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球藻营养液投喂轮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小球藻营养液和活性干酵母单独或混合投喂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对比试验,从轮虫的生长状况、抱卵率和怀卵量的变化,比较不同饵料及投喂方式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投喂小球藻营养液和酵母的干重比为21(小球藻营养液53 g·亿个-1·d-1、酵母10 g·亿个-1·d-1)的轮虫增长密度最高;②投喂小球藻营养液和酵母的干重比为11(小球藻营养液40 g·亿个-1·d-1、酵母15 g·亿个-1·d-1)的轮虫抱卵率最高;③单独或混合投喂小球藻营养液的轮虫培养桶内水质保持良好,水色呈浅褐色,且水中颗粒状物少;④水温28C比23C时轮虫增长快、抱卵率高,但易长红色真菌和聚缩虫.  相似文献   

2.
分别使用n-3HUFA强化剂A(A1:0.05g/L;A2:0.15g/L;A3:0.45g/L)和强化剂B(B1:0.05mL/L;B2:0.15mL/L;B3:0.45mL/L)及海水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进行营养强化后投喂大黄鱼仔鱼(3~21日龄),测定分析各强化组轮虫的脂肪酸相对含量与仔鱼的生长和存活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对照组(酵母轮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用强化剂A和海水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其n-3HUF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强化剂B组,各组仔鱼的存活率从高到低顺序为:A2组(22.2%)〉小球藻组(16.7%)〉A1组(13.9%)〉A3组(13.8%)〉B1组(2.1%)〉B2组(1.8%)〉B3组(0.7%)〉对照组(0.5%);2)强化剂A各水平强化组和海水小球藻组仔鱼生长优于强化剂B各水平强化组和对照组;3)本实验条件下,在强化水体中强化剂A适宜的强化剂量为0.15g/L.  相似文献   

3.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的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选择4种开口饵料,分别为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蛋黄、轮虫+小型枝角类和鱼苗专用开口配合饲料。通过15 d的投喂实验,选出最适口的开口饵料。实验表明,经过15 d的投喂以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最为适合,其平均体长为8.759 mm,平均体重为0.050 3 g,成活率为94%,蛋白含量21.65%,脂肪含量1.57%。其次为轮虫+小型枝角类组,蛋黄和鱼苗配合饲料不适合作为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4.
饵料和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0种饵料,不同日采收率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变化,比较饵料,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比单独使用酵母高,轮虫的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怀卵率差异显著(P<0.05)。投喂第6种饵料时轮虫达到的密度最高,最高密度达2123个/mL,怀卵率也最高,最高达59.9%,轮虫怀卵率高低提前反映轮虫密度的变化。(2)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酵母的不同用量对轮虫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酵母最适投喂率为2.0。(3)日采收率20%对提高轮虫培养的密度和怀卵率有显著作用,明显高于10%(P<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10种饵料,不同日采收率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变化,比较饵料,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比单独使用酵母高,轮虫的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怀卵率差异显著(P<0.05)。投喂第6种饵料时轮虫达到的密度最高,最高密度达2123个/mL,怀卵率也最高,最高达59.9%,轮虫怀卵率高低提前反映轮虫密度的变化。(2)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酵母的不同用量对轮虫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酵母最适投喂率为2.0。(3)日采收率20%对提高轮虫培养的密度和怀卵率有显著作用,明显高于10%(P<0.0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鳞鲃Barbus capito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采用豆浆、蛋黄、丰年虫和轮虫投喂仔鱼,并对仔鱼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日龄后,各试验鱼体质量和体长迅速增加;轮虫组大鳞鲃仔鱼生长情况最佳,14、19、24日龄时,其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蛋白质含量为16.45%,脂肪含量为8.79%;其次是丰年虫组,24日龄时仔鱼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分别为1545.2mg、22.509 mm和88.7%,显著高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0.05);蛋黄组仔鱼14日龄之前全长和体质量增长较快,后期增长不明显;豆浆组仔鱼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最低。研究表明,14日龄可能是大鳞鲃仔鱼开口的关键点,用小球藻培育的轮虫最适合作为大鳞鲃仔鱼的开口饵料,前期可配合使用蛋黄等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取轮虫、藻类、豆浆、蛋黄和配合饲料等5种材料,作为大鳞副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通过21 d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前7 d投喂轮虫的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最高,为78.3%;在14 d和21 d时轮虫组的成活率分别达68.6%和67.1%,这与配合饲料组的成活率相近,但明显高于其他3组。轮虫组的大鳞副泥鳅仔鱼生长情况最佳,21 d时体长和体重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分别为16.53 mm和5.210 mg,其次为配合饲料组,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21 d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5.26 mm和4.565 mg。从大鳞副泥鳅工厂化育苗出发,前7 d最适宜用轮虫,7 d以后可用轮虫或配合饲料来培育。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组合开口饵料及其投喂方式对台湾泥鳅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的开口饵料(蛋黄、豆浆、小球藻、卤虫、配合饲料)进行单一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处理和蛋黄处理的效果较好,配合饲料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75.27%、存活率为81.00%,蛋黄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07.53%、存活率为82.00%。在单一饵料试验的基础上,选取5种不同组合型(蛋黄+卤虫、蛋黄+卤虫+小球藻、蛋黄+配合饲料、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蛋黄+卤虫+配合饲料+小球藻)的开口饵料进行组合饵料试验,结果表明,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增重率为597.85%,存活率为89.00%。在组合饵料投喂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分别每天投喂2、3、4次进行不同投喂频率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按最适投喂频率每天投喂3次,调整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进行不同投喂量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投喂量为蛋黄60 mg+配合饲料100 mg+小球藻105个/m L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进行早期营养限制对光唇鱼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唇鱼仔鱼进入平游期5 d内属于混合营养期,有无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开口饵料的营养成分对其成活率、生长性能的影响较大。连续饥饿5 d不投喂开口饲料的处理体长SGR虽然与大多数组差异不大,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死亡率最高、体长最小。由于豆浆营养价值比蛋黄和轮虫低,仅投喂豆浆的处理开口期成活率不高,但对后期成活率、生长性能影响不大。以蛋黄作为开口饵料的处理,成活率、生长性能均较高,这与蛋黄的营养成分较为全面有关。以轮虫作为开口饵料的处理成活率最高,这可能与轮虫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因此,蛋黄和轮虫都是光唇鱼仔鱼比较理想的开口饵料,可以根据养殖成本和可得性选择使用,如果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朱光来  赵子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178-1182,1200
[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3种微藻的生物量,实现3种微藻的光密度、单位干重和细胞浓度间的相互换算。[方法]测定蛋白核小球藻、杜氏盐藻和钝顶螺旋藻在680、630和560nm下的OD值及其单位干重和细胞浓度,并进行线性拟合。[结果]3种微藻的OD值与其单位干重、细胞浓度(钝顶螺旋藻除外)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应的回归方程为:小球藻细胞浓度(万个/ml)=1557 OD680-34.716,小球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2074 OD680+0.0022;杜氏盐藻的细胞浓度(万个/ml)=901.98 OD630+5.1408,杜氏盐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7516 OD630+0.015;钝顶螺旋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2394 OD560-0.0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相应的线性方程,快速、方便地测定3种微藻的生物量,并实现相应微藻3种生物量指标间的相互换算,从而为相应微藻生物量的测定比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金属Fe、Ni纳米颗粒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活性的影响,探讨了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结果表明:Fe、Ni金属纳米颗粒不仅能吸附在藻细胞表面,造成其团聚沉淀,而且还能进入细胞内部,引起细胞的形变和结构损伤,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正常生长,降低小球藻的生物量,对小球藻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食物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淡水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对壶状臂尾轮虫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净生殖率以及全部后代的混交雌体百分率等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食物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胚胎发育历时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他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混交雌体百分率有显著影响。0.2×106cells/m l组生殖前期延长,平均寿命缩短,净生殖率和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降低;12.0×106cells/m l组各发育阶段历时和平均寿命均显著缩短,其他浓度组的各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和混交雌体百分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食物浓度下,轮虫生命周期缩短、繁殖力降低;食物浓度过高,能抑制轮虫生长,但对繁殖力影响不大;提高食物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的有性生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配合饲料中用螺旋藻Spirulina meal替代不同比例(0%、25%、50%、75%、100%)的鱼粉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其营养组成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仿刺参初始体重为(3.40±0.15)g,投喂期为28d。饲养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较高(98.33%~100%),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为25%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超过25%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对仿刺参壁体比及全参营养组成(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仿刺参对植物蛋白源螺旋藻具有较好的利用率,但从仿刺参的生长效果来看,建议鱼粉和螺旋藻按3:1的比例搭配为好。  相似文献   

15.
Dual mechanisms of absorption of rubidium were demonstrated in a nonvacuolate unicellular alga, Chlorella pyrenoidosa, in both the light and the dark. The two mechanisms were sensitive to metabolic inhibitor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rubidium enhanced the respiration of Chlorella cell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echanisms of rubidium absorption in both the low and high concentration ranges are active processes and reside in the plasmalemma.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细胞过氧化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胁迫下,测定了2个不同生境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细胞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量,对钝顶螺旋藻细胞过氧化和质膜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MDA含量和质膜伤害程度均为S2>S1,S1质膜过氧化程度小于S2,,抗寒性强于S2;随着低胁迫的增强,2个样品的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细胞电解质外渗增加,细胞过氧化程度加大,质膜透性增强;经低温锻炼后2个样品的MDA量均比直接低温处理的低,质膜的伤害程度也小,说明低温锻炼能增强钝顶螺旋藻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中剂量螺旋藻多糖和银杏提取物的联合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48-8349,8352
[目的]研究中剂量螺旋藻多糖和银杏提取物的联合抗衰老作用。[方法]每天对试验小鼠颈下注射D-半乳糖125 mg/kg,连续42d,建立衰老模型。给药组小鼠每天灌服100 mg/kg螺旋藻多糖、银杏叶及复合药液,观察中剂量复合螺旋藻多糖和银杏叶有效成分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作用,并测定免疫器官重量、血清SOD活性和心肌、脑丙二醛(MDA)含量等相关衰老指标。[结果]螺旋藻多糖和银杏提取物均能有效对抗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二者的复合药效要强于单一药效。[结论]该研究为螺旋藻多糖和银杏提取物的联合抗衰老作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富铬Z氏培养液的条件下,研究了钝项螺旋藻对Cr(Ⅲ)的吸收及其有机化程度,采用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的方法分离提取不同蛋白组份,对其含Cr(Ⅲ)量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蛋白组份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培养液中CrC13·6H2O添加浓度为300mg·L-1,螺旋藻总铬富集量可达到3.30mg·g-1,有机化程度为70.2%;不同饱和度(25%、50%和75%)硫酸铵沉淀出的蛋白组份中铬占总铬的情况分别为2.1%、16.8%和7.0%,不同蛋白质结合铬的能力各异;3种蛋白组份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5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的蛋白组份抑制活性最高,IC50为69.87mg·mL-1.  相似文献   

19.
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S1)及非洲乍得湖钝顶螺旋藻(S2)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理学方法研究了低温、强光胁迫处理对螺旋藻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不同波长的光对胁迫处理后螺旋藻光合能力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强光胁迫下螺旋藻的光抑制现象十分显著,且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螺旋藻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加大,处理15 min 后净光合速率出现负值;处理后的样品在不同波长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恢复,蓝光的效果最显著,其次为红、黄、绿光,弱光的效果介于蓝光和红光之间,黑暗中的恢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