕以黄血蚕最低,平均0.220 5%。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的1-DNJ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家蚕血干粉中的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0.848 7%;其次是中肠、体壁和脂肪体组织,分别为0.512 2%、0.472 2%、0.308 5%;而在丝腺中几乎检测不出1-DNJ。家蚕5龄幼虫体内1-DNJ含量随发育时期呈明显变化,5龄第4天含量最高,达0.329%,第5天以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4.
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丝胶茧蚕品种选育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家蚕资源库中的突变基因,初步育成了丝胶茧蚕品种。导入了与活性物质黄酮类产生有关的基因,使丝胶中含有特殊的功能性活性物质。为丝胶的保健食用和高档化妆品利用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家蚕茧品种资源的茧色丰富多彩 ,但在生产中使用的蚕品种基本为白色茧品种。为了利用家蚕茧中的有色茧 ,开发出具有天然色彩的生丝 ,许多学者对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家茧彩色茧丝固色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彩色茧丝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以及有色茧后加工处理技术。在我所现在保存的 6 80份家蚕种质资源中 ,有许多珍贵的家蚕有色茧品种 ,它们大多为从各省征集的地方品种 ,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为充分利用家蚕有色茧资源 ,选育出具有实用性的天然彩色茧基础品种 ,我们对其中的部分有色茧品种进行了茧色、茧丝质成绩、茧…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家蚕4龄眠起与5龄眠起时推迟饷食以及在5龄第3天进行饥饿处理,调查蚕体的生长发育、产茧和产卵情况,为制定新的家蚕共育模式技术规范以及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发蛾调节技术规范等提供试验依据。4龄起蚕推迟8 h饷食对幼虫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及蚕蛾羽化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均没有不利的影响;推迟16 h、24 h饷食,雌蚕的5龄经过延长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蛹体质量等性状成绩显著下降(P0.05),对雄蚕的影响较小(P0.05)。5龄起蚕分别推迟8 h、16 h、24 h饷食,5龄经过延长,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及产卵量、良卵数量等均显著下降(P0.01)。5龄第3天幼虫分别饥饿12 h、24 h,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饥饿48 h后结茧率显著下降(P0.01),雌蚕和雄蚕分别仅为60.67%、42.66%。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农村养蚕如采用集中共育至4龄起蚕的模式,为方便共育蚕的分发配送,可适当推迟4龄起蚕的饷食时间,但推迟时间不应超过8 h;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可将4龄起蚕饷食时间推迟8~16 h,调节对交品种发育进度;无论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不宜使旺盛生长期的5龄幼虫遭受饥饿,需预先调节好桑叶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8.
"渝黔绿茧"是家蚕特殊用途新品种,属于天然绿色茧.以贵州省大量推广的"贵蚕1号"为对照,对该品种进行区试.通过对催青、龄期经过、结茧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色以及产值等多项指标的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渝黔绿茧"品种的茧丝成绩已经达到常规家蚕品种实际生产水平,其产值远高于普通家蚕品种,其茧色为淡绿色,可促进地方民族家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创建黄绿型茧色限性家蚕新品系,采用黄白型茧色限性材料与绿茧品种杂交、回交,通过系统选择,成功选育形成2个黄绿型茧色限性新品系,分别为限RG01和限RG02,并测定其茧层色素含量与SOD活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系中雌茧(黄茧)茧层β-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同品系的雄茧(绿茧),各种颜色的茧层SOD活性差异相对较小;以2个黄绿型新品系组配形成杂交种亦表现为雌蚕营黄茧、雄蚕营绿茧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家蚕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兴萌  金伟 《蚕业科学》1990,16(1):33-38
分析了家蚕幼虫五龄不同时间,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强弱,不同蚕品种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五龄起蚕过度饥饿对ASP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家蚕品种五龄不同时期添食Strcptococcus属细菌的致病情况.研究的结果证明: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与家蚕幼虫的强健性有关,ASP可能是家蚕幼虫防御细菌性胃肠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另外,还发现了食桑期的蚕ASP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而起蚕比食桑期的蚕要少一种蛋白质组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