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冬枣’及其5个自然变异材料为试材,对其果实形态、果实营养、物候期、染色体倍性以及DNA指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枣’变异类型。结果表明:与普通‘冬枣’相比,变异1号材料为大果型,其单果质量显著增加,为25.22g,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提高。在物候期上,变异1号和2号材料与‘冬枣’表现相近,但其它3个变异材料的果实成熟期比‘冬枣’晚约15d。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5个自然变异材料均为二倍体,15对SSR引物检测表明5个自然变异材料与‘冬枣’基因组DNA的SSR指纹相同,可能均为‘冬枣’的自然芽变。评价结果显示,变异1号属于优良大果变异,变异3、4、5号为晚熟变异。  相似文献   
2.
食糜在矛尾复鰕虎鱼消化道排空速度及其营养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规格一致、健康无病、初始体质量(43.42±0.75)g的矛尾复鳙虎鱼240尾,随机分到20个水族箱内,每箱12尾.饱食量投喂鲜杂鱼.然后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胃、前肠、中肠、后肠内容物的质量及其粗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探讨食糜在矛尾复鰕虎鱼消化道排空速度及其营养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矛尾复鰕虎鱼在刚摄食后胃内容物达到最大值,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减少,至22 h排空为0.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用来模拟食糜在胃中的变化;食糜在前肠、中肠和后肠出现的时间分别为摄食后1、3 h和4 h.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摄食后12、9 h和10 h.试验结束时(投喂后26 h)前肠、中肠和后肠仍有剩余食糜.食糜中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在胃、前肠、中肠、后肠逐渐降低,但胃中粗脂肪含量高于食糜中的含量,而粗蛋白含量低于食糜中含量.  相似文献   
3.
鱼类对饲料中糖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类是鱼类饲料中廉价的能量源,然而,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对饲料中糖的利用能力较低。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鱼类对饲料糖的利用能力与鱼饲料中糖的适宜含量、影响因素及鱼类的糖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4.
鱼类精氨酸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智 《水产学报》2004,28(4):450-459
精氨酸是迄今研究的所有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在确定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仍然有许多养殖鱼类对精氨酸的需求有待研究。在已有的报道中,鱼类精氨酸需求存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较大。这篇论文综述了鱼类精氨酸需求的研究进展,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鱼类对精氨酸的需要量,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对鱼类的影响,影响鱼类精氨酸需要量的因素,评价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所采用的指标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解析胰岛素调控鱼类营养物质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鱼类胰岛素信号系统的3个重要成员(胰岛素、胰岛素受体以及胰岛素受体底物)的结构特征和表达规律,以及胰岛素对营养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在鱼类,虽然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需要重点加强的研究:(1)鱼类不同亚型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的功能研究,解析鱼类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的调控机制;(2)加强胰岛素对鱼类营养物质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不同食性鱼类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调控功能的异同;(3)深入开展鱼类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全面解析胰岛素调控鱼类营养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和豆粕部分替代白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罗智 《水产学报》2004,28(2):175-181
在浮式海水网箱(1.5m×1m×1.5m)中养殖石斑鱼幼鱼(9.4±0.1g),在等氮(52% CP)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 为期56天.结果显示在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的上升,这些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在同样替代水平下,添加21%发酵豆粕组,增重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都比添加20%豆粕组高(P<0.05),表明对海水肉食性鱼类来说,发酵豆粕是一种比豆粕更优良的蛋白源.用折线模型分析增重率随白鱼粉替代水平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白鱼粉的最适量为10%.从实际生产的经济效益出发,建议在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对石斑鱼的生长和鱼体组成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贵州省息烽县某养鸡场送检雏鸡病例,为确诊病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观察,细菌学、PCR检测和鸡胚接种试验。发病鸡多见于12日龄,一侧或双侧跗关节肿胀,患部背侧滑膜囊出现囊肿和跛行。肝脏病料大肠杆菌分离率12.5%(1/8),该菌对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敏感,而对四环素、青霉素、氧氟沙星、链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均已产生耐药。针对滑液囊支原体16S rRNA基因设计引物能扩增出653 bp的特异性条带,而病毒性关节炎病原S1基因引物未见扩增条带。病鸡关节滑液囊液接种鸡胚见出血水肿病变,死亡鸡胚卵黄囊和尿囊液染色镜检可见直径约为0.2μm多形态的球状体。由此确诊该病例为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配合饲料中用螺旋藻Spirulina meal替代不同比例(0%、25%、50%、75%、100%)的鱼粉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其营养组成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仿刺参初始体重为(3.40±0.15)g,投喂期为28d。饲养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较高(98.33%~100%),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为25%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超过25%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对仿刺参壁体比及全参营养组成(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仿刺参对植物蛋白源螺旋藻具有较好的利用率,但从仿刺参的生长效果来看,建议鱼粉和螺旋藻按3:1的比例搭配为好。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自然海区取100尾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as hasta),挑选体重一致、健康无病的虾虎鱼做实验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尾,投放到3个室内流水玻璃纤维钢水族箱中,以冻虾喂养30 d后称重、取样.在捕获野生虾虎鱼同一水域取同样规格的矛尾复虾虎鱼24尾,进行同样的称重、取样和分析,比较研究野生虾虎鱼和养殖虾虎鱼体组成及形态学的异同.结果表明:野生组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而肌肉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组与野生组矛尾复虾虎鱼在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I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全鱼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例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肝脏脂肪酸组成方面,野生虾虎鱼的C18:2n-6和C18:3n-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虾虎鱼(P<0.05),而养殖虾虎鱼的C22:6n-3(DHA)比例显著高于野生虾虎鱼(P<0.05).野生和养殖组C20:5n-3(E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提高产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产品的安全性与饲料的安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从疯牛病、禽流感到二恶英(dioxin),由饲料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因此,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