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明确冀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及食品加工利用潜力,本研究以2013-2016年冀南地区10个小麦主产县抽取的360份农户大田小麦籽粒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国家标准,分析了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结果表明, 2013-2016年冀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容重平均值为817±20 g·L-1,籽粒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4.4%±1.0%,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9.3%±2.5%,稳定时间平均值为7.0±9.4 min。冀南地区大田小麦整体水平达到中强筋小麦水平。除气候、栽培条件以外,小麦品种年际变化是造成该区域小麦籽粒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湿面筋含量较低、稳定时间较短是冀南地区大田强筋小麦优质率较低的主要因素。冀南地区大田小麦可以较好地满足传统中式食品(面条、馒头、饺子)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118-118
《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加工》是作者及所领导的学者群体以陕西关中及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自己近十年来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实践,对我国小麦磨粉品质、蛋白质及淀粉特性与加工品质、小麦籽粒品质与啤酒酿造、营养强化与小麦食品加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总结。本书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小麦的磨粉品质;第二章,小麦谷蛋白溶涨指数与食品加工品质;第三章,小麦籽粒淀粉性质的研究;第四章,小麦籽粒品质与小麦啤酒质量关系的研究;第五章,苜蓿营养强化面粉加工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给促进小麦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从生产、加工、消费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量认可是小麦产业融合的基础。小麦产业链上下游对其质量的需求不一致或利益不关联,是小麦产业链脱节、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建立一套完善和系统性强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关键。同时分析了小麦生产、收储、制粉、食品加工和消费等各环节对其质量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提出小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综合农艺品质、数量品质、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加工品质、食品品质等多单元评价层次。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优质小麦品种的生产、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小偃503为材料,以陕西关中平原岐山县10个小麦主产乡镇示范点为基地,研究小偃503的生产优势、籽粒品质变化,分析其示范效果.结果表明,示范田生产的小麦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籽粒品质整体优于农户田间样品和当地商品小麦,且性状相对均匀一致,有利于加工企业加工优质产品;小偃503的品质性状在年度之间和地点之间变异系数较大.这些结果说明,不能忽视优质小麦的生产管理措施;通过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可以大批量生产优质小麦原料.  相似文献   

5.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36-36
《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加工》是作者及所领导的学者群体以陕西关中及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自己近十年来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实践,对我国小麦磨粉品质、蛋白质及淀粉特性与加工品质、小麦籽粒品质与啤酒酿造、营养强化与小麦食品加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总结。本书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小麦的磨粉品质,第二章,小麦谷蛋白溶涨指数与食品加工品质;第三章,小麦籽粒淀粉性质的研究}第四章,  相似文献   

6.
针对餐饮业连锁经营和向食品制造转化的背景下,食品生产企业对小麦品种质量特性、原料质量稳定性,特别是面条制作适宜性提出新的要求,对关中平原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籽粒质量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训练的专业感官评价人员对以其为原料、由面点师实验室制作的鲜面条的烹饪特性进行评价,同时统计分析小麦籽粒性状、面粉理化特性和面条感官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小麦千粒重、容重和硬度较高,面粉湿面筋含量高,面团延展性能良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比例明显提高。面粉的黏度参数,特别是峰值黏度,对面条的感官评价总分,面条质量要素中的色泽、硬度和黏性有较大影响,是评价鲜面条专用粉的重要参考指标。面条感官评价总分与峰值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硬度、破损淀粉含量和面粉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小麦品种(面粉)百农207、F50、F20、中麦578、西农583和郑麦366适宜制作优质鲜面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评估该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11-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抽取的107份大田小麦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相关标准分析了小麦籽粒质量特性及其加工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容重平均为792±17 g·L-1,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4.2±1.6%,湿面筋含量平均为29.1±3.6%,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11.8±9.7 min;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年际间变异较小,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变异较大。2011-2013年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样品中有20.56%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二等标准。宿州砂姜黑土区生产的小麦籽粒质量为中筋偏强类型;以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为依据,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适宜加工面条、馒头、饺子等传统中式面制品。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甘肃大田小麦品质的区域间差异和利用潜力,以甘肃省9个市州的316份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国家标准,全面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甘肃大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3.60%,湿面筋含量32.86%,面团稳定时间3.1 min,拉伸阻力132 BU,延伸度166 mm,主要满足面条、馒头、饺子等传统主食和饼干制作要求,而对面包和糕点等食品加工的达标率较低,提高面团稳定时间是实现甘肃小麦优质强筋生产的关键。甘肃小麦被测蛋白质、粉质、拉伸等品质参数在区域间差异极显著(P0.001)。西峰、平凉、白银、武威、张掖5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4%左右,湿面筋含量高于30%,稳定时间大于3 min,品质改良应注重稳定时间的提高,可作为甘肃省中强筋面粉生产基地;定西市和天水市小麦湿面筋含量较高,但稳定时间低于2.5 min,应强调面团筋力的改善;陇南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2.48%,湿面筋含量29.52%,稳定时间3.0 min,除满足传统食品外,在弱筋食品的加工方面有一定潜力,应侧重中弱筋面粉的生产;临夏州小麦蛋白质含量11.33%,湿面筋含量26.28%,稳定时间1.8 min,主要以满足饼干、蛋糕和糕点等食品为主,可作为弱筋面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豫北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给小麦收贮和加工企业提供区域小麦籽粒质量信息,筛选可用于优质小麦生态区域划分的参考性状,以2008-2012年豫北地区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9个县(区)27个乡镇定点采集的405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采用GS+9.0软件分析小麦籽粒质量性状半方差函数,以ArcGis9.3软件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研究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豫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较低。小麦千粒重、容重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增趋势。小麦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表现为强或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容重和面粉湿面筋含量空间相关性年际间变化较大。由以上分析可知,豫北地区具有生产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新乡市的小麦籽粒质量优于鹤壁市和安阳市。面团稳定时间、千粒重和沉淀值可以作为优质强筋小麦生态区划的重要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小麦品质性状的因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给小麦品质育种、保优栽培及品质生态区划提供参考依据,以陕西关中地区92个大田生产小麦样品为材料,通过因子及聚类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小麦客重、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及黏度参数等29个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29个主要品质指标可以压缩成7个因子,即蛋白质质量因子、加工品质因子、淀粉糊化特性因子、面筋数量因子、籽粒物理品质因子、淀粉热糊稳定因子、淀粉回升因子,分别能够决定品质总变异的26.22%、22.34%、11.60%、7.15%、6.03%、4.80%、3.94%,累计表达总变异的82.14%.以品质性状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92个大田生产小麦样品可以聚成3大美.即三原县、泾阳县和武功县北部地区的大田生产小麦为一类,该地区较干旱,小麦粉的粉质参数较好、拉伸参数和淀粉糊化特性优;渭南地区的临渭区和蒲城县的大田生产小麦样品为一类,小麦粉的粉质参数好、拉伸参数较好,淀粉糊化特性一般;从蒲城县沿省道经富平县、三原县、泾阳县、武功县、扶风县、岐山县和凤翔县的8个县(区)大田生产小麦为第三类,该区小麦种植的水肥条件较好,产量高,其加工品质好,但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和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差.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间的品质表现不同,在优质小麦生产和品质区划中,优质品种的筛选及其对栽培环境适应性均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质小麦生产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小麦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的小麦生产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且局部地区丰年有余,出现库存积压,但中国小麦生产的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用小麦品种和优质专用商品小麦缺乏,粮食贮运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小麦生产在稳定总产的前提下,应以品种结构调整、优质生产区划、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及推广、优质生产基地建设、优质小麦分收分贮、品质快速检测、优质优价和专用品种的食品加工技术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旱地小麦新品种小冰麦143的品质特性,采用国际(ICC)、国家(GB)标准分析方法,将小冰走143的部分品质性状(蛋白质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特性、蛋白质电泳特性)及其食品(面包、面条、馒头)的加工品质与晋走47和长武134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小冰麦143的籽粒品质优于长武134和晋走47;蛋白质品质、面团漉变学特性与长武134、晋麦47相近;馒头加工品质优于这两个品种;面包加工品质与这两个品种也相近;加工面条韧性差,干物质失落率比长武134和晋麦47高,面条加工品质较差。参照国家有关标准综合评价,小冰走143是一个具有良好食品加工特性的面包、馒头兼用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运黑系列黑小麦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小麦是一种珍贵的黑籽粒小麦品种。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利用黑小麦资源、开发黑小麦产品,本研究以白粒小麦品种良星99为对照、以4个运黑系列黑小麦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面筋特性及氨基酸、酚酸、花青素含量等品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黑小麦品系营养品质各异,其中,运黑164的脂肪、蛋白质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29.4%、28.9%;运黑163的锌含量较对照分别增长150.6%;运黑14207的硒、铁含量最高,比对照分别高524.4%、15.5%,其他黑小麦品系的铁含量显著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面筋特性,运黑161蛋白质品质最好,运黑163、运黑164次之,运黑14207蛋白质品质较低。供试黑小麦品系的总酚酸、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紫色黑小麦花青素含量高于蓝色黑小麦。综上所述,运黑系列黑小麦营养品质优于对照;运黑14207适合开发黑小麦啤酒、饼干及富含微量元素的功能性食品;运黑161适合开发馒头、面条等传统食品;运黑163、运黑164适合配粉使用。  相似文献   

14.
南阳彩色小麦籽粒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新品种的种植、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南阳灰麦、蓝麦,普通紫麦和硬质紫麦为材料,对南阳彩色小麦品种中的籽粒形状、千粒重、容重、比重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南阳彩色小麦尤其是友麦、蓝麦和硬质紫麦籽粒较长,属于瘦长型籽粒品种。千粒重属中等水平;容重除蓝麦外,其余都达不到一等小麦的要求;比重也比普通小麦偏低.因而这些性状限制了南阳彩色小麦在食品加工上的某些应用,但综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这些品种在我国传统食品和功能食品上仍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小麦面粉蛋白的含量和类型决定着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为量化比较小麦面粉蛋白对品质影响的差异,以11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品种为材料,分析了面粉蛋白巯基集团与面粉质量的相关性,发现自由巯基含量与面团稳定时间有极显著正相关性,与面筋指数有显著正相关性;基于面粉蛋白的自由巯基和分子内二硫键含量差异,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品质贡献量化评价模型;依托蛋白质巯基预测结果,对90个不同类型的面粉蛋白的品质贡献进行了量化比较。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中得分较高的是1Dy10、DX5和1Dy3;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中,位于 Glu-B3 Glu-D3位点的蛋白得分达到7.2分,高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最高分的1Dy10(6.3分)。因为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在面粉中的含量远超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推测面团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低分子量麦谷蛋白,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另外,一些燕麦类似蛋白和部分醇溶蛋白也对面团强度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旨在总结糯小麦的应用现状,分析制约糯小麦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为糯小麦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糯小麦理化特性方面,重点简述糯小麦的淀粉构成及糊化特性;在糯小麦应用方面,主要对其在食品加工及其他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概述。其中,在食品改良方面,添加少量糯小麦可提升食品的口感和货架期,尤其在冷冻食品中具有独特优势;在酒精工业中,添加糯小麦可明显提升酒精转化率和白酒口感;此外,糯小麦可作为一种新材料,在新型食品开发、造纸、医药等众多工业生产领域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糯小麦淀粉特性优异,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关糯小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结果,且尚未见其大面积推广和成功用于商业应用的报道,这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